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聲樂藝術的快速發(fā)展,鋼琴作為重要伴奏樂器,其影響力也逐漸提高。鋼琴獨奏、鋼琴伴奏屬于鋼琴表演的重要形式,二者相輔相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在聲樂演出活動當中,演奏者要把握好二者的異同,合理應用獨奏和伴奏技術。
[關鍵詞]"鋼琴;獨奏;伴奏;音樂藝術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12-0141-03
在鋼琴演奏領域,無論是鋼琴獨奏,還是鋼琴伴奏,都要求演奏者對于曲譜當中靜態(tài)音符進行轉化,使之變?yōu)榫哂羞壿嬓?、色彩性的表達方式,賦予音符靈魂。在鋼琴演奏期間,演奏者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運用自身音樂素養(yǎng),表達音樂情感。分析鋼琴獨奏、伴奏等藝術的運用,有助于音樂藝術及文化的傳承,為受眾帶來更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
一、鋼琴獨奏和伴奏的共性和區(qū)別分析
(一)共性分析
對于鋼琴獨奏、鋼琴伴奏二者之間的共性進行分析,主要可從如下幾點入手:第一,從音樂理論方面分析,鋼琴獨奏、伴奏應用的讀譜方式、音程、節(jié)奏、旋律、和聲、曲式都相同。以上內容對于鋼琴演奏人員而言十分重要,要求其具有扎實的樂理基礎,了解音樂作品結構框架、創(chuàng)作理論等。因此,在鋼琴演奏之前,演奏者應積極學習樂理知識,對音樂作品進行詮釋,表現出其中的審美特征。第二,從演奏技巧方面分析,鋼琴演奏過程技巧訓練不可缺少,技巧運用決定著演奏速度。同時對于具有特定難度的音樂,演奏技術的應用還能輔助演奏者表達情感。無論是鋼琴獨奏,還是鋼琴伴奏,都要求演奏者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以便在演奏期間將音樂生動、流暢地彈奏出來。第三,從音樂文化角度分析,鋼琴演奏是演奏人員將樂譜中的音符表現出來的過程,根據其演奏情況,能夠判斷其音樂素養(yǎng)。因為獨奏與伴奏都要求演奏者先分析曲目,解讀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從獨奏曲目來看,鋼琴演奏者應從作曲家生平信息入手,分析演奏曲目的背景,進而尋找演奏靈感。從鋼琴伴奏方面而言,也要求演奏者把握曲目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情感表達,將其風格演繹出來。所以,獨奏與伴奏均需要演奏者擁有高度的文化素養(yǎng),對演奏曲目進行深入解讀,為演奏過程提供支持。
(二)差別分析
1.讀譜要求方面的差異
彈奏鋼琴獨奏作品時,演奏者需要重點考慮音符和表情運用,參與音樂創(chuàng)作;如果從伴奏視角分析,曲譜可能是樂隊譜縮影。可以看出,鋼琴獨奏與伴奏差異顯著。在獨奏過程,演奏者為作品原創(chuàng),演奏內容獨特。在獨奏之前,應全面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全面考慮曲譜表情符號、音符等。因為曲譜呈現的信息屬于創(chuàng)作者智慧的結晶,所以演奏過程要根據曲譜內容進行。而鋼琴伴奏樂譜版本相對較多,在識譜階段需要把握作品旋律的內容特點,根據樂譜和聲走向,組織伴奏過程。伴奏人員可先分析樂譜曲式特點,之后再進行視奏。
