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東郊的白鹿原是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就是以此地為故事背景,而風(fēng)景秀美的鯨魚溝橫貫其間,猶如一把利斧將白鹿原分為南北二塬。這里風(fēng)光旖旎,有青山蒼竹,泉水叮咚,好似一幅緩緩鋪開的山水畫卷,令人陶醉。
一
話說鯨魚溝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水火不相容。兩神大戰(zhàn)后共工怒觸不周山,而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這導(dǎo)致完好的天被撞出個大窟窿,地也出現(xiàn)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涌出來。原本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可遭了殃,許多人因此流離失所,甚至有人因洪水而失去了生命。正當(dāng)人類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時,一對來自東海的鯨魚剛好出現(xiàn),它們義無反顧地朝著洪水方向游去,一路救起受困的人們,帶著不幸的人們在一片汪洋中漫無目的地游蕩著,尋找家園。
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天,女媧娘娘用五彩石補(bǔ)天成功,地上的洪水也漸漸退去。大鯨魚馱著老百姓剛好游到長安東郊的白鹿原上。望著這片富饒的土地,人們決定在此安居樂業(yè)。人們有了去處,可兩只善良的鯨魚卻因為沒了深水,只能就此擱淺,再也回不到東海。時日一長,淤泥在它們身上漸漸堆積起來。直至有一年,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要在白鹿原上修建一座都城。這消息一出可不得了,眼見鯨魚要遭受大難,人們慌了,天天向上蒼祈求。鯨魚的善舉感動了上天,在神仙的幫助下,兩只擱淺的鯨魚連夜奔逃,一只朝東逃,一只朝西逃。原本平坦的白鹿原因鯨魚的奔逃陷出兩條深溝,從此人們稱其為“鯨魚溝”。
二
鯨魚溝作為一個3A級風(fēng)景區(qū),其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外地的游客很少知道這里。而我作為一名西安本地人,早聽聞鯨魚溝竹海風(fēng)景區(qū)美不勝收,有奔涌而下的瀑布、涓涓的溪流,更有茂密的竹林,是個游玩的好地方。日頭正盛時,我興致偶發(fā),去了趟鯨魚溝。
一行人坐著觀光游覽車進(jìn)了景區(qū),一路上涼風(fēng)陣陣,周圍的樹木綠意盎然,還帶著幾分清爽。十幾分鐘后,觀光車到了終點。這是一處休息區(qū)域,有搭著涼棚賣飯食、飲品的,還有老農(nóng)牽著兩匹威風(fēng)凜凜的棗紅馬,等待著游人的到來。我從一側(cè)的石階走下,來到了鯨魚湖。
鯨魚湖屬于滑坡性堰塞湖,深達(dá)二十九米,寬達(dá)一百米。湖面碧波粼粼,兩岸山巒聳立,倚靠著一處青山的“關(guān)中林?!彼膫€大字清晰可見。林木蔥郁,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有幾只游船行于湖水之上,也有幾只??吭诎哆?,一動一靜,相得益彰。我從一側(cè)僻靜的小道走下去,踩著濕潤的泥土,聞著草木的芬芳,不多時便聽見了嘩嘩的水流聲。聲音由遠(yuǎn)及近,似乎催促我再加快點步伐,好一睹美景。我心有所感,便加快了步伐。果然,不遠(yuǎn)處一道瀑布懸掛山間,碧綠色的水潭宛若一盞玉盤,玉盤當(dāng)中水花四濺,像極了“大珠小珠落玉盤”。
猝不及防,我被飛濺而來的水花撲了個滿面。瑩潤的水珠是那樣的溫柔,微風(fēng)拂面,夾雜著水珠帶來的一絲清涼。望著眼前山間懸掛的瀑布,飛流直下,聲勢浩大,升騰起朦朧的水霧。水霧偶遇一縷陽光,折射出七彩光芒,使人猶如置身于童話世界當(dāng)中。我想,唐代詩人張九齡筆下的“日照虹霓似,天清風(fēng)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大概就是這樣絢麗的景色吧。氤氳的水汽騰空躍起,在陽光的映照下,猶如架起的七色彩虹,其秀色令人魂牽夢縈。
自瀑布底拾級而上,有一處觀景臺,在這里可一覽瀑布全貌。瀑布邊的樹木,時不時被染上一身的水汽,它們也不惱,反而長得越來越挺拔,蒼翠欲滴。觀景臺前打卡拍照的人很多,隨著“咔嚓”的一聲,瞬間的美好被定格,歡快的笑聲回蕩于山谷間,讓清涼的瀑布不知不覺間染上了幾絲人情味。
