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高考、新教材的實施,高中英語聽力教學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設計結構與內容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活動,同等對待不同板塊的英語知識。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英語聽力教學未受到教師的重視,導致聽力教學方法滯后。所以,高中英語教師要優(yōu)化、創(chuàng)新聽力教學手段,推動指向語言能力提升的聽力教學有效開展。
關鍵詞:中學英語;聽力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張雯雯(1984-),女,甘肅合水人,甘肅省合水縣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依據(jù)新課標,聽力技能應為語言能力中的第一技能。然而,由于正處于新舊高考交替階段、中考英語不計入總分等原因,多數(shù)英語教師重讀寫而輕聽說,聽力教學方法單一,導致聽力教學處于次要地位,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鑒于以上現(xiàn)狀,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對我縣初高中學生進行了有關英語聽力教學的調查,深入分析我縣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探究如何基于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
一、研究設計
(一)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分為四部分,共11道題。第一部分調查學生在校內練習聽力的頻率和時長,共3道單選題;第二部分調查影響聽力得分的主要原因,共2道多選題;第三部分調查學生課外訓練英語聽力的途徑,共2道題;第四部分調查學生提升英語聽力能力的方法,共4道題。
(二)調查對象
參與本次調查的是合水一中初高中學生(高三學生正進行高考復習,未參與調查)、縣城初中學生及部分基層初中學生。本次調查借助來豹接龍小程序以線上方式開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聽力訓練頻率和時長
由表1可知,我縣中學生聽力訓練頻率較低,每天練習的人數(shù)占比不到20%,大多數(shù)學生每周只練習一到兩次,幾乎不練習聽力的人數(shù)占比高達13.5%。單次練習時長集中在20分鐘(即高考聽力時長),少數(shù)學生單次練習一節(jié)課或半個小時。由表1可知,受訪學生練習英語聽力的時間嚴重不足。從受訪學生年級分布來看,初一、初二年級學生英語聽力訓練頻率最低,高一、高二年級大多數(shù)學生僅限于學校規(guī)定的每周兩次的英語聽力訓練。
(二)影響聽力得分的主要原因
由表2可知,影響學生聽力得分的首要原因是學生不能準確區(qū)分干擾項,其次是由于語音基礎知識不過關或詞匯量太小而抓不住關鍵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個別對話難度較大,放棄后面內容的學生占比高達26.5%。
三、學生課外時間練習聽力的途徑
從以上圖片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更喜歡通過聽英文歌曲練習聽力。詢問部分受訪學生,獲知他們喜歡這種方式的原因為:一是歌曲短而動聽,學生喜聞樂見;二是部分教師有教授學生唱英文歌的習慣。以上圖片也顯示,64.5%的受訪學生僅在學校練習英語聽力。
調查問卷中的第8題指向聽力語料選擇。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聽力訓練素材單一,僅使用成套聽力練習題或課本等課內材料的學生占比高達69.4%,使用教師自己開發(fā)的聽力資源的學生占比只有12.9%。
四、解決方案
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知,我縣中學生需加大英語聽力練習力度,保證練習時間,重視英語聽力能力的訓練與提升,結合自學和集體學習的途徑,多渠道、多模態(tài)提升英語聽力能力。教師要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為基礎,針對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筆者結合聽力教學實際,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
(一)開展英語聽力專題訓練
由表2可知,影響學生聽力得分的首要原因是學生不能準確區(qū)分干擾項。下面筆者以“時間、數(shù)字及計算”為例,闡述如何通過專題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區(qū)分干擾項。
課前,筆者整合10道有關“時間、數(shù)字及計算”的題目,并將時間的表達和數(shù)字的讀法進行梳理,讓學生背誦默寫。課中,筆者首先用英文歌曲導入本課話題,并讓學生說出其中包含的時間和數(shù)字。接著,筆者展示時間、數(shù)字的讀法并播放聽力錄音,引導學生在對話中辨別干擾項。事實證明,詢問時間和數(shù)字的題目答案本身難度不大,但由于學生急于選擇先聽到的選項,且不認真審題,未看清詢問的主體對象,所以不能準確區(qū)分干擾項。經過這樣的專題訓練,學生對該類題型的命題方式、題眼、解題方法等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可大幅提升正確率。
(二)以聽力專題訓練為抓手,突破詞匯教學
1.以大單元教學為依托,進行單元話題詞專項聽力訓練。
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各單元聽力板塊難度較高,部分教師拋棄了每單元的聽力板塊內容,選擇直接訓練高考題型。但筆者認為聽力板塊內容與單元話題聯(lián)系緊密,而且有大量的單元話題詞復現(xiàn),這恰恰利于學生鞏固話題詞。如果教材中的聽力任務難度過大,教師可將適當降低難度,如將填短語的空改為填單個話題詞。話題詞匯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也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以不同場景為主題,進行場景詞專項訓練。
