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爵士樂漸漸在我國流行起來,許多高校都將爵士樂教育加入了音樂教學的課程中。爵士樂從誕生之初就在不斷吸收各類音樂元素與文化特征,經(jīng)歷一百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爵士樂已經(jīng)演變成了風格種類繁多的世界性藝術,早已不再是單一的表演形式。本文從爵士音樂極具魅力的屬和弦入手,詳細介紹爵士樂中屬和弦的一些經(jīng)典演奏技巧以及爵士樂理論。在不同聲響色彩中演奏屬和弦,能使音樂色彩千變?nèi)f化。
[關鍵詞]"薩克斯;即興演奏;爵士樂;爵士樂理論
[中圖分類號]"J6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12-0144-03
一、屬和弦在爵士樂中的重要性
在爵士樂中,屬和弦(Dominant"Chord)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屬和弦通常用來引導到下一個和弦,創(chuàng)造緊張和解決的音樂張力,是爵士樂中常見的和聲進程之一。屬和弦在爵士樂中扮演著連接不同調(diào)性和弦的橋梁的角色,常被用于進行調(diào)性轉換或引入調(diào)性變化,使音樂更加豐富。通過屬和弦的運用,演奏者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和聲進展和旋律發(fā)展,增強音樂的復雜性和表現(xiàn)力。在即興演奏中,屬和弦也經(jīng)常被用來作為臨時的轉調(diào)點,為演奏者提供更多的音樂可能性和創(chuàng)意空間。靈活運用屬和弦可以使音樂更具動感和戲劇性,同時也有助于演奏者展現(xiàn)個人風格和技巧。因此,在爵士樂中,屬和弦被視為至關重要的和聲元素之一。
二、屬和弦中可以使用的常見素材及用法
(一)和弦分解琶音(英文名稱Chord"Arpeggios)
和弦分解琶音,是演奏爵士音樂的基礎也是最直接勾勒出和弦色彩的一種手法。因為在爵士樂中是以七和弦為基礎和弦的,而許多音樂是以三和弦為基礎和弦的。如此一來,爵士樂的和聲上就多出來一個七音作為色彩音,還可以繼續(xù)加入Tension音(非和弦音)來形成高疊和弦,如9音、11音、13音等。在爵士樂中,和弦琶音(Chord"Voicing)是指將和弦的音符按照特定的順序排列和分配到不同的樂器或音區(qū),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和聲效果。和弦琶音可以影響整體音樂的質(zhì)地和色彩,使得和聲更加豐富、復雜并具有層次感。
通過巧妙運用和弦琶音,演奏者可以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和弦音色的明暗度、稠密度和張力,從而為音樂注入更多表現(xiàn)力和情感。不同的和弦琶音排布方式可以帶來截然不同的音樂效果,演奏者常常根據(jù)曲目的風格和個人偏好進行選擇和組合。在爵士樂中,特別是在即興演奏中,靈活運用和弦琶音不僅能夠豐富和聲結構,還可以提升演奏的技巧和表現(xiàn)力,使音樂更加引人入勝和具有吸引力。
譜例1:
譜例1是著名美國次中音薩克斯演奏家戴克斯特·戈登(Dexter"Gordon)演奏的一段以屬和弦和聲進行下的和弦琶音。
不難看出,這是一首G調(diào)的爵士布魯斯,一首布魯斯音樂的基本結構分為十二或者十六小節(jié)兩種,這首樂曲為十二小節(jié)。曲式結構為:一級屬七、四級屬七、一級屬七、一級屬七、四級屬七、四級屬七、一級屬七、三級半減七六級屬七降九、二級小七、五級屬七、三級半減七六級屬七、二級小七五級屬七。在G屬七開始的四小節(jié)和弦里,Gordon演奏的和弦琶音用了13音,根音這兩個音。利用了共同音(Common"Tone)鏈接的手法,絲滑的進入了C屬七和弦。又用相同的共同音手法回到G7。一級到四級再回到一級,用和弦琶音的手法演奏。
譜例1的第二行開始的四小節(jié),Gordon用相同的動機開始,重復了第一行的兩小節(jié)動機。而在最后兩小節(jié)的G7和弦上,Dexter"Gordon用了A小七的和弦琶音下行銜接到G13琶音上行,進行到Bm7模進和E7(b9)的琶音下行。
從譜例1最后四小節(jié)開始,Gordon運用了A多利亞音階上行,D混合利底亞下行,回到琶音去開始新的一輪即興演奏。音階調(diào)式這在我們下面的音階板塊中有講到。這里我們主要分析和弦琶音。
在屬七和弦中除了9音11音13音以外,也可以用到4個變化音作為琶音演奏在屬和弦里。他們分別是b9音、#9音、#11音以及b13音。作為色彩音(Tension"note)來使用。為什么可以使用,我們在和弦音階里面詳細分析。
(二)目標音和指導音
在和弦分解琶音中,3音和7音最能突出體現(xiàn)一個和弦的色彩。如C大七和弦(C"Major"7)的構成音分別是(C、E、G、B),而C小七和弦(C"minor"7)的構成音分別是(C、Eb、G、Bb)。C屬七和弦(C"Dominant"7)構成音則分別是(C、E、G、Bb),C半減七和弦(C"Halfdiminished"7)構成音則是(C、Eb、Gb、Bb)。由此可見,和弦的根音和五音不能突出和弦色彩的變化。在即興演奏需要突出色彩音時,可以省略部分根音及五音。在實際演奏中運用和弦琶音時,可以使用和弦轉位來突出和聲,并且構建美麗漂亮的樂句。而三音和七音則可以作為目標音(Target"tone)、指導音(Guide"Tone)來使即興演奏變得更爵士,更有和弦進行的色彩。
