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代生員是士大夫階層中最基層的一個群體,雖不屬于正式職官,但擁有特殊的身份地位,這使得他們在訴訟案件中頻繁出現。生員涉及的訴訟案件無外乎戶婚、田土、錢債以及社會公共案件,地方司法官往往根據官方律令及當地鄉(xiāng)俗民約進行審判。地方司法官的職權雖小,但生員所犯案件多集中在民事部分,這使得司法官有權可使,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大有可為”。所以在不涉及傷殘性命的案件中,官員祁彪佳對生員有犯的態(tài)度多以寬容為主,但一旦涉及司法底線,他會嚴格執(zhí)行律法,堅決捍衛(wèi)儒家倫理綱常,肅正社會風氣,維護社會穩(wěn)定。
明代地方儒學生員是士大夫階層中最基層的一個群體,是連接民眾與官府最便捷的橋梁,是基層社會的重要參與者,對社會建設和民眾生活都發(fā)揮著獨有的作用。
《莆陽讞牘》是晚明官員祁彪佳在興化府任推官時(1624—1628年)所撰寫記錄的判牘判語合集,里面詳細記載了生員在社會生活中涉訟的方方面面,為我們了解這一群體的涉訟情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一、生員涉訟的緣由
生員大致可分為國子監(jiān)的貢生和地方儒學生員兩類,但明代文獻所言生員更多是指明代地方政府學校的學生,生員以學生身份接受地方學校的管理。明太祖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頒布學規(guī):“今后府州縣生員,若有大事干于己家者,許父兄弟侄具狀入官辯訴。若非大事,含情忍性,毋輕至于公門?!庇纱丝梢?,官府對生員的要求是專心讀書,動心忍性,不要輕易參與詞訟。但為何在晚明時期生員頻繁卷入詞訟案件?“自明代中期以后,生員數驟增已是不爭的事實?!鄙鷨T人數增加,且其社會地位雖低于士大夫,但高于庶民,與普通民眾相比,在服飾、社交、經濟等方面都享有優(yōu)待和特權,特殊的身份地位致使其頻繁涉訟。再者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大多數詞訟表面爭理,也有很多民眾邀請生員替他們爭取利益。這樣一來便掀起一股生員參與詞訟的社會風氣。由上可知,及至晚明,生員因其身份涉訟的數量不在少數。
二、案件概況
《莆陽讞牘》中涉及生員身份的案件主要分布在卷一、本府兩部分,共有119件(實則117件,重復2件),基本分為田土、戶婚、錢債及一些社會公共問題。其中生員案件中涉及土地糾紛的有53件,所判罪刑以杖罪和免罪居多,偶有罰谷以示訓誡;婚姻問題10件,多判以杖罪;宗族問題10件,多判以杖罪、罰谷;經濟糾紛27件,多以杖罪判之;生員受人請托的有5件,均免罪;因發(fā)生爭執(zhí)興訴的有6件,以杖罪、絞罪判之;涉及社會問題的4件,因生員參與人數眾多,有司官員不敢擅自決斷,呈報上級尋求處理意見;獎勵生員的1件,查明生員身份等問題的4件。
由是,本章選取了《莆陽讞牘》中較為典型的生員爭訟案件,且結合官修律法等資料總結訴訟類別,并加以分析。
(一)土地問題
福建地少人多,且明初實行海禁政策,福建人民臨海卻不能出海為生,只好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土地,這使得土地爭訟頻發(fā)。生員涉訟案件中涉及土地糾紛的有53件,其中興化府50件、福寧道1件、仙游縣2件,所判罪刑以杖罪和免罪居多,偶有罰谷以示訓誡。
在涉及生員的案件里田土訴訟占比最大,民眾對田地的爭訟數量居高不下。
本府一件橫篡慘傷事
今阮騰龍葬在此界之北,非越界也。據朱經歷勘報,故稱有礙風水,則阮非侵顧山明矣。合著阮騰龍出銀二兩與顧生,以全山鄰之好……再照以阮墳東二丈為顧墳界,兩家永不許爭。
本案中顧生以爭墳越界之由向官府主動興訟,根據查報實則是顧生因風水之說爭告,而非阮侵占顧生土地。祁彪佳對此案的判定是:“阮騰龍出銀二兩與顧生,以全山鄰之好”,勘定界限,防止兩家以此再生爭端。
(二)婚姻問題
在婚姻問題研究中,女性地位一向是研究熱點,妾是“不正規(guī)的家庭成員”,“沒有取得所謂宗族觀念秩序之家中地位”,但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具有作為家族一員的地位”。審判官的道德價值和個人情感都對案件的走向有著影響,古代男尊女卑、男子三妻四妾的思想在司法實踐中有一定的體現。