瀑布之下是蜿蜒曲折的溪流,溪水潺潺,我們撐著一只烏篷船,沿著水流漫無目的地漂蕩著。小船行在碧水之上,一圈圈的水波蕩漾開來。兩岸皆是高聳的竹林,中間只留下一方湛藍(lán)的天空。在這樣的景色中,敞開心懷,放松身體,閉起眼睛,輕吸一口氣,撲入口鼻的是清新的空氣。這樣的清新沁人心脾,仿佛能瞬間清空人們內(nèi)心的疲憊。就這樣安安靜靜,放空自我,聆聽著清風(fēng)徐來時竹葉沙沙的聲音,雀鳥爭鳴時清脆的啼鳴,水波蕩漾時潺潺的水流聲,偶爾還有調(diào)皮的魚兒吐泡泡的“啵?!甭?。一切是那樣的悠然自得,令人沉醉。
三
我們下了船,沿著一條小徑走著,腳下是枯黃的竹葉,身旁是一根根高大挺拔的翠竹,整齊有序地排列著。竹身有節(jié),蒼翠坦然。不像小區(qū)院子里的竹子,僅有兩三米高,這里的竹子屬于剛竹,既耐寒又耐旱,每根竹子有十幾米高,仿佛有著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決心,不斷地試圖探尋天際。幾十萬根翠竹連成一片,面積近千畝,猶如訓(xùn)練有素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在風(fēng)中挺進(jìn)。這樣多的竹子,春日里定有漫山遍野的竹筍,在一場春雨后爭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在一場場風(fēng)吹雨淋中不斷成長,再長成一根根挺拔蒼勁的翠竹。
這里的竹林是關(guān)中乃至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原生態(tài)竹子生長區(qū),集聚負(fù)氧離子,有“天然氧吧”的美稱。這些負(fù)氧離子有利于身心健康,一度被稱為長壽素。難怪穿梭于竹林間,身心仿佛被洗滌了一般,通體輕松,仿佛與這些翠竹渾然一體,感受著生命的蓬勃與茁壯。
竹林盡頭有一座茶樓。我輕輕登上茶樓,叫上一盞茶,輕吹一口,看茶葉靜靜地漂浮。自茶樓極目遠(yuǎn)眺,我望見不遠(yuǎn)處郁郁蔥蔥的竹林隨風(fēng)搖曳的身姿。整片竹林似乎是鯨魚溝的心臟,極有規(guī)律地跳動著,而從山中涓涓流淌的泉水,如一條細(xì)小的絲帶纏繞著。茶樓旁的空地上有一架秋千,我不由地被吸引了過去。我坐在秋千上,跟著竹海隨風(fēng)飄蕩的節(jié)奏搖著,晃著,感受著風(fēng)聲經(jīng)過耳畔,頗有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怡然自得。
鯨魚溝竹海風(fēng)景的美,美的是山水。在這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中,動靜間每處筆墨恰如其分,多一筆太濃,少一筆太淡。身臨其境,我流連忘返,自此不知歸處。
只因為此心安處,即是吾鄉(xiāng)。
云霧繚仙境
江西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內(nèi),乃千百年來文人墨客青睞之地,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有著“人文圣山”的美譽(yù)。廬山的美,美在它的山川秀麗,湖泊瀑布眾多。雨后的廬山云霧繚繞,美不勝收。若是缺了這云霧,怕是少了幾分神韻。
廬山有名的景點較多,如五老峰、三疊泉、錦繡谷、大天池等。我們?nèi)サ哪翘鞆]山下著大雨,待第二天雨稍小時才向廬山進(jìn)發(fā)。雨后的廬山,霧氣重重,看不清遠(yuǎn)方,只能瞧見眼前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久聞“如琴湖”美名的我們,盡管遠(yuǎn)處白霧茫茫,霧氣深重,仍耐心地等待著霧氣散去,只想一睹其芳容。等了許久,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霧散了!”果然,濃重的白霧漸漸地向周圍飄散而去,恰如一幅山水畫卷于眼前緩緩地鋪陳開來。遠(yuǎn)處隱隱約約露出亭臺一角,云霧繚繞間波光粼粼的湖水,如夢似幻,我們恍若置身于仙境,周身仿佛都輕快了許多。
這樣如夢似幻的景色,沒停留幾分鐘,便迫不及待地展露她的真面目——整個湖泊如同一把曲線優(yōu)美的小提琴。以清澈的湖水為琴面,以湖中央的涼亭為琴軸,一把由徐徐的清風(fēng)做成的琴弓堪堪搭上了琴弦,奏響了一曲優(yōu)美的舞曲,幾尾魚兒在樂聲中歡快地游著,時而張開嘴吐著泡泡,時而躍出水面,美麗的魚尾拍打在明鏡般的水面上,蕩起了一圈圈漣漪,真是宜靜宜動。雖說此刻美景盡收眼底,但失去了剛剛那若隱若現(xiàn)的迷蒙之美。那種美,沒有濃墨重彩,也沒有極致的清晰,而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美。我于茫茫的霧色中,享受著片刻間心靈的寧靜。湖光山色之間靈氣十足,僅露出薄霧中的一角亭臺,便能叫人浮想聯(lián)翩。
