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兩國文化一衣帶水,中文和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同形詞。這些同形詞一方面為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們帶來了便利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兩國的文化環(huán)境、語言的使用情況差異較大,即使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詞語,在語言長期發(fā)展后,中日間二者的用法和語感也會產(chǎn)生較大差異,從而對日語學習產(chǎn)生干擾。近年來關于同形詞研究眾多,無論是理論還是個例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豐厚的成果。本文以中日同形詞“固有”和「固有」為對象,利用北京語言大學的BBC語料庫和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的現(xiàn)代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BCCWJ,考察二者在意義、詞性、語感等方面具體存在哪些差異。
【關鍵詞】中日同形詞;“固有”;「固有」;語義
一、中日同形詞以往的研究
日本文化廳于1978年發(fā)行的『中國語に対応する漢語』將中日同形語分為了“S”“D”“O”“N”這四類。其中“S”(即same)為二詞意思基本相同的同形同義詞;“D”(即different)指二詞間意思差異非常明顯的同形異義詞;“O”(即overlap)為二詞間部分意義重疊,但亦有部分差異的同形類義詞;“N”(即nothing)指漢語中沒有的日語漢字詞[13]。
關于對日漢同形詞的研究方法,施建軍(2013)提出了漢日同形詞的對比研究的方法論,認為同形詞的對比并非雜亂無章的,而是呈現(xiàn)出了一個有序的層級,對比研究時,應該按照“意義→詞性→句法功能→搭配關系”的順序進行考察,以全面探知日漢同形詞的異同關系[1]。
除詞義與語法功能層面的異同之外,日漢同形詞所包含的褒貶色彩也值得注意。翟東娜(2000)在具體對比了幾組日漢同形詞后指出,同一組同形詞會受社會文化因素等影響,從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褒貶色彩。例如中文的“策略”一詞,褒貶色彩的分布可從貶義、中性、至褒義,但日語的「策略」只包含中性和貶義色彩,因此在表達褒義的策略時,需要利用外來語“ストラテジー”[3]。
除以上對同形詞的理論的研究外,對于個例的研究也數(shù)量頗豐。其中,何寶年(2020)分析了“固有”和「固有」后指出其意義上的差異:中文的“固有”側(cè)重于自以前開始就有,而日文的「固有」則偏向于“特有”。因此,翻譯時不可直接使用同形詞來直譯,以防誤譯。但何(2020)的研究僅側(cè)重于“固有”和「固有」的意思層面,未涉及二者的詞性、句法功能、搭配關系、褒貶色彩等更深層次的方面[4]。因此,本文以何(2020)的研究為基礎,參考施(2013)的對比方法論和翟(2000)的對同形詞褒貶色彩的考察,利用BCC語料庫和BCCWJ語料庫,從意義、詞性和句法功能、搭配關系和褒貶色彩這三個方面考察同形詞“固有”和「固有」的差異。
二、意義上的比較
根據(jù)《新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及《當代漢語詞典》的注釋,“固有”的釋義僅有一條,即:“本來就有的,不是外來的?!备鶕?jù)『大辭林』『大辭泉』的解釋,「固有」則有2條注釋:一是“本來備わっていること”;二是“そのものだけにあること。また、そのさま。特有”。據(jù)《常用漢字詳解字典》所述,中文“固”一字在用作副詞時表“本來”“原來之意”,如何(2020)的考察一樣,“固有”僅強調(diào)本來就有;而「固有」則更多了一層“特有”的意義。
例(1):比如日本“快樂體育”的學者在聽取了重慶的“快樂體育”的解釋后認為:日本的“快樂體育”更重視從教材特性的開發(fā)和讓學生體驗這些特性來體驗運動中固有的樂趣 ,而重慶的“快樂體育”則是重視在每一節(jié)課中營造良好的氛圍來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科技文獻》)
例(2):這個故事提醒了我們?nèi)绻淖円幌鹿逃械挠^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遺產(chǎn),我們將會有一個思考上的飛躍。(雷納·科特《世界未解之謎》,2009)
例(3):ほかにも華やかな野鳥、多様なヤシの木など、マダガスカルには、よそでは見られない固有の生き物が多い。(『高知新聞』,2001)
例(4):スギ(Cryptomeria japonica D.DON)は、學名にも示されているように、日本固有の植物である。(福嶋司『いつまでも殘しておきたい日本の森』,2005)
