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將STEAM教育理念與學科教學融合,提升育人活動的開展效果是很多教師都在認真思考的課題。為提升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質量,作者運用經驗總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統(tǒng)論述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策略,指出教師可以在恰當?shù)慕虒W環(huán)節(jié)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深度引導、作品分享和鏈接現(xiàn)實等活動,讓學生受到STEAM教育理念的影響,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信息科技;STEAM教育理念;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01-0010-03
STEAM代表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
術)、Engineering(工程)、Art(藝術)和Mathematics
(數(shù)學)。從本質上講,STEAM教育理念強調不同學科知識間的融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使學生基于多學科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解決生活問題。教師應積極探究開展相關教學工作的策略。筆者在研究期間得出結論: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組織小學信息科技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時內容或單元內容設計與實施教學,并通過多種策略啟發(fā)學生展開深度探究活動。本文將結合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通過教學案例系統(tǒng)介紹幾點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策略。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巧用情境,突出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
有效的教學導入可以使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前產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方向,提升學習效果[1]。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與學科重點知識相關的情境,引入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shù)學等元素,建立教學內容與生活的橋梁,啟發(fā)學生分析情境內容,以突出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科融合意識。具有一定故事性、生活性的視頻,趣味性的課堂游戲,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等,均可作為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的媒介。
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下冊)“綜合活動1”和“綜合活動2”的內容期間,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微課視頻來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滲透STEAM教育理念。視頻中可包含如下幾部分內容。(1)背景介紹。我校一位老師想要重新裝飾自己的書房。定制書桌期間,他提出了一些要求:書桌的長不超過2米,寬在0.6米以上,且要有一定空間用于放置書籍、臺燈、鬧鐘以及一些可以提升書房美觀性的裝飾品;書桌應結構穩(wěn)定,避免翻倒。此后,信息科技教師、美術教師以及一些高年級學生都積極參與書桌設計工作,希望可以為他提供一些參考建議。(2)作品展示。展示一些各科教師、學生設計的以及教材中呈現(xiàn)的書桌作品,讓學生了解不同風格的書桌,同時初步了解書桌的特點。(3)主要作品細節(jié)介紹。教師可以教材“綜合活動2 裝飾小書桌”中完成裝飾的小書桌的圖片(如圖1)為主要作品,介紹細節(jié)信息,如書桌的結構、尺寸、裝飾品的特點、顏色等。(4)提出綜合任務。結合教師與學生的建議設計一張精美且實用的書桌。
在以上情境中,教師通過引入貼近生活的背景介紹,可以讓學生受到情境背景、小書桌作品的影響,產生設計并裝飾小書桌的熱情。同時,在分析微課視頻“主要作品介紹”部分內容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裝飾小書桌活動與多個領域知識間的緊密關聯(lián)。由此可見,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突出了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深度學習教師教授的知識,并在分析教材綜合活動內容期間產生了較強的“熟悉感”。
二、思考環(huán)節(jié):組織互動,強化STEAM教育理念的滲透
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展開思考,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強化探索新知識的意愿[2]。教師可以在思考環(huán)節(jié)組織師生、生生互動,
提升STEAM教育理念的滲透深度,啟發(fā)學生從多個學科的角度研讀教材中的內容,確保學生收獲相對理想的思考與探究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適當提出有助于學生思考的問題等途徑提升課堂互動活動效果。
以六年級(上冊)第8課“繪制基本幾何圖形”
為例,教師可以組織有效的師生互動以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從多個角度欣賞用圖形化編程工具畫出的工藝畫、創(chuàng)意畫等作品,感知信息科技學科與數(shù)學、藝術等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開闊視野”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欣賞教材中用圖形化編程工具畫出的工藝畫(如圖2),并結合欣賞成果展開互動,主要流程如下。
(1)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從多角度分析這幅工藝畫,并用關鍵詞記錄自己的想法。在學生提出“畫中有很多幾何圖形,
如圓形、三角形、四邊形等”“畫中很多圖形都是重復的”“可以通過旋轉得出這一作品”等觀點后,教師可以整合學生的看法,得出如下結論:畫的構成要素包含圓形、三角形、四邊形等多個圖形;畫中圖形排布的特點是重復;畫的構成方法是旋轉。
(2)教師借助問題啟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追問等方式啟發(fā)學生補充自己的觀點。例如,學生在欣賞這幅工藝畫時,可能會受到本課主題的影響,因過度將注意力集中于幾何圖形分析上而忽視圖形的色彩搭配?;诖?,教師可以提出“工藝畫中有多少色彩?”“這些色彩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圖中有一些相鄰色,也有一些對比色”等觀點。
案例分析: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啟發(fā)學生在學習期間運用數(shù)學、藝術等學科知識欣賞教材中的工藝畫,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還有助于其在后續(xù)學習活動中分析教材中的內容,學習通過編寫程序畫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多邊形的方法,并形成運用這些圖形畫出精美工藝畫的意識,強化STEAM教育理念的滲透。
三、實踐環(huán)節(jié):適度引導,發(fā)揮STEAM教育理念的作用
在指導學生完成學科知識探究后,教師要組織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學以致用[3]。同時,教師也要適當為學生提供引導和幫助,發(fā)揮STEAM教育理念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作用。教師還應提出具體要求,根據(jù)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表現(xiàn)與學生展開一對一互動,以實現(xiàn)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融合不同領域知識的目標。
