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的多元賦能下,教師要建構優(yōu)質、創(chuàng)意、高效的小學美術智慧課堂,必須與時俱進,強化教學技能;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多元聯(lián)動,強化交流合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美術 智慧課堂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數字化轉型戰(zhàn)略的實施以及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實行,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12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提出了新時代美育工作的“八大行動”,其中就包括“美育智慧教育賦能行動”。這對于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賦能小學美術智慧課堂對學生的啟智意義尤為顯著。
一、意義建構:信息技術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智慧啟迪
信息化賦能下的小學美術課堂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對啟迪學生的智慧產生重要影響。借由數字化工具,學生可以直觀感受色彩、線條的變化;通過互動軟件實時反饋作品,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藝術流派和作品,拓寬藝術視野??傊?,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融合,不僅能夠豐富教學資源,為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打造“能量場”,提高教學效果,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二、問題導向:信息技術賦能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難點探析
雖然信息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信息技術賦能小學美術智慧課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要將教學完全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智慧課堂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較大的轉變和創(chuàng)新。對于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更新迭代迅速,導致部分教師缺乏信息化教學的經驗和方法,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教學課件、運用互動式教學軟件等方面存在困難,這限制了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可能缺乏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信息化教學的適應性不足;此外,軟硬件設施支持不足也會影響智慧課堂的有效開展。
三、實踐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信息技術賦能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思考與實踐,教師要精心設計、潛心耕耘,采取對策提升課堂質量,促進信息技術與智慧課堂的深度融合,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并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在教學技能上:與時俱進,強化教學技能。
在智慧課堂的背景下,教學組織不再局限于黑板、教材、課堂等固定的領域,而是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為教師技能的運用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師要通過加強學習和培訓,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與時俱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更深入地接觸電子技術媒介,積極探索和實踐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要積極主動地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應用方法,幫助學生與課堂教學產生情感共鳴和價值鏈接,使學生獲得沉浸式學習、互動式體驗、個性化輔導等豐富的課堂體驗。
在湘美版五年級上冊《皮影》的教學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還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皮影戲”這一中國民間古老傳統(tǒng)藝術的獨特魅力與深厚文化底蘊。教師可以視頻展示皮影的制作過程、表演場景及經典劇目。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學生能直觀感受皮影戲的生動與精彩。教師還可通過視頻短劇搭建皮影劇場,邀請學生分組上臺,根據提前準備的劇本,手持皮影扮演皮影戲中的角色,引領學生在信息化場景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溫度,在變幻無窮的光影之間深刻體悟跨越千年的藝術魅力。總之,教師強化信息技術技能,并在美術課堂中靈活運用,能夠形成長效的激勵反饋機制,有利于美術課堂的高效開展。
2.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階段特征,利用好信息技術,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更好地陶冶學生情操、浸潤其心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賦能高效課堂。
在教學湘美版五年級下冊《飛天暢想》時,教師可將信息技術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獲得“美”的沉浸式體驗。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還能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在課堂導入模塊,教師利用希沃白板的蒙層功能及課堂活動游戲功能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了解飛天形象在敦煌莫高窟壁畫的演變過程;在場景教學中,運用智慧平板,讓學生欣賞動態(tài)圖片,分析不同階段的飛天特點,并運用“敦煌莫高窟壁畫”視頻和互動游戲,激發(fā)學生探索飛天形象在造型、線條、色彩、動勢方面的興趣,使學生從更多角度認識飛天壁畫的形象;在課堂總結階段,借助手機投屏至希沃白板的方式形成課堂展示案例,展現(xiàn)優(yōu)秀學生作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在這樣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搭建起富有趣味性、互動性的智慧課堂,讓學生接觸美、感悟美并深入藝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3.在教學互動上:多元聯(lián)動,強化交流合作。
教學中,教師可依托美術課程,強化與其他學科的內在關聯(lián),加強與各學科教師的交流合作,進行資源共享,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從而搭建富有特色、具有實效的智慧課堂。
在湘美版一年級下冊《剪對稱魚形》的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多學科聯(lián)動,有利于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圖形知識時,需要強化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科“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知識通過科普短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讓學生理解對折線的數學意義;通過創(chuàng)建希沃小游戲“海底總動員”讓學生進行比賽,辨認軸對稱圖形。如此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將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融合生物知識的教學,通過信息技術呈現(xiàn)立體生動的海底世界,引導學生觀察海洋中各種各樣的魚,了解魚的種類和基本特征,推動綜合性的學習課堂構建;借助民間剪紙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對稱魚形和鏤空圖案,深刻感悟藝術的魅力。多媒體、動畫、音樂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利于將美術的抽象概念變得形象化,讓學生在觀察互動、合作探究、藝術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跨學科思維和整體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賦能美術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全面成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探索多種信息化教學方法,加強多元合作與交流,以學生為本,“智慧”地進行美術教學,以“信息化啟智”助力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蘇少偉)
參考文獻:
[1]唐盼.審美能力視域下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教學思考[J].甘肅教育,2024(11):62-64.
[2]余文森.新時代中國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