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祁門縣地處安徽省皖南山區(qū),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生長,是傳統(tǒng)的水稻生產(chǎn)大縣。提高水稻品質和產(chǎn)量,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nóng)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為指導祁門縣農(nóng)戶科學有序開展水稻生產(chǎn),實現(xiàn)水稻高產(chǎn)優(yōu)質,分析了當?shù)厮旧a(chǎn)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總結了一整套水稻高質量種植技術,包括種子處理、育秧管理、整地施肥、移栽管理、田間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等。
關鍵詞 水稻;高質量種植技術;提質增效;安徽省祁門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07
祁門縣位于安徽省南部,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寧縣毗鄰,西北連石臺縣、東至縣,西南與江西省交界。祁門縣總面積2 257 km2,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該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條件良好,適宜稻作農(nóng)事。2023年,全縣糧食總產(chǎn)量3.27萬t。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糧食品質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因此,開展水稻高質量種植已成為祁門縣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對于提高糧食品質、增加農(nóng)民收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 水稻種植概況
祁門縣地處安徽省南部山區(qū),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生長。全縣可耕種面積8.13萬hm2,其中水田面積占60%以上。水稻是祁門縣主要糧食作物,2023年當?shù)厮痉N植面積達0.59萬hm2。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的差異,全縣水稻生產(chǎn)分3個主產(chǎn)區(qū):東北部丘陵區(qū)主產(chǎn)早稻;中部平原區(qū)主產(chǎn)中稻;西南部低山區(qū)主產(chǎn)晚稻。主要種植品種包括荃兩優(yōu)280、深兩優(yōu)5814等。近年來,祁門縣大力發(fā)展綠色高質量農(nóng)業(yè),推廣應用水稻精細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產(chǎn)量水平和稻米品質,在促進農(nóng)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2 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2.1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祁門縣應結合當?shù)貧夂蛲寥罈l件,選擇抗性好、品質優(yōu)的品種。建議以中晚熟秈稻品種為主,如徽兩優(yōu)008、湘粳65等。這些品種耐冷性強、抗病性好、米質佳。確定品種后,應嚴格把控種子來源,選用純度在98%以上的原種或自留種,避免使用代次混雜、病蟲害嚴重的種子。同時,要求種子飽滿光滑、無霉變和病斑、檢測合格,并確保種子發(fā)芽率在85%以上[1]。種子選擇完成后,需要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4 h,或用7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浸種24 h,以起到消毒、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2.2 催芽
祁門縣可采取浸種或溫濕交替等方式對種子進行適度催芽。浸種催芽較為簡單實用,可以將種子浸入25~30 ℃的水中12~24 h,使種子充分吸水,待種皮適度膨脹即可撈出。浸種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溫度調節(jié)時間,注意溫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fā)芽勢。溫濕交替催芽則需要嚴格控制條件,需要先在25 ℃的條件下使種子吸水6~8 h,再轉移至30~35 ℃的環(huán)境中生根12 h,之后再回到25 ℃的條件下萌發(fā)10~12 h,反復交替48 h后即可取出種子。整個過程溫濕度需要嚴格把控,濕度保持在80%~90%較為合適。也可使用微量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進行助催,如用0.01%的赤霉酸溶液浸種12 h,能有效促進種子出苗。
2.3 育秧管理
2.3.1 苗床制作
