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橋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階段作為語言學習的啟蒙期,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尤為關鍵。本文探討了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巧妙融合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可以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體驗中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融合
作者簡介:王亞非(1994-),女,山東德州人,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qū)臨齊街道辦事處西關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的關鍵能力,它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長期以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往往局限于課本之內(nèi),以應試為目標,忽視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融合方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一、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的必要性
(一)拓展語言輸入渠道
在課堂內(nèi),學生接觸的英語材料相對有限,主要圍繞教材內(nèi)容進行學習。而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后,學生可以接觸到英語故事書、英文報紙、英語科普讀物等更多不同類型的英語文本,這大大增加了語言輸入的體量,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真實、自然的英語表達。不同的文本也涵蓋了更廣泛的詞匯,有助于學生豐富語言知識儲備。在大量的閱讀輸入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的語言規(guī)律,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二)豐富文化背景知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文化的介紹往往較為局限。但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風俗習慣、歷史傳統(tǒng)、價值觀念等。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避免在交流中出現(xiàn)文化誤解。同時,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也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探索英語世界。學生在了解不同文化的過程中,還能拓寬視野,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的意識,為未來的國際交流打下基礎。
(三)培養(yǎng)自主閱讀習慣
課內(nèi)教學一般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傳授閱讀方法。而課外閱讀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當學生在課外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英語讀物進行閱讀時,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會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能力。
二、當前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材料選擇不當
在當前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的教學實踐中,閱讀材料選擇不當是一個突出問題。一方面,部分教師和家長在為學生選擇課外英語閱讀材料時,過于注重材料的難度,而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更喜歡生動有趣、圖文并茂的故事類書籍,但一些閱讀材料可能過于枯燥乏味,或者詞匯量難度過大,導致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可能不夠豐富多樣。有些材料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延伸,缺乏對不同文化、不同主題的涵蓋,無法滿足學生拓寬視野的需求。
(二)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較為明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注重對閱讀材料中的詞匯、語法等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教師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很多時候,只是簡單地布置閱讀任務,而沒有給予學生具體的閱讀指導,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無法得到及時的幫助。同時,教學方法的單一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無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三)缺乏有效的指導
在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教學中,缺乏有效的指導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教師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很多教師沒有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也沒有為學生提供具體的閱讀方法。這使得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缺乏方向感,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也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其次,評價機制不完善。目前,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評價主要還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缺乏對學生課外閱讀表現(xiàn)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最后,缺乏家長的有效參與也是一個問題。家長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起著重要的監(jiān)督和引導作用,但很多家長由于自身英語水平有限或者缺乏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無法給予孩子有效的指導。
三、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挑選閱讀材料
對于小學生來說,材料應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首先,要考慮材料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選擇有生動插圖、有趣故事的繪本或簡單的兒童讀物。這些材料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材料的難度應適中,既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覺得無趣,也不能太難使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如果材料過于簡單,學生無法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如果材料太難,學生可能會感到困惑,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同時,閱讀材料要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聯(lián),能夠鞏固和拓展課堂所學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提高學習效果。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為例,在學習Module 2“What's your name?”單元后,可以挑選繪本My Name is Choco。這本繪本以可愛的動物形象講述了小動物們互相認識、介紹自己名字的故事,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鞏固“What's your name?”“I'm...”等句型,還能感受到交朋友的快樂。繪本中的插圖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故事內(nèi)容。
(二)多樣化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中更好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閱讀材料中的故事表演出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共同閱讀和討論閱讀材料,分享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閱讀能力。多媒體教學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資源可以讓閱讀材料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在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odule 3“Where did you go?”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這一書籍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旅游分享會的情境,讓學生扮演旅行者,用英語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比如,一個學生可以說“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It was very long and beautiful. I took many photos there.”。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世界各地著名景點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地方的風景文化,引導學生用所學句型描述這些景點。