生員涉訟的婚姻問題有10件,以杖罪和免罪處罰居多,重刑復審案件1起。而涉及生員的案件中,并不都是生員本人犯罪,如“本府一件男命慘冤事”中的民眾利用陳煥章生員身份蓄意誣告,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本府一起急救異嚇事”中生員劉殿卿亦被奸情之名誣告。除此之外,如果生員涉及婚姻犯罪案件,審判官的審理也會不同。例如:
一件奸殺女命事
審得陳宗臣、公謨之侄女配鄭生須徵為妾,以小產傷風而死,醫(yī)生林梅宇鑿鑿可證,宗臣控之縣,已審誣矣。公謨復控之府,已屬多事,又越而控道,何耶?公謨稱須徵妻妾妒爭,中閨之事誰為見證?而陳翰鄉(xiāng)以青衿幫誣,尤屬非法,公謨杖之,翰鄉(xiāng)姑免科。
本案系鄭生之妾室因小產傷風而亡,妾室族伯控告至官府,從判詞可知,公謨稱侄女死因是妻妾爭斗,“中閨之事誰為見證?”由于古人對物證掌握技術有限,故十分看重人證,祁彪佳因有醫(yī)生人證一詞,判定實情俱悉,小妾族伯一再非法控告,且纏訟不休必須杖責?!洞竺髀伞贰敖趟粼~頌條”中明確規(guī)定:“凡教唆詞頌即為人作詞狀增減情罪誣告人者,與犯人同罪,若受雇誣告人者,與自誣告人同罪?!标惡侧l(xiāng)幫誣,但祁彪佳在判詞中特指出因其生員身份,不追究其責任。
祁彪佳秉持良賤觀念,妾室不具有獨立的人身權,且在訟案中也沒有發(fā)言權,這反映了祁彪佳堅決維護倫理綱常的傳統(tǒng)士大夫態(tài)度,且作為司法官忽視女性自主性。
(三)生員干預宗族事務
福建地區(qū)宗族眾多,且多聚族而居,百姓重視宗族利益和立嗣繼承,官府對待宗族問題一向不敢小覷。古代立嗣多為后繼有人,選擇并確立繼承人來延續(xù)香火。從明代的立嗣之法可知,選擇承嗣人首先要根據古代宗廟的排列順序,立嗣應先親后疏。
生員涉訟宗族問題有10件,多判以杖罪、罰谷。除了宗族繼承問題外,另有生員利用其身份干預宗族事務為自身謀利的案件。例如:
一件奪繼慘天事
審得立嗣者以序,亦須以賢,繼子先從繼父。曾宦應驄生子士俊,身故無子,以長房應鯤之次子體胖為子。胖故,胖之長子震侯繼之。于法于情亦即恰矣。列懷奇諸惡狀以為破曾宦之產業(yè),墮曾家之聲……應夔獨得租九十石似屬偏饒。
此案中司法官認為“立嗣者以序,亦須以賢,繼子先從繼父”,祁彪佳認為雖然懷奇“有墮家聲”,但考慮懷奇曾有繼議,還是對其進行了財產補償。上述明代律法中雖然對繼承有明文規(guī)定,但無立嗣以賢的規(guī)定,在實際裁決中,祁彪佳根據案情提出了立賢的裁定,并指出曾應夔獨得租九十石“似屬偏饒”。宗族族長沒有發(fā)揮實際作用,而是生員曾應夔以其身份主持立嗣,而宗族的處理結果并不屬于承嗣人的曾應夔得租九十石,士瑛得租三十石,從判詞中可知兩人是這場家族糾紛的最大獲益人。古代立嗣本為傳宗接代,生員倚其身份干預訴訟,表面爭理主持,實則爭利。
三、祁彪佳對待生員有犯的態(tài)度
明代地方官員在處理生員有關案件時,即便有時生員有錯在先,但只要沒有傷亡情節(jié),司法官一般都采用寬宥的態(tài)度。
(一)寬宥
“仙游縣一件殺命事”中,“林振國原非爭山之人,只以與柯懷山比鄰,左袒懷山,于徐霖非有積怨深怒,何至傷青衿?”從判詞可知,當生員的利益受到侵害時,祁彪佳會站在生員的立場報之以同情,對侵害人的行為表示斥責。
“本府一件急救釜魚事”中,賭犯許圣鄰被押十多天,許生員忽然認其為子求其免罪,祁彪佳審理認為許圣鄰送之以財,而許生員收禮故有此事,判詞中:“本生貧固當憐,而賭犯法難輕貸,不準豁免。”而對生員并無處罰。
從以上判例可看出生員因其身份能得到司法官的禮讓,甚至有時還會獲得賠付,得到一定的利益。而祁彪佳在審理時往往也參考人情因素,例如生員的經濟能力也是祁彪佳判決的參考因素之一。
(二)嚴格執(zhí)行律法
有司官員對待生員有犯也不是一味地寬容同情,在生員行止有虧、造成重大傷害傷亡、觸犯律法的情況下,司法官將嚴格執(zhí)行律法,肅正社會風氣,絕不姑息。
如“一起人命事”里,“前件看得張春萬倚其兄青衿,繼以樜干碎指、斷肋、折足、傷頭,一絞固其所應受者,伏侯裁奪”。
根據《大明律》中“斗毆及故殺人”條:“共毆人因而致死者,以致命重傷,下手者,絞。原謀者并杖一百,流三千里。余人各杖一百?!痹谥匦贪讣?,審判官查明張春萬倚仗自己親屬的生員身份毆打老嫗,致其慘傷,判之絞刑,這種情況下審判官將嚴格執(zhí)行律法,以正社會風氣,絕不姑息縱容。
