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
一座山究竟有多少寶藏,不是我掰指頭能數(shù)清的。從一處原野到另一處原野,從一個窩穴到另一個窩穴。我的祖父像個探寶者,不時從山上捎回野物。我第一次見到野生的獼猴桃果,就是祖父用衣服兜回來的。它其貌不揚,個頭矮小,果皮棕黃,表面附著無數(shù)纖毛,摸起來有些扎手。乍一看,毫無食用欲望。但祖父吃得香,并且贊不絕口。我想不通,那重巒疊嶂的世界,陽光雨露如此稀疏,獼猴桃樹如何能長出可口的果實。事實證明,我有限的視野,的確錯認了自然的魅力。
作為曾經(jīng)征戰(zhàn)山林的孩子幫成員,我不會放過任何一棵野生果樹。但如果再次遭逢那棵柿子樹,我想我一定會留它一命。年紀最大的孩子率先發(fā)現(xiàn)它,他揚臂一指驚喊出聲,接著三兩下攀上樹摘,小心翼翼傳給我們。野柿子樹碗口寬,掛果并不多,但紅彤彤的,看著就流口水。我們摘下全部的果實,興致勃勃地往回走,也沒人矯情地找水洗,袖子擦一擦就開吃了。不想,撕開柔軟的表皮才咬一口,澀味便像沙子般迅速充滿口腔。大家直呼見鬼,一氣將剩下的果子全給扔了。后來聽大人說,新摘的柿子要放一放才會脫澀??上强檬磷訕湟呀?jīng)被我們摘光了。我們的童年只用來尋找清甜,從來不尋找苦澀,更不保管苦澀。
每年春天萬物生發(fā)之時,祖父會上山挖魚腥草。剛采來的魚腥草根莖上裹著薄薄一層水光,裹挾的泥香味令人神清氣爽。雖然我不喜歡吃魚腥草,但也自告奮勇想去挖,可祖父執(zhí)意不帶我去,理由是山路崎嶇不好走,到處荊棘叢生,容易刮破皮肉。他更希望我好好讀書,所以我只能獨自在腦海中描摹那塊生長魚腥草的寶地如何神奇。
往往在趕集的前一天,房子里的大盆小桶,不是裝滿了魚腥草,就是一堆嫩筍。筍長在自家山后,也長在對面山坳,滿林子、滿山坡。筍肉聞起來脆生生的,鮮嫩無比。全家上陣剝筍衣的場景使我再次嘆服起日月之功。僅憑幾滴毛毛細雨,幾塊沉默的塵壤硬是養(yǎng)活鮮物無數(shù)。
有少數(shù)幸運的時候,祖父挖到過靈芝。他說是從深山挖到的,當(dāng)時靈芝沾了露水,紅光耀眼,旁生在腐樹根部,肥大的菌肉像一把蒲扇。祖父眼里浮起神秘的凌波,覺得那一定不是普通的菌物,以他數(shù)十年闖蕩山林的經(jīng)驗來看。但長相精致的靈芝帶回家后,并沒有被祖父層層包裹保存,而是直接丟在廚房的四方桌下。我第一眼瞧上去,就被那股貴氣吸引。它似乎與這座破房子格格不入。在我的認知里,靈芝是寶貴的藥物。它有它該去的去處,不屬于我們這個健康之家。
三天后趕集,祖父將其擺在菜攤上,好些人出高價要買。但祖父還是以極低的價格賤賣給了收藥材的販子。即便我替他探清楚了價格不菲,祖父也沒有成為坐地起價的奸商。他不想在靈芝上多費心思,能換兩口飯吃就夠了。
對岸的坡地里種著家里的數(shù)十株茶樹。祖母去世后的第二年春天,祖父一人閑不住,撂不下半坡的茶葉,非要前去采茶。我拿起袋子去茶地找他,想著幫他摘摘,但我連茶葉的老嫩都辨不清,該掐尖到什么程度也不知輕重。祖父簡單傳授我技巧后便囑咐我留在坡地,又翻過山坡挖筍去了。