2.演奏技巧方面的差別
鋼琴演奏技巧種類相對較多,而且因人而異,獨奏與伴奏技巧也存在差異。獨奏時,要求演奏者注意指尖力度的控制,把握觸鍵音色,掌握彈奏技巧,根據自身理解來表達情感,感受音樂情緒??梢?,在鋼琴獨奏中,演奏者的樂感、理解能力十分重要。鋼琴伴奏基于獨奏技巧的提升與發(fā)展,伴奏過程中情感和音樂內容的融合十分重要。伴奏者要搭配情感來合理地運用演奏技巧,將伴奏內容淋漓盡致展現出來。伴奏者并非為音樂的主體,其需要結合音樂主旋律特點,對音量和音色等進行轉化應用。例如,在聲樂伴奏過程當中,應考慮演唱者表達方式,如果其在演唱過程中樂句表達緩慢、輕柔,那么伴奏也要彈得具有松弛感,營造和諧的表演氛圍;如果演唱內容激昂強烈,那么伴奏者需要提前鋪墊情緒,運用漸強的節(jié)拍處理方式,增強伴奏的緊張感,配合演唱者的情緒,使其能夠快速向全新的狀態(tài)切換。鋼琴獨奏需要演奏者理解譜面表情符號,經過轉化變?yōu)樽陨砬楦械谋磉_方式;而伴奏則不可根據自身意愿演奏,要認真對待表情符號,根據演唱者演唱樂句強弱起伏與節(jié)奏變化,配合其呼吸律動,保證演奏的圓滿完成。
二、鋼琴獨奏和伴奏藝術表現
(一)從音樂層面分析獨奏與伴奏藝術
1.遵從演奏者的內心聽覺
所謂內心聽覺主要指的是演奏者在進行鋼琴彈奏前,先聯想彈奏曲目,根據曲目特點,對其音響聲音進行預測,通過彈奏營造出與音樂情緒相契合的場景。在鋼琴獨奏、伴奏領域,內心聽覺能夠指引研究人員分析影響特點,明確鋼琴曲的觸鍵要求。鋼琴獨奏要求演奏者擁有良好的內心聽覺,這樣在伴奏過程也能順利捕捉音符。同時,在伴奏期間,鋼琴彈奏者要適當更改原有聽覺習慣,通過反復進行內心聽覺練習,提高伴奏質量。
2.準確控制音量及音色
能夠進行鋼琴獨奏的演奏者,前期必然經過大量專業(yè)訓練,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音色控制能力較強。鋼琴伴奏及獨奏在聲音控制方面存在區(qū)別。聲樂伴奏音量的選擇和設定應根據主角、配角之間的定位具體控制,進而實現音色的合理選擇。伴奏的時候,演奏者可以將扮演“主角”的段落作為獨奏曲目進行彈奏,在演奏“配角”段落的時候,演奏者則需全面考慮聲部的均衡性、聲音的層次性等,針對鋼琴演奏音量靈活調整,將音色的流動性體現出來,使演奏曲目的音色最大限度地接近人聲,讓鋼琴音色、人聲實現統(tǒng)一協調。
在鋼琴伴奏過程中,大部分聲樂作品都使用鋼琴模仿其他樂器。例如,演奏《小夜曲》的時候,通常利用鋼琴對于撥弦樂器進行模仿;彈奏歐洲的古典藝術曲目的時候,通常會利用鋼琴對于琉特琴的聲音進行模仿;在歌劇音樂伴奏的時候,使用鋼琴對交響樂隊的聲音進行模仿;在宗教類歌曲演奏時,通常會選擇鋼琴對管風琴聲音進行模仿;演奏中國聲樂作品,還有可能利用鋼琴作為民族樂器的模仿載體。由此可見,在鋼琴獨奏與伴奏過程當中,需要演奏者全面了解伴奏曲譜特點以后,利用鋼琴表達出來,準確控制音量和音色。鋼琴伴奏時,伴奏者只有了解作品整體風格,關注作品音色和音量等方面的準確控制,才能更好地呈現作品。
3.踏板的準確使用
對于鋼琴伴奏曲而言,曲譜當中踏板標記內容少,踏板運用的決定權在伴奏者手中,這樣雖然可能為部分伴奏者帶來困惑,但同時也為其提供了發(fā)揮空間。在鋼琴伴奏過程中合理應用踏板與鋼琴獨奏過程踏板應用有一定差別,針對此情況,需要演奏者根據需求合理調整。