(三)上呈上級
“公呈”是指某一群體將觀點呈詞公開地張貼在街頭巷尾,及至晚明,許多生員利用“公呈”的公開性裹挾官府。因“公呈”和生員兩重因素都具有社會影響力,故在處理此類群體性案件時,審判官十分謹慎,往往尋求上級的處理意見。如“本府一件覆射圃等事”中,鄉(xiāng)紳為解決當地孔廟的排水問題,共商籌備費用修建,這也側面反映了生員在地方社會中的積極作用,當地官員不得不考慮其民間地位與影響。
四、結語
《莆陽讞牘》中生員犯罪案件以田土問題居多,經濟糾紛、婚姻問題、宗族問題各有十余件,有司官員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只要沒有傷亡情況多照顧生員身份,顧全生員情面。而因身份地位受人請托、集中商議地方社會問題等也體現了生員在地方社會生活中的獨特性。
第一,作為推官,祁彪佳對待生員有犯的態(tài)度是寬嚴有濟,對生員本人加以禮待。究其原因,生員屬于學校,飽讀四書五經,其特殊身份使他們行走在鄉(xiāng)間事務和社會關系中,在民眾中具有一定的社會威望和信服力。祁彪佳在審理相關案件時不得不考慮其社會影響,判牘中“本館一件鼎建文昌等事”“漳平生員黃宰等獎勵節(jié)善等事”都肯定了生員在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他們分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減輕了地方官管理基層社會的難度。
第二,祁彪佳作為晚明傳統(tǒng)士大夫群體中的一員,其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儒家倡導“仁恕”思想,在其司法運作中,“慎刑”的司法理念貫穿始終,祁彪佳在審理案件時不免以個人價值和道德理念作為評判標準之一。
第三,生員雖未入仕,但他們與地方官員有著緊密的聯系,有司官員需考慮公眾輿論、權勢等因素。祁彪佳雖注重情理因素,但一旦涉及律法層面,堅決執(zhí)行律法判決也是他作為司法官的司法底線。
第四,作為地方基層推官,結案是為了平息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追求公平合理并非為每個案件的基本準則,犧牲部分人的利益以盡快結案是司法官的常用手段。
參考文獻
[1] 張廷玉,等,撰. 明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74.
[2] 徐元瑞,撰. 吏學指南[M]. 郭超穎,點校. 南京:鳳凰出版社,2022.
[3] 森正夫.“地域社會”視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為中心[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
[4] 張逸塵. 晚明福建田土爭訟及其司法實踐——以《莆陽讞牘》為中心[D]. 鄭州:河南大學,2018.
[5] 汪彥龍. 明代中后期地方儒學生員參與訴訟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6] 夏瑩. 明代推官的職能演變及其對地方社會政治的影響探析[J]. 懷化學院學報,2023(3).
[7] 陳寶良. 明代生員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 浙江學刊,2003(1).
[8] 明太祖實錄:卷147[M]. 北京:中華書局,2016.
[9] 陳寶良. 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0] 楊一凡,徐立志. 歷代判例判牘 第五冊[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1] 滋賀秀三. 中國家族法原理[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12] 懷效鋒,點校. 大明律[M]. 沈陽:遼沈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