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首先就要以不同學年段語文教材為基礎,結合課程標準對不同學年段語文閱讀和鑒賞能力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內閱讀與鑒賞技巧教學,還要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將課內所學到的閱讀與鑒賞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強化教、學、評一體化,讓學生通過閱讀評價來感知自身閱讀能力的優(yōu)勢與不足,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與鑒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鑒賞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與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長培養(yǎng)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字材料理解閱讀文本當中所蘊含的意義并能夠對文本做出評價和鑒賞,獲得審美感知,欣賞作品當中的語言美、形象美以及情感美。教師要結合不同學年段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和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分階段分層次引導學生以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當中對閱讀文本當中的藝術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評價。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興趣,教會學生閱讀和鑒賞技巧,讓學生在大量的課內外閱讀當中深入鑒賞文學作品,提升閱讀和鑒賞能力。
一、以不同學年段語文教材為基礎,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秀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與自身閱讀能力相接壤的閱讀材料的閱讀當中激發(fā)閱讀興趣,在提升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終生閱讀的習慣。教師可在教材閱讀的基礎上在班級設置專門的閱讀圖書角并定期更換圖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大量符合自己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的課內外閱讀當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知識視野,提高閱讀與審美情感[1]。不同學年段的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的時候也要有所側重。以低年級學生閱讀角的設置為例,教師可以選擇圖文并茂、內容簡單易懂的故事書或者繪本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在閱讀角引入更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文學作品,既要有教材當中所要求的整本書共讀書目,也要有適合學生閱讀與鑒賞能力的經典小說、散文以及詩歌,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鑒賞需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研討活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強化班級的閱讀氛圍。只有良好的閱讀氛圍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不同學年段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和鑒賞能力的要求,就要以不同學年段學生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進行有效教學。以《黃山奇石》一課為例,上課過程中要能夠運用音樂和圖像的手段為學生展示黃山奇石自然風光,讓學生在欣賞課文文本的同時調動自身的經驗與情感的儲備,在朗讀和背誦當中獲得熏陶感染。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黃山奇石的特點,初步辨別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結合課標對低年級閱讀鑒賞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黃山奇石文本的過程當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當中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對黃山奇石文本當中所涉及的常見標點符號,教師要隨文講解讓學生感悟不同的標點符號所表達的情感內容的不同。在課內文本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閱讀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感興趣的自讀書目和班內圖書角內的文本讀物,并讓學生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介紹自己閱讀感受。
二、教會學生小學語文閱讀和鑒賞技巧,讓學生學會將課內所學到的閱讀和鑒賞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提升閱讀能力。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和鑒賞能力,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和實施一系列教學策略。在課堂授課當中,教師要能夠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的設計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小學語文閱讀和鑒賞的基本技巧,讓學生能夠在文本閱讀的過程當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本的結構,能夠根據(jù)課后習題以及教學重點品味語言的韻味。不同學年段教師向學生所教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也各不相同。以中年級閱讀教學為例,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授課的過程當中,學會默讀、略讀、有感情地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而在閱讀整篇文章的時候還要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課文中不能理解的閱讀內容,既要學會借助字詞典以及學生的個人生活積累來理解生詞和句段的含義,也要能夠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關鍵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2]。針對不同學年段不同的閱讀文本教師要有不同的課堂閱讀授課策略,讓學生在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閱讀與鑒賞教學中感悟文本,感悟作品當中的生動形象,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當中去與作品當中人物的命運與喜怒哀樂共鳴。如在《鄉(xiāng)下人家》一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課內文本的閱讀了解本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相關的景物來抒發(fā)感情的表達方法,在課內閱讀教學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閱讀課外語言材料,在課外閱讀當中去搜集整理寓情于景的語言材料段落并搜集到課外閱讀積累本中,在特定的時間與同學共享。
三、建立多元化的小學語文閱讀與鑒賞評價體系,讓學生結合評價反饋調整下一步的閱讀策略。
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閱讀與鑒賞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在學生閱讀和鑒賞的過程當中,教師既可以針對授課目標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有效評價,也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筆試對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有效反饋。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詳略得當?shù)谋磉_方法。那么,在設計教、學、評一體化評價體系的時候,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課堂生成以及文本閱讀表現(xiàn)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多元化評價,讓學生通過讀中感悟、比較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生成的閱讀成果在閱讀評價中獲得有效反饋,并從反饋中回歸自我,感悟自身閱讀與鑒賞能力的不足與成長。針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通過教學評價去分析學生在閱讀中交流和討論的能力、閱讀整本書閱讀的能力等等。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通過系統(tǒng)地教學和豐富的閱讀實踐來逐步掌握閱讀和鑒賞技巧。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會、角色扮演等多種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閱讀空間,并通過閱讀評價和反饋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鵬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與鑒賞能力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23(9):16.
[2]王丹丹.小學語文閱讀與鑒賞能力培養(yǎng)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