溫柔的日光透過青竹的枝梢,在剛播完種的斜坡上緩緩流動。我不自覺地開起小差,手里的活停了下來,站在曠野的胸脯上,一時竟有些沉醉。站累了,索性一屁股坐在畦田里,邊上紫白色的蠶豆花開得正艷。樹林里一陣橫風(fēng)吹過,頓時驚起無數(shù)雀鳥,它們齊刷刷飛到對面山上,繼續(xù)新枝上的鳴叫。我忽然想起祖母勤勉的身影,她生前途經(jīng)風(fēng)雨、途經(jīng)烈日,最后像一滴水消失在海洋,而我如今扛起她使喚過的鋤頭,來到此處試圖尋找那些遺漏的時光,可惜往日已經(jīng)作古。腳底下,烏黑碩大的螞蟻爬來爬去,一輩子不聞漢唐,不知魏晉。我才知覺,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樣凝視過一棵草和一株花。我慶幸尚且還有歸園田居的機會,能夠認領(lǐng)錯失的點點滴滴。在這塊陌生而熟悉的土地上,我見到先人們或生或死都在,我遠遁的歲日或零或整也在。
春天的尤物全部歸集進屋子后,祖父拉亮了廚房最亮的燈,像祖母彌留之際的回光返照。祖父脫下破了洞的襯衣,光著瘦削的臂膀,立定在灶臺前,把整盆的春茶倒進鍋里。不一會,鍋底升騰起絲絲熱氣,祖父把手插進茶葉堆中,有節(jié)律地上下翻動著。天色已經(jīng)漆黑了,電飯煲里還沒煮飯,滿屋子的寶物讓我難挪腿腳。不一會兒,茶葉濃郁的清香彌漫開來,填飽了我和祖父的肚子。垂垂老矣的破廚房,蓄滿了整個春天。
祖父叫賣這些時節(jié)產(chǎn)物,一方面是為補貼人情世故的開支,一方面是伺候那雙閑不下來的腿腳。如果不是在遲暮之年,祖父這會已經(jīng)種花生了。畢竟山田里一年一種的稻谷和菜蔬,無一不是出于長遠考慮而種的。我老對自己說,應(yīng)該學(xué)會種花生的,至少學(xué)會料理一塊地??晌覜]那么多時間,埋下一粒種子能否發(fā)芽容易,而要等結(jié)果卻要用無數(shù)個年頭來證明?,F(xiàn)在,祖父正在撒下明年的菜籽。他最需要的是等待,最寶貴的也是等待。我滿懷希望,希望秋天能照常賜下收獲的恩典,讓祖父看見這些泥土再次結(jié)果。
地火
冬日的郊野一片凄冷,萬物處于收束狀態(tài),大都謀好了過冬打算。喧騰的動物們在田地上匿跡后,留下一屁股荒涼的氣味。冒險出來溜達的,多半是出于食物短缺的緣故。村里人成天躲在火塘邊偷懶,臨出門,才抖索地裹上一件棉衣。此時,我無比希望那些鳥雀再次飛上屋檐,希望它們飛到更遠的山后再飛回來。可是大家似乎都在回避著這個冬天。祖父從秋天就開始早起,抄起柴刀,去山頭砍下了足夠的柴火。現(xiàn)在正整齊碼在屋檐底下,一部分入了灶邊的窩巢,一部分化作了熊熊火苗。
我獨自踏足野外,攬收著自然精神。山坡高高矮矮,高不過天,矮不過地。樹叢間綴著的枯枝敗草,一茬茬,了無生色。樹木選擇在凜冽的冬天凋零是對的,葉子需要一個緩沖期,才能順利完成四季輪轉(zhuǎn)。
田埂上的野草都是假裝枯亡,春天一聲哨響便復(fù)蘇了。我身上攜帶著一個火機,在草叢里掃蕩,腳下的泥土干冷、梆硬。我必須盡快找到一方熱土,焚燒野草,替它,也是替我驅(qū)去冰寒。終于,眼前出現(xiàn)一把枯草。隨著電光火石的脆響,一束火光騰地躍起。我用手掌小心翼翼護著火苗,還是被冷風(fēng)鉆了空子。火滅了。我又打燃火,抵近在草根部。一棵草燃燒后,如染火疾,加之北風(fēng)助威,火焰的勢頭很猛,枯草迅速燒成一團火。此刻,我的身子感受到的冰寒減輕,不自覺地靠野火更近了。這暖和的一刻,是冬天最豐厚的窖藏。
祖母戴著那褪色的圍裙,從廚屋里走出來刷鍋,唰唰聲遙遙地傳進耳朵,好似唱廟會時打鑼镲的響音。她一眼看見了曠野中的我,于是直起身朝這邊喊:“莫要玩火啊!”我理解祖母的擔(dān)心,但這堆火不會擴大,不會對山造成威脅,我心里有數(shù)。我應(yīng)該擔(dān)心的是,祖母的聲音多久后會消失在火里。在我扭頭想踩滅這火時,它已經(jīng)弱了勢頭,它最好不成氣候。