這樣學生不僅能練習“Where did you go?”“I went to...”等句型,還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加強閱讀指導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指導,以提高其閱讀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略讀、精讀、掃讀等。略讀可以幫助學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精讀則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掃讀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查找特定的信息。在閱讀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提高閱讀的針對性。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圈畫重點詞匯,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在外研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5“Can you run fast?”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略讀,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提出問題“What can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do?”,讓學生進行精讀,找出答案。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圈畫出run fast、jump high等重點詞匯和句子。閱讀后,組織學生討論“What sports do you like? Can you do it well?”。借助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還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
(四)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環(huán)境
濃厚的閱讀氛圍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更加投入到英語閱讀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設計早讀活動,引導學生朗讀英語文章,接觸到更多的英語詞匯,還能在朗讀中感受到英語的語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熱愛。設立閱讀角也是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有效舉措。例如,在外研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8 Unit 2“Sam is going to ride a hors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設立一個專門的閱讀區(qū)域,擺放各種英語繪本、故事書、科普讀物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教師可以結合Charlotte's Web這一書籍,講述農(nóng)場動物間的友誼與犧牲,語言簡單易懂,情節(jié)生動有趣。在閱讀角,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閱讀角的存在也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閱讀中來。此外,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閱讀交流,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閱讀分享大會。在閱讀分享大會上,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分享自己的閱讀心情,不斷拓寬自己的閱讀視野,從他人的閱讀經(jīng)驗中汲取靈感。
(五)加強家校合作
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更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為了共同促進學生的閱讀成長,加強家校合作顯得尤為關鍵。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這一平臺,向家長深入闡述閱讀對于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性,以及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教學的實施方法,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在孩子閱讀過程中的角色,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親子閱讀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當學生放學回家時,家長也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陪孩子共同閱讀課外讀物。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學校的閱讀活動中來。例如,可以邀請家長擔任志愿者,協(xié)助組織閱讀分享會、故事會等活動,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感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2“Merry Christmas!”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外書籍Winnie-the-Pooh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簡要介紹圣誕節(jié)的由來、傳統(tǒng)習俗以及這一節(jié)日在西方國家的重要性,營造節(jié)日氛圍。隨后,引出Winnie-the-Pooh中的一個小故事片段,比如關于小熊維尼和他的朋友們?nèi)绾螒c祝一個特別的日子,讓學生初步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友情與歡樂。為了深化這一活動,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志愿者參與進來,共同籌備一場以“Winnie-the-Pooh與圣誕驚喜”為主題的閱讀分享會。家長可以提前準備,用英語朗讀Winnie-the-Pooh中的相關章節(jié),或是講述自己改編的圣誕故事,結合手工藝品、圣誕裝飾等道具,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在分享會上,鼓勵學生與家長互動,提出問題、分享感想,甚至可以一起角色扮演,重現(xiàn)故事中的經(jīng)典場景。
(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內(nèi)外閱讀,提高閱讀效果。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可以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如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等。借助形成性評價,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終結性評價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成果,如閱讀理解能力、詞匯掌握情況等。終結性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等。教師評價可以給予學生專業(yè)的指導,學生自評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互評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在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9“I've got a new book.”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外書籍The Giving Tree進行形成性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繪本的積極性,是否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等。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如頒發(fā)小貼紙。同時,讓學生進行自評,讓學生反思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表現(xiàn)。在單元結束時,教師可以進行終結性評價,通過閱讀理解測試考查學生對繪本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新學詞匯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讓學生互相欣賞彼此的閱讀成果。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四、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內(nèi)外閱讀的融合意義重大。教師需要精心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并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英語語言資源,提升語言能力。只有持續(xù)推進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融合,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謝留莉.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融合閱讀教學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4(31):72-73.
[2]陳輝.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融合教學探究[J].校園英語, 2024(28):64-66.
[3]蔣雙蓮.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J].中學生英語, 2024(18):89-90.
[4]林風璽.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融合[J].啟迪與智慧(上),2023(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