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RIA)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無錫市惠山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彈簧圈栓塞術,觀察組患者接受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栓塞效果、腦脊液炎癥因子水平、Barthel指數(shù)(BI)評分、圍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的整體栓塞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均Plt;0.05)。術后3 d,兩組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lt;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BI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與單純彈簧圈栓塞術比較,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RIA的效果更佳,能夠降低患者腦脊液炎癥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關鍵詞】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單純彈簧圈栓塞術;顱內動脈瘤破裂;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053.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18
顱內動脈瘤破裂(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RIA)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腦血管疾病,動脈瘤破裂后,血液會迅速進入腦組織和腦室系統(tǒng),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腦內血腫、腦疝,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血管內介入是治療RIA的有效手段,彈簧圈栓塞術是將微小的彈簧圈通過導管送入病變部位,在血管內形成血栓,封閉病變血管,防止出血,但顱內動脈瘤的結構復雜,單純彈簧圈栓塞術的手術難度較大[2]。近年來,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RIA被廣泛應用于腦動脈瘤手術中,通過在動脈瘤內放置彈簧圈并使用支架穩(wěn)定彈簧圈,從而提高封閉動脈瘤的效果[3]?;诖?,本研究分析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RIA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無錫市惠山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3.56±5.34)歲;病灶位置:前循環(huán)25例,后循環(huán)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齡3~80歲,平均年齡(54.12±5.87)歲;病灶位置:前循環(huán)26例,后循環(huán)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無錫市惠山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RIA的診斷標準[4],且術前經減影血管造影證實;⑵符合SAH的診斷標準[5],且經CT檢查確診;⑶發(fā)病時間lt;28 d,且均為首次發(fā)病。排除標準:⑴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⑵合并血泡樣動脈瘤、夾層動脈瘤等其他類型動脈瘤者;⑶合并外傷、感染者;⑷合并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血管內介入治療。術前均常規(guī)消毒、鋪巾?;颊呷⊙雠P位,行全身靜脈麻醉及全身肝素化,麻醉起效后,在股動脈處插入6-8F橈動脈鞘(深圳市益心達醫(yī)學新技術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031543,型號:RD-0409),并將相同管徑的導引導管(浙江巴泰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RDC D-RDC-08080)放置在頸內動脈C2段,采用全腦血管造影觀察顱內血管情況。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彈簧圈栓塞術:選用微導管(廣東博邁元通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233031022,型號:NMC0170152)放置在動脈瘤中進行彈簧圈栓塞,直至動脈瘤不顯影后停止。觀察組患者接受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患者于術前2 h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河北瑞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209,規(guī)格:100 mg/片)與300 mg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10,規(guī)格:75 mg/片],手術過程中將微導管預留在瘤體內,依據(jù)載瘤血管的長度和直徑,使用大小合適的顱內取栓支架[柯惠醫(yī)療器材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243030972,型號:SFR-4-15-CN],在載瘤血管的末端放置支架后并半釋放支架,經導引導管緩慢推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遠大醫(yī)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90,規(guī)格:50 mL/瓶(鹽酸替羅非班12.5 mg與氯化鈉0.45 g)],10 μg/kg,最大劑量不超過20 μg/(kg·min),推注時間lt;3 min,隨后注射速度調整為0.1 μg/(kg·min),連續(xù)給藥24 h,動脈瘤栓塞致密后,將支架全部釋放。術后給予觀察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持續(xù)治療3個月。于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栓塞效果。采用Raymond分級[6]評估兩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的動脈瘤栓塞效果,Ⅰ級:完全栓塞(血管造影顯示瘤頸與瘤體均無造影顯影);Ⅱ級:近完全栓塞(血管造影顯示瘤體無造影顯影,而瘤頸顯影);Ⅲ級:部分栓塞(血管造影顯示瘤體顯影),分級越低表示動脈瘤栓塞效果越佳。⑵比較兩組患者腦脊液炎癥因子水平。于術前及術后3 d采用腰椎穿刺的方式采集兩組患者的腦脊液3 mL,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20 min(離心半徑為15 cm),取上清液,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8及IL-4水平。⑶比較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BI)評分。采用BI[7]評分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總分最高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⑷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圍術期并發(fā)癥包括術中動脈瘤破裂、術后缺血、術后再出血。圍術期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之和/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栓塞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的整體栓塞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表2。
