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N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白細胞介素-6(IL-6)、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與慢性心力衰竭(CHF)預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CHF患者隨訪時是否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為預后良好組(81例)和預后不良組(51例)。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NT-proBNP、IL-6、Ang-Ⅱ水平,使用Pearson相關性模型分析心功能指標與NT-proBNP、IL-6、Ang-Ⅱ水平的相關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預后不良組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均大于預后良好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低于預后良好組,左心室后壁收縮末期厚度(LVPWTs)、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IVSTd)均大于預后良好組(均Plt;0.05)。預后不良組患者NT-proBNP、IL-6、Ang-Ⅱ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均Plt;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與LVEDD、LVESD、LVPWTs、IVSTd均呈正相關(NT-proBNP:r值=0.520、0.662、0.535、0.571,均Plt;0.05;IL-6:r值=0.575、0.555、0.414、0.463,均Plt;0.05;Ang-Ⅱ:r值=0.556、0.362、0.581、0.350,均Plt;0.05),與LVEF均呈負相關(NT-proBNP:r值=-0.540,Plt;0.05;IL-6:r值=-0.521,Plt;0.05;Ang-Ⅱ:r值=-0.456,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高均為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結論 CHF預后不良患者臨床均表現出NT-proBNP、IL-6、Ang-Ⅱ水平升高現象,且上述指標均為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水平均與患者心功能存在相關性,臨床應加強對上述指標的監(jiān)測和管理,以降低CHF患者不良結局的發(fā)生風險。
【關鍵詞】N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白細胞介素6;血管緊張素Ⅱ;慢性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R5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2.012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2.038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指心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異常,導致靜脈系統血液淤積、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從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的最終階段[1-2]。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臟代謝異常與心臟結構、功能、病理改變均密切相關,如心室重構舒張功能異常等[3]。CHF患者多存在心肌慢性微炎癥狀態(tài),其炎癥程度同樣可能與患者預后存在相關性, N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在評估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病情中均具有較高效能[5]。白細胞介素-6(IL-6)及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則是導致患者左心室重構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的重要因子[6]。但目前,針對以上指標用于評估CHF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報道較少?;诖耍狙芯刻骄縉T-proBNP、 IL-6、Ang-Ⅱ與CHF預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CHF患者隨訪時是否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為預后不良組(51例)和預后良好組(81例)。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2.45±5.51)歲; NYHA心功能分級[4]Ⅱ級30例,Ⅲ級27例,Ⅳ級24例。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齡41~68歲,平均年齡(52.31±5.45)歲; 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19例,Ⅳ級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CHF的診斷標準[7],且經臨床檢查確診;⑵年齡gt;18歲。排除標準:⑴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或有心臟手術史者;⑵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⑶合并神經系統疾病或造血、免疫功能障礙者。
1.2 檢查方法 ⑴患者取左側臥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醫(yī)療(蘇州)有限公司,型號: EPIQ 7C]進行檢查,探頭頻率2~4 MHz,檢測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后壁收縮末期厚度(LVPWTs)及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IVSTd)。⑵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12 cm)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NT-proBNP、 IL-6、 Ang-Ⅱ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⑵比較兩組患者NT-proBNP、IL-6、Ang-Ⅱ水平。⑶使用Pearson相關性模型分析NT-proBNP、 IL-6、 Ang-Ⅱ水平與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⑷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性使用 Pearson 相關分析進行檢驗,∣r∣值越大表示變量間關系越緊密;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預后不良組患者LVEDD、 LVESD均大于預后良好組, LVEF低于預后良好組, LVPWTs、 IVSTd均大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NT-proBNP、 IL-6、 Ang-Ⅱ水平比較 預后不良組患者NT-proBNP、 IL-6、 Ang-Ⅱ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CHF患者NT-proBNP、 IL-6、 Ang-Ⅱ水平與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 NT-proBNP、IL-6、 Ang-Ⅱ水平與LVEDD、 LVESD、 LVPWTs、 IVSTd均呈正相關,與LVEF均呈負相關(均Plt;0.05),見表3。
2.4 影響CHF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表2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原值輸入),以CHF患者隨訪時是否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作為因變量(1=是,0=否),進行量化賦值,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NT-proBNP、"IL-6、 Ang-Ⅱ水平高均為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CHF是一種由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導致的心肌損傷性疾病,發(fā)病后,患者的心肌結構及組織會發(fā)生變化,正常心肌生理功能受到損傷,導致其心室泵血功能及充盈功能下降,CHF是所有心血管病患者疾病進展的終點[8-9]。左心室重構是影響CHF患者病情進展及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機制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闡明,既往研究證實其與患者機體炎癥、應激、細胞纖維化、脂質代謝等多種因素有關[10]。