如日語例句(3)所示,通過前文“よそでは見られない”可知,這里的「固有」并不指“本來就有”,而是強調(diào)“其他地方看不到,這里特有”之意;例句(4)中,通過“スギ”的英文名稱中帶“japonica”也可以推測出,這里的「固有」也應偏向“日本特有”之意。因此,在翻譯時,「固有」并不能直接同“固有”直接替換,需先判斷「固有」在文脈中具體指“本有”還是“特有”,再進行翻譯。
但筆者經(jīng)過調(diào)查,得知現(xiàn)代生物學中有“固有種”這樣的概念,“固有種”指“僅在有限狹隘地域生存而不在其他地區(qū)分布的種類”。筆者認為這里的“固有”意義偏向于“特有”。在日語中也有「固有種」的表達,且在日語中,「固有種」亦稱「特有種」。從對這上述概念的解釋來看,現(xiàn)代漢語中“固有”也逐漸產(chǎn)生了“特有”的意義。
三、詞性和句法功能上的比較
施(2013)提出,在一組同形詞意義基本一致后,便需要進入到對詞性的考察。但筆者認為,“固有”和「固有」意義并非完全不同,其之間有相異的部分,亦有重疊的部分,針對重疊的部分,應進入下一步對于詞性等的比較環(huán)節(jié)中。且詞性和語法功能關系較為緊密,因此本文將二者結(jié)合為“詞性和句法功能”這一點。
中文中的“固有”多做形容詞,后續(xù)“的”或直接修飾名詞,例如“固有的特點”“固有思維”等,但根據(jù)BCC語料庫的例句,“固有”除可以做形容詞修飾名詞之外,也有動詞的用法,后可跟賓語。
例(5):透過幅幅深沉的意境,令人感到那輕松技巧后面閃動的是“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審美修養(yǎng)與真誠而自然融合的中西繪畫修養(yǎng)。她的畫固有傳統(tǒng),但無古董味兒。(《人民日報》,1993)
例(6):運用紅霉素固有一定療效,且能使病死率下降,但終究不能長期使用,尤其是胃腸道功能不良的病人無法忍受長期服用紅霉素所帶來的不良反應。(《科技文獻》)
例(7):簡單而言,受教育權(quán)平等源于人的平等;源于人的天賦與潛力的平等,即每個人的天賦與潛力固有不同,但天賦與潛力的每一個最小單位獲得發(fā)展的權(quán)利卻不應有。(《科技文獻》)
而根據(jù)『大辭林』及『大辭泉』的標注,「固有」主要為名詞和ナ形容詞。根據(jù)筆者對BCCWJ的語料的統(tǒng)計,「固有」作為名詞時的例句有1060句,作為ナ形容詞的例句為68句。同時筆者也調(diào)查了「固有」是否可以作サ變動詞使用,作為動詞的「固有」的例句僅有1例。由此可以得知:「固有」主要多以名詞使用,其次是ナ形容詞,例句(9)所示的「固有する」則并非主要用法。
例(8):固有の「文化」や「伝統(tǒng)」を間違いなく語るには、われわれは右のような文化や伝統(tǒng)の歴史的性格について細心の注意を払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であ。(大沼保昭『倭國と極東のあいだ』,1988)
例(9):現(xiàn)代の日本では、豊かな社會に固有な児童やや家庭の問題も生じつつある。(樽川典子『家族·児童福祉』,1998)
四、搭配關系和褒貶色彩
由上述內(nèi)容可知,“固有”和「固有」都具有形容詞性質(zhì),皆可修飾名詞,比較可以進一步深化至“搭配關系”。本文也將通過二詞的常用搭配,考察二詞在使用語感上的區(qū)別。
如上一節(jié)所述,「固有」兼具名詞和ナ形容詞兩種詞性,因此在使用BCCWJ語料庫調(diào)查語料時,分別調(diào)查了“前項共起條件”為「固有の」和「固有な」時的語料,得出「固有の」相關的例句有1060條,而「固有な」的例句僅有68條,因此「固有」作為名詞加「の」修飾后項名詞的用法應更為普遍,本文以「固有の」的例句為調(diào)查對象。以此相對應,“固有”則以“固有的”為關鍵詞整理的例句作為研究對象,共檢索出778個結(jié)果。
筆者將以上數(shù)據(jù)進行了統(tǒng)計整合,將“固有”和「固有」修飾次數(shù)最多的前20位名詞暫且認定為常見搭配。表2為“固有”的常見搭配,表3則為「固有」的常見搭配。
由以上“固有”和「固有」常修飾的名詞來看,二者都較多修飾抽象性的名詞。但從表2所示,“固有”會修飾具有明顯褒貶色彩的名詞,例如貶義詞“缺點(40例)”“缺陷(68例)”“弊端(27例)”“弱點(26例)”“問題(24例)”,共計185例,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且即使“固有”來修飾中性詞“n”,也會出現(xiàn)“固有的n”整體出現(xiàn)貶義詞的情況。如例句(10)-(11)所示,“固有”原義為“本來就有的”,無明顯褒貶色彩,但如以下例句所示,在修飾“觀念”“模式”時,“固有的觀念”需要被“打破”,“固有的模式”需要突破,從其搭配的動詞及整體文脈來看,上述“固有的n”已產(chǎn)生了明顯的貶義色彩。
例(10):企業(yè)要敢于打破固有的觀念,敢于冒風險,要充分利用證券股票市場這一高效的融資渠道。(《科技文獻》)
例(11):要敢于創(chuàng)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善于運用現(xiàn)代影視制作的新手段、新方法,豐富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的資源非常豐富,但也非常珍貴。(《文匯報》,2003)
