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漢語的修辭因虛詞的存在獨樹一幟,從修辭視角分析虛詞有助于人們對虛詞的全面理解。文章以《虛字說》的訓釋為基礎,結合文獻例證對書中副詞、連詞、語氣詞連用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虛詞連用所具有的修辭作用。
關鍵詞:《虛字說》;虛詞連用;修辭虛詞;連詞;語氣詞
分類號:H141
《虛字說》與清代其他虛詞專著明顯不同的一點在于其“處理虛字問題的著重點是講求修辭和鑒賞語言”。作者袁仁林運用“神情聲氣”理論,對虛詞的發(fā)聲進行了細膩的描寫。他結合具體語境,加以巧妙生動的比喻,完成了對虛詞的訓釋,使其充滿濃厚的修辭色彩。文章在參考袁氏的訓釋和權威的虛詞工具書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虛字說》單、復音虛詞皆收,書中同類虛詞連用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其數量占復式虛詞數量的一半之多。因此,文章選取《虛字說》中的同類虛詞連用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了其修辭作用。
虛詞連用的類型
虛詞連用現(xiàn)象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是指同類虛詞連用和異類虛詞連用,狹義上則是專指同類虛詞連用,即同詞性的虛詞連用。文章從狹義角度出發(fā),聚焦于同類虛詞連用現(xiàn)象。具體來說,同類虛詞連用可細分為副詞連用、連詞連用和語氣詞連用三種類型。
副詞連用
在《虛字說》中,副詞連用均表示委婉的猜測。如“無乃”一詞中,“無”以否定形式表示推測,而“乃”則表示直指連接,“無乃”便產生了委婉的推測發(fā)問之意,多數情況下用來表示測度的語氣。同樣,“毋亦”也是由否定形式的“毋”和表示語義進層的“亦”組成,其作用同“無乃”類似。
連詞連用
書中的連詞連用分別與“使”“縱”“即”在同一條目,在句中可表示假設或讓步,進而帶有假設或讓步的語氣。比如“設使、假使、假令、藉令”等詞與單音虛詞“使、設、令、假、藉”在同一條目,袁氏一概訓釋為“未然假設之辭,意在充拓憑虛摹擬”。這四個詞均由同義連詞連用而成,帶有憑虛假設的語氣。“縱使”與“縱”在同一條目中,是近義連詞連用而成。袁氏用俗語解釋“縱”為“從你這般”,即先作出讓步的條件,再暢說真正的意圖。由于書中的連詞連用均為同義或近義連用,因而具有特別的修辭作用。
語氣詞連用
書中語氣詞連用的數量最多,共有23個。語氣詞是用來表示語氣、體現(xiàn)說話人情感或態(tài)度的虛詞,也可以說是最能體現(xiàn)“神情聲氣”理論的虛詞。古漢語中常有兩三個語氣詞接連使用的情況,袁氏稱之為“合聲”,即今天所說的語氣詞連用。語氣詞的連用意味著語氣的疊加,比如“也哉”合聲,“也”之氣揚起,表示肯定語氣;“哉”之氣撒開暢落,表示感嘆語氣,“也哉”便表示肯定的感嘆語氣?!耙埠踉铡焙下曋?,“也”字揚起,表示肯定語氣,“乎”字凝停充足,表示疑問語氣,“哉”字沉著暢落,表示反問語氣,“也乎哉”便表示比較強烈的反問語氣。
虛詞連用的修辭作用
《虛字說》中的虛詞連用具有加強語氣表達、使句子整齊和諧及標識句式等修辭作用。文章以袁氏的訓釋為基礎,將書中不成句的例證進行補足,并和其他文獻中的例證結合起來,從而具體分析虛詞連用的修辭作用。
加強語氣表達
《虛字說》中存在一種比較特殊的連用現(xiàn)象,即同義連詞連用。清末著名學者馬建忠認為:“按古籍中諸名,往往取雙字同義者,或兩字對待者,較單辭只字,其辭氣稍覺渾厚?!边@里所說的“辭氣”,指的是說話所用的語氣。同義虛詞連用與單音虛詞相比,語氣必然有所不同。如在“使”字條目下,同義連詞的連用均表示假設,被置于句首,以增強假設的語氣,起到強調文意的作用。
例1" 秀曰:“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資治通鑒·漢紀三十一》)
例2" 藉令鄉(xiāng)舉、里選,盡如三代之后造,而始終名實未必相符。(《遂寧縣志》乾隆十二年本)
