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學習目標設定不清晰,教師給予的支持和引導不足,反饋和修正不精準等問題?!爸Ъ苁浇虒W”思維性強、突出探究、重視發(fā)展的特點,能彌補傳統(tǒng)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不足,加強學生的語文習作學習,促進其深度學習,培養(yǎng)其學科素養(yǎng)。因此,為使小學語文教師將“支架式教學”更好地應用于習作教學,文章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困境展開研究,并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0.046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NIE Linyua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There are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such as unclear learning goal setting, insufficient support and guidance provided by teachers, and inaccurate feedback and correction. 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has strong thinking, emphasizes exploration, and values development, which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Chinese composition learning, promote their deep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subject literacy.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abl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better apply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to composition teaching, this article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difficult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Keywords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ing assignments; teaching strategy
1 "“支架式教學”的內涵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理論主要基于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列夫·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維果茨基的理論強調社會互動在認知發(fā)展中的作用,特別是他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概念,對“支架式教學”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學生在成人指導或在更有能力的同伴幫助下能夠完成的任務與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之間的差異?!爸Ъ苁浇虒W”是立足學習者當前水平與將要達到水平的差距,提供支持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的教學模式[1]?!爸Ъ苁浇虒W”由五個步驟組成:搭建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和效果評價[2]。
維果茨基強調文化工具在認知發(fā)展中的作用,如語言、符號系統(tǒng)等,這些工具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世界,還能促進他們的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在維果茨基的理論中,教師更有能力通過提供輔助和引導,幫助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完成任務,這種輔助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而逐漸減少。學生通過社會互動和輔助,逐漸將外部的指導內化為自身的能力。這個過程涉及從依賴外部輔助到獨立完成任務的轉變?!爸Ъ苁浇虒W”注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度,成為適應新課標要求的一種理想選擇。
2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實踐困境
2.1 "學習目標設定不清晰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設定學習目標不清晰的情況。第一,目標籠統(tǒng)模糊。很多教師在設定的習作教學目標時,常常使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等模糊的語言,缺乏具體可衡量的標準。第二,缺乏層次性。一些教師在設定學習目標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等特點,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導致目標難以達成。第三,忽視思維訓練。習作教學不僅是語言表達的訓練,還是思維能力的訓練。然而,很多教師在設定學習目標時,往往只關注語言表達,忽視了思維訓練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缺乏深度和創(chuàng)造性,難以寫出有思想、有見解的作文。
2.2 "支持和引導不足
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吹?,許多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給予學生的支持和引導不足,第一,缺乏有效的寫作指導。一些教師給予學生的寫作技巧指導不足,如文章結構、段落安排、語言表達等。這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到迷茫,不知如何下手。第二,未能提供足夠的素材。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需要豐富的素材來支持他們的觀點。然而,一些教師沒有提供足夠的相關素材或資源,使學生在寫作時缺乏有力的論據(jù)和背景信息。第三,評價和反饋不足。教師的評價和反饋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一些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評價和反饋,或者反饋的內容過于簡單,沒有針對性,無法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2.3 "反饋和修正不精準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提供的反饋和修正意見常常存在不精準的問題。第一,籠統(tǒng)模糊的反饋。教師給出的反饋過于籠統(tǒng)模糊,沒有具體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如“文章結構不清晰”“語言表達不夠流暢”等。這樣的反饋無法幫助學生明確改進的方向。第二,反饋和修正不及時。一些教師未能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修正,導致學生無法及時了解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改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3 "導致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踐困境的原因
3.1 "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
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注重向學生灌輸知識,而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這導致在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寫作技巧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表達等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真正提高寫作能力。還有一些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在考試中的表現(xiàn),而忽視了習作教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這導致學生在面對真實寫作任務時,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的寫作技巧,缺乏真實的情感和思考。傳統(tǒng)教學觀念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fā)展需求。這導致一些學生在習作學習中難以得到適合自己的指導和支持,無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和特長。
