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各級政府對食品檢驗機構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大,食品檢驗機構實驗室內大型儀器設備的種類和數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為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降低使用成本,加強資源整合、共享,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已成為食品檢驗機構發(fā)展的必經之路。本文結合目前食品檢驗機構儀器設備共享的現(xiàn)狀,分析了共享平臺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完善管理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儀器設備條件等建議,希望能為食品檢驗機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提供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食品檢驗機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
Discuss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in Food Inspection Agencies
XU Jingjing, WU Xiaoxiao, WANG Can
(Key Laboratory of Biotoxin Analysis amp; Assessment,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Nanjing 210019, China)
Abstract: As people’s awareness of food safety increase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re investing more in food inspection agencies,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growth in both the variety and quantity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food testing laborator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nstruments and reduce usage costs, strengthen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establishing a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spection agencies. This article,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haring in food inspection agencies, analyzes the potential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sharing platform,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creasing publicity efforts, and enhanc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 The goal is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arg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in food inspection agencies.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agencies;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食品安全事關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國家民族的未來。食品檢驗機構是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食品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的資金投入,食品檢驗機構實驗室內大型儀器設備的種類和數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如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氣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儀(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等,這些儀器在食品、藥品、生物、化學、環(huán)境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2]。如何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一直是業(yè)界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儀器共享的政策,如《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fā)〔2014〕70號)、《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等,通過改革、制度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大型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避免單位獨占,進一步提高了資源的有效利用[3-5]。因此,需建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平臺,完善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發(fā)揮出食品檢驗機構大型儀器設備的效能和優(yōu)勢。
1 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機構雖然已經建立了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制度,但大部分都是參照國家或省級的儀器共享制度來制定本單位的制度,往往比較籠統(tǒng),不夠細致,與單位實際情況不夠貼合,可操作性比較差。例如,在儀器開放共享過程中儀器操作、人員保障、收費標準、考核評價等方面都未根據本機構具體情況做出規(guī)定,缺少制度層面的支持。
1.2 共享平臺宣傳力度不夠
為了響應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大部分有能力的食品檢驗機構都已對社會開放儀器共享服務,但由于宣傳力度不足,許多用戶不知道有共享平臺的存在。食品檢測實驗室可以共享的儀器大多為LC/GC-MS等,類似這樣的儀器大部分高校的檢測中心都有,如果有需要,用戶會優(yōu)先選擇高校的檢測中心或者第三方檢測公司[6]。長此以往,很多機構開放共享所帶來的收益不能滿足日常維護等成本,進而打擊了機構開放共享的積極性。
1.3 績效考核體系不合理
很多機構對于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績效考核不合理。目前,開放共享的儀器操作人員大多由實驗室檢驗人員兼職,如果儀器開放共享程度沒有與部門效益、員工個人的績效進行掛鉤或者占比較小,部門和個人對提高儀器使用效益缺乏積極性。此外,對于開放儀器共享,開放的不僅是儀器使用權,還需要操作人員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7]。有的儀器可能只需進行上機檢測就能得到最終的結果,有的儀器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數據分析,因此管理部門需針對不同的儀器制訂多樣化的考核方案,提高儀器操作人員的獲得感。
2 推進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的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為確保食品檢驗機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高效運行,需構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提升管理水平。規(guī)范科學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儀器設備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單位情況的制度,包括儀器預約、儀器操作、儀器維護、收費標準、績效考核評價等。規(guī)范儀器操作,對儀器進行定期維護等,確保設備正常使用和運行。同時,實行一套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將儀器使用效率、維護情況以及用戶滿意度等納入考核指標,更全面客觀地評價儀器管理人員的業(yè)務能力與工作表現(xiàn),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動力和活力。在制度運行的同時,還應加強監(jiān)督與管理,將制度落實到位,才能使儀器設備共享健康發(fā)展。