首先,在聲樂伴奏期間,如果要求演奏者利用鋼琴對其他樂器進行模仿,踏板使用也要發(fā)生變化。若要模仿彈撥類樂器,應盡可能不使用踏板,如果使用也要淺踩踏板,將其作為音樂的潤色,起到錦上添花之效。使用鋼琴對交響樂隊聲音進行模擬,則要用力踏鋼琴踏板,這樣音響渾厚,同時盡可能延長踏板踩踏時間,使樂曲更飽滿。需要注意,演奏過程,若需要更換踏板,則要過渡順暢,做到不露痕跡,以提高音樂的完整性。若利用鋼琴模仿吹奏類樂器,也要淺踩踏板,并且勤換踏板,營造出有彈性的調式,讓音響具有顆粒感。其次,當鋼琴伴奏扮演配合的角色時,演奏者需要營造演奏意境或者為演唱者營造特殊場景,尤其對于歌劇類伴奏,踏板使用應做到特殊處理。在演奏過程,如果需要利用踏板平衡演唱者聲音和鋼琴聲音,則演奏者要結合音樂演唱特征,根據樂器的發(fā)聲原理靈活控制踏板。例如,若演唱者在高音演唱時進行延長,則伴奏人員要長踩踏板,體現出聲音的飽滿之感。如果演奏者對于跳音和短時值音符進行處理,則伴奏人員應根據其發(fā)聲特點,在尾音部分運用踏板修飾聲音,保證聲音音響色彩和色調之間的一致性。
(二)從演奏技術層面分析獨奏與伴奏藝術
從技術應用角度分析,鋼琴獨奏要求演奏者接受一定時間專業(yè)訓練之后,才能勝任聲樂伴奏演奏技巧的應用。演奏技術的形成離不開長期持續(xù)訓練,在伴奏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技術進行轉換應用或者調整,具體技術應用措施如下。
第一,視奏技術的應用。獨奏曲譜是兩行譜表,伴奏曲譜行數在三行及以上。針對以上差異,獨奏者需要靈活調整讀譜習慣,更改視奏形式,將視野放寬,盡可能將聲樂曲譜全部看在眼中,深刻在心里,養(yǎng)成一邊彈奏一邊演唱的演奏習慣,了解作品整體面貌以后,把握歌曲內容及作者情感,才能對演唱聲部音區(qū)有精準的把握,進而在鋼琴彈奏過程中合理控制力度,展現作品內涵。
第二,從樂譜分析技術應用方面,鋼琴伴奏者在演奏之前必須對樂譜進行分析,通過準確分析,尋找演奏依據。在分析期間,主、配角之間的劃分十分重要。自浪漫主義音樂時期開始,大部分作曲家對于音樂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時,就開始將鋼琴融入整體構思當中,鋼琴伴奏屬于聲樂作品的關鍵組成部分。伴奏期間,按照作品內容方面需求,可以分為主角、配角,要求伴奏者明確自身在演奏過程中的角色,各司其職,使樂曲具有層次感。顧名思義,主角就是在聲樂作品演奏過程,以鋼琴作為主聲,而聲樂作為輔助,還可以應用于鋼琴獨奏類型樂曲或者越劇當中。扮演主角的應由伴奏者單獨演奏,配角的樂句屬于演奏過程輔助內容。在鋼琴演奏期間,伴奏人員應先研究樂譜,合理劃分主配角,找到歌曲各個結構,根據不同結構彈奏要求進行演奏。
第三,精準劃分樂句、樂段。鋼琴伴奏要關注聲樂演唱特征,演奏人員應仔細分析、研究樂句,并和演唱人員深入溝通,保證樂句的合理劃分,在練習期間添加呼吸伴奏,這樣伴奏人員和演唱人員的步調才能一致。因為歌曲當中所有樂句都有對應歌詞,歌詞內容不同決定著歌曲演唱表達也各有不同,對樂句進行合理劃分可以將歌曲韻味呈現出來,并有效控制句法劃分錯誤。由于音樂屬于融合歌詞、聲音的藝術形式,樂句和樂段表現相對靈活,因此樂段形式不同,表達內容情節(jié)也各不相同。鋼琴伴奏者可利用標記、術語重點標記歌詞與和聲,根據作曲家描述,對于樂句和樂段進行合理劃分,在掌握樂段內涵的前提下,用心體會不同樂段之間情緒方面的波動,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為演奏和伴奏過程二度創(chuàng)作提供支持。
