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國家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guān)鍵時期。高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承載著國家與民族的莫大期望。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家國情懷與使命感應成為他們生命底色的一部分。因此,高中學生要具有廣闊的視野和濃厚的家國情懷,能自覺為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而奮斗。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大情懷、大理想、大氣概”呢?湖北省武漢市第一中學史彥雍老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多年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母親的追問,更是國家和民族的追問!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呢?15年來,在三尺講臺上,我用自己的情懷和行動向家長、向民族、向國家回答著這個問題。
堅持德育為先,建構(gòu)家國情懷教育體系
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依托學科積淀,借助聽、說、讀、寫、辯、論、析等形式,我陸續(xù)開展了“芳華講壇”“朗讀者”“慧悅讀”“四方館”“芳華志”“墨香人”“遇見話劇”等學生活動,建構(gòu)了學生家國情懷教育體系(見表1)。
“芳華講壇”是每日的靈魂打卡,孩子們分享了子路忠勇孝義的故事、王詠以凡人之力書寫的傳奇、丁玲“舍小我為大我”的大義、蘇軾“君子不器、允文允武”的壯志、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戴高樂“為民族獨立盡一生責”的情懷、冬奧冠軍徐夢桃“406張預案”的韌勁……
每屆“芳華話劇節(jié)”,孩子們都盛裝參與,從經(jīng)典話劇《雷雨》到《覺醒年代》,從原創(chuàng)話劇《梨花淚》到《屈子賦》,每一個劇本都傾注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還記得學生表演的話劇《與妻書》,他們在舞臺上演活了一位共產(chǎn)黨人舍小家為民族的英雄氣概,令所有人動容。
我們聚在“四方館”里,品評暢議古今中外人與事。他們縱覽人類抗疫史,評議疫情背景下的國家作為、民族精神、社會百態(tài),切身感悟大國擔當,感嘆“此生無悔入華夏!”
創(chuàng)新智育途徑,打造研究型學術(shù)課程群
我借助地理學科的科研課題,建構(gòu)了適合文科生的研究型學術(shù)課程群(見表2),旨在引導學生在研究型學習過程中提升思維素養(yǎng),為學生的學術(shù)生涯奠定基礎(chǔ)。
以科研基礎(chǔ)課為例,表3展示了研究型學術(shù)課程模式:
每一期開展的科研課程,包括資料檢索、實地考察、調(diào)查訪問、小組討論、撰寫報告、展示匯報等環(huán)節(jié)。我希望通過這些課程,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檢索資料、實地考察、訪問調(diào)查等基本科研方法。
隨著課程漸次開展,我們收獲了一些可喜的小成就。我把學生的科研成果編撰成論文集,在班上收藏展示。2021屆學生小玥的實踐報告轉(zhuǎn)化成論文《淺析漢口堤防建設(shè)變遷及其影響》發(fā)表;小琪等5名同學完成的科研報告《武漢一中校園“海綿體”改造方案》被學校推選參加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fā)明比賽;等等。
踐行生涯教育,豐富生涯成長課程
我將生涯教育融入高中課程,設(shè)計了涵蓋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抉擇3個過程的生涯成長課程系統(tǒng)。
2021屆的小玥從小博覽群書,萌生了學習考古學的想法。進入高中后,在班級的MBTI性格認知課堂上,她認識到了自己是一個想要追求真理與科學的人。在“薪火相傳”生涯課程中,我?guī)ьI(lǐng)學生實地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院,線上參觀了數(shù)字敦煌展,觀看紀錄片《故事里的中國》,閱讀了書籍《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用敬仰之心聆聽常書鴻先生、樊錦詩先生等一代代莫高人守一不移的“莫高精神”……這些課程活動,讓小玥堅定了自己的考古學夢想。最終,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專業(yè)錄取。與此同時,班上很多孩子報志愿時選擇了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語言學等人文基礎(chǔ)學科,讓我看到了“莫高精神”的傳承。
教師心中裝著孩子、國家和民族,就一定能讓瑣碎平凡的教育日子成就偉大的教育人生?。ㄎ闹袑W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