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based on interval test effect in out?of?hospital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Keywords" interval testing effec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aged;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out?of?hospit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康復訓練計劃在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院外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武漢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關節(jié)外科接受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86例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3例。對照組病人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指導,干預組病人給予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康復訓練指導。比較兩組出院時和出院后1、3、6個月的髖關節(jié)功能和鍛煉依從性。結(jié)果:干預組髖關節(jié)功能及鍛煉依從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jié)論: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康復訓練計劃可有效改善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髖關節(jié)功能和鍛煉依從性。
關鍵詞" 間隔測試效應;康復訓練;老年人;髖關節(jié)置換術;院外康復;護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23.020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是治療各種原因?qū)е碌捏y關節(jié)終末期疾病的首選方法,我國在2019年手術量就已超60萬臺,并以每年16.67%的趨勢增長[1]。髖關節(jié)置換術主要可緩解關節(jié)疼痛、矯正畸形、重建髖關節(jié),但是術后會造成持續(xù)性的功能缺陷,如肌力減弱、關節(jié)活動度受限、穩(wěn)定性下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退等[2]。研究表明,康復訓練對術后病人活動能力的恢復、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決定性作用,是鞏固手術效果的主要手段,更是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的重要保障[3]。隨著醫(y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平均住院日縮短,術后病人的康復訓練重點轉(zhuǎn)移至院外。然而,出院可能導致病人康復指導中斷、訓練形式改變、知識掌握欠缺、訓練依從性降低,從而嚴重影響病人院外康復的效果。因此,亟待探索有效的院外康復途徑。目前,多數(shù)研究采用單向輸入形式,如口頭、圖文手冊、視頻播放或非面對面交流方式,如電話、語音通話等進行院外康復教育[4],但缺乏雙向信息傳遞及反饋,對康復效果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成為康復進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間隔效應是指信息以一定時間間隔進行呈現(xiàn)和重復,相比單個時間點,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習和保留[5]。測試效應是指通過測試評估個體在某方面的能力或認知水平[6]。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教育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干預策略,能有效提高知識獲取、促進知識保留、增加依從性和改善行為表現(xiàn)[7]。研究表明,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干預在知識學習、臨床相關技能和運動技能等領域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效果[8]。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康復訓練計劃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院外康復的影響,以改善病人的康復鍛煉依從性和髖關節(jié)功能,為臨床康復治療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武漢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關節(jié)外科接受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86例老年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3例。納入標準:1)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2)初次接受單側(c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且年齡gt;65歲;3)出院后會使用有視頻等功能的電子產(chǎn)品者。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惡性腫瘤等疾病者;2)認知障礙,不能配合者;3)預期在康復訓練結(jié)束時不能安全行走的病人。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WDRY2022?K213)。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指導。術前給予康復宣教,指導病人康復的重要性及訓練計劃,術后由康復治療師與醫(yī)護人員商討后按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每日1次的康復指導和功能鍛煉,內(nèi)容包括:踝泵運動、股四頭肌收縮練習、直腿抬高運動、滑移屈膝訓練、助行器站立練習和5 min行走、體位轉(zhuǎn)移訓練等。病人出院時,康復治療師與病人共同制訂院外康復計劃,并給予指導和演示,同時給予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訓練圖文手冊和訓練視頻,內(nèi)容包括:關于肌力、關節(jié)活動度、負重與行走鍛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被動→主動→漸進性抗阻訓練。讓病人或家屬加入康復微信群,出院后1周電話隨訪,1、3、6個月后來院復查,給予康復指導。干預組在住院期間康復訓練同對照組,保證干預同質(zhì)性,出院時,兩組病人給予相同的康復內(nèi)容,僅傳播方法不同。干預組方法如下。
