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 2023、2024 年新高考全國卷語法填空題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其中的動詞考查點。通過對題目的細致分析,歸納出語法填空題型中的動詞考查點,包括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以及非謂語動詞的用法等。同時,結合具體實例闡述各類考查點的特點及解題策略,為學生應對高考語法填空題的動詞考查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也為教師的語法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考;語法填空;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
作者簡介:李芳,栗鑫,山西省長治市第一中學校。
引導教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正確、科學、有效地研究高考試題的新變化,實現(xiàn)以考促教、以考促學、以考促評,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英語學科內(nèi)涵式發(fā)展的應有之義。高考英語試卷中,語法填空題型的語篇通常是一篇200詞左右的短文,語篇中有十個空格,考生需在空格處填入適當?shù)膯卧~或括號內(nèi)提示詞的正確形式。
通過對近兩年新高考全國卷語法填空題考點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動詞考點一直是語法填空題的重中之重,課堂教學中也是學生相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筆者基于對2023、2024年新高考全國卷語法填空題的分析總結,整理出動詞為提示詞的三種考查方向(詞性轉(zhuǎn)換、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并提出相應的解題策略。
一、語篇解讀
語篇話題:小籠包(2023年全國卷Ⅰ)、作者教熊貓飼養(yǎng)員學習英語的經(jīng)歷(2023年全國卷Ⅱ)、英國“絲綢之路花園”的整體設計以及其中新建成的玻璃溫室(2024年全國卷Ⅰ)、紀念湯顯祖的中國文化元素進入莎士比亞的故鄉(xiāng)(2024年全國卷Ⅱ)。
語篇類型:說明文、夾敘夾議、新聞報道。
主題語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兩大主題語境。
題源背景:多選自外刊、報紙、網(wǎng)站等。
字數(shù)/難度:大概200詞左右;難度適中,2024全國卷Ⅰ較難。
共同特點:語篇凸顯中國文化元素,在情景設置上以浸潤的方式引導學生加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傳統(tǒng)美食、中國國寶、湯顯祖名作《牡丹亭》)的認同,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真實引導中國元素與英語(西方文明)的遇見,展示文明互鑒、美美與共。
二、動詞為提示詞的三種考查方向
(一)詞性轉(zhuǎn)換
1. 動詞變?yōu)槊~。
提示詞為動詞的詞性轉(zhuǎn)換題通常涉及動詞變名詞、動詞變形容詞兩種形式。在解答這類題時,考生需要根據(jù)設空位置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或設空處的前后線索選擇恰當詞性??忌枰谌粘W習中積累詞形轉(zhuǎn)換時常見的詞綴以及特殊形式,如動詞變?yōu)槊~時的常用詞綴-ment、-tion、-sion、-ance、-ence,非常用詞綴-al(withdraw-withdrawal)、-age(marry-marriage),以及其他特殊詞綴(如tend-tendency、vary-variety、analyze-analysis、die-death、please-pleasure等)。
2. 動詞變?yōu)樾稳菰~。
動詞變?yōu)樾稳菰~,常用詞綴有-ful、-able、-ish、-al,特殊詞綴有l(wèi)ose-lost、wake-awake、die-dead等。常見的v-ed可譯為“感到……的”,v-ing可譯為“令人……的”。
【例1】
Xiao long bao (soup dumplings), those amazing constructions of delicate dumpling wrappers, encasing hot,
(taste) soup and sweet, fresh meat, are far and away my favorite Chinese street food.
解析:由于空后是名詞,名詞前只能填動詞、形容詞,而空前的hot是形容詞,且前后都是形容詞+名詞的短語,如“delicate(形) dumpling(形)wrappers(名)”“sweet(形) fresh(形) meat(名)”,因此該空應該填taste的形容詞形式tasty。
(二)動詞作謂語
1. 謂語與非謂語的區(qū)分。
看到提示詞是動詞,考生首先要區(qū)分句子中是缺謂語還是非謂語。考生需要謹記:在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中有且只有一個謂語動詞。當設空句的句型結構比較復雜時,考生可借助以下口訣:一個句子一個謂,兩個謂語連成對,沒有連詞用非謂。
【例2】
As a little girl, I" " " " " " "(wish) to be a zookeeper when I grew up.
解析:本題考查謂語動詞,根據(jù)句中的狀語“as a little girl”,推出時間在過去,因此填wished。
2. 時態(tài)語態(tài)。
高考考生需要掌握的動詞時態(tài)有12種,即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xiàn)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將來完成時、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過去完成進行時。??嫉谋粍诱Z態(tài)主要有一般現(xiàn)在時的被動語態(tài)、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tài)和現(xiàn)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tài)??忌枰喂陶莆彰糠N時態(tài)的結構、標志詞以及用法。
【例3】
Further, the Silk Route Garden around the greenhouse
(walk) visitors through a journey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Silk Road...