而另一方面,如表所示,「固有」后項修飾的則多為中性詞匯,偏向貶義的詞匯在前20位的搭配中僅有「問題」(18例),占比較小,其他基本無法看出明顯的褒貶義。這一點,翟(2000)在對比中日同形詞的褒貶義后指出:日語中包含假名和漢字,一般漢字詞在日語中多表示理性、抽象之意,因此整體語感凝重,不包含濃厚的褒貶色彩;而漢語則相反,褒貶色彩相對鮮明[3]。
五、總結(jié)
綜上所述,中日同形詞“固有”和「固有」的差異具體如圖所示。能夠看出二詞在意義、詞性和句法關系、搭配關系和褒貶色彩上均有差距,翻譯時不可直接使用同形詞替換。
此外,施(2013)提出的方法確實能夠較為全面地分析一組同形詞之間的異同,但在意義方面,中日同形詞存在著大量的同形類義詞,即二者間有相似的部分亦有不同的點。例如本文的研究對象“固有”和「固有」,「固有」中含有“固有”所不具備的“特有”的意思,但二者也都包含著“本來就有的”之意。因此筆者認為,在分析該類同形詞時,第一步意義對比,在剔除不同的意思后,應聚焦于二者相同的意義上,看在這一意義下,二者的詞性有何不同;對比詞性后,再剔除不同詞性,分析相同詞性下二者的語法功能,以此類推。參照施(2013)的層級分析方法,再結(jié)合本文中對比的幾個要素,具體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筆者在對比“固有”和「固有」的意義后,聚焦二者共同具有的“本來就有的”這一意,考察在同一意義下其詞性和句法功能上的異同??疾旌蟮弥?,“固有”可作為動詞后續(xù)賓語,而「固有」則無這一詞性及語法功能,但二者都常作為形容詞修飾名詞,再著眼于這一共同點,考察二者在做形容詞修飾名詞時的搭配和語感上的差異。在使用語料庫對二詞的常用搭配進行整理后發(fā)現(xiàn),二詞皆多修飾抽象名詞,但“固有”所修飾的名詞較大的比例具有明顯褒貶色彩,且部分情況下“固有”修飾中性名詞后,整個詞也會偏向貶義;但「固有」的褒貶色彩并不強烈,后也多續(xù)中性名詞。按照上述方法,可以較為層級分明地考察類似于“固有”和「固有」這樣的,意義、詞性、句法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疊部分的中日同形詞各個方面的異同。
本文研究了中日同形詞“固有”和「固有」的異同,并嘗試以施(2013)的方法論為基礎,探討出一套研究中日同形類義詞的方法,便于對比研究在意義、詞性、句法功能等方面部分重疊,但部分又存在差異的中日同形詞。可見中日同形詞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細節(jié)上的差異,對譯時不可直接替換同形詞,需要仔細考察其意義、句法功能、褒貶色彩等后再進行翻譯。
注釋:
①本篇使用的語料庫:國立國語研究所『現(xiàn)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
參考文獻:
[1]施建軍,洪潔.漢日同形詞意義用法的對比方法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45(04):531-542.
[2]潘鈞.中日同形詞詞義差異原因淺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5(03):19-23.
[3]翟東娜.淺析漢日同形詞的褒貶色彩與社會文化因素[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0(02):32-35.
[4]何寶年,汪然.中日同形詞“固有”與「固有」的對比翻譯研究[J].漢字文化,2020(15):133-134.
[5]施建軍,許雪華.再論中日兩國語言中的同形詞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7(06):132-139.
[6]陳南希,孫逢明.基于語料庫的中日同形詞的翻譯研究——以“成立”為例[J].漢字文化,2023(12):175-177.
[7]何寶年.中日同形詞“鼓動”與「鼓動」翻譯對比研究[J].漢字文化,2021(20):145-146.
[8]王同億,主編.新現(xiàn)代漢語詞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
[9]《當代漢語詞典》編委會,編.當代漢語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0]孫云鶴,編著.常用漢字詳解字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11]松村明.大辭林[M].東京:三省堂,1992.
[12]松村明.大辭泉[M].東京:小學館,2002
[13]文化庁.中國語に対応する漢語[M].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78.
作者簡介:
馬佳寧(1998-),女,漢族,甘肅天水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