筆者將15個不同場景聽力對話中的場景詞加以整合下發(fā)給學生讓其背誦,然后進行聽力場景詞專題訓練。聽力錄音播放完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對話,將聽力訓練中所學詞匯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這項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場景詞在真實語境中的運用,而且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無論是場景詞的聽力練習還是話題詞的專項練習,都指向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詞匯學習是提升聽力能力的基礎。除以上話題詞、場景詞的教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要大量整理歸納同義詞、反義詞、同疇詞等。2024年高考新課標卷Ⅱ聽力部分第7小題選項B“Keeping working out regularly”中的“work out”和聽力材料中的“exercise”是同義詞,如果考生不知道這兩個詞為近義詞就很難選出正確答案。
(三)以提升語言能力為目的,將聽力融入其他課型
英語聽力教學絕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師可根據(jù)單元主題語境整合聽說、視聽等課型,在閱讀課中可適當穿插聽力任務,讓英語聽力練習成為教學常態(tài)。
例如,筆者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 7“Career”Lesson 1“EQ:IQ”的閱讀教學中設置聽力任務“Listen for general information”,要求學生聽課文第一、二段的錄音,填寫課后習題三的表格。由于該表格中后三個空難度較大,筆者將課文原句挖空,只留重點信息讓學生填寫。這樣的任務設置一舉多得,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取課文中的基本信息,也可以提升學生聽力能力。
(四)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訓練英語泛聽能力
1.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在線學習平臺。
語言智能使得英語聽力訓練更加便捷、高效,渠道多樣。筆者對各班級學生進行調查走訪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正確使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聽力練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在線學習平臺,示范如何通過相關平臺開展聽力訓練活動。
2.教師要豐富英語聽力教學素材。
一方面,教師應當豐富聽力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學習各類音視頻剪輯方法,根據(jù)學情處理所需素材。例如,教師可使用“音頻音樂剪輯”這一軟件調節(jié)音頻播放速度,或利用該軟件裁剪所需內容。另一方面,學生要多樣化、多渠道練習英語聽力,比如利用碎片化時間多聽英語新聞,利用假期或周末觀看教師推薦的英語影視劇。
(五)教師應加強英語語音教學
發(fā)音技巧掌握不到位也是影響學生聽力得分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語音教學,并在聽力課中反復強調,多次鞏固。2024年高考新課標卷Ⅱ聽力錄音中男女主播均為標準美式口音,對話中頻現(xiàn)連讀、弱讀、失爆等發(fā)音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在語音教學上下功夫。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英語學習軟件模仿地道純正的英美發(fā)音,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在完善英語發(fā)音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閱讀量。
(六)學校需加強宏觀調控
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教師高度重視,更需要學校加強宏觀調控。學校要采取措施保證英語泛聽時間。如,我校每天午飯和晚飯時段播放英語新聞、英文歌曲等,讓英語泛聽成為常態(tài)。同時,每天利用學生晚讀時段或自習時間播放英語聽力錄音,保證英語精聽時間。
五、結語
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背景下,重視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是中學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要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為目標,多模態(tài)、多渠道、多樣化開展教學。英語聽力訓練絕不僅僅是單一機械地練習,教師應整合資源、收集資料,系統(tǒng)規(guī)劃聽力練習內容,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精聽,多渠道地泛聽。學校和教師都要高度重視英語聽力的長效練習,提早動手,系統(tǒng)規(guī)劃,引導師生以提升語言能力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
參考文獻:
[1]徐赟齊.高考改革背景下支架式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2(12):42-44.
[2]薛鵬.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對策[J].知識窗(教師版),2022(1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