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與名勝古跡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歷史名人做出的特殊貢獻,使山川風物增色,若干年后成為新的名勝之地;風景名勝因為名人效應的加持,使風景增添人文氣息,山川草木也有了靈性,擴大了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崇元觀原為明清時期北京著名的道教寺觀和廟會場地,乾隆皇帝的一通御制碑增加了這一名勝古跡的文化氣質、歷史厚重感和文物珍貴度。
乾隆有詩興,“?!北烧Q生
歷史上的乾隆皇帝以執(zhí)政時間長、文化素養(yǎng)高、國力強盛、個人運氣好等特點而為人們熟知。過去皇帝被稱為地主階級的總代表,因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宣傳的“君權神授”“天命所歸”,被稱為圣人或天子,他們口含天憲,“永遠正確”。“神仙本是凡人做”,去掉了各種神秘光環(huán)的皇帝也是凡人,既然是凡人,就有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難免會犯錯,乾隆皇帝也是如此。
一方面,乾隆在青少年時代受到嚴格的、良好的教育,得到名師福敏、蔡世遠、朱軾等的教導,研習經史,作文賦詩,又酷愛書法、圖畫、文物,精通音律,熱心園林建筑,全面通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興趣愛好十分廣泛。另一方面,乾隆身體健康,精力過人,且自負其才,自矜其能,愛好表現(xiàn)。上述個性特點、才情氣質、杰出才能,加之一個專制皇帝擁有的絕對權力,使他像舞臺上的演員一樣,在按照事先編好的劇本,扮演皇帝這一角色的同時,也會因為突發(fā)事件和皇帝個人一時興之所至,隨機增加“戲份”。御制崇元觀瞻禮詩碑就是乾隆皇帝一時興起而生的“作品”之一。
農歷十月,即孟冬,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1758年,乾隆在孟冬祭祖后,到圓明園向母親崇慶皇太后問安。車駕途經西直門,正趕上崇元觀舉行重修落成典禮,萬民觀瞻,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一向喜歡熱鬧的乾隆皇帝也來了興致,于是乘興觀禮,與民同樂,興之所至,揮毫寫下兩首詩,即《崇元觀拈香即事》詩二首。
詩曰:“觀瞻日下屬神皋,葺舊寧煩事伐鼛。慶落便中紆法駕,崇元疑早會仙曹。金題重燦云房復,絳節(jié)紛朝玉座高。七字聊因識緣起,楔碑乘暇一揮毫。椓人何事當夔皋,建筑居然興鼓鼛。富貴那曾鎮(zhèn)爾輩,裔苗誠未忝其曹。開門已忘君恩厚,督廠偏夸珰勢高。覽古不禁懷鑒古,慎微切切在含毫?!焙髞沓枷聦⒂圃娍逃诒?,立于崇元觀中,是為乾隆御制詩碑。
清代于敏中所著《日下舊聞考》卷五一中記載:“崇元觀在西直門大街北,觀門去通衢數(shù)十武,綽楔表之,上有三界圣境四字。有舊碑一,漫滅不可辨。本朝乾隆三十三年修,有御制詩,立碑庭中。”《欽定日下舊聞考》照錄乾隆原詩,注釋為:“時孟冬,時享禮成,詣御園問安,道出西直門,適當修觀落成,因就便瞻禮?!?/p>
御制崇元觀瞻禮詩碑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青白石質地,螭首方座,通高4.94米,碑身陰、陽邊框均無紋飾,碑兩側刻云龍紋碑座四面浮雕云龍紋。額篆“重修崇玄觀記”,碑文御筆行書陽刻《崇元觀拈香即事》詩二首。書體圓潤飄逸,氣勢豪放雄健,是現(xiàn)存乾隆行書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碑陰無字,無額題。原在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大街崇元觀,現(xiàn)收藏于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曾經京師名剎,如今桃李芬芳
北京從元代開始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首都,元、明、清歷代統(tǒng)治者在北京興建了大量道觀?,F(xiàn)存比較著名的有白云觀、東岳廟、都城隍廟、財神廟、藥王廟、真武廟、妙峰山娘娘廟等數(shù)十座宮觀。
崇元觀位于今西直門內大街趙登禹路北口西北方向東新開胡同67號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院內,原名崇玄觀。玄門是道教(道家)以及玄學的另一種稱呼,語自《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改為崇元觀。
明天順二年(1458年),英宗朱祁鎮(zhèn)令宦官曹吉祥在西直門仿武當山建立崇元觀祈福攘災,崇禎年間由另一著名宦官曹化淳重修,俗稱“曹老公觀”“曹老虎觀”“曹公公觀”。當年的崇元觀氣勢恢宏,法相莊嚴。前有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中是三皇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即燧人、伏羲、神農);后為三清殿,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朝廷對崇元觀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乾隆為三大殿分別題寫了“神霄輯瑞”“統(tǒng)紀權輿”“首德開宗”匾額。
清末,崇元觀迅速破落?!兜老桃詠沓半s記》記載:“庚子以前,殿宇皆圮,無人繼修,故鮮有人知者?!泵駠螅缭^內原有舊屋損毀殆盡,舊址被改建為陸軍大學,成為國民政府的最高軍事學府。很多抗日將領如吉鴻昌、衛(wèi)立煌、何基灃、馮治安、黃維等都就讀于這所大學。新中國成立后,崇元觀舊址先后改為北京華北小學、一五七中學、八十七中學?,F(xiàn)南部為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北部為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古觀緣起鬧“烏龍”,相望200年