在心臟的心房與心室組織中,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合成的N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proBNP),經蛋白水解酶的介導作用,會被切割成兩種片段,一種是具備生物活性的腦鈉肽(BNP),另一種則是無活性的NT-proBNP。NT-proBNP的體內半衰期更長,穩(wěn)定性更高,其血漿濃度變化相對獨立于其他血漿組分的變化。此外,NT-proBNP的檢測結果不受采樣時間、患者體位或日常身體活動狀態(tài)的影響[11]。IL-6是關鍵的促炎因子,有研究表明,IL-6大量分泌、高水平表達會引起患者心肌細胞損傷,導致心肌肥厚、收縮力降低,抑制IL-6有望成為治療存在明顯促炎因子激活的HF的新療法[12]。Ang-Ⅱ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催化生成的產物,其濃度升高能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促使其分泌醛固酮,進而引發(fā)水鈉潴留,導致CHF患者體內血鉀水平降低。這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不僅會誘導心肌纖維化的發(fā)生,還會促使心肌細胞肥大,從而加重病情,對患者的長期預后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作為一種血管活性物質,Ang-Ⅱ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收縮反應,增加心臟后負荷;同時,促進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導致機體兒茶酚胺水平上升,進而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可造成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衡,最終促進并加速CHF的疾病發(fā)展[13]。
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組患者NT-proBNP、IL-6、Ang-Ⅱ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 這提示CHF預后不良患者心臟收縮能力及血管活性降低,炎癥反應加劇,發(fā)生不良事件,導致不良預后。此外,為進一步明確NT-proBNP、IL-6、Ang-Ⅱ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病情進展過程中的作用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與LVEDD、LVESD、LVPWTs、IVSTd均呈正相關,與LVEF均呈負相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高均為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進一步證實,NT-proBNP、IL-6、Ang-Ⅱ均為導致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且其表達水平與患者心功能及預后具有密切聯系。
綜上所述, CHF預后不良患者臨床均表現出NT-proBNP、IL-6、Ang-Ⅱ水平升高現象,且上述指標均為影響CH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水平均與患者心功能存在相關性,臨床應加強對上述指標的監(jiān)測和管理,以降低CHF患者不良結局的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中國醫(y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yī)師分會,中國心衰中心聯盟,《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聯”藥物治療臨床決策路徑專家共識》工作組.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聯”藥物治療臨床決策路徑專家共識[J].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22, 37(8): 769-781.
Lam C S P, Gamble G D, Ling L H, et 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vs.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in a prospective international multi-ethnic cohort study[J]. Eur Heart J, 2018, 39(20): 1770-1780.
崔振雙,田國祥. 2021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解讀[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22, 14(11): 1281-1287.
CARABALLO C, DESAI N R, MULDER H, et al.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J].J Am Heart Assoc, 2019, 8(23): 14240.
Yang Q, Sun D, Pei C, et al. LDL cholesterol levels and in-hospital bleeding in patients on high-intensity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indings from the CCC-ACS project[J]. Eur Heart J, 2021, 42(33): 3175-3186.
李峰,梁強,舒遠招,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血管緊張素Ⅱ、人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與心臟功能和預后不良的關系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2, 22(21): 4195-4200.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醫(yī)師協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分會心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6, 16(5): 340-347.
蘇布道,梁戎,靈小,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外泌體LncRNA H19、miR-214表達與炎性因子和左心室重構的關系[J].疑難病雜志, 2023, 22(8): 796-803.
劉楠楠,朱芳一,霍建霞,等.青海高原地區(qū)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與預后分析[J].疑難病雜志, 2021, 20(9): 6.
朱辰蕊,高競生.血漿miR-378, HSF1與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重構的相關性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2, 20(11): 2022-2025.
王青松,張艷敏,王雪冬,等.聯合檢測NT-proBNP肌酐血紅蛋白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J].河北醫(yī)學, 2023, 29(10): 1644-1649.
潘麗華,孫國位,黃竹君,等.恩格列凈聯合rhBNP治療對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構和血清NT-proBNP、hs-CRP、IL-6水平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3, 22(18): 1934-1938.
蔣麗,顧宇,段麗欽.血清白細胞介素-8,血管緊張素Ⅱ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預后的關系[J].臨床內科雜志, 2023, 40(6): 3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