第四,從作曲家、作品背景等方面分析來看,鋼琴伴奏要求伴奏者提前了解聲樂作品作曲家、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因為對作曲家生平信息、創(chuàng)作手段、所屬流派及社會背景有所了解,有助于其掌握作品整體風格,使演奏過程技術應用和情感表達更加契合歌曲創(chuàng)作內涵,提高伴奏的表現力。
(三)從合作技術應用角度分析獨奏與伴奏藝術
獨奏者演奏時,會沉浸于個人的藝術表現場景當中。而為聲樂伴奏期間,這種思想則需要發(fā)生改變,將演唱者考慮其中。因為,鋼琴伴奏和聲樂二者相互融合,所以,在鋼琴伴奏過程,演奏人員要注意合作技術的應用。
一方面,演奏者要注意傾聽,合作意識為鋼琴伴奏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演奏者要善于傾聽,了解演唱需求,與演唱人員相互配合,重點傾聽演唱人員呼吸。伴奏者要注意演唱人員呼吸速度,準確捕捉聲音發(fā)起瞬間。同時,伴奏人員還要聆聽演唱者的聲音,伴奏音量是以演唱音量作為參照,并隨演唱聲音而發(fā)生變化,切勿喧賓奪主,要體現出伴奏聲音和演唱聲音的協調性。演唱者音色的傾聽也十分重要,因為不同演唱者聲音魅力、嗓音條件各不相同,聲樂作品不同,在音色塑造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相同。伴奏人員應重點對演唱者音色進行傾聽,將對比音色彈出來,將聲音之間的呼應效果呈現出來。在伴奏期間,演唱者情緒轉變、情感狀態(tài)的傾聽也十分重要。音樂是表達人情感的主要方式,部分聲樂作品會隨情緒發(fā)生變化,鋼琴伴奏者只有通過傾聽才能跟隨演唱者情感,與之緊密配合。
另一方面,從應變能力的合作方面分析,鋼琴伴奏人員要始終保持高度警覺,以應對突發(fā)事件。對于演唱者來講,演唱聲樂作品過程可能存在難點,無論是音樂方面,還是技巧方面,在與鋼琴伴奏者合作期間會明顯體現出來,對此,鋼琴伴奏者應牢記,在演出過程有所防備,針對演唱者易出現問題的情況要心中有數,共同合作,完成表演任務。
結"語
綜上分析,因為鋼琴獨奏、伴奏兼具聯系和差異,以專業(yè)視角分析,在不同演奏方式之下,需要演奏者深入分析演奏內容,把握表演需求,抓住二者共性,把握音樂特點,才能恰如其分地將其表達出來,提高鋼琴獨奏和伴奏藝術表現力。
參考文獻:
[1]呂靖雅.中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和實踐技巧研究[J].戲劇之家,2023(3):83-85.
[2]宋雅倩.藝術歌曲中聲樂與鋼琴伴奏的平衡美研究[J].藝術大觀,2023(7):43-45.
[3]王瑋立.聲樂鋼琴伴奏的運用技巧分析——評《聲樂鋼琴伴奏藝術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1):126
(責任編輯:王肖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