乾隆皇帝一向以精明、聰明著稱,但人畢竟不是神,是人就可能會犯錯,乾隆就在崇元觀建造者的問題上鬧了一個“大烏龍”。他錯把建造者曹吉祥誤認為了曹化淳,兩人一個是活躍于英宗時代的佞宦,一個是明末崇禎朝的賢宦,前后相差了近二百年時間。
乾隆熟知歷史,對宦官之害深惡痛絕,且十分警惕。他在御制詩中有“開門已忘君恩厚,督廠偏夸珰勢高”的句子,講述了“土木堡之變”后,景帝貪戀皇位反而囚禁兄長英宗激起眾怒,他病重期間,被宦官曹吉祥聯(lián)合石亨和徐有貞等野心家發(fā)動“奪門之變”的往事,反映出乾隆對歷史教訓的深刻記憶和對宦官干政的嚴密防范。
曹吉祥因為擁戴英宗復辟有功,被提拔為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總督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三大營,掌管了京城的軍政大權,成為權傾朝野的人物。極度膨脹的曹吉祥先是伙同徐有貞等人殺害于謙、王文等有功大臣,后于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發(fā)動兵變進攻紫禁城,意欲謀反稱帝,失敗后被處以極刑,黨羽盡被誅殺。這是一個受寵奴才反噬主人失敗的反面案例。
乾隆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在御制詩中對身邊的宦官進行警示。御制碑中稱“此寺為明珰曹化淳所建,故俗名曹公觀”。而成書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的《宛署雜記》則明確記載,該觀始建于明天順二年(1458年),建造者為曹吉祥。曹化淳為明末崇禎年間的賢宦,曾任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等職,他在崇禎四年(1631年)夏在家鄉(xiāng)王慶坨主持建造了玄帝觀和觀音閣,并親自撰寫碑文。乾隆皇帝在這個問題上犯錯,估計是與曹化淳身上的一些傳言產生的誤解,當時傳言是他打開城門放李自成大軍進入北京的。曹化淳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月告老還鄉(xiāng),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五月,清軍攻入北京;十月,順治皇帝進入北京。曹化淳進京上書請求妥善處理崇禎帝后陵寢。僅以時間分析,崇元觀既不會是曹化淳所建,“開門迎賊”也不可能是其所為。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詩,其中有“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的詩句許多歷史事件要撥開層層迷霧,真相大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奇巧花燈認不明,廟會前八名
廟會是中國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時已經存在,在寺廟節(jié)日或規(guī)定日期舉行,是在佛寺道觀內或附近形成的集宗教、商貿、游藝于一體的民間聚會。老北京素有“寺廟甲天下”之稱,幾乎天天都有廟會,多數(shù)在寺廟或道觀內及周圍舉辦。老北京廟會是古老的民俗和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是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之一,也是最富有京味兒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廟會由來已久,相傳早在遼代就有了廟會,稱為“上巳春游”。佛教與道教在元代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廟會活動也隨之興起,以護國寺、東岳廟、九天宮、十八獄和都城隍廟廟會為盛,最著名的當屬道教的白云觀和東岳廟會。
明朝時期由于帝王的扶植,道教亦興盛起來。明代廟宇繁盛,著名廟會有花市火神廟、隆福寺、呂祖閣、呂祖觀、呂祖祠、南藥王廟、北藥王廟、東藥王廟、財神廟、臥佛寺、蟠桃宮、灶君廟、江南城隍廟等,其中位于內城的燈市和城隍廟廟市最為熱鬧,即燈市和廟市。據(jù)《都門紀略》記載,每月逢三在土地廟,逢四在花兒市,逢七、八在護國寺,逢九、十在隆福寺,每月初一、十五、十六在東岳廟。從正月初三至二十三,在火神廟廠甸、曹老公觀、黃寺、黑寺、白云觀都有相應的廟會。此外,從三月至十月,幾乎每月的初一都有廟會。廟會的形成與發(fā)展最初與寺廟的宗教活動有關,一般還附設有一些商業(yè)活動,久而久之,廟會反而成了老百姓的購貨市場,宗教活動倒在其次了。
舊時北京幾乎每月都有廟會,但最熱鬧的還是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民間流傳著“財神廟里借元寶,覺生寺里撞大鐘,東岳廟里拴娃娃,白云觀里摸猴精,城隍廟里看火判,崇元觀里看花燈,火神廟里晾寶會,廠甸廟會甲帝京”的民謠,就是當時廟會熱鬧景象的真實再現(xiàn)。
清初文人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對當時的廟會作了敘述,稱“曹公觀演教勢”,為內城之一景。明、清兩代,崇元觀廟會農歷每月初一、十五廟會兩天,正月初一至十五廟會半個月,百貨雜陳琳瑯滿目,游人如織絡繹不絕。晚間還舉辦“奇巧花燈認不明”的大型燈會,以制作精美奇巧的花燈著稱,為老北京八大著名春節(jié)廟會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重視和國民文化自信的提升,包括崇元觀在內的老北京廟會也得到了恢復,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