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悲劇《哈姆雷特》(Hamlet)中,由于莎士比亞這位戲劇大師極為淵博的學識和嫻熟高超的語言運用技能,再加上主人公哈姆雷特有時裝瘋說些極為隱晦難懂的話,有很多地方不易理解,翻譯起來也難以處理。現(xiàn)在我就舉幾個例子,談一談自己的理解與翻譯。
例一:第一幕第一場
霍雷肖看到已故老王顯靈,認為這對丹麥是個不祥之兆,為此他列舉了羅馬帝國從鼎盛走向衰落前天上和人間出現(xiàn)的異?,F(xiàn)象。除了提到和丹麥已故國王亡魂夜游城堡類似的死尸喧囂于羅馬街頭外,又接著列舉了四種異常的現(xiàn)象:
As stars with trains of fire and dews of blood,
Disasters in the sun; and the moist star,
Upon whose influence Neptune’s empire stands,
Was sick almost in doomsday with eclipse.
拖著火尾的star指的不是流星,而是掃把星,也叫彗星(comet),因為古時中西文化都認為彗星的出現(xiàn)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瘟疫。露淌血水,意指連年征戰(zhàn),血染大地,是人禍。太陽中的disaster,在占星學中意為an unfavorable aspect of a planet or star。其中的aspect是a position facing a particular direction之意,因此這里的disaster指(行星或恒星相對其他星球所處的)“不利位置”,也是不祥之兆。根據(jù)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原性說”和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對這四個原性的解讀,the moist star(濕星)指的是月亮,但這里的“濕”代表柔和、易變、成長和流體,因此我覺得這個短語在這里為雙關語,還有watery eye(淚汪汪的眼睛)的意思。月亮為何流淚,句子的謂語給出了說明:因為正在發(fā)生月食(eclipse),而使其疼痛難忍。在原文中,這四種異象是以對仗的形式排列的,因the moist star是句子的主語,所以前面才用了分號。我在譯文中不僅保留了原有修辭手法的藝術性,又用我國舊時所用的“天狗吃月亮”來表示月食這一異常天象。
星拖火尾,露淌血水,
日處兇位,月噙淚光。
這顆影響海神帝國潮漲汐落的星球,
被天狗吞蝕暗淡得幾乎到了世界末日。
例二:第一幕第三場
波洛尼厄斯對女兒奧菲利亞說:
Tender yourself more dearly,
Or—not to crack the wind of the poor phrase,
Running it thus—you’ll tender me a fool.
御前大臣波洛尼厄斯在朝堂上看到哈姆雷特與其叔王關系不睦之后,回到家中便讓女兒奧菲利亞與其熱戀中的哈姆雷特王子斷絕關系。他要女兒把身價抬得高高的,好讓哈姆雷特知難而退。但他知道女兒不會聽命于他,于是便退一步解勸,這就是破折號之間的這句十分費解的話。從文中crack、wind和running等單詞來分析,是將the poor phrase比喻為馬,這很符合這位老頭說話愛夸張賣弄的習慣。這里的poor phrase指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是后面所說的tender me a fool,意思是說即使不分手,也不要加快熱戀進程,給我生出個孩子來讓我成為笑柄。有位大家將其譯為“您會給我捧出個小傻瓜來”,這樣理解無可厚非。但我認為,一個愛嬌女“如掌上明珠”的父親,倒是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會說出讓女兒無地自容的話來。據(jù)此,我譯為:
把自己的身價抬得高高的,
否則——切莫響鞭策馬疾如風,
熱戀狂奔落下個可憐的話柄——
你會讓世人把我當成一個大傻瓜。
例三: 第三幕第一場
哈姆雷特在當晚演劇中劇之前對奧菲利亞說:
I am very proud, revengeful, ambitious, with more offenses at my beck than I have thoughts to put them in, imagination to give them shape, or time to act them in. What should such fellow as I do crawling between earth and heaven?