云霧,是廬山的魂。若沒有云霧的話,廬山怕是少了幾分姿色。五老峰是廬山主峰,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并列的五個山峰,仰望恰似五位老翁席地而坐,故稱為“五老峰”。站在五老峰上向遠(yuǎn)處望去,是滾滾翻涌的云霧。它不像如琴湖的霧氣溫柔細(xì)膩,有著江南水鄉(xiāng)女子般的柔婉,這里的云霧像是波濤洶涌的海浪,大氣磅礴,不斷翻涌而來,一浪蓋過一浪,攝人心魄。站在高處,透過云層可盡覽山腳下的鄱陽湖,它好似一塊無瑕的美玉鑲嵌在浩瀚的平原上,恰如李白登五老峰時所作詩句:“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
廬山,不止因如鏡的湖泊與翻涌的云海而引人入勝,更有大大小小眾多的瀑布,水花飛濺起來凝結(jié)成繚繞的霧氣,是不可多見的盛景。曾有人說:“不到三疊泉,不為廬山客?!比B泉是著名的廬山一景,古人稱其為“匡廬瀑布”,總落差足有一百五十五米。要想一覽三疊泉全貌,就得來回走足足兩千六百級的石階。我們走上石階的時候,一側(cè)的山路上不時有人坐著滑竿上山?;陀蓛蓚€轎夫抬著,看來要去三疊泉可真不容易哩。剛到第二疊的時候,我的腿腳就已經(jīng)又酸又麻了,可望著從懸崖峭壁間飛奔而來的水流,聽著它不斷猛烈地撞擊在巖石上,濺起大片白色水花發(fā)出的陣陣撞擊聲,我咬咬牙,不想半途而廢,只想做個地地道道的“廬山客”。還未走到三疊泉,我就聽見震耳欲聾的水聲,這聲音猶如萬匹駿馬奔騰而來,氣勢磅礴。果不其然,三疊泉底有一方碧綠色的潭水,猶如一盞大玉盤,它的中間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石頭,仿若一只碩大的龍頭,在潭邊昂首吐息。一道自百米高空處奔涌而來的白色水流由小變大,肆無忌憚地?fù)舸蛟谔吨械氖^上,拍起的水花濺得老高,宛如一條巨龍在玉潭中不斷咆哮著,翻滾著,水聲轟鳴。怪不得古人云:“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水汽升騰時霧氣朦朧,煙波浩渺,一縷陽光照了下來,剎那間潭中多了七彩斑斕,仿佛一道彩虹懸掛在云霧間,真是美極了!
廬山山腰的小鎮(zhèn)名為牯嶺鎮(zhèn),若是雨天,這里也常被云霧環(huán)繞。小鎮(zhèn)跟山外的小鎮(zhèn)相差無幾,有學(xué)校、旅店、餐館、超市等,這里的人生活自給自足,每個人的神情都怡然自得。小鎮(zhèn)像極了現(xiàn)實版《桃花源記》里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背跞胄℃?zhèn)時,我驀然有種闖入世外桃源之感。這里的人們極為好客,我住得舒服,吃得也很好。尤其是廬山的魚,好山好水養(yǎng)出來的魚,肉質(zhì)鮮美無比,再輔以廚師精湛的廚藝,一口下去可真是香得咧!
出了景區(qū),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我不舍地自此離去,遠(yuǎn)遠(yuǎn)地站在秀峰山腳下望著廬山,遠(yuǎn)處雄壯逶迤的山巒幾乎與天相接,占了大半個天幕,層巒起伏,云霧繚繞的山間,一道浩浩蕩蕩的水流自山頂奔涌直下,仿佛天邊有一處被撕開的裂縫,無盡的天水迫不及待地從這道縫隙中涌出,自萬米高空盡情地傾瀉而下。這場景叫人極為震撼,讓人不禁感嘆自然的雄渾與偉大。我才知李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絕不是夸張,而是真實的雨后廬山飛瀑,瀑布真的有如自九天落下,浩浩蕩蕩灑向人間。那山間纜車的索道像一條銀鏈,一輛輛纜車如同一顆顆墜著的珠子,為這驚心動魄的畫面再添幾分美感。
山中看瀑布,確實能領(lǐng)略到瀑布的美。然而在山腳下,才能真正窺探到大自然的壯美。望著山巒的雄壯,水流的一瀉千里,此刻的我才懂了什么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恰似云霧繚繞的仙境,不單單秀美,還有大自然的雄渾,兩者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實在叫人難以忘懷。
(責(zé)任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