整個秋天,種子們星羅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維度上梳妝打扮。它們涂脂抹粉,描眉畫眼,一切就緒后,開始喚風(fēng)、喚雨、喚水流,喚身穿皮毛的動物,喚小鳥的腸胃、人類的嘴巴……一旦邂逅,它們便從高空躍下,從地面起飛,在半空里彈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動物和人類這一趟趟目標航班,去遠方開疆拓土。秋歌,種子唱得最帶勁兒。
這甘甜的旅程,讓動物愉悅,也完成了植物的心愿:把優(yōu)秀的孩子送到自己無法抵達的遠方。詩與遠方,其實也是所有草木的夢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紅楓樹下拍攝小視頻。鮮紅的楓葉,在秋風(fēng)里蕩秋千,蕩出唰啦啦的聲響。眼前的楓樹,宛若一條流向天際的河流,翻卷出紅色的浪花。小魚般歡快的種子,從朵朵浪花里迸濺出來,進入我的鏡頭。
秋意漸濃。樹木多穿起金黃橙紅的衣裳,這是成熟的顏色,也是富足的顏色。天空里密布獨屬秋天的忙碌,看得見看不見的種子,在我的頭頂上飛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約。我仿佛看見,又一個春天來臨,姹紫嫣紅和萬千生命的迭代,紛紛從種子里萌動。大地,又一次演繹萬種風(fēng)情。
一旁的女貞樹上,兩只灰椋鳥嬉鬧著在枝丫間啄食。藍天、紫果、綠葉,組合成一幅畫。鳥兒,是這幅畫面上動態(tài)的筆觸?;议xB吃飽喝足后抹著嘴巴飛遠了。在鳥兒新陳代謝時,女貞種子穿越鳥兒的腸胃,被播種到遠方。鳥兒播種的同時,還順帶施了肥。
我追著一粒種子拍攝。鏡頭里,紅楓種子旋轉(zhuǎn)出令我癡迷的輕盈,它晃晃悠悠,漫無目的而又充滿了希望。我知道,種子飛行的方向和距離,取決于那一刻經(jīng)過它身旁的風(fēng),這種不確定的飛行,像極了我們稱之為命運的東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轉(zhuǎn)著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兩粒種子,像兩條吻在一起的小魚,身體呈倒八字張開。橙黃的魚頭是種子,鮮紅透亮的魚尾是翅膀,這枚翅果不像是現(xiàn)實中的的種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靈。在這架小小“螺旋槳”的帶領(lǐng)下,紅楓種子輕舞飛揚。
紅楓種子成熟后脫離母體,因重力下墜的剎那,這對小魚翅膀即刻開啟了螺旋槳的功能,在空中飛快地旋轉(zhuǎn)起來。一團小小的渦旋氣流,出現(xiàn)在種子上空。渦旋氣流似無形的手,拽拉著種子下落的腳步,為的是給風(fēng)留出更多的時間,更從容地把種子帶到更遙遠的地方。頭與尾之間、重與輕之間,一對種子的吻魚組合,讓紅楓種子除了擁有機械制造、仿生學(xué)和生態(tài)學(xué)上的意義外,還具備了某種哲學(xué)意味。
突然間想起小時候讀過的《種子歷險記》。每一??此迫跣〉姆N子,都是義無反顧的英雄。朝著未知地帶前行的紅楓種子,擁有飛行的獨門絕技,飛行的距離長,發(fā)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一定多。如果我追蹤記錄一粒種子長長的一生,會不會也能寫出一篇好玩有趣的《種子歷險記》?
好多次,我走進校園向?qū)W生講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時,會提出這樣的建議:請同學(xué)們描述紅楓種子的形狀。鮮有答對者,顯然,很少有學(xué)生去關(guān)注它們。孩子們極少有時間和一株植物對話,這召喚我把紅楓種子拍成視頻。愛迪生說,驚奇,就是科學(xué)的種子。讓我驚詫的植物飛翔的智慧與哲理,能否如種子般撒進學(xué)生心田?
