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加強識字指導,有利于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促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因此,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需要積極探索識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感知,提高識字課堂的趣味性。基于此,本文將結合識字教學的實踐,探究其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有效策略,以全面推進小學識字教學的信息化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低段識字教學" 融合策略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低年級,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漢字,以為后續(xù)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在實踐中要求教師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閱讀和表達中運用所學知識,鞏固教學成果,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化設備的強大功能給各個領域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在教育領域中,將多媒體設備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能夠幫助教師更高效地優(yōu)化識字教學過程,打造優(yōu)質(zhì)的語文教學課堂。[1]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我們需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爭取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直觀呈現(xiàn),激活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想取得較好的識字教學效果,教師往往需要采用直觀呈現(xiàn)的方式,激活學生的識字興趣。[2]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往往較短,所以直觀生動的呈現(xiàn)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長時間專注于識字學習。再者,相比于抽象的教學方式,新鮮有趣的事物更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化解其對學習的畏難情緒。因此,在實踐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感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將相對抽象的漢字構成和詞義融入到直觀的視聽資源中,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對漢字規(guī)律的把握。
例如,在教學《小青蛙》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準備一杯清水,然后向?qū)W生提問:“同學們,你知道這杯水有什么特征嗎?”這時可能有的學生會說:“老師,這杯水是清澈透明的?!苯處熆梢猿脵C引導學生理解“清”字的含義。然后再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展示一些與“清”字有關的事物,比如山間流淌的清澈的溪水、清新的空氣等,以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清”字的用法。接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識字相關的游戲,比如讓學生將“清”字與其他的詞搭配起來,并造句,這樣能讓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識字興趣,強化對漢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解讀漢字,理解漢字字形
漢字是一種音、形、義相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其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系統(tǒng)的共同活動,刺激大腦建立起對某一個字的完整概念,進而提高識字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促使學生更快地理解字的結構,同時,調(diào)動他們的視覺和聽覺,增強其對漢字的記憶效果,這樣有助于降低教學難度,打造更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課文《“貝”的故事》時,針對“貝”字,可以通過Flash動畫,給學生呈現(xiàn)一些在水里生活的貝類,并告知學生:“這就是甲骨文中的貝字,展現(xiàn)的就是一種海貝的樣子?!苯又?,再讓貝殼緩緩打開,展現(xiàn)出里面的珍珠,并讓學生猜測,貝殼為什么牢牢關閉著?這時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它是為了保護里面珍貴的寶貝?!比缓?,再用動畫展示古人用貝殼作為貨幣進行交易的場景,引導其將貝字與財富產(chǎn)生關聯(lián),接著再給其展示一些與貝字有關的漢字,比如,財、購、賺等,以刺激學生對貝字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讓學生覺得自己仿佛身處于古老的時代,目睹了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從而引導其深刻理解漢字的詞性和含義,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搭建網(wǎng)絡閱讀平臺,增強學生的漢字積累
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的過程。,借助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增加學生與漢字的接觸頻率,提高其對漢字的認識。[4]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搭建一個網(wǎng)絡閱讀平臺,以擴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他們對漢字的敏感度,進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需要精心挑選各種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書籍和資源,上傳到網(wǎng)絡閱讀平臺中,讓其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同時,還需要設置一些閱讀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閱讀打卡、閱讀心得分享等,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促使其在閱讀中著重理解文章含義,遇到新的漢字也能夠自主學習和理解。這樣有助于為學生打造一個豐富多樣、充滿樂趣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漢字數(shù)量,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小學識字教學質(zhì)量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實踐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打造高效且充滿趣味性的識字教學課堂,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蔣梅.小學語文字理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新智慧,2023(17):18-20.
[2]史轉(zhuǎn)芳.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下的小學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J].讀寫算,2022(33):60-62.
[3]黨雪梅.小學語文識字、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途徑探究[J].天津教育,2021(27):74-75.
[4]王惠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下的小學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J].天津教育,2021(2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