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在急診科標準化護理教學中實施分層帶教干預的價值。方法: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德陽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護理教學的護生6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帶教,觀察組實施分層護理帶教模式,評價兩組護生的教學質量及滿意度、教學成績。結果:觀察組教學質量評分、滿意度、護生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診科標準化護理中,實施分層帶教可提升護理教學質量及教學成績,護生對分層帶教滿意度較高,可滿足其護理學習需求。
關鍵詞:分層帶教,急診科,標準化護理,滿意度,教學成績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51
0 引 言
隨著醫(yī)學模式改革,臨床護理工作也備受重視,急診科護理工作除需具備扎實基礎知識外,也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及應對能力。臨床實習是護生轉變?yōu)楹细褡o士的重要路徑,也是護士職業(yè)能力塑造的關鍵時期[1]。臨床帶教中,需要讓護生在有限時間內學習豐富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知識整合,這也是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關鍵問題。建立標準化帶教模式是急診科工作的重點,應明確過往帶教中的問題,消除粗放帶教模式,基于學生層級建立標準化的分層帶教模式,滿足不同學習能力護生的需求,提升其護理素質[2]。本研究將急診科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分層帶教模式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德陽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護理教學護生6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以帶教方法作為分組標準。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0~24歲,平均(22.12±1.05)歲,本科生28例、大專學歷2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0~24歲,平均(22.23±1.14)歲,本科生25例、大專學歷5例,兩組護生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所有護生均是全日制??萍氨究飘厴I(yè);(2)均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1)情緒不佳;(2)不愿配合學習;(3)經常請假。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急診科常規(guī)護理帶教。在護生入科后,對實習生檔案進行登記,科學安排崗位,并選擇能力強的帶教教師。帶教過程中,設置帶教小組,按照急診科教學大綱,定期進行小課堂講解,主要講課內容是急診分診方法、疾病急救護理、急診護理思維等。解答急診科護理面對的常見問題,如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癥等常見問題。
觀察組實施分層帶教模式。(1)建立分層帶教小組。為實習生開展4周??浦R及護理技能培訓,培訓后,考核護生的學習水平。帶教小組中,所有帶教教師經全面培訓,掌握標準化的急診科護理帶教要求,改變過往粗放帶教情況,實施分層帶教。(2)分層帶教目標?;跇藴驶瘞Ы棠J?,帶教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及思維能力,結合大綱,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完善教學內容。不同組別配置經驗豐富的帶教教師,研究不同層次培養(yǎng)方案,并規(guī)劃理論及實踐課程的搭配比例,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3)基本知識帶教。護生進入科室后,帶教教師介紹急診科環(huán)境及工作性質,使護生掌握急診搶救藥物及儀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快速了解急診科的同時,為進入護士角色奠定基礎。帶教教師每周評估1次帶教效果,分析不同層次護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簡單進行考核。(4)精細化分層帶教。帶教教師基于標準化帶教原則,對分層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及考核,在精細化內容教學中,結合實習生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以及教學大綱中的知識,開展針對性教學。執(zhí)行分層教學期間,發(fā)揮實習生的主動性。在教學中,增加護理查房考核,進入科室實習1周后,根據(jù)護理查房要求,在教師引導下,護生選擇急診科的典型案例,制定考核模式,讓護生根據(jù)該患者情況,給出護理計劃,并在實踐中實施。其他護生評估該護生的操作技術是否合理,給出改進意見,教師最后總結。在分層護理帶教后,基于雙向評估方式,帶教教師對護生進行評價,護生對教師進行評價,完善急診科的標準化帶教模式,使分層教學更具針對性,為護生未來的工作指引方向。
1.3 觀察指標
(1)教學質量:包括課堂氛圍、學習興趣、知識應用、能力培養(yǎng),該量表單個維度25分,總計100分,分值高則表示教學質量高。
(2)滿意度:帶教結束后,為護生發(fā)放滿意度量表,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3)教學成績:包括理論成績、實踐成績,理論成績以試卷考核,實踐成績以科室實習情況進行評價,考核指標均為100分,分值高則表示成績良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數(shù)據(jù)納入S P S S 2 2 . 0系統(tǒng)軟件中進行計算,(-x ±s)為計量方式,予以t 檢驗,n(%)為計數(shù)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組間教學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教學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 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2.2 組間教學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 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2.3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對比
觀察組護生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3。
3 討 論
常規(guī)護理帶教中,針對不同學歷層次及能力的護生,以統(tǒng)一化帶教為主,但忽視了護生的個體化特點。有研究指出[3],學歷對護生的影響較大,其原因是基礎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對護生的能力要求不同,不同學歷護生對知識點及技能的掌握能力不同,對教學大綱的深度要求也不同。此類特質在過往帶教中并未兼顧,無法滿足不同護生對知識的掌握需求,但急診科護理任務比較重要,一旦操作失誤,可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急診科需要建立標準化的護理帶教模式,根據(jù)護生需求實施分層教學,根據(jù)教學大綱綜合急診科理論及實踐知識,深層挖掘不同護生的潛力,培養(yǎng)其職業(yè)能力。
在入科后,實習護生的學歷一般是大專生、本科生,帶教教師引導護生完整了解急診科所實施的人文護理、急救護理等,在實踐中,構建起現(xiàn)代化分層護理模式,激發(fā)護生的求知欲望,使護生在日后學習及生活中完善知識儲備。大專護生應關注對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帶教教師鼓勵護生基于循證理念提升護理能力,多學習豐富的急診科護理知識,尋求問題答案的同時,鼓勵護生掌握舒適護理及優(yōu)質護理等觀念。有研究指出[5],急診科對護理人員的職業(yè)素質要求較高,在護理教學實施期間,不僅要對護生主動性進行培養(yǎng),也要建立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大幅提升急診護理教學質量。還有研究指出[6],在護理專業(yè)教學中,選擇科學的護理教學模式,可幫助護生鞏固知識,提升其操作能力,為畢業(yè)后的正式工作奠定基礎。
本研究中,實施標準化護理帶教模式,根據(jù)不同學歷實習生實施分層教學,使不同層級護生相互交流,帶教教師在課程中互動教學,能夠提升每位實習生的能力,改變其薄弱項目。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教學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理論及實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生對護理模式比較滿意,P﹤0.05。表明急診科護理帶教中實施分層帶教模式,大幅提升了護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掌握符合自身層級的知識,并逐漸將知識內化,并學習深層次知識。急診科的性質與其他科室不同,所納入的患者病情均較為危急,對專業(yè)知識的要求也較為全面,對護理實習生來講,每個個體都要掌握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入科前,對實習生進行考核,以了解護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實習生情況分層實施針對性教學,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急診科護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護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增加他們對科室的認可,該帶教模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周英,婁臘,夏海艷,等.思維導圖聯(lián)合體驗式教學對急診科實習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23,36(23):4124-4127.
[2]傅莉娜,凡欣欣,何佳濤.基于網絡平臺的Jigsaw教學法在急診科護理規(guī)培生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23(10):115-116.
[3]魏鳴,田影菊.PBL聯(lián)合游戲闖關式教學法在急診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3(4):174-175.
[4]吳燕華,任菁南.PBL結合SPOC教學對急診科實習護生實習效果及核心能力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23(8):76-77.
[5]張素敏,羅敏,張莞靚.案例導入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急診留觀病房護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包頭醫(yī)學,2023,47(2):35-37.
[6]羅晶.急診護理實習教學中采取精細化階段式帶教方法的效果[J].婚育與健康,2023,29(12):175-177.
作者簡介
蘇月,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急診護理教學。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