2.2 兩組患者腦脊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各項腦脊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術后3 d,兩組患者TNF-α、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BI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B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BI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是由于腦動脈壁的局部薄弱,在血流沖擊下逐漸擴張形成的囊狀結構,一旦發(fā)生破裂,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則會引發(fā)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單純彈簧圈栓塞術雖然在治療顱內動脈瘤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術后動脈瘤內血流并未被完全阻斷,殘余的血流可能促進瘤體的生長,影響治療效果。而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通過精確的影像引導,將彈簧圈準確地定位在動脈瘤內,從而達到封閉動脈瘤的目的;同時,支架的使用可以提供額外的支撐力,防止彈簧圈移位,確保治療效果的持久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8]。因此,本研究分析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對RIA患者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即刻和術后6個月的整體栓塞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提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RIA的栓塞效果優(yōu)于單純彈簧圈栓塞術。分析原因為,單純彈簧圈栓塞術雖能夠有效地封閉動脈瘤腔,但由于動脈瘤的形態(tài)各異,導致單純彈簧圈栓塞術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無法完全填滿瘤腔,造成彈簧圈向動脈瘤頸部或主血管內移位,血流動力學發(fā)生改變,引發(fā)新的血栓形成或血管阻塞[9]。而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則通過在動脈瘤腔內放置支架,重塑動脈瘤頸的形態(tài),為彈簧圈提供穩(wěn)定的框架,有利于彈簧圈在動脈瘤腔內形成更穩(wěn)定的結構,提高栓塞效果;同時,支架的置入還可改變血流方向和速度,減少對動脈瘤壁的沖擊,避免彈簧圈發(fā)生移位和壓縮,提高栓塞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長期效果較好[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d,兩組患者TNF-α、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RIA的炎癥反應較輕。分析原因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通過穩(wěn)定動脈瘤腔內的彈簧圈結構,減少彈簧圈對動脈瘤壁的直接刺激,對周圍正常血管的損傷相對較小,有利于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降低腦脊液中的炎癥水平;同時,支架的置入可減少血流對動脈瘤壁的沖擊,進一步減少炎癥細胞的浸潤和炎癥介質的釋放,減輕腦脊液炎癥水平[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BI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這提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能減少對周圍正常血管的壓迫和損傷,改善血流動力學,加速動脈瘤的愈合過程,從而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安全性理想。分析原因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在操作過程中對血管壁的損傷較小,且微導管可以精確定位并填塞動脈瘤,因此,未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12]。
綜上所述,與單純彈簧圈栓塞術比較,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治療RIA的栓塞效果更佳,能夠降低患者腦脊液炎癥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參考文獻
劉濤,朱曉鋒,馬俊,等.顱內后交通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臨床特征和形態(tài)學的危險因素[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1, 42(12): 67-73.
李靜偉,向思詩,張鴻祺,等.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破裂寬頸動脈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 2021, 26(4): 408-413.
施磊,陳赟東,冷碩,等.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顱內破裂動脈瘤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2, 19(1): 22-28.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介入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顱內動脈瘤計劃研究組,張鴻祺,等.中國顱內破裂動脈瘤診療指南2021[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21, 18(8): 546-574.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編寫委員.中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診療指導規(guī)范[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3(7): 384-392.
陳力,鄧波,劉衛(wèi)東,等. 改良Raymond-Roy分類評估顱內分叉部動脈瘤血管內治療效果的一致性[J].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0, 29(10): 968-972.
王賽華,施加加,孫瑩,等.簡體版改良Barthel指數(shù)在腦卒中恢復期中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 2020, 35(4): 179-182.
謝昌紀,周志宇,韋成聰.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1, 26(9): 727-728.
馬可,廖曉,呂華東,等.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與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破裂動脈瘤的療效對比[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1, 20(11): 1216-1219.
陳振,張松,晉亞洲,等.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與單純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破裂動脈瘤療效的對比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20, 36(1): 38-43.
牛艷國,王獻.支架輔助彈簧圈顱內栓塞對顱內破裂動脈瘤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23, 27(22): 123-126.
蔣寬,許文輝,周志平,等.支架輔助栓塞與單純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比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 2022, 26(3): 2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