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楠木是一種重要的用材樹種,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功能。優(yōu)化楠木造林技術,提高楠木的生長速度和材積量,對充分發(fā)揮楠木的價值至關重要。為提升廣西恭城縣馬林源林場楠木造林技術水平,加速楠木生長,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從育苗、選地整地、苗木選擇和定植、撫育管理等方面總結了楠木造林技術。
關鍵詞 楠木造林;撫育技術;廣西恭城縣馬林源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2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65
楠木是一種珍貴的大喬木,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以較強的耐寒、耐熱特性著稱,可承受-11 ℃的低溫,適生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環(huán)境。楠木樹形通直,老樹皮呈灰白色,枝條稀疏,葉片革質、披針形,具明顯網格狀葉脈,花期為每年的4月,而果實成熟期則集中在10—11月。恭城縣馬林源林場(以下簡稱馬林源林場)位于廣西北部亞熱帶地區(qū),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為楠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基礎。近年來,馬林源林場根據(jù)自身條件與研究成果,明確以楠木為主要造林樹種。因此,深入研究楠木造林技術,對促進馬林源林場林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育苗
1.1 采種
在楠木采種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科學選種原則,確保種子的遺傳多樣性。馬林源林場在采集楠木種子時,通常選擇分布集中、結實母樹數(shù)量在50株以上的天然林分,避免選擇村屯古樹或孤立木作為母樹,因為這些樹種多經過負向選擇,遺傳基因較差,不利于苗木生長。楠木人工林中近親交配產生的種子因生長量和品質下降,也被排除在采種范圍外。在楠木果實成熟期,果皮呈烏黑光亮狀態(tài),果肉松軟,表明種子已完全成熟。楠木的最佳采種期為11月至次年1月,此時果實成熟充分。選擇晴朗干燥的天氣進行采種,有利于種子的儲存和后續(xù)處理。采種前準備好采摘桿、采果籃、剪刀、布袋等工具,避免使用破壞性工具,以減少對母樹和果實的損害。采種時,優(yōu)先選擇樹冠中上部、果實飽滿且無病蟲害的果穗進行采摘,采摘下來的果實需要小心裝入布袋,避免果實因擠壓而破損。將采摘的果實集中后,用水浸泡2~3 d,使果肉軟化。隨后通過手工揉搓或機械脫皮方式,去除果肉并清洗種子。清洗后的種子需要進行篩選,去除不飽滿、受損或感染病蟲害的種子。優(yōu)質種子應呈黑色或深褐色,顆粒飽滿、無損傷。選好的種子在陰涼通風處晾干,避免陽光直射。種子干燥后用透氣性好的布袋裝袋,存放在溫度10 ℃左右、濕度40%以下的環(huán)境中,確保種子活力不受影響。
1.2 種子處理
為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播種前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將種子浸泡2 h進行消毒,然后將種子移至室外沙床進行催芽。沙床采用干凈沙石鋪成,以降低病菌感染的風險。催芽時,在沙床表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同時加蓋鐵絲細網,防止鼠害侵襲。
1.3 配制育苗基質
馬林源林場在楠木育苗基質的配制上堅持科學配比,按照40%黃心土、40%發(fā)酵后的菌渣、19.5%塘泥、0.5%鈣鎂磷肥的體積比例進行配制,既能滿足苗木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又能保證基質的透氣性和保水性[1]。需要注意的是,菌渣的比例需要根據(jù)苗圃的灌溉條件和造林需求合理調整,菌渣比例過高會導致盛夏期間苗木易出現(xiàn)缺水問題。
1.4 育苗容器選擇
在楠木育苗容器選擇方面,優(yōu)先選用透氣性和排水性更好的無紡布袋,也可使用塑料袋作為替代選擇。無紡布袋不僅環(huán)保耐用,還可以保溫保濕,為苗木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1.5 移栽芽苗
移栽芽苗是楠木育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精心操作,才能保證苗木成活率和生長質量。在移栽芽苗前1 d,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充分噴灑育苗基質進行消毒,并覆蓋塑料薄膜保濕,確保土壤環(huán)境無菌且適宜。在馬林源林場,芽苗移栽時間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至