這段臺詞乍看起來很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仔細琢磨,其實哈姆雷特指的是自己是如何策劃當晚在王宮的演出的以及策劃的目的。這里的“more ... than”我認為是“與其……倒不如說”的意思。offense應理解為 the act of causing anger(冒犯),而不是“罪惡”,因為縱觀劇情,哈姆雷特之前從未犯過任何罪惡,就是后來在誤殺御前大臣之后,他當眾也只是承認“就當我是隔房射箭,誤傷了自己的弟兄”。依他的性格,怎么會說“我的罪惡那么多”,往自己頭上扣屎盆子呢?thoughts to put them in是指在當晚演出的劇中添加臺詞激怒殺父兇手的想法,imagination to give them shape是指對激怒兇手后觀察其表情的想象,time to act them in是指上演這出冒犯性戲劇的時間。這段臺詞的潛臺詞是:我自豪地說,我有雄心替父報仇,我現(xiàn)在的所思所想所為,都是為大仇即將得報,這是我應有的作為。其實,這是哈姆雷特對自己心愛女人的真言告白,但不知內情的人則會視為滿口荒唐言。據(jù)此,我譯為:
我很驕傲,有仇必報,雄心勃勃,與其說我有添加冒犯詞語的想法,對形成冒犯所產(chǎn)生情況的想象,或者說是實施冒犯的時間,倒不說我的冒犯呼之欲出。像我這樣的人,茍活于天地之間,應做些什么呢?
例四:第三幕第二場
在劇中劇結束后,哈姆雷特和霍雷肖的對話:
Hamlet" " " For thou dost know, O Damon dear,
This realm dismantled was
Of Jove himself, and now reigns here
A very, very—pajock.
Horatio" " You might have rhymed.
這一段臺詞需要費點兒時間思索的是霍雷肖說的這句“您本該押韻才是”。哈姆雷特原文的四句詩是隔行押韻,第二行末尾的單詞是was,那么末句的韻腳應為以s為結尾的單詞才對,但實際上是pajock(通常理解為peacock),所以不押韻。原因可能是哈姆雷特原想用同韻的ass,但又覺得蠢驢遠不足以表達他對叔父的憎恨,所以略作遲疑后改用當時博物學中以性淫和暴虐著稱的孔雀,出現(xiàn)不押韻的現(xiàn)象,從而招來霍雷肖的提醒。在翻譯時,如果不把這一難點譯出來,不僅語意不連接,還失去了原文濃厚的諧趣和韻味。漢語中與驢押韻的字不多,我勉強才想出一個“局”字來解困。
哈姆雷特" " 生死與共的密友啊,因為你明白,
本王國的主神已被謀殺出局,
現(xiàn)在這里一切的主宰
是個非常,非?!暗目兹浮?/p>
霍雷肖" " " " 您本該押韻才是。
例五:第三幕第二場
劇中劇里兇手下毒時所念的臺詞:
Thoughts black, hand apt, drugs fit, and time agreeing,
Confederate season, else no creature seeing,
Thou mixture rank, of midnight weeds collected,
With Hecate’s ban thrice blasted, thrice infected,
Thy natural magic and dire property
On wholesome life usurp immediately.
這段臺詞的難點在于確定以什么樣的基調來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劇中劇演出前,哈姆雷特曾提出要在劇中插入他自己寫的臺詞??v觀全部劇中劇,只有這段臺詞與老國王被害一事有關,肯定是出自哈姆雷特的手筆。他增加這段臺詞的目的,顯然是要深深觸動國王,從而迫使其露出馬腳。因此,他在編寫臺詞時,一定將筆飽蘸仇恨,無情地揭露兇手的邪惡和殘忍,決不會使用自鳴得意的口吻或贊賞的詞語。譬如hands apt、drugs fit這些與殺害其父有關的詞語,哈姆雷特怎么會用“快手”或“手巧”,“妙藥”或“靈藥”這樣的形容詞加以褒揚呢?所以,apt在這里不能作quick to learn解,而應采用suited to purpose的釋義,也就是適用于以殺人為目的的形容詞,后面與其同義類似的形容詞也應按此處理。我覺得兇手這樣的人物,在劇中一定是個面目可憎的丑角,如果采用京劇丑角數(shù)板式的念白表演,定會起到使真正的兇手聽后便暴跳如雷,自我暴露的效果。所以,我是這樣譯的:
心黑手辣毒性猛,
無人得見好行兇,
煉自夜半采的草,
咒念三遍成毒藥,
魔力助藥毒更毒,
霎時叫爾命嗚呼。
通過對《哈姆雷特》中以上幾個簡短片段的理解與翻譯,我體會到要翻譯好這樣的文字,必須詳細查詢作品內容的有關歷史背景知識,認真梳清整個劇情的深層脈絡,熟悉相關人物的性格特質和行事風格,對原文做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