以六年級(下冊)第1課“移動鼠標接蘋果”為例,教師完成基礎教學活動后,可以啟發(fā)學生編寫“接水果”鼠標交互游戲。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編創(chuàng)游戲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要求:
(1)繪制精美的小車角色的造型,通過提升游戲界面美觀程度提升游戲的吸引力;(2)適當修改游戲腳本,如增加除蘋果外的其他水果角色,接到不同水果角色可以獲得不同的分值,如“接到蘋果加2分”“接到櫻桃加1分”“接到西瓜加3分”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自主設計舞臺背景圖片。
在學生實踐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踐過程。若學生無法將自己的想法編寫到游戲程序中,教師可與其共同繪制流程圖豐富其腳本細節(jié),幫助其克服困難。
教師結合兩個要求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游戲設計活動,可以提升實踐活動的挑戰(zhàn)性,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設計游戲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其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豐富其應用變量的經驗,將數(shù)學、藝術等領域的內容與信息科技課堂實踐活動融合起來,發(fā)揮STEAM教育理念的作用。
四、分享環(huán)節(jié):作品分享,提升STEAM教育理念的實效
教師可以設計分享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4]。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上展示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鼓勵學生欣賞這些作品中的精彩元素;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班級群中,請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例如,在結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鏡頭下的美麗世界”中的“綜合活動3 制作校園生活短視頻”相關內容指導學生制作完成校園“六一活動”
短視頻后,教師可設計如下作品分享活動。(1)班級展示活動。教師可以展示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并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優(yōu)點,同時啟發(fā)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探索可以提升作品效果的方案。在學生分析探索結束后,教師對可以提升作品效果的元素進行歸納:配樂既要符合兒童的喜好,又要貼合視頻意
境;可以適當引入與童趣相關的古詩詞;字幕設計方面可以引入一些藝術字等。(2)線上展示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欣賞其他學生視頻時的收獲修改自己的視頻,并將其上傳至線上班級群。在學生上傳自己的作品時,教師要鼓勵其從語言、畫面、情節(jié)等角度寫一段不超過80字的視頻介紹,讓其他學生可根據(jù)視頻介紹觀看自己感興趣的視頻。
在此案例中,教師啟發(fā)學生從多個角度展開思考,將本次綜合活動與藝術等領域的內容相關聯(lián),突出了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性,使學生能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結合活動主題,運用多領域知識制作更生動、更具吸引力的視頻。
五、拓展環(huán)節(jié):鏈接現(xiàn)實,深化STEAM教育理念的影響
適當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助于深化STEAM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學生受到課外內容的啟發(fā),進一步感受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內容間的關聯(lián)。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案例展開拓展教學,促使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以五年級(下冊)第9課“創(chuàng)意奇趣光源體”為例,在本次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形成應用3D One軟件中的草圖繪制等命令繪制外觀造型更有特色的光源體的技能。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欣賞生活中不同場所的燈具,使其在認識本課知識的學習價值的同時,感受本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關聯(lián)。對于學生不熟悉的燈具,教師還可以介紹其特點和作用,提升學生的鑒賞深度。(1)手術無影燈。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分析燈具特點,結合科學領域知識使學生認識到無影燈減淡本影的原因、手術無影燈懸臂的特點、懸臂能夠垂直或循環(huán)移動的原因和意義,讓學生感受手術無影燈與科學、工程、藝術領域之間的關聯(lián)。(2)LED太陽能草坪燈。教師可以分享相關圖片,
并介紹其原理,讓學生認識到LED太陽能草坪燈集環(huán)保、照明、美化環(huán)境為一體,使其進一步了解有關該燈具的科學知識。(3)造型獨特的裝飾燈。教師可以分享一些造型獨特的臺燈,請學生結合臺燈燈罩的特點分析臺燈的光影效果,思考通過鏤空處理、添加裝飾畫等途徑設計臺燈的妙處,實現(xiàn)信息科技與藝術領域的融合。
教師分享生活中與光源體相關的燈具,深化了STEAM教育理念的影響,可以讓學生在結合學習成果展開光源體欣賞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科學、藝術、工程、數(shù)學等領域的知識,提升活動效果。
六、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知識與其他學科間的關聯(lián),并通過組織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在指引學生參與學科實踐、展示與分析實踐作品的過程中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通過拓展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搭建學科知識與生活間的橋梁,讓學生分析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案例,實現(xiàn)將STEAM教育理念與小學信息科技教學融合的目標。
參考文獻
葉春霞.小學信息科技課程學生參與度提升策略[J].青海教育,2022(12):54.
金文.新課標背景下小學信息科技課程實施關鍵問題及對策:以北京市海淀區(qū)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12):
5-7.
潘夢瑤.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學苑教育,2022(29):47-48.
李蓉.新課標下農村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J].知識文庫,2022(22):52-5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新課標視域下小學STEAM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3-39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小玲(1983.10-),女,福建永春人,任教于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二實驗小學,一級教師,
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