5月上旬,這一時期氣溫穩(wěn)定在20 ℃以上,芽苗的高度在5~8 cm,此時芽苗根系已初步生長完全,移栽后更容易成活。移栽芽苗時,用竹簽在育苗容器中育苗基質的中央扎一個3 cm深的小孔,將芽苗輕輕放入孔中。如果芽苗根系過長,可以適當修剪以促進后續(xù)生長。芽苗移栽后需要及時淋水,讓基質保持濕潤,使芽苗與基質緊密接觸。
1.6 苗期管理
施肥管理從楠木苗木長出2~3片葉開始,結合除草松土進行追肥。初期可施用腐熟麩餅水肥或稀釋后的沼液,亦可施用化肥。施肥后需要用清水沖洗苗木葉面,避免肥料殘留造成灼傷。在6—9月,每15 d用0.5%~1.0%的硫酸鉀型復混肥水溶液淋施苗木,促進苗木均衡生長。芽苗移栽后,需要覆蓋遮光率為50%~60%的遮陽網,防強光灼傷,至10月方可撤除。在氣溫超過35 ℃時,應采用霧狀噴灌降溫,確保苗木不受高溫脅迫。除草管理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進行人工除草,清除育苗容器、苗床和步道上的雜草,防止雜草與苗木爭奪養(yǎng)分和水分。正常情況下,芽苗移栽后每2 d澆水一次;在天氣干旱或氣溫較高時,則需要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避免幼苗因缺水而生長受阻。
2 選地整地
在馬林源林場,楠木造林地可選擇海拔1 000 m以下的中山、低山及丘陵地,需要具備良好的光照和排水條件;土壤要求為非石灰質母巖發(fā)育的酸性至中性土壤類型,包括紅壤、黃壤和赤紅壤;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具備良好的通透性;土層厚度大于40 cm,確保楠木苗木根系能深入擴展,獲取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2]。
選好造林地后,需要進行整地。采用穴墾整地方式,整地過程中根據(jù)造林地實際情況挖穴,穴的規(guī)格為40 cm×40 cm×30 cm,鏟除穴周圍1.0~1.5 m范圍內的灌木和雜草,在每個穴內施加200~250 g鈣鎂磷肥,確保土壤肥力充足[3]。施肥時,將肥料與表土充分混勻后回穴至半滿狀態(tài),再將心土回穴至略高于穴面2~3 cm的位置,形成緩坡狀,避免雨水沖刷肥料。
3 苗木選擇和定植
在馬林源林場楠木造林中,應選擇2年生無紡布大袋苗,優(yōu)先選用Ⅰ、Ⅱ級苗,嚴格淘汰嚴重窩根或生長勢差的苗木,確保造林質量。苗木規(guī)格要求為
苗高不低于70 cm、地徑在0.6 cm以上、根系完整、苗干直立、無病蟲害。
在馬林源林場,楠木苗木定植時間一般選擇在2—4月,此時氣候溫暖濕潤,利于苗木成活。苗木定植株行距設計為2.0 m×2.0 m或1.5 m×2.0 m,控制每公頃栽植2 500~3 000株楠木。對于2年生大苗造林,建議定植株行距調整為2.0 m×3.0 m,確保苗木生長空間充足,同時利于林分后期管理。楠木可與其他樹種進行混交造林,如與杉木或馬尾松混交,混交比例控制在1∶1[4]。推薦采用2行杉木和2行楠木順山排列的混交方式,有助于生態(tài)穩(wěn)定和林分健康發(fā)展。楠木苗木定植前,挖規(guī)格為50 cm×50 cm×40 cm的定植穴,確保穴內無雜草、樹根等雜物。在定植穴底部施入適量有機肥或腐熟的農家肥,每穴2~3 kg,用細土覆蓋至離穴底10 cm處,避免肥料直接接觸苗木根系,防止肥害。另外,對苗木過長根和損傷根進行適當修剪,以利于苗木定植后新根萌發(fā)。
定植時,將苗木垂直放入定植穴中,確保根系自然舒展,不得扭曲或堆積。回填表土至苗木根頸處,輕輕提苗,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分層填土,每填一層用手或腳輕輕踩實,避免出現(xiàn)空隙。苗木定植完成后,立即澆足定根水,確保土壤濕潤,有利于苗木根系與土壤緊密貼合。同時,在苗木周圍培土成淺盤狀,利于后期灌溉。在苗木周圍搭設遮陽網或草簾,減少強光直射和水分蒸發(fā),特別是干旱季節(jié),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4 撫育管理
4.1 除草擴穴
在馬林源林場,楠木造林后的1~3年是楠木生長的關鍵期,需要每年進行兩次撫育管理,促進苗木生長和提高成活率。撫育時間應合理安排在楠木生長高峰期之前,第1次撫育選擇在4—5月,主要任務是全面鏟除雜草,尤其是挖除五節(jié)芒等對楠木生長有威脅的惡性雜草草蔸,避免雜草與楠木競爭水分、養(yǎng)分和光照資源。同時,確保楠木周圍的地面清潔、通透。第2次撫育安排在8—9月,以擴穴為主,將樹穴逐步擴展至1 m×1 m的規(guī)格。擴穴過程中,需要注意保留表土并充分攪拌,讓土壤保持疏松狀態(tài),利于楠木根系吸收養(yǎng)分。
4.2 施肥
在馬林源林場,每年4—5月是楠木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進行追肥能有效滿足楠木的養(yǎng)分需求,促進其快速生長。施肥采用溝施法,在樹穴的兩側挖深8~10 cm的施肥溝,每株施用45%硫酸鉀型復合肥150 g。在施肥時,應將肥料均勻撒入施肥溝,避免集中在某一位置,防止燒根影響楠木生長[5]。施肥后,要及時回填表土,將肥料覆蓋嚴實,以防止養(yǎng)分流失和減少對楠木根系的刺激,同時保證土壤的保水性。另外,施肥時應根據(jù)楠木的生長狀況和土壤條件適當調整肥料用量,對于楠木長勢較弱或土壤肥力不足的區(qū)域,可以適當增加施肥頻率或補充有機肥,提高土壤的綜合肥力。