祁門縣可根據(jù)當?shù)貧夂蚝屯寥罈l件,選擇背陰通風良好的地塊制作大田苗床。苗床面積一般控制在25~30 m2,長25.0 m、寬1.0~1.2 m、高10 cm左右。同時,在苗床四周開溝排水,避免積水影響苗床的透氣性[2]。苗床整理時要反復耙平,使表面細膩平整。播種前可噴施0.2%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徹底消毒苗床。
2.3.2 施肥管理
在苗床施基肥時,可每平方米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10 kg,同時配施復合肥,每平方米施用氮肥10 g、磷肥8 g、鉀肥6 g。播種后根據(jù)秧苗長勢,需要及時進行分次追肥。一般在移栽前10 d和7 d分兩次追施尿素,每次每平方米施用5 g。同時,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如在活棵期噴施0.2%硼砂溶液,能有效預防秧苗徒長。在移栽前3 d,可噴施0.3%多聚磷酸鹽水溶肥,提高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育秧期間還需要注意保苗管理,如遇高溫可用稻草遮陰,或噴施0.1%的聚乙烯醇緩解熱害。
2.3.3 溫度調控
在整個育秧階段,需要嚴格控制育秧棚內(nèi)的溫度,使其保持在適宜范圍。催芽期溫度控制在25~30 ℃較為合適。出苗后可根據(jù)秧齡逐步升溫,7葉齡時控制在27~32 ℃。幼苗期溫度過高易導致徒長,過低則會影響分蘗,因此要精準控制。移栽前10 d左右,可將溫度控制在20~25 ℃,利于壯苗生長。如遇高溫天氣,可在棚頂噴灑少許水霧降溫,或使用遮陽網(wǎng)、草簾遮陰[3]。同時,注意保持棚內(nèi)通風,避免空氣濕度過高。棚外苗床要選擇背陰地塊制作,必要時可用草束或塑料薄膜簡易遮陰。
2.4 移栽管理
2.4.1 深翻整地
祁門縣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進行深翻作業(yè),深度控制在20~25 cm??上仁褂么篑R力拖拉機深耕約15 cm,再用深耕機或鏟耙等工具反復翻耕,使土層徹底疏松透氣。深翻過程中要注意保留地力,盡量不翻起下層的砂土或麻土。對于前茬作物的秸稈要充分混埋,既能增施有機肥,又能改良土壤結構。同時,注意合理調整水田高低起伏,做到田面平整、四周圓整、進排水順暢。
2.4.2 適期移栽
祁門縣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早稻,6月上中旬移栽中稻,7月上旬移栽晚稻。移栽時應控制好秧齡,早稻以25~30 d的壯秧為宜,中晚稻則以35~40 d為佳。秧苗要求在4~5葉,根系發(fā)達、莖粗健壯、苗高20~25 cm。移栽要注意避開低溫雨天,選擇晴好天氣操作。移栽密度也很關鍵,祁門縣早稻按每平方米65~70株分穴栽插,中晚稻則控制在每平方米55~60株。插秧深度控制在2~3 cm,確保不留空穴、不傷根系。移栽后3 d內(nèi)要注意保濕培養(yǎng),待新根生長扎穩(wěn)后再逐步落水。
2.5 田間管理
2.5.1 施肥管理
可根據(j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營養(yǎng)需求,精準配方施用復合肥料。一般在移栽前,可每667 m2施入底肥純氮15 kg、純磷10 kg、純鉀10 kg。分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結合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促進分蘗發(fā)育。孕穗期是關鍵追肥時期,每667 m2可施用尿素8 kg,確保營養(yǎng)充足。乳熟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有利于籽粒充實增重。拔節(jié)期則適量控制追肥量,每667 m2施用2 kg尿素即可,避免影響稻米品質。除施用主營養(yǎng)元素外,需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例如,可在分蘗期噴施0.2%硼砂溶液,預防水稻出現(xiàn)缺硼癥狀;孕穗期噴施0.3%多聚磷酸鹽水溶肥,提高稻米穩(wěn)定性;乳熟期噴施0.1%硫酸鋅溶液,增加粒重。同時,注意測土配方施肥,針對不同田塊的土壤情況,合理調整肥料配比。
2.5.2 灌溉管理
祁門縣需根據(jù)當?shù)丨h(huán)境科學管理水稻灌溉,確保農(nóng)田濕度適宜,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移栽后3~5 d,保持水深在3~5 cm,利于幼苗扎根。至返青后逐漸加深水位至15 cm左右,同時注意保持水面微流,防止水體缺氧。至分蘗期要保持20~25 cm的灌溉水位,確保分蘗順利進行。孕穗期至乳熟期是關鍵水分控制期,要保持25~30 cm的恒定水位,切忌澇漬或干旱,有利于使水稻籽粒飽滿[4]。乳熟后期控制水位在15~20 cm,晚稻更應保持穩(wěn)定水位促進灌漿。至收獲前20 d可適當落干露地皮,利于籽粒充實。遇連陰雨天還需要注意開閘流水曝氣,控制水位避免澇漬。
2.5.3 分蘗控制
祁門縣可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和品種,確定分蘗目標。一般早稻每667 m2宜控制在25萬~30萬株,中稻每667 m2控制在20萬~25萬株,晚稻則667 m2以18萬~22萬株為宜。分蘗過多將導致水稻植株徒長,整體衰弱;過少則會影響產(chǎn)量。可在分蘗盛期每667 m2追施7 kg尿素,同步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和硼砂溶液,促進分蘗發(fā)育。分蘗后期視實際情況可補施1~