我與火之間有剪不掉的聯(lián)系。在懸置炭盆的炕桌上,我不厭其煩地問祖母,炭火是從哪里來的,怎么那么暖和。我覺得祖母無所不知。關(guān)于火,她告訴我過不少事。譬如,我一玩火便尿床的事實,還有兒時的傳奇險事,我整個人撲進火堆,愣是沒留下一點疤痕。祖母詳細講了制炭方法。我聽得入迷,催她改天帶我去見識她嘴里的那口炭窯。
原來那個砌滿磚塊的洞是個窯,我一直認為是座活人墓,再不濟,也是個窖。我見幾捆木頭堆在矮坡邊,便聯(lián)想起那些虛魅的野史、醒目的墓碑、隆起的墳頭等等。連經(jīng)過菜地時都不敢獨自靠近。直至祖母講述炭火的奧妙,我才真正消除了想象的恐懼。
天地玄黃的神奇,最早也是在火事上得到的印證。每年鬼節(jié)給先人燒包袱,祖母都特意交代我準備一些散幣,施舍給過路的孤魂野鬼,并且不要用棍子撬動紙灰,否則故去的人會收不進口袋。我才明白,火作為溝通陰陽的使者,有些禁忌需要人類遵從。我在日益荒疏的筆墨下,重溫著古老的火祭儀式。我仿佛和火一樣,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脈。我十分樂意為那些失去肉身的先祖服務(wù),為飄零的魂靈遞上一份陽世的問候。無論能否收到,孝心敬信日月可鑒即可。
地上燃起的火,是有不同屬性的。失手的、故意的,明亮的、灰暗的,都只在特定場合出現(xiàn)?;鹣袷苋嘶筐B(yǎng)的猛獸,平日里溫暖可親,一旦翻臉冷面無情。人與火源要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火源與著火物也要維持友情。好在祖父母那些晦明不定的日子里,野火更多地充當(dāng)了善意的角色??萏俳斩捑偷厥┗?,化成塵灰用來肥地。來年春風(fēng)乍起,又是草木葳蕤。
那些昏暗的年歲里,是火在灶臺里的誠懇,伺候了我們的一日三餐。當(dāng)我嚷嚷肚子餓時,米飯的香味已經(jīng)在屋子里彌漫。當(dāng)我想洗澡了,灶上的熱水便替我洗去疲憊與臟汗。然而我一度埋怨它,逼著我沐浴長大,照出父母的皺紋。因此對于火,我有著模棱兩可的感情。
我喜歡與火塘為伴,就算是簡單的加柴也充滿樂趣。火所做的一切不是吞噬,只是原模原樣的歸還。那些木柴燒盡留下的火灰里有新的種子,只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那些稻田豐收的日子,其實就是這些火灰累積出來的。
稻谷從地頭源源不斷轉(zhuǎn)運過來時,稻穗上還帶著潤潤的地氣。經(jīng)過坪場一天的晾曬,金黃稻粒的奪目無處遁形。飽飲光華的糧食歸倉入庫后,爹娘也退回到火神據(jù)守的廚房,開始為第二天的勞作蓄力。角落里被篩除的稻葉稻絮是極佳的引火材料。一點火星沫子就能轟然燃起。我經(jīng)常在晚上擎舉著火把,撥弄起那攤草絮的是非,試圖用火給夜幕燒個窟窿。幾聲脆生生的爆裂后,我竟聞到了米香味。原來是炸開的稻谷變成了胖乎乎的爆米花。如同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我找到了新的快樂之源。我欣喜地領(lǐng)受著火花的贈禮,任由灼燙的火光映照臉龐。正是做夢的年紀,爆開的谷子是點點河星,更是一粒粒飽滿的夢想。