1.2.1 成立院外康復小組
由骨科主任牽頭,包括2名康復治療師、1名關節(jié)外科專業(yè)醫(yī)師、2名碩士骨科??谱o士。骨科主任負責統(tǒng)籌督導整體康復計劃的實施;康復治療師負責病人的康復計劃、測試及評價效果;骨科醫(yī)生負責病人院后復查及醫(yī)療保障;護士負責全程跟蹤協(xié)調(diào),發(fā)放資料,同時安排視頻測試并登記檔案。小組成員均進行集中專業(yè)培訓,包括間隔測試效應的原理、目的及意義,基于此效應的康復計劃、培訓內(nèi)容、實施方案、評價指標等。所有成員均考核合格后參與研究。
1.2.2 建立檔案
護士在病人出院時建立檔案,記錄并保存病人的基本信息、疾病資料、康復訓練計劃以及間隔重復發(fā)送康復訓練的時間和內(nèi)容,同時記錄測試時間、結(jié)果及評價結(jié)果等信息。
1.2.3 加入專屬微信群
病人出院時,邀請病人及家屬加入由醫(y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組成的一對一專屬微信群,并確??祻椭委煄熢簝?nèi)院外治療均為同一人。同時指導病人或家屬具備發(fā)送和接受微信消息、視頻通話的能力。
1.2.4 實施康復方案
由醫(yī)護人員、康復治療師、病人共同制定出院后康復計劃,包括體現(xiàn)間隔效應的具有不同側(cè)重內(nèi)容的3個康復階段訓練方案和體現(xiàn)測試效應的具有評價反饋機制的實施方案,及隨訪時間安排和配合事項等。見表2。
1.2.4.1 間隔效應的康復方案
康復訓練計劃歷時3個月,康復訓練內(nèi)容基于改善病人的肌力、關節(jié)活動度、平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而設定。依照病人術后肌肉功能恢復情況分為3個階段,詳見表2。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康復階段在微信群內(nèi)將相對應的訓練內(nèi)容每周1次重復發(fā)放給病人及家屬。出院當日指導病人及家屬第1階段康復訓練內(nèi)容及動作示范,發(fā)送第1階段訓練圖文手冊及訓練視頻。
1.2.4.2 測試效應的實施方案
在病人出院后2周,院外康復小組首次通過微信視頻對病人進行測試,觀察并評估病人演示動作要點的標準性,包括動作姿態(tài)、幅度、力量、強度、穩(wěn)定性、維持時間等,詢問病人每日、每周訓練頻率及次數(shù),以確定其訓練效果是否與訓練計劃一致。如符合預期,則每2周測試1次,如不符合預期,及時查找原因并給予糾正,同時提供反饋,根據(jù)病人的關節(jié)和肌肉功能恢復情況及時調(diào)整訓練計劃。此外在視頻結(jié)束后,針對病人的薄弱點和錯誤之處發(fā)送相對應的指導文字資料和訓練視頻。并于1周后增加1次視頻測試,重復此機制2次,直至達到預期效果,以此類推,直至完成3個月的康復訓練。出院后1、3、6個月后復查。測試機制示意圖見圖1。
1.3 評價工具
1.3.1 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
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是目前評估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髖關節(jié)功能的最常用量表之一,包括疼痛程度(44分)、日?;顒庸δ埽?4分)、步態(tài)(11分)、行走輔助器(11分)、行走距離(11分)、畸形(4分)和活動范圍(5分)7個維度,總分0~100分,得分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一般,lt;70分為差,評分越高,表示髖關節(jié)功能越好[9]。
1.3.2 鍛煉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the Exercise Adherence Rating Scale,EARS)
EARS問卷是一種可靠且經(jīng)過驗證的測量評估問卷,可以評估病人鍛煉的依從性,包括16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計0~4分,總分0~64分,得分越高,表示鍛煉依從性越好[10?11]。
1.4 資料收集方法
在病人出院時和出院后1、3、6個月復查時,由康復小組中專門負責評定方法的成員使用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表和EARS問卷對病人的髖關節(jié)功能及依從性進行評估。未按時復查的病人由小組成員電話提醒督促返院。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Excel軟件雙人錄入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用例數(shù)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病人髖關節(jié)功能比較
兩組病人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評分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加(Plt;0.01)。出院后1、3、6個月,干預組病人Harri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詳見表3。
2.2 兩組病人EARS評分比較
出院時,兩組病人EA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組EARS評分在出院后1、3個月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見表4。
3" 討論
3.1 基于間隔效應的康復方案有助于提高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關節(jié)功能