(三)趨近音
趨近音(Approach"Note):趨近音是指在目標音之前加入一個很傾向于解決到此音的半音。這種在“解決到半音相鄰的和弦音”的前提下引入“暫時偏離當時的音階(帶有臨時符號)”的聲音的行為,在爵士系統(tǒng)理論中被稱為半音趨近手法。在爵士樂中,趨近音是指在演奏旋律或和聲時,通過在目標音符之前使用一個臨近的音符來增強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流暢性。趨近音通常是一個比目標音符低半音階或高半音階的音符,用來“接近”目標音,創(chuàng)造出一種連貫、順暢的音樂表現(xiàn)效果。在爵士樂中,運用趨近音可以彌補不同音符之間的跳躍,使音樂更加富有動感和變化。演奏者可以根據(jù)個人風格和情緒選擇不同的趨近音,以增強演奏的表現(xiàn)力和個性。趨近音也常被用于爵士即興演奏中,為演奏者提供豐富的表現(xiàn)技巧和創(chuàng)作空間。
譜例2:
從譜例2中可以看出自然調(diào)式中有2個自然半音,就很適合用作趨近音,如果加入一些臨時記號,我們就可以做出更多趨近音用來即興演奏。讓我們的即興更加順滑,更自然,更“爵士”。
(四)圍繞音
圍繞音(Enclosure"Note)是指在目標音的相鄰位置加入2個音或多個音,用來強調(diào)和突出這個目標音。和趨近音一樣,圍繞音既可以是調(diào)內(nèi)音也可以是調(diào)外音。但要在合理的位置去使用,以使音樂更動聽、更豐富。在爵士樂中,圍繞音是一種常見的即興演奏技巧,指的是在演奏目標音符之前或之后,通過插入一個或多個臨近音符來裝飾和襯托目標音。這樣的音樂技巧可以為旋律增添變化和活力,使表現(xiàn)更具吸引力。
圍繞音可以是從目標音上方或下方連續(xù)奏出的音,用來包圍目標音并凸顯其重要性。這種裝飾性的音樂手法常常出現(xiàn)在爵士即興演奏中,展現(xiàn)演奏者對旋律線的靈活處理和創(chuàng)意發(fā)揮。通過巧妙地運用圍繞音,演奏者能夠賦予音樂更多的表現(xiàn)力和個性特色,使演奏更加生動和富有趣味性。
(五)和弦音階的理論及選用
在爵士樂中,和弦音階(英文名Chord"Scale)理論是指針對不同和弦(chord)所匹配的音階(scale)進行分析和運用的理論體系。根據(jù)和弦音階理論,每個和弦都可以與一個或多個特定的音階相對應,演奏者可以根據(jù)和弦的特性選擇相應的音階來進行即興演奏或作曲。
和弦音階理論為爵士樂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和聲選擇和組合可能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復雜的和聲結構。通過合理地運用和弦音階理論,演奏者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增加演奏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意性。
在實踐中,演奏者可以根據(jù)具體的和弦進行匹配相應的音階,以豐富和聲結構并拓展音樂的表現(xiàn)空間。通過熟練掌握和弦音階理論,演奏者能夠更靈活地運用不同的音階來裝飾和豐富旋律線,為爵士樂帶來更多的變化和驚喜。
譜例3:
譜例3是在G屬七和弦(G7)對應了G混合利底亞音階(G"Mixolydian"Scale)。就是和弦音階的對應方式,這條音階中包含著G屬七的和弦音,那么這條音階就可以在G屬七和弦上演奏。下面我以G屬七和弦(G7)為例,詳細介紹一下,在屬七和弦里常用的幾種和弦音階。
1.G混合利底亞音階(G"Mixolydian"Scale)
是爵士樂手最常用也是初學時練習最多的音階,它在G大調(diào)基礎上降低7音,是中古調(diào)式大調(diào)中的第五個調(diào)式。
2.e小調(diào)布魯斯音階(E"Blues"Minor"Scale)
在G屬七演奏布魯斯音階可以減少一條音階的單調(diào)性。所以通常很多樂手喜歡用到另一條音階,G調(diào)的關系小調(diào)音階,也就是e布魯斯小調(diào)音階。與自然音階相比,布魯斯音階具有三個變化音,有了這三個音,屬七和弦的演奏色彩會更豐富。
3.G減音階半全模式(G"Dominant"Diminished"Scale)
這條音階非常有趣,是一條對稱的音階,它通常用在降九音屬七和弦(如G7b9)中。它由八個音構成,分別是根音、降九音、降三音、還原三音、升十一音、五音、降十三音、降七音。它是由一個半音一個全音這樣的順序排列的音階。
4.G利底亞屬音階(G"Lydian"Dominant"Scale)
這條音階是由兩條音階加起來構成的,在G混合利底亞音階對比大調(diào)音階降七音的基礎上,加入G利底亞的升十一音,就得到了G利底亞屬音階。由于有升十一音的出現(xiàn),避免掉十一音這個慎用音。這條音階可以在G屬七升十一(G7#11)里使用。
5.G和聲大調(diào)音階(G"Harmonic"Minor"Scale)
這條音階是在大調(diào)的基礎上降低了六音(降十三音),這條音階可以在G屬七降十三(G7b13)和弦上演奏。