3.2 "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然而,有些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采用的方法比較單一,如講解、示范、練習等,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降低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些方法只強調寫作的結果,而忽視寫作過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導致學生缺乏深入的理解和體驗。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對所有學生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導致其在寫作中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3.3 "評價手段過于單一
在習作教學中,評價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評價手段存在單一化的問題,這主要表現(xiàn)在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幾個方面。評價標準單一導致教師只從語法、拼寫、標點等表層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而忽略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力、表達能力等更深層次的素養(yǎng)。評價方式則主要采用教師批改評分,學生被動接受評價的方式。這種評價方式缺乏互動性和多元性,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學生無法從評價中得到有針對性的反饋和建議,也無法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導致評價效果不佳。評價內容單一表現(xiàn)在很多教師只關注學生的作文文本,而忽視了學生的寫作過程和寫作背景,使得評價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進步情況。這種評價手段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容易導致學生對寫作的厭倦和抵觸情緒。
4 "“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能力培養(yǎng)?;谥Ъ苁嚼碚摚覀兛梢詷嫿ㄒ环N新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按照“前、中、后”的邏輯劃分教學過程,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寫作特點采取不同的支架策略。
4.1 "習作前——搭建熱身支架
學生獨立寫作的“熱身”環(huán)節(jié)是寫作前的構思和起草階段。小學生在正式寫作前應對寫作內容進行構思,起草好寫作計劃,明確寫作的方向和目的。提高寫作任務的目的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是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任務教學的課前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搭建熱身支架。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素材和資源,如優(yōu)秀范文、相關書籍、網(wǎng)絡資源等支架性的內容,也可以提供一些寫作結構、句式和詞匯的選擇等建議,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組織自己的思路和語言,準備好在課堂上為寫作搭建“支架”。此外,學生的寫作技能各不相同,教師可通過“自主學習資源包”,提供“文體特點”和“寫作技巧”等支架,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前知識點上的困難,學生可下載并自主應用。學生的熱身效果越理想,寫作課堂教學和支架的應用就越有效[3]。
4.2 "習作中——搭建思維支架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加強思考,加強對題目語言、內容和含義的反思,以確保他們對寫作達到充分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為他們的思考提供支持。情境和問題都可以成為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有效工具。以情境為支架,在小學語文“支架式教學”中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具體的寫作條件,幫助他們快速進入寫作狀態(tài),更好地組織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的寫作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思維”支架。在這樣的支架下,學生的情感被有效激活,對所要表達的內容有更多的想法,從而促使學生對寫作主題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以問題為支架,“把學生引入特定的問題情境”是實施支架式教學的重要過程,以“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步驟。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在學生寫作時將問題置于現(xiàn)實情境中,讓學生不斷進入問題情境。對于疑難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然后再派代表回答。此外,教師要尊重學生在獨立寫作中提出的問題和困惑,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問題。
4.3 "習作后——搭建檢測支架
在完成寫作后,學生應進行自我評估,深入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這樣,他們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評估,以檢測教學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及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并針對學生的需求調整后續(xù)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在寫作后階段搭建一個檢測“支架”。一是在“合作評改——檢測”支架的構建上,可以結合學生之間的互評和教師評價進行搭建。教師應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和相互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作品,發(fā)現(xiàn)并改進不足之處,同時也能從他人的作品中獲得啟示和借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闹笇Ш头答?,從格式、字?shù)、卷面整潔度、拼寫錯誤、主題和情感表達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教師還要關注學生自改后的“二次習作”,即學生在修改、批改后獲得并提高的部分。鼓勵學生的小進步,讓學生在“二次習作”上取得進步的同時,提高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4]。二是以表達為支架,在構建“表達―檢測”支架方面,可以建立在朗讀、演講、戲劇表演等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例如,“朗讀―表達―檢測”支架。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演繹自己的習作作品,教師可以利用好課堂的尾聲,開展豐富的朗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將自己的習作內容展現(xiàn)出來。
總之,支架式理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具有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其參與度,并通過及時反饋和修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5]。然而,“支架式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諸多現(xiàn)實問題,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找準教學目標、學生需求、教學方法之間的平衡點,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發(fā)揮“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價值和育人效能。
基金項目:吉林師范大學2022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大美育觀視域下中小學美育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新型建構主義理論——中國學者對西方建構主義的批判吸收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1,4(1):14-29.
[2] 陳翠翠.建構主義理論在高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1):124-127.
[3] 王林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2019(1):43.
[4] 張春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3(18):85-87.
[5] 程巧.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習作支架的優(yōu)化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3(14):7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