2 kg尿素,避免過旺徒長。若分蘗不足,則應及時淺水灌溉,提高水肥濃度刺激分蘗。如遇霜雪冰凍天氣,可適當加深水位預防受凍。若分蘗徒長,亦可考慮人工壓壟或藥物控制。
2.6 病蟲草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
祁門縣水稻主要病害包括稻瘟病、稻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對于這些病害,以預防為主,可在育秧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分蘗期至孕穗期是病害高發(fā)期,可遵循防治原則,每7~10 d重復噴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交替使用25%苯醚甲環(huán)唑乳油1 500倍液等,防治多種病害[5]。乳熟期注意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后,施用2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每667 m2用藥100 g,兌水50 L;在施用葉枯寧的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nóng)用鏈霉素或強氯精,可明顯提高防效。抽穗期噴施1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籽粒期病害。同時,注意排水通風,確保田間環(huán)境適宜。發(fā)病時及時鏟盡病株并深埋,清田防止擴散。
2.6.2 蟲害防治
祁門縣水稻生產(chǎn)過程中,常見蟲害有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象甲等,必須高度重視??稍谝圃郧?0 d預防性噴施5%氟蟲腈懸浮劑1 500倍液或10%阿維菌素乳油800倍液,防治縱卷葉螟等害蟲。分蘗至孕穗期是蟲害防治關鍵期,要加強田間監(jiān)測,受害率達到10%時就要及時噴藥防治。建議選用10%吡蟲啉乳油1 000倍液防治稻飛虱,交替使用25%異丙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孕穗期每667 m2可使用12%蟲螨腈·虱螨脲懸浮劑30~40 mL,兌水30~40 kg充分混合后進行均勻噴灑,預防稻飛虱和稻象甲為害。乳熟期以后若發(fā)生稻螟蟲、稻象甲,可選用10%苯醚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或5%虱螨脲乳油1 500倍液進行防治。抽穗期也要注意對稻飛虱和草蛽蟲的防治,及時噴藥清園。
2.6.3 雜草防治
雜草防治是保證祁門縣水稻高產(chǎn)優(yōu)質的重要一環(huán)。移栽前可每667 m2噴施65%草甘膦可濕性粉劑80 g,預防直鏈型雜草。移栽后10 d左右,可每667 m2噴施41%草甘膦異丙胺鹽30 g,防治一年生雜草。分蘗至孕穗期是關鍵雜草防治期,可每667 m2使用65%草甘膦可濕性粉劑80 g,混合5%麥草畏懸浮劑500 mL,噴霧施用,同時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和闊葉雜草。乳熟期若雜草滋生,建議每667 m2使用65%草甘膦可濕性粉劑100 g,配合25%惡草酮乳油300 mL共同施用。分蘗期如有殘留雜草,可每667 m2使用60%草甘膦可濕性粉劑50 g,以將其徹底根除。
3 結語
祁門縣要想實現(xiàn)水稻豐產(chǎn)優(yōu)質,必須精耕細作,重視種子選育、整地做床、移栽管理、水肥調控及病蟲草害防治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嚴格按照農(nóng)藝要求,掌握好時期、數(shù)量、方式等關鍵控制點,同時密切注意水稻長勢變化,及時調整措施。只有將每道工序規(guī)范化、精細化、標準化落實到位,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環(huán)境和管理風險,發(fā)揮優(yōu)良品種的高產(chǎn)高效性能,生產(chǎn)出口感優(yōu)良、耐儲的優(yōu)質大米,真正推動當?shù)剞r(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趙磊,鄒禹,蘇松田,等.安徽沿淮地區(qū)粳糯稻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23(18):51-54.
[2] 李世軍.水稻高質量種植技術優(yōu)化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4,42(9):74-76.
[3] 熊克巍.探索再生稻綠色高質量種植模式[J].新農(nóng)民,2024(13):46-48.
[4] 楊進華,吳晨陽,程馭,等.安徽省沿江和江淮地區(qū)麥茬稻缽苗機插綠色超高產(chǎn)栽培技術[J].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24,40(4):52-54.
[5] 黃明永,王士梅,盧繼武,等.節(jié)水稻新品種綠旱兩優(yōu)2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24(4):164-16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