4.3 病蟲害防治
4.3.1 病害防治
在馬林源林場,楠木病害主要為葉枯病和根腐病。楠木發(fā)生葉枯病后,葉片出現(xiàn)褐色斑點,逐漸擴展導致葉片枯萎脫落。防治葉枯病,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灑,每7~10 d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根腐病主要為害楠木根系,初期癥狀為植株生長受阻,后期會導致植株死亡。防治根腐病,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進行灌根,必要時配合使用甲霜惡霉靈,可有效抑制病原菌滋生。同時,楠木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可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按1∶1的質量比混合后拌入細土,均勻撒于苗床。此外,楠木撫育過程中應注意排水,避免積水導致病菌滋生。
4.3.2 蟲害防治
在馬林源林場,楠木蟲害主要有蛀梢象鼻蟲、灰毛金花蟲、蚜蟲,這些害蟲對楠木生長造成嚴重威脅。
蛀梢象鼻蟲主要以幼蟲鉆入楠木枝干和嫩梢啃食組織,導致枝條枯萎。防治蛀梢象鼻蟲,可以在蛀梢象鼻蟲成蟲盛發(fā)期使用621煙劑薰殺成蟲,降低蟲口密度;在蛀梢象鼻蟲幼蟲活動期,可使用40%樂果乳劑400~600倍液,均勻噴灑楠木新梢,每7~10 d施藥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即可見效。此外,應及時剪除受害的楠木新梢并集中焚燒,減少蟲源。
灰毛金花蟲主要啃食楠木嫩葉和嫩梢,嚴重時可導致整枝枯萎。防治灰毛金花蟲,可選用25%氯氰菊酯乳劑1 000倍液或5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噴施。同時,可引入杜鵑、灰喜鵲等天敵,通過生態(tài)控制手段減少害蟲種群數(shù)量,降低農藥使用頻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蚜蟲是馬林源林場楠木常見的害蟲,主要吸食楠木嫩梢和葉片的汁液,導致受害部位出現(xiàn)黃化、卷曲或變形,嚴重時導致葉片脫落,影響楠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長。蚜蟲還能分泌蜜露,誘發(fā)煤污病,進一步削弱植株長勢。蚜蟲的繁殖速度快,尤其在春季和秋季氣候溫暖、濕度較高的條件下,蟲口密度增長迅速。防治蚜蟲,可以選用50%馬拉松乳劑或50%殺螟松乳劑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劑或2.5%滅掃利乳劑3 000倍液、40%吡蟲啉水溶劑1 500~2 000倍液。將藥劑均勻噴灑于受害植株表面,每隔7~10 d噴灑1~2次,可有效控制蚜蟲數(shù)量。此外,可采用環(huán)保方法,配制辣椒水或洗衣粉水進行噴灑,防治蚜蟲。
5 結語
馬林源林場楠木林在生態(tài)、社會和經濟等方面均產生了顯著效益。通過科學的撫育管理,不僅有效促進了楠木的生長,提高了木材產量,還增強了楠木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功能,體現(xiàn)了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同時,楠木的經濟價值隨著其生長的加快而不斷提升,為馬林源林場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回報。楠木示范基地的建設和楠木造林技術的落實,將為推動地區(qū)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林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古美景.楠木營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分析[J].農家科技,2023(3):69-71.
[2] 李艷枝,吳啟仲.楠木種植關鍵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農村科學實驗,2023(4):130-132.
[3] 張子君,趙振豪.楠木人工林與混交林營造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24,44(3):58-62.
[4] 歐陽安明,邱全生,歐陽芳,等.楠木容器育苗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24(1):45-47.
[5] 羅教雄.楠木人工林營造與培育技術要點分析[J].農家科技,2023(1):94-9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