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深厚的紅色基因,傳承延安魯藝精神,始終以賡續(xù)紅色血脈、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為己任,將紅色基因融入學校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推進中國紅色音樂文化教育與傳承。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品牌,充分發(fā)揮學校優(yōu)勢和紅色音樂文化育人功能,將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與音樂專業(yè)特色、學校發(fā)展歷程、名家成才經歷充分結合,運用音樂藝術賦能思政課堂,走出一條思政教育和藝術教育同頻共振的守正創(chuàng)新之路。
2023年6月14日下午,一堂思想深刻、形象生動的“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在國音堂音樂廳開講。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以“秉承延安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為主題,將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紅色基因的傳承、藝術教育舞臺實踐的傳承娓娓道來,全校500余名師生共同聆聽。
李心草院長指揮紀念魯迅藝術學院成立85周年《黃河大合唱》合唱音樂會
“思政課三部曲”
課堂上,李心草從一張老照片切入,回顧自己的從藝經歷,講述自己如何從30多年前在中國音樂學院的第一次歌劇藝術實踐起步,到跟隨指揮大師李德倫先生等老一輩音樂家走上指揮舞臺,再到走上教育講臺,完成由舞臺實踐者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轉變。他以中國音樂學院成功舉辦的“國音之聲——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全國研討會開幕式音樂會”為例,寄語同學們珍惜青春時光,把握舞臺實踐機會,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在更廣闊的藝術舞臺上綻放人生光彩。他表示學校也將搭建更多高規(guī)格、高水平的實踐平臺,助力學生提升能力、積累經驗、豐富閱歷,向更高的藝術舞臺邁進。
李心草將思政課的課程內容與音樂結構有機結合,以獨到的見解、專業(yè)的眼光講授他所理解的“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的“思政課三部曲”學習方式,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講解思政課的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為什么學:思政課能夠幫助同學們深入理解倫理道德、文化傳統(tǒng)、社會法律等各方面知識,引導同學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社會責任感,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學什么:要將每一門思政課的知識學深悟透,同時要結合藝術專業(yè),深入思考如何將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體現(xiàn)到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演、研之中。
怎么學: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關乎著每個人的未來成長,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學習方法,以更加勤懇踏實、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學習好每一門課程,完成好每一次藝術實踐。
音樂中賡續(xù)紅色血脈
李心草選取他在2019年《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際,與中國交響樂團等藝術團體排演《黃河大合唱》過程中的精彩花絮及正式演出版的央視紀錄片視頻,分享自己如何把藝術處理方法與對作品的深入理解有機融合,引領同學們去深刻理解經典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豐富內涵與深遠意義。
“《黃河大合唱》為抗戰(zhàn)救亡而生,為戰(zhàn)地宣傳而鳴,塑造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在各行各業(yè)團結奮進。作品8個曲章展開8幅迥然不同的畫卷,在排演中必須注重每一句咬字、每一處唱腔、每一段節(jié)奏的把握,使歷史的厚重感與音樂的感染力高度契合。”他講道。
李心草還帶領同學們逐字逐句體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的主題曲《領航》歌詞曲譜,并觀看兩個不同版本的演繹視頻,啟發(fā)同學們深入思考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工作者如何通過對歌詞、旋律的領悟與把控,演繹出紅色音樂作品中的家國情懷。
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李心草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秉承延安魯藝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努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fā)展。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揚魯藝革命精神,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構建“大思政”格局。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賡續(xù)紅色血脈,引領有組織的高水平藝術創(chuàng)作演出,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國家美育推廣和普及。
整堂課,李心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以經典紅色音樂作品創(chuàng)演研究育人,在生動講述中傳遞深刻思想,在旁征博引中引發(fā)深入思考,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扛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接過冼星海的指揮棒
在把“秉承延安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這堂課帶上講臺前,2023年4月至5月,李心草兩次帶領中國音樂學院同事到延安調研,回望革命文藝先輩的豐功偉績與優(yōu)良傳統(tǒng),為下一步工作積蓄能量。
2023年4月10日至11日,“魯迅藝術學院成立85周年紀念活動”在延安舉行。10日晚,在延安大劇院,紀念魯迅藝術學院成立85周年特別演出——《黃河大合唱》交響合唱音樂會啟幕前,李心草莊重地從延安魯藝文化中心主任劉妮手中接過冼星海的指揮棒。
這是一根珍貴的指揮棒。1939年4月13日,在陜北公學大禮堂,冼星海曾用它首次指揮唱響《黃河大合唱》。
李心草表示,這支珍貴的指揮棒是一種文化傳承符號,更是延安精神的凝聚。當年,正是冼星海先生揮舞著它,率領無數(shù)革命藝術家,唱出催人奮進的歌聲,鼓舞著千百萬革命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沖鋒殺敵、抵御侵略者,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昌盛。
《黃河大合唱》誕生于魯藝,中國音樂學院的奠基人安波、馬可先生從這里走來,中央樂團(現(xiàn)中國交響樂團)的奠基人、首任團長、中國音樂學院原院長李凌先生從這里走來,無數(shù)老一輩紅色藝術家從這里走來,中國音樂學院和魯藝有著無法割斷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此次踏上延安這片紅色的革命沃土,是一次真正意義的尋根之旅。文化需要傳承、未來需要創(chuàng)造,我們將繼承革命先輩頑強意志,發(fā)揚魯藝和魯藝人的革命精神,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上作出新的貢獻?!崩钚牟菡f。
在這場李心草執(zhí)棒、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和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合唱團共同演出的“《黃河大合唱》交響合唱音樂會”上,《黃河大合唱》《延安頌》《不忘初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大眾耳熟能詳?shù)募t色經典,贏得現(xiàn)場觀眾持續(xù)不斷的熱烈掌聲。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時期,魯藝文藝工作者以音樂為武器,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發(fā)出呼聲;和平繁榮的新時代,這些經典旋律穿越歷史,再次回響耳畔,使人心潮澎湃。音樂會最后加演了《壯美延安》《領航》兩首新時代佳作。現(xiàn)場掌聲經久不息,觀眾遲遲不愿離去。
“作為一名指揮,在接過冼星海先生指揮棒、指揮《黃河大合唱》時,我深刻感受到了紅色音樂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延安調研過程中的所見所感,也讓我對如何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崩钚牟葜笤谖恼轮羞@樣寫道。
賡續(xù)紅色血脈,擔負文化使命,國音人一直在思考、在實踐。在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建設中,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廳里的思政課”不斷奏響新樂章。
(本文根據(jù)中國音樂學院提供資料綜合撰寫)
責任編輯:樸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