間隔效應是一種將學習內(nèi)容分散在多個時間區(qū)域并重復呈現(xiàn)的策略。本研究運用此原理,將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院外康復訓練計劃分為3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在4周內(nèi)每周重復發(fā)送至病人專屬微信群。此舉旨在加深病人對知識的記憶印象,提高知識掌握及保留程度。由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病人多為老年人,受到記憶力和理解力的限制,康復訓練內(nèi)容繁多復雜,導致老年病人在出院時難以短時間內(nèi)記住或理解透徹,可能出現(xiàn)記憶偏差和學習內(nèi)容錯誤,從而影響康復效果。有研究表明,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在接受教育后,只能記住信息的20%~60%,并且反饋的信息只有50%是正確的[12]。同時,醫(yī)護人員負擔重,講解時間有限,無法有效檢驗實施效果,難以滿足病人對康復知識獲取的需求[13],這導致病人對知識的接受率和準確率下降、訓練自我效能低、訓練行為受阻,進而影響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因此,本研究采取分散重復發(fā)送資料的方式,不僅有助于病人更好地回憶知識,而且通過反復接觸信息,病人可以與記憶中的信息進行比較,從而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更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同時,在不同訓練階段提供對應、適合的訓練內(nèi)容,可以有效避免不正確的訓練方法及其帶來的傷害,確保病人訓練安全。這與趙文旭等[14]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組在各個時間點的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說明基于間隔效應的康復方案能有效地促進病人掌握和保留知識,為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關節(jié)功能恢復提供重要基礎。
3.2 基于測試效應的實施方案有助于提高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關節(jié)功能
已有研究充分證實了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術后康復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康復效果決定了病人活動能力的恢復程度[15]。然而,有研究指出,出院后僅有50%的病人采取了推薦的康復方案[16]。因此,長期、可持續(xù)的院外康復計劃的實施仍面臨重大挑戰(zhàn)。本研究采用具有評價反饋機制的測試方法,旨在檢測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康復效果,并督促其積極訓練。測試不僅是一種評估學習知識、衡量學習效果的手段,又是一種主動回憶的學習形式,它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反饋強化學習效果,是比被動學習更為有效的學習策略[17]。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在測試過程中可以進行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并彌補知識、技能的不足。同時,通過視頻通話實現(xiàn)面對面交流,可以減少信息誤差,干預人員也能直觀、動態(tài)地觀察測試過程,及時給予反饋和糾正錯誤。這種方式改變了臨床上一貫采用的以口頭、書面或視頻宣教為主的單向灌輸模式[18],具有規(guī)范化的監(jiān)督機制。測試不僅有利于知識的長期保留,還能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應用[1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的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表明基于測試效應的實施方案能有助于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將康復鍛煉融入日常生活活動,從而促進康復訓練,改善關節(jié)功能。
3.3 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訓練計劃有助于提高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康復鍛煉依從性
研究顯示,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的鍛煉依從性處于中等水平,并且隨著時間延長,病人的鍛煉依從性逐漸降低[20],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病人院外依從性低的原因可能為:1)隨著身體功能逐步恢復,病人的重視程度下降;2)康復難度加大,缺乏正確、及時的專業(yè)指導;3)病人認知和接受能力較低,缺乏主動參與;4)病人對康復持消極態(tài)度,信心不足[21]。為了減緩病人依從性降低,出院后采取積極的措施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解決病人依從性的有效方法是設定目標、被評價和接受反饋[22]。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干預組在實施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訓練計劃后,出院1個月的EARS評分提高,出院3個月的EARS評分僅略有降低。提示采用體現(xiàn)間隔測試效應的訓練計劃可以有效督促病人積極參與鍛煉,增加互動性。同時,由專業(yè)人員動態(tài)評估后提供的指導方法確保了內(nèi)容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使病人能夠安全、及時地進行鍛煉,避免因活動不當或盲目鍛煉而導致功能恢復不良的情況。因此,實施基于間隔測試效應的訓練計劃有助于充分激發(fā)病人康復運動認知與行為改變的內(nèi)在動力,增強病人的康復信念,從而提高病人的主動訓練意識和依從性。
4" 小結(jié)
本研究為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制定了3個康復階段的訓練方案,每周重復發(fā)送相應內(nèi)容,并多次實施了具有評價反饋機制的測試?;陂g隔測試效應的康復訓練計劃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髖關節(jié)功能和鍛煉依從性,為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院外康復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由于資源和時間的限制,病人知識及行為改變的更遠期效果需進一步論證。
參考文獻:
[1]" 邊焱焱,程開源,常曉,等.2011至2019年中國人工髖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量的初步統(tǒng)計與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20,40(21):1453-1460.