6.G弗里幾亞屬音階(Phrygian"Dominant"Scale)
[XCX46.TIF;%100%80;Y*5,JZ]這種音階出現(xiàn)在印度、中東、巴爾干、東歐、中亞和弗拉門戈音樂中。它在阿拉伯和埃及音樂中很常見,在阿拉伯和埃及音樂中,因此,也被稱為阿拉伯音階。這條音階有降九音和降十三音,所以它可以在G屬七降九音降十三音和弦中演奏(G7b9b13)。
7.G變化屬音階(G"Altered"Scale)
這條音階是加入了所有的變化音:降九音、升九音、升十一音、降十三音。這條音階也是旋律小調(diào)的第七個調(diào)式。是爵士樂手們制造緊張感最喜歡的一條音階。
8.G全音階(G"Whole"Tone"Scale)
這條音階也是一條對稱音階,是完全由全音組成的音階。這種音階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調(diào)式模糊感,很適合在屬七和弦中演奏。
9.C#混合利底亞音階(C#"Mixolydian"Scale)
[XCX50.TIF;%100%80;Y*5,JZ]這條音階是來自三全音替代的屬和弦(Tritone"Substitution)對應的混合利底亞音階。由于三全音替代的C#7和弦三七音與G7相同,所以被稱為三全音替代。是一種爵士樂很常用的替代手法。
三、上層結構
在爵士樂中,上層結構(Upper"Structures)是一種常用的和聲技術,尤其在即興演奏和編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上層結構的使用方法:
1.上層結構三和弦(Upper"Structure"Triads):這是最常見的形式,通過在基礎和弦之上疊加一個三和弦來豐富和聲。例如,在C7和弦上疊加一個E大三和弦(E-G#-B),可以形成一個C7(#9,#11)和弦。這種方法可以增加和聲的復雜性和色彩。
2.上層結構的選擇:選擇上層結構時,需要考慮基礎和弦的功能和調(diào)性。例如,在屬七和弦(Dominant"7th"Chord)上,可以選擇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作為上層結構,以產(chǎn)生不同的張力和色彩。
3.應用于即興演奏:在即興演奏中,演奏者可以通過使用上層結構來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旋律線。例如,在一個G7和弦上,可以使用A大三和弦(A-C#-E)作為上層結構,演奏出G7(13)的音效。
4.和聲進行中的應用:上層結構不僅可以用于單個和弦,還可以在和聲進行中使用。例如,在一個II-V-I進行中,可以在每個和弦上使用不同的上層結構,以增加和聲的多樣性和動態(tài)感。
5.結合其他和聲技術:上層結構可以與其他和聲技術結合使用,如替代和弦(Substitution"Chords)和延伸和弦(Extended"Chords),以創(chuàng)造更復雜和有趣的和聲效果。
結"語
通過我們對和弦琶音、和弦音階、上層結構以及三全音替代的總結與運用,加上分析大師演奏家的運用手法,能極大豐富演奏家在屬七和弦即興演奏中的聲響色彩。無論運用哪種表達及思考方式,都可以豐富自己的即興演奏。但演奏者演奏音樂不能一味考慮出彩引人矚目,更需要增添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所有的手法,音階,和聲,都是為聲響效果服務,好聽最重要。切記不可隨意去使用,要用在合適的位置,結合節(jié)奏律動使用這些技巧去詮釋好聽的音樂,創(chuàng)造出動人的樂句。在演奏音樂時,選擇不同的和弦聲響色彩可以為作品增添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情感。通過合理的和弦聲響色彩選擇,演奏者可以塑造出獨特的音樂氛圍和情緒,使作品更加生動和引人入勝。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奏中,探索不同和弦的聲響色彩是提升音樂表現(xiàn)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合適的聲響色彩選擇可以讓音樂更具層次感和張力,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該靈活運用不同的和弦聲響色彩,根據(jù)作品的風格和情感需求來進行選擇,以創(chuàng)造出令人難忘的聽覺體驗。通過細致的聲響色彩處理,音樂作品將展現(xiàn)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聽眾心中。祝您創(chuàng)作和演奏愉快!
參考文獻:
[1]陸廷荃.爵士薩克斯即興演奏教程系列[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22.
[2]馬克·列文.爵士樂寶典:即興、編曲、樂曲大全[M].趙貝露,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3]泰德·喬亞.爵士樂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責任編輯:王肖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