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打下來了,李鴻章指揮淮軍把江蘇其他部分攻了下來,左宗棠也將浙江的太平軍大部驅(qū)除。曾國藩也比較順利地解決了與清廷關(guān)系的新問題。但這時,湘系集團內(nèi)部,曾國藩與左宗棠的關(guān)系又發(fā)生了問題。
事情出在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漏網(wǎng)上。
湘軍攻占金陵后,得知洪秀全已死,但幼天王洪天貴福不知去向。同治三年六月十日(1864年7月26日),曾國藩奏報破城和生擒李秀成時說:“據(jù)城內(nèi)各賊供……城破后,偽幼主積薪宮殿,舉火自焚?!边@時說的還比較含糊。六月二十四日,曾國藩又奏報說:“偽幼主洪?,櫍@室積薪,為城破自焚之計,眾供皆合。連日在偽宮灰燼之中,反復搜尋,茫無實據(jù),觀其金、玉二印,皆在巷戰(zhàn)時所奪,又似業(yè)已逃出偽宮者。李秀成之供則稱‘曾經(jīng)挾之出城,始行分散’。然此次逃奔之賊,僅十六夜從地道缺口逸出數(shù)百人,當經(jīng)騎兵追至湖熟,圍殺凈盡……洪?,櫼允?,縱未斃于烈火,亦必死于亂軍,當無疑義。”
實際上,幼天王已經(jīng)脫逃,并且到浙江湖州與洪仁玕、楊輔清等會合,然后由洪仁玕扶持到江西,準備會合太平天國現(xiàn)在實力較強的侍王李世賢。曾國藩的奏報,是一種想當然的做法。然而這時候,左宗棠卻已得到了太平天國幼天王已經(jīng)脫逃的可靠情報。按照曾國藩的想法,左宗棠應該先將此事通知曾國藩,商量一個解決辦法。不料左宗棠卻先奏報清廷,雖然他同時也寫信告訴了曾國藩,但因清廷事先知曉,并要求從重嚴辦防堵不力的人員,弄得曾國藩十分狼狽。如本章開頭所說,曾國藩雖然把清廷的要挾頂了回去,但對左宗棠甚為不滿,他覺得左宗棠是有意讓曾家兄弟下不來臺,是“以怨報德”。兩人隨即在奏折中互相指責,曾國藩曾說左宗棠攻占杭州時有十萬太平軍逃出,并沒有受到處分。左宗棠就上奏說,你憑什么說有十萬太平軍逃出?意思是說是你親自數(shù)的嗎?并且太平軍自杭州逃出的事我已奏明,不像你公然奏報已經(jīng)搜殺凈盡。雖然后來洪仁玕與侍王李世賢會合并沒有成功,在江西為沈葆楨部下湘軍席寶田部擊敗,洪仁玕與幼天王都被俘處死,但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怨卻已經(jīng)結(jié)下,私交宣告斷絕。從此以后,曾國藩和左宗棠再沒有私人通信往來。
對于曾國藩和左宗棠的絕交,人們有許多說法。最為奇特的一種是說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故意鬧矛盾做給外人看,因為此時清廷非常疑忌曾國藩,假使曾國藩和左宗棠湘軍內(nèi)部翻了臉,會使曾國藩的實力大損,對清廷的威脅就小得多,清廷的疑忌心也就會小得多。所以曾、左二人就演了一出互相攻訐的雙簧戲,故意讓人以為湘軍內(nèi)部不和,而且時間也是不早不晚,正好選在湘軍攻破金陵的時候。然而這種說法雖能提出一些理由和現(xiàn)象,卻嫌證據(jù)不足。多半是那些既喜歡曾國藩又贊賞左宗棠的人的良好愿望。因為曾國藩在家書中,還曾屢次提及擔心左宗棠向清廷說他的壞話,造假不會造到當時不公開的家書中。
我們同意左宗棠研究專家、對曾國藩也有深入研究的劉泱泱先生的說法,曾國藩和左宗棠是“失和”了,即斷絕了朋友關(guān)系。
失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曾、左二人都是有才干的人,但性情差異相當大。曾國藩深受理學熏陶,辦事待人,都有一種深厚的理學味,常說是以“誠”為本。但是,曾國藩又是十分注重實際的人,帶兵打仗,在朝為官,都需要靈活性,需要用權(quán)術(shù),這在左宗棠等人看來,不免有些作偽。但這實際上是曾國藩治學辦事的一種內(nèi)在矛盾,如果說虛偽,只能說是理學的虛偽,就像倭仁號稱理學大師,卻大力支持慈禧太后執(zhí)政,壓制恭親王奕,這最不合傳統(tǒng)理學的規(guī)矩。對于曾國藩的做法,胡林翼可以理解,左宗棠不能理解。左宗棠有才干,有謀略,有膽識,但個性太傲,太自負,缺乏容人之量,他在樊燮案中鬧得如此狼狽,便與他的性格有關(guān)。曾國藩打仗求穩(wěn)持重,很少用奇兵險著,這在左宗棠看來,是缺少才干,如失和前左宗棠致駱秉章的信就說:“滌相(曾國藩)于兵機每苦鈍滯,而籌餉亦非所長,近日議論多有不合,只以大局所在,不能不勉為將順,然亦難矣?!闭摻⒁恢к婈牭挠绊?,當時任何人都不及曾國藩,但要說指揮打仗,可能左宗棠的確比曾國藩勝一籌。而在左宗棠的內(nèi)心深處,很可能對湘軍首領(lǐng)的曾國藩并不服氣。如世上流傳的曾、左二人戲聯(lián),曾國藩聯(lián)說:“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常相左?!弊笞谔穆?lián)說:“藩臣徒誤國,問他經(jīng)濟有何曾?”雖不盡可信,但絕非空穴來風。
應該說,曾、左二人雖然齟齬,但并不互相仇恨,所以用“失和”二字最為恰當。而且他們在公事上,還頗能互相配合、支持。
(選自《曾國藩大傳》,中華書局)
曾國藩大傳
作者:林乾" 遲云飛 著
出版時間: 2024年9月
定價:128元
曾國藩出身平凡,沒有顯赫家世,卻憑借不懈奮斗,從一介書生成長為國之棟梁。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從布衣到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最終成為晚清中興名臣。他是如何面對困難、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動蕩的時局中赤地立新、運籌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時保持清醒、全身而退?
著名清史專家林乾、遲云飛研究曾國藩二十余年,積累深厚,本書基于扎實的史料,以簡練而生動的文字,再現(xiàn)了晚清名臣曾國藩起伏跌宕、逆風飛揚的一生;不僅詳述了曾國藩的成長軌跡、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而且深入解讀了他的精神世界與成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