我常常一個人思索過去。電器用得多了,愈發(fā)貪戀火塘。大雪封門的時令,家人閑聚在火堆旁,氣氛溫暖可親。既聊收成,也聊舊事、聊希望、聊命運。那團火焰,似乎能從年初燃到年尾,磁鐵一樣牢牢地吸住飄浮的日子,將天南海北的游子攏在一起。祖母總將我凍得發(fā)顫的手放在她手心溫著,暖暖的熱流既是祖母,也是火塘。火不斷將木頭或人變成灰燼,若干年后我才完全明白,祖母被那團火送走后,我也化作一團火。每當(dāng)故鄉(xiāng)炊煙失落的時候,我都要靠一把柴火續(xù)命。我還在野地玩火,只是已人到中年。
釣徒
我把我的水鄉(xiāng)稱作伊甸園,在一切尚未驟變的時候。那高懸的明澈日光,是我茁壯成長的靠山。軟硬可親的土地,既指引了準確回家的方向,更充當(dāng)著我認識田野的恩師。
我習(xí)慣了在夏天網(wǎng)羅精靈,但凜冬一至,定會收起釣鉤,遵守休養(yǎng)生息的法則,如同晝夜輪轉(zhuǎn)的基本理喻那樣。這樣才有汩汩冒出的泉水,這樣才是生生不竭的道理。
江河湖海對我們而言是禁地,甚至是口口相傳的吃人魔獸。還好,所住中心地的東南邊,荒棄的良田中臥有一餅小水潭,可以供我們玩味與較勁。潭子里的水并不算清澈,帶點土黃色的渾濁,直徑也就一個半人左右的身長,被一圈燈草與水蓼圍著。遠點看,很像地上長出的一面鏡子。這樣的平平無奇,沒人對其生起野心。不像那座山里的無主孤湖,因為龐大而招引來貪婪的心,被一名野游者發(fā)現(xiàn)寶藏,電話喚來大幫入侵者。一張完全撐開的巨大漁網(wǎng),一個下午的工夫,將整座湖翻了個底朝天,鳊魚和草魚整整裝滿四個蛇皮袋,大皮卡才瀟灑地滿載離去,只留下滿湖狼藉在山間晃蕩。
這方水潭耐得住性子。我起先不知道潭底藏有蝦群,被伙伴的驚呼吸引過去才發(fā)現(xiàn)。他們斜了斜手里的桶,給我看里頭的好些龍蝦。這還只是一釣的成果,剛剛放繩子就咬鉤了。我們曾在一天之內(nèi)掃蕩了四五處水坑,從村東邊走到西邊,南邊走到北邊,像個野生的生態(tài)學(xué)家那樣,幾次調(diào)整了野釣策略,終究是所獲不多。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了新的天地,于是把這座水潭層層合圍了起來。
來這之前,我們?nèi)耸种昧艘话殉檬值尼灨?。毛竹林里砍下嫩竹,柴刀削去旁生的枝葉,竿頭系上根絲繩,一根釣竿就制成了。抄起那根釣竿走在田壟里,那是一種行走江湖的雄風(fēng)。撥開一片草葉,涓涓細流的驚喜,讓一個少年的心無限歡愉。只是餌料不太好找,要去田里摸螺螄或者打泥蛙,肉腥味最合龍蝦的口。我們從家里偷過豬肥膘,釣蝦效果極佳,奈何沉不下水,最后不得不委棄荒野。
在鄰居的耕田里撈幾顆螺螄、打死幾只泥蛙,是無人計較的。于人而言,田野追逐只是一番可有可無的兒戲。對于活蹦亂跳的蛙們,山野突然成了廣闊的逃亡之路。我豪壯的杖棍數(shù)次脫離準星后,終于砸中一只未成年的泥蛙,蛙的身體當(dāng)即在我眼前爆炸,四只腿歪在地上抖個不停。田螺比蛙類好招呼,水邊石頭底下摸起,半截磚頭伺候,再迅速扒皮去殼,在纖細的釣繩上纏系幾圈。這點葷腥,足夠醞釀一場垂釣陰謀。
要說龍蝦什么時候安居在我的水鄉(xiāng),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好似在這片土地有所歸屬之前,它們就成群地繁殖開了。沒人關(guān)心誰第一個吃的螃蟹還是龍蝦,沒人在乎誰做了神農(nóng)嘗百草的英勇壯舉。當(dāng)它們第一次被接納為餐桌上的一員后,幾近滅絕的危機也就隨之而來。在人類的口腹之欲面前,物種末日只是時間問題。我們相比大人收斂些,頂多圖個片刻歡愉,尚且派不上漁網(wǎng)或者篾籠的陣仗。