不遠處的草坪上,一位年輕的母親領(lǐng)著一個小姑娘在草叢里玩耍。園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樣繁多。它們在這里出生、展葉、開花、結(jié)果。草坪出現(xiàn)多久,它們就生活了多久,東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小姑娘三四歲,圓臉、圓眼睛、圓嘴巴,連身體也圓乎乎的。她不時彎腰摘下蒲公英的絨球狀果序,舉至眼前,嘟起圓圓的小嘴,呼——一群種子各自撐開小傘,向天空的高遠處翩躚。
像是一口氣吹開了時光之門,我的童年逶迤而來。多年前,在家鄉(xiāng)的田埂地畔,我也曾像她一樣,挑選出色的白團大的蒲公英絨球,高高舉起,嘟著嘴唇,把種子吹向天空。蒲公英頭戴光圈,慢悠悠地向天空飛去,踏上未知又可預(yù)知的旅程。那時候,天離地很近,頭頂上,就晃動著棉花般的白云。若是有人站在大樹的枝杈間,伸出手,就能觸摸到云朵。
即便沒有人類助力,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可以從地面上起飛,一陣微風(fēng)就可以送它們遠行。資料上說,晴朗的二級和風(fēng)里,蒲公英種子可以飛翔兩公里左右?!昂蔑L(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說的就是蒲公英吧。
小姑娘現(xiàn)在還不會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像蒲公英一樣,離開她的母親,飛到適合自己生根發(fā)芽的土地上。
我們,都是蒲公英的播種者。我們,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種子。
此刻,望著天空里忙碌飛行的紅楓種子,我與漫步瓦爾登湖聆聽自然的梭羅,或在自家荒園中凝視昆蟲的法布爾,有著相似的快樂。
是種子,讓我的人生與草木鏈接,并漸漸地成為彼此。
(本文被選作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閱讀理解材料)
我是一名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近年來,我一直從事科普創(chuàng)作,希望通過文章和漫畫,在通俗生動的科普與嚴謹?shù)膶W(xué)科研究間架起一座橋梁。
西安植物園收集保育了多種植物,是個巨大的植物寶庫,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資源庫。我努力讓筆下的植物美麗迷人,同時也希望通過擬人化的語言,讓人們感受到植物在生存繁衍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韌頑強,感受到植物的性情,做到科學(xué)性、文學(xué)性與趣味性并存。比如,我經(jīng)常思考和想象:植物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對自身的生存繁衍有什么好處?
我把自己當成植物的知己,甚至當成植物中的一員去接近植物、與植物交流。同時,植物也給予我很多啟發(fā)。枸杞樹指頭般粗細的一條根,在地底下一躥就是好幾丈,藥農(nóng)很少能挖出一根完整的地骨。生活中,當我覺得自己的付出多而所得少時,就吃幾粒枸杞子,在它那甘甜的美味里,腦海中會掠過一棵棵被果實壓彎了的枸杞樹,會掠過枸杞樹下寂寥卻無比奮勇的根。我做得比枸杞根多嗎?我有它那樣努力嗎?
要使科普文章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其實并不容易。這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背景、高度的科學(xué)概括能力,還需要一定的文學(xué)功底和合理的藝術(shù)渲染,這些都需要在日積月累的學(xué)習(xí)和鍛煉中不斷精進。(整理/原韜雄)
熱點作家
祁云枝,研究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專欄作家,散文刊于《人民文學(xué)》《中國作家》《北京文學(xué)》等,有作品入選《綠蔭與喧寂:2023中國散文排行榜》《中國文學(xué)年鑒2022》等多種選本,著有散文集《植物,不說話的鄰居》《我的植物閨蜜》等十余部,獲冰心散文獎、中華寶石文學(xué)獎、絲路散文獎、首屆國際生態(tài)文學(xué)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