例1中,“設使”作為同義連詞連用,與“況”這類表示“何況”的虛詞搭配使用,在加強假設語氣的同時,又帶有反問意味。例1是劉秀以此強勢回答杜威的投降請求,用“設使”增強假設語氣,假定漢成帝復生這樣偏離客觀事實的條件,后面又說在這樣的條件下也不能得到天下,更不用說他這冒充的兒子。通過假設與結果的對照,使語句具有說服效果。例2的“藉令”用于句首,先用假設語氣引出“推薦選舉的都是優(yōu)秀人才”這一條件,但隨后話鋒一轉,指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從而起到強調作用。古人在語言的使用上歷來踐行簡約之風,能用單字表示的意義卻用繁復的復音來表示,并非多此一舉,而正是說明同義虛詞連用滿足了古人對語言表達效果的要求。
此外,語氣詞連用也具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語言學家楊伯峻先生認為:“語氣詞有連用兩個的,重點一定在末一個。這種連用,更表示語氣的加強?!惫艥h語中的單音語氣詞具有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而語氣詞連用則能在語氣疊加的同時,使最末的語氣詞成為語氣表達的重點,從而加強語氣的表達,借以抒發(fā)說話人的感受。袁氏用“拖沓其聲以申意”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可謂十分準確。無論古今,抑或是橫跨中國各地,語音雖各有差異,但語氣詞的使用卻能跨越時空,傳遞表達者的情緒信息。書中語氣詞連用使感嘆、反問等語氣得到加強,若換成單音語氣詞,雖不影響整體語意,卻會削弱語言的表達效果。
例3" 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詩經·秦風·終南》)
例4" 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ā蹲髠鳌は骞迥辍罚?/p>
例5" 子曰:“莫我知也夫!”(《論語·憲問》)
例6" 晏子立于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保ā蹲髠鳌は骞迥辍罚?/p>
例3表達的是說話人在終南山看到君子的感嘆之情,“也”“哉”連用,使感嘆語氣之上增添一份肯定,感嘆的強度也得以加強。如果此句改為“其君哉”,雖仍表達感嘆語氣,語意也沒有變化,但那份感嘆中的肯定和激動卻有所減弱。例4是太叔文子對寧喜舉棋不定導致的后果發(fā)出的深沉嘆息?!耙苍铡边B用,加強感嘆語氣,使讀者對這份可悲之情動容。例5是孔子對無人理解自己的深沉感嘆?!耙卜颉焙下?,“也”字稍稍揚起,表示肯定語氣,“夫”字平鋪吁息,表示感嘆語氣。“也”“夫”連用使孔子的深沉感嘆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例6是在氣氛凝重的場合下,晏子對崔氏手下眾人充滿氣勢的回答?!耙病薄昂酢薄霸铡边B用表達強烈的反問語氣,晏子以此質問眾人,既展現(xiàn)了大臣的風范,又震懾了他人。如果把“也乎哉”換成單字“乎”或“哉”,則氣勢有所減弱,無法達到這樣的震撼效果。
使句子整齊和諧
《虛字說》中的虛詞連用能使句子結構整齊且節(jié)奏和諧。以連詞連用為例作分析,書中的連詞連用均為同義或近義連用,其中同義連用居多。對于這樣的連用形式,古代學者孔穎達稱之為重言,認為其作用是“圓文”,即使句子圓滿和諧。語言學家郭紹虞先生在《中國語詞之彈性作用》一文中也對此有所闡述,他認為“其取義之相同或相近者,于義為贅,于音所以足詞”。可見,同義或近義連詞的連用可以滿足音節(jié)上的空缺,使句子整齊圓滿。因其單音復音意義相似,不至于偏離句子的基本意義。我國的詩詞創(chuàng)作歷來重視音律對稱和諧,語句要朗朗上口,因而這種形式的連詞連用常被運用在詩詞當中。
例7" 假如金闕頂,設使銀河濆。(《和送劉道士游天臺》)
例8" 假使吾不知書,可不至今日邪?(《顏氏家訓·雜藝》)
例9"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例10" 藉令衰蹇身,終老只如此。(《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
例11" 縱使歸來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夢江南》)