2.2 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
加強對外宣傳,不僅能提高儀器設備共享的使用率,還可以提高本單位的知曉度,帶動本單位其他的業(yè)務。開展對外宣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豐富儀器設備共享網絡平臺,目前已基本實現(xiàn)網絡平臺管理,客戶可以在網上查詢儀器基本信息、狀態(tài)信息,預約登記等,當下的管理平臺都基于網頁版,為優(yōu)化客戶的使用體驗,可考慮開發(fā)基于手機App或公眾號的平臺,讓操作更加方便快捷;②開展“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周”活動,宣傳開放共享政策,推介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組織實驗室參觀等活動,增加客戶對儀器功能和用途的了解[8]。
2.3 完善儀器設備條件,構建“一站式”服務
為提升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檢測單位應進一步完善儀器設備工作條件,打造“一站式”服務體系。從大部分實驗操作流程來看,一次完整的實驗需要小、中、大各種型號的儀器設備配合使用。大部分樣品在上機進行檢測之前,都需要進行樣品前處理,這是檢測流程中的關鍵一環(huán),對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非常重要。有些實驗樣品經過處理后,需及時上機檢測。如果檢測單位只開放大型儀器設備,不提供配套小型儀器,可能會限制某些樣品的檢測,減少儀器的使用效率[9-10]。特別是有些樣品前處理比較復雜,技術要求比較高,可考慮提供樣品前處理服務,以提高檢測準確率,縮短用戶的等待時間。因此,平臺應致力于完善配套設備,構建從小型預處理到大型精密檢測的完整鏈條。同時,增設樣品前處理服務,為用戶創(chuàng)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xiàn)從樣品接收到檢測報告出具的全流程服務。這不僅能提升用戶的滿意度,還能進一步推動平臺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與高效利用[11]。
2.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技術水平
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支持。為了讓大型儀器設備能夠高效運行且得到充分利用,必須注重培養(yǎng)一支業(yè)務能力突出的人才隊伍。這要求大型儀器的操作人員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熟悉儀器設備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以及具備一定的技術研發(fā)能力。因此,單位可通過引進、內部調崗等方法組建一支專業(yè)技術過硬的實驗人才隊伍,以更好地使用儀器,挖掘儀器的使用潛能[12-13]。同時,加強對實驗人員的培訓,在上機前,加強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降低人為儀器損壞概率。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對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提高實驗人員的理論和實驗技能,使其適應不斷變化的實驗需求與技術發(fā)展。
2.5 設立專項基金,提供資金保障
儀器設備共享工作能順利展開,除了需要儀器設備和專業(yè)技術人才支撐外,還需要資金來維護儀器的正常運轉。目前,儀器共享的使用基本不收費用或收費極低,可能不夠覆蓋儀器共享帶來的儀器維護維修費、人力費用等,導致儀器設備共享不能持續(xù)運行。因此,可考慮設立儀器共享專項基金,資金來源于政府投入、單位自籌等,用于支付儀器維護維修費、人員績效等,緩解儀器共享部門的經濟負擔,促使儀器共享服務平臺良好運行[14-16]。
3 結語
隨著各地區(qū)各單位相繼出臺關于儀器設備共享的相關政策,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正在不斷建設中。目前,食品檢測機構儀器設備共享才開始起步,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是實驗室管理中需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模式和管理機制還需要各部門在建設運行中不斷摸索與完善。盤活現(xiàn)有資源,推進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減少儀器重復購置及閑置,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釋放科技創(chuàng)新潛能,助力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金穎,國瑞曉.淺談食品檢驗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J].現(xiàn)代食品,2023,29(8):145-147.
[2]王建宇,祁景琨,田利,等.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的實踐與探討[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4,20(5):79-81.
[3]湯苗,文景玉,賴金梅,等.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的思考[J].農業(yè)科研經濟管理,2024(1):
19-22.
[4]孫大鵬,楊立勇,于力,等.高校院所專職儀器設備管理部門職能的研究[J].實驗室科學,2020,23(5):180-183.
[5]姜華玨,崔亞坤,徐勝.科研院所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平臺開放共享的機制探索:以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為例[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3,51(21):260-264.
[6]王淑萍,羅自生.食品學科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8,21(5):200-203.
[7]楊松,李霞章,田軼.江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研究與探索[J].常州工學院學報,2021,34(6):92-96.
[8]榮鳳云,吳曉鵬,趙朝飛.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J].農業(yè)科研經濟管理,2021(3):
43-48.
[9]張秀蓉,李明杰,陳駿志.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34(4):
19-23.
[10]張婭琳,劉字濠.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機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4):271-274.
[11]高翼,賈志雷,呂冬梅.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實踐與發(fā)展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產力,2024,45(2):4-6.
[12]彭籬村,陳熹.高校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科教文匯,2023(19):15-17.
[13]任蔚,曹鳳梅.農業(yè)高校儀器共享平臺管理研究:以中國農業(yè)大學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與管理為例[J].農業(yè)科技管理,2023,42(2):56-60.
[14]石春梅,屈曉璐,張紅艷,等.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及運行管理:以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例[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23(7):
50-53.
[15]宋旭霞,常志尚,溫茜,等.生物醫(yī)學中心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22(23):33-36.
[16]高亞虎,王琳欣,謝麗,等.助推“雙一流”建設的深化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探索[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22(2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