[2]" 朱小霞,姜金霞.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運動療法及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1,27(17):2376-2380.
[3]" 王恬,劉曉宇,陸海英,等.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早期抗阻訓練的最佳證據(jù)總結(jié)[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10):1476-1483.
[4]" 包良笑,李婧,張洋,等.階梯式模擬居家康復訓練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1):142-146.
[5]" KERFOOT B P,GAGNON D R,MCMAHON G T,et al.A team-based online game improv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veteran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Diabetes Care,2017,40(9):1218-1225.
[6]" 張錦坤,白學軍,楊麗嫻.國外關于測試效應的研究概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4):661-670.
[7]" KERFOOT B P,F(xiàn)U Y N,BAKER H,et al.Online spaced education generates transfer and improves long-term retention of diagnostic skill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10,211(3):331-337.
[8]" CECILIO-FERNANDES D,CNOSSEN F,JAARSMA D A D C,et al.Avoiding surgical skill decay: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spacing of training sessions[J].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2018,75(2):471-480.
[9]" HARRIS W 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1969,51(4):737-755.
[10]" NEWMAN-BEINART N A,NORTON S,DOWLING D,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 measure assessing adherence to prescribed exercise:the Exercise Adherence Rating Scale(EARS)[J].Physiotherapy,2017,103(2):180-185.
[11]" 趙改云,許燕玲.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訓練依從性測量工具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9,33(2):294-298.
[12]" 王月虹,汪恒蘭,謝玉清,等.回授法結(jié)合動機性訪談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訓練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21,36(7):845-848.
[13]" 王培霞,王文穎,楊瑩,等.醫(yī)聯(lián)體結(jié)合錄像指導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院外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1,27(10):1340-1344.
[14]" 趙文旭,張艷,張莉華.微視頻教育結(jié)合積極心理管理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8):594-599.
[15]" 劉哲,李燕,楊洋,等.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早期強化家庭康復訓練的功能結(jié)局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22,37(7):924-928.
[16]" 宋丹丹,戴俊,夏玉萍,等.核心肌鍛煉在高齡髖部骨折關節(jié)置換術的作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20,28(16):1459-1462.
[17]" AUGUSTIN M.How to learn effectively in medical school:test yourself,learn actively,and repeat in intervals[J].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2014,87(2):207-212.
[18]" 李曉琴,胡桂花,沈文云,等.方言視頻聯(lián)合回饋教學在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9,26(24):53-56.
[19]" CHANES D C,DE TOLEDO PIZA F M,SAN MARTIN G,et al.Fall prevention education for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21,33(1):mzab035.
[20]" 王寶英,何小俊,李薇薇,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康復方案在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2021,36(2):98-101.
[21]" 李信欣,呂啟圓,李江圳,等.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對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9):1371-1375.
[22]" EICHLER S,RABE S,SALZWEDEL A,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active telerehabilitation system with home-based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hip or knee replacement: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er,superiority,no-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7,18(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