以上例作因同義或近義連詞的使用而整齊對稱,滿足了朗讀的節(jié)奏要求。這一部分實際上討論的是虛詞連用在語音修辭上的作用,語音修辭是漢語眾多修辭現(xiàn)象里頗具特色的一種,它主要是通過音節(jié)、聲調等語音手段來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坝谝羲宰阍~”在《虛字說》中的連詞連用現(xiàn)象得以體現(xiàn),至于郭紹虞先生所說“于義為贅”的現(xiàn)象也確實存在。有些同義虛詞連用可能會導致意義贅余,甚至出現(xiàn)多種形式的濫用,這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增加了使用的負擔,自然會被歷史淘汰,像“假令”“藉令”這一類詞在今天已不再使用。
標識句式
盡管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基本意義,但它們所傳達的修辭效果卻各不相同。書中的副詞連用皆是以否定形式表示推測的副詞與其他副詞連用構成,所在句為測度問句,可用于推測、不確定的語境中,所得結論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假的,但這種表達方式卻比直接陳述更為委婉和含蓄。
例12"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例13" 楚隆曰:“三年之喪,親暱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左傳·哀公二十年》)
例14" 毋亦徒留笑枋于當世耶?(《新庵諧譯初編·卷一》)
例15" 其豪爽自快,與古劍仙無殊,毋亦其夫亦磨鏡者流耶?(《聊齋志異》)
例12是孔子針對冉有不具備大局觀念的委婉批評,“無乃”看似是一種猜測,實際上是借猜測口吻表達真正想法,相比較直接陳述而言,這樣的說法更委婉,顯示出孔子的圣人形象。例13是楚隆對晉國宗主喪禮降等原因的疑問,以測度問句詢問,實則是對這件事已有洞察,頗有明知故問的意味,既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也不至于冒犯宗主。例14是作者對自己所編作品言之無文的擔憂,“毋亦”展現(xiàn)了在這樣的前提下,作者對結果的推測。例15是對農婦的夸獎和對其丈夫的推測。由此可知,“無乃”“毋亦”所在句都是根據已知的客觀事實來進行測度表述,話語實際包含對所表達觀點的肯定,相比直接陳述,反而能為句子增添了獨特的修辭色彩。在處理這類連用的副詞時,可以此為參考,選擇合適的虛詞形式去修飾文章。除了書中副詞連用這樣比較明顯的句式標識外,語氣詞連用所標識的感嘆句、疑問句等,都在本意基礎上為句子帶來了特別的修辭色彩。
通過對《虛字說》中的虛詞連用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書中的副詞連用,以其獨特的測度語氣,為句子提供了區(qū)別于普通句意的表達方式,從而賦予文本特定的修辭效果。連詞連用不僅能加強語氣,還具有使句子在結構上顯得整齊和諧的作用。語氣詞連用在語氣表達上的作用則更為明顯。作者袁仁林拓展了虛詞研究的視角,提供了將修辭與虛詞結合起來的研究方法,以幫助后人更加全面地理解虛詞在語言表達中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 袁仁林.虛字說[M].北京:中華書局,1989.
[2] 張誼生,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03.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文學院
作者簡介:范詩雪,遼寧鞍山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訓詁學。
基金項目:內蒙古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虛字說》虛詞連用的修辭研究”(TY202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