解析:提示詞walk本身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觀察設空句子會發(fā)現(xiàn),句子中并沒有謂語動詞,故這里考查的是walk作謂語。walk somebody意為“陪伴……走”或“護送……走”,同時這里表達的是一個客觀事實,故為一般現(xiàn)在時,句主語為the Silk Route Garden,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故填walks。
3. 主謂一致。
在日常教學中,師生應注意三個“一致原則”,即意義一致原則、就近一致原則、語法一致原則??忌族e點為:當主語由包含with、as well as、rather than、more than、but等的短語修飾時,要記得謂語與主語的單復數(shù)保持一致,不受這些短語的影響。
(三)動詞作非謂語
若確定所考查知識點是動詞非謂語形式,考生可以根據(jù)“看固定搭配、分析‘主謂’還是‘動賓’,明確動作先后”來確定答案。
1.看固定搭配。
語法填空題??脊潭ù钆浠蚬潭ㄓ梅ㄖ蟹侵^語動詞的形式,近幾年經(jīng)??家韵氯N形式:第一種,介詞后通常用動名詞形式;第二種,有形容詞出現(xiàn)的句型,如“It's +adj.+(for /of sb.)+to do sth., be+adj.+to do”,“主語+adj.+to do”等;第三種,動詞的固定搭配,這是高考英語試卷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有些動詞后只能接動名詞,常見的有consider、appreciate、risk、avoid等。而有些動詞后只能接動詞不定式,常見的有want、afford、determine、promise等。有些動詞后既可以接動名詞,也可以接不定式,如 go on、regret、mean。但兩者的含義不同,如mean to do表示“打算、有意做某事”,mean doing表示“意味著……”。一些動詞后可以省略不定式中的to,有這種用法的動詞可以歸納為感官類(如see、hear、observe)和使役類(如make、let、have)??忌⒁猓篽elp后可加to也可不加to。
【例4】
...visitors walking through the Birthplace Garden were often amazed" " " " " " (fi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eat writers.
解析:句中主語為visitors,主干為“visitors were often amazed+to do sth.”。句意為“穿過the Birthplace Garden的游客常常因發(fā)現(xiàn)這兩位偉大作家之間的聯(lián)系而驚訝”,故填to find。
2. 分析“主謂”還是“動賓”。
高考主要考查v-ing(表主動伴隨)、to do(表主動將要,在作狀語時表目的)、v-ed(表被動,無時間性)三種形式,涉及v-ing作主語時的主謂一致、v-ing/v-ed作狀語或定語的用法。在分析時,考生首先需要確定非謂語動詞的邏輯主語。
【例5】
Two years later, a six-meter-tall pavilion," " " " " " "(inspire) by The Peony Pavilion," " " " " " "(build) at the Firs Garden, just ten minutes' walk from Shakespeare's birthplace.
解析:前一個設空處作后置定語,修飾名詞pavilion,且inspire與pavilion之間是邏輯上的動賓關系,應用動詞-ed形式,故填inspired。整句主語pavilion與謂語build之間是被動關系,時間狀語是two years later,故后一個設空處應填was built。
【例6】
(recall) watching a Chinese opera version of Shakespeare's play Richard III in Shanghai and meeting Chinese actors who came to Stratford a few years ago to perform parts of The Peony Pavilion, Edmondson said, “It was very exciting to hear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see how Tang's play was being performed.”
解析:本句的主語是Edmondson,謂語動詞是said,設空處需填非謂語作狀語,與主語是邏輯上的主謂關系,故填Recalling(注意:句子首字母要大寫)。
3. 明確動作先后。
在判斷完非謂語動詞的主被動語態(tài)之后,接下來的一步為明確動作先后。也就是分析非謂語動詞的動作與謂語動詞的動作發(fā)生的先后關系,即having v-ed或having been v-ed。
三、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富含中國文化元素的語篇。特別是2024年全國卷Ⅱ題目中的“湯顯祖(《牡丹亭》)”,體現(xiàn)出了高考英語命題的新趨勢。2024年溫州高三三模英語試卷中應用文的題目為“When English meets art”,有具體語境,建議教師引導學生站在出題人的角度去思考,將范文改編為語法填空題。操作過程中,學生既能把握文中中國元素,又能再次熟悉動詞的常見考點,在內(nèi)化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創(chuàng)新思維,在實踐中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其次,教師要激勵并幫助學生多渠道、多方法梳理提示詞為動詞的考查點知識結構圖,使學生迅速找到切入點和突破口,節(jié)約答題時間。例如,在教學中多正向評價;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標紅易錯點,多讀多積累;引導學生組成“學習搭子”(互評互檢);分年份匯編“語法填空詞性轉(zhuǎn)化”考點,形成word bank等。
再次,教師要關注句子結構劃分以及長難句分析等知識的講解,要讓學生掌握破解長難句的方法。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完、改完試卷后,進行主要動詞的“微寫作”,熟練使用動詞。
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涉獵各類語篇,這樣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同時,可以構建大格局和世界觀。而歷來受到師生重點關注的動詞考查點,教師要精講、多練,作為重點去攻克。筆者希望本文能為一線教師提供些許啟發(fā)和參考,助力考生突破語法填空題型,實現(xiàn)“招—考—教—學”全流程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王金英.對比分析解讀非謂語動詞高考熱點[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2(12):11-14.
[2]霍孟偉.2012年高考非謂語動詞考查小結(上)[J].新高考(高三英語),2012(11):23-25.
[3]楊婉玲.聚焦高考非謂語動詞[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