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過很多書,依然不能更好地生活,依然無法在躁動、迷茫、無助甚至是絕望時給自己做一次簡單的心理按摩,不妨試著給我們寫一封信說說。我們很樂意踏遍古今中外為你找到屬于你的心靈智者。
秘密樹洞:597516737@qq.com
讀者來信
我沒有問題要咨詢,只是想分享經(jīng)歷。以前,晨跑對我來說是要命的。老師每次陪跑吊車尾的我,會不停地給我鼓勵:“再跑一會,跑過去就好了。”我從被迫堅持到想要堅持,真是挺了過來,并因此變得自信、有毅力。所以我想說的是,沒有什么是跑步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再跑一次。
畢淑敏說
“困難的本質(zhì)是一種停頓狀態(tài),因了某種阻遏,停止在中途。只要你向前走,也許‘難’還在,但‘困’就已經(jīng)解除了?!?/p>
語境提示
畢淑敏曾是昆侖女兵,在被稱為“生命禁區(qū)”的阿里地區(qū)從軍。有一次,十七八歲的她背負重重的行囊,頂著凜冽寒風(fēng)艱難前行。背包帶在肩頭勒出深痕,仿佛要勒進骨頭里。她饑寒交迫、困乏至極,生出不可扼制的絕望。她站上一塊巖石,生無可戀,想縱身一躍以結(jié)束這該死的痛苦。好在她最終因為擔(dān)心連累身邊的另一個女孩,自己把自己從死神邊緣拉了回來。在那一刻,她掙脫了懦弱的牢籠。往后的軍旅生活,類似的“難”她還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但再沒有被“困”住。后來,她當(dāng)作家,做心理咨詢師,周游世界,生命的花開美麗又動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總會在崩潰的時候開啟自我治愈。
讀者來信
最近,好像所有不幸的事都落在了我身上。而最好的朋友,除了最起碼的安慰,就不愿再給更多。有時候我想跟她傾訴,想告訴她我有多可憐,想有一份溫暖把我團團圍住。可她每次都有意岔開話題,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跟我交往。她到底是天生冷血人,還是根本沒把我當(dāng)一回事?
王安憶說
“像史鐵生這樣,坐在輪椅上,是有權(quán)利說許多高深的哲理,人生的感悟,生命的體驗,存在的真諦。他說什么我們都會相信,也會感動,可是,他只是說餃子。”
語境提示
史鐵生是“苦難英雄”,仿佛每一寸肌膚都能擠出苦水來。但是,他其實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另一面。他曾自嘲,“主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寫點東西”。余華對他心有敬佩:“一般人遭受過這樣(苦難),會對世界產(chǎn)生畸形的價值觀。鐵生是一個沒有惡意的人,而且什么怨言都沒有,對世界充滿了愛。”史鐵生背負生命給予的沉重,卻并沒有理直氣壯地活在苦痛中。王安憶跟他見面,結(jié)果他基本上在聊餃子。他撕掉苦難的標(biāo)簽,完全活在平常狀態(tài)里。王安憶說,“他其實是比許多健康人更多更深刻地享有這個世界,我們完全不必對他抱有憐憫”。是啊,當(dāng)我們遭遇不幸,如果一心地想要得到憐憫,也就意味著開始看輕自己。
讀者來信
我不是打不死的小強,不夠堅強,不夠勇敢,遭受打擊和挫折時習(xí)慣待在傷口里自怨自艾,像一只泄了氣的皮球。別人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來,我是哪里跌倒哪里躺下。人真的要一次次受傷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嗎?不要跟我講大道理,那些我都懂,給我講個故事吧。
海明威說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p>
語境提示
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是一部自傳性小說,很多故事是其親身經(jīng)歷。一戰(zhàn)爆發(fā)后,19歲的他不當(dāng)記者了,跑去參軍,結(jié)果體檢沒過。他退而求其次,加入紅十字會,擔(dān)任救護車司機。執(zhí)行任務(wù)時,他被炮彈擊中,身受重傷,傷口多達227處,真是遍體鱗傷。二戰(zhàn)時,他作為記者隨軍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戰(zhàn)斗。他甚至將自己的游艇改裝成巡邏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1944年,他隨美軍去歐洲采訪,因飛機失事再次身受重傷,但痊愈后仍深入一線采訪。他還來過中國,發(fā)表了6篇報道,并預(yù)言:日本不可能戰(zhàn)勝中國!他在作品中樹立的“硬漢”形象,其實更像在寫自己。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