外形各異的釣竿被寄寓了同種圖謀,一根根奸計被我們沉入水下。我們握著竹竿蹲守在潭邊,注視水面的微小動靜,像一只正在捕尋獵物的貓,目光射出精準的箭矢。我們默自約束著岸上的聲響,連互相搭腔都輕聲細語。這種專注,在我們以后的一生中都甚為少見,反而重復(fù)性的一無所獲的失落,卻洪流般漫過那些寂靜之夜。
渾濁的水面是這場詭計的唯一分野。我們守在一旁,將戰(zhàn)事局限在這分寸之地。蝦必須隨時保持洞明風(fēng)險的神光,而我們也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旦見線有晃動,就輕輕揮桿提起,緩緩?fù)哆呁侠?。運氣好,預(yù)判不差,一只蝦是跑不脫的。蝦在饕餮之時很難顧及岸上的一切,因為沒有刺穿魚嘴的釣鉤,我們并沒有十足把握,因此收網(wǎng)尤為關(guān)鍵。于是我們騰出一只手,將簸箕徐徐放入水中,從蝦的來處斷其后路。卷尾而退的蝦們自以為逃出生天,怎料又掉進了新的陷阱。
釣蝦是個斗智斗勇的技術(shù)活。蝦中,有些極靈閃,有些極愚笨。機敏的,見狀不利,拼命甩動蝦尾隱入水下,在眼皮底下逃之夭夭。有的只要受了小驚,便立馬棄肉而逃,還自此學(xué)乖,不輕易咬餌了。而愚笨的蝦,一直咬著釣鉤上的肉,死活不肯松口,甚至三五成群。它們并不知曉從水里到桶里的距離,是從生到死的距離。
小小的水潭里,可放下八九支竿,起完這根再起那根。無論水下的蝦是精是愚,是因為饑餓還是貪婪。在那些起起落落的反復(fù)動作中,我們揭過了一生的真相。
天色向晚,桶內(nèi)的戰(zhàn)利品堆滿,我們便凱旋而歸。滿滿登登的水桶里,有青紅漸變的小蝦,也有深紅的老蝦、羸弱的瘦蝦。它們伸著兩只爪子,在桶里爬來爬去。那只爪鉗極大的蝦指不定是哪個部落的統(tǒng)領(lǐng),若在潭里還能發(fā)號施令耍耍威風(fēng)。可在這小小桶池里,只有靜靜退居一旁,飽嘗權(quán)柄中落滋味的份。它們頂多只能吹起胡子瞪著眼睛,替那些聒噪的小蝦們拉拉偏架。稍微有悟性的,興許意識到了早前失蹤者的下落。但豐滿的餐桌之上,不會原諒一只蝦的少不更事和魯莽,更不會為那些頓悟的智慧獎授厚禮。
長大后,總是偏執(zhí)地希望獲取更多零碎的快樂,這也是我不愛釣魚而愛釣蝦的原因。盡管釣魚更有苦盡甘來的意味,但烈日底下光禿禿的事實令我卻步。不過,在時間并不那么使人焦慮的童年,我和伙伴們的確越過無數(shù)關(guān)欄,假模假樣嘗試過像長輩們那樣釣魚。
只是那會,我們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躁動,將魚線拋得老遠,魚竿插在石縫中,就繞湖摸魚去了。我們無所謂又一天兩手空空。只要太陽還在水面上,我們就不恐懼山林里嗚啼的野鳥。等太陽下山,大湖完整地吞下那座孤島,吞下水底數(shù)不清的魚,就是我們收工之時。
魚蝦即便被逮上岸,也并非末路一條。皎潔的月光可以作證,我曾經(jīng)偷偷把魚和蝦歸還給水潭過。比起大腹便便式的溫飽,這種快樂更令我迷醉。我知道,有些東西,必須與眾。有些東西,只能與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