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藝術表演,但是一個優(yōu)秀的合唱團、作曲家包括經(jīng)典的合唱作品仍然很少,金巍先生始終專注于合唱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編曲。他創(chuàng)編了大量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器樂化的合唱音樂,為我國合唱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本文主要研究的內(nèi)容為著名作曲家金巍先生改編的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原作品是香港作曲家盧冠廷寫給蘇芮的粵語歌曲《憑著愛》,后改為國語版更名為《再回首》。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第二部分對《再回首》進行作品分析;第三部分通過對指揮手勢的設計以及日常排練中遇到的問題,探究該作品的指揮技巧。
作品簡介及創(chuàng)作背景
金巍,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作曲。作曲家身份之外,他還有著指揮、制作人、監(jiān)制等多重身份。15歲,他憑借著小提琴演奏考進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在入團以后改吹圓號。除了演奏外,他還十分愛好作曲,自學了不少作曲的相關技巧和知識。近年來,金巍先生創(chuàng)作、改編了大量合唱、重唱作品,涵蓋多種風格、題材,深受專業(yè)合唱團、業(yè)余合唱團和廣大樂迷的喜愛。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由他編著的《大眾合唱系列》《合唱精品活頁系列》等一直十分暢銷,多臺由他策劃或參與的作品音樂會也不斷上演。
《再回首》這首歌曲最初是由盧冠廷為電影《群龍戲鳳》創(chuàng)作的粵語主題曲,原曲名為《憑著愛》,由潘源良填詞,首唱者是蘇芮。為了打通臺灣市場,電影制作方又請陳樂融填寫了國語版的歌詞,依然由蘇芮演唱。然而,由于蘇芮與“飛碟唱片”的合約到期,這首歌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宣傳,也沒有合適的專輯歸處。
此時,“飛碟唱片”的副總陳大力認為這首歌曲很可惜,于是請陳志遠重新編曲,之后交由姜育恒演唱。姜育恒的版本因此一炮走紅,成為他由“光美唱片”過檔到“飛碟唱片”后的第二個高峰。這首歌曲還成為第一批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取景拍攝MV的臺灣歌曲之一,姜育恒本人還在1991年央視春晚上演唱了這首歌,使得這首歌曲迅速在大陸傳唱開來。
金巍先生后將這首作品改編成合唱,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十分新穎,音樂形象刻畫深入,整體和聲的音響效果十分豐富。他特別注意音樂的情感和色彩相結合,把“好聽”和“耐聽”作為他藝術追求的目標。因此,豐富的和聲和旋律被加入這首曲子中,仍可清晰感受到姜育恒所唱的“深情”和“內(nèi)斂”。
音樂特征
一、曲式結構圖
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為二部曲式及其變化結構,可分為引子、A樂段、間奏、連接、A’樂段、尾聲。全曲主要采用12/8拍的合拍,調(diào)式調(diào)性布局為G大調(diào)-bA大調(diào),曲式結構圖如下:
表1-1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曲式結構圖
二、作品分析
引子部分(1~4)小節(jié),以圓歌曲的前奏為素材,進行鋼琴伴奏編配。左手連續(xù)不斷的琶音引人入勝,最后停留在屬和弦上進入歌曲。
A段5到28小節(jié),由a、a1、b 、c 四個樂句組成,a樂句(5~12)由男高聲部和男低聲部同八度開始演唱,主旋律在屬和弦和主和弦上交替進行,因此作品的演唱需柔中帶剛,用敘述的語氣來奠定全曲懷舊的基調(diào),a1(13~20)樂句是a樂句的變化重復,主旋律由男聲轉(zhuǎn)到女聲,男聲演唱襯詞,對主旋律進行補充豐富作品整體和聲效果,女聲聲部進行旋律分解和弦的演唱,以此來表達情感上的遞進。b樂句(21~24)四個聲部同時演唱副歌部分,前兩小節(jié)運用休止節(jié)奏來做情緒方面的宣泄,同時也唱出了內(nèi)心深處對情感追求的無力。演唱時需感受到腰腹部的彈跳以及對氣息的控制,來進一步加深對人物情感的表達。女高音演唱主旋律,其他三個聲部為和聲聲部,使女高聲部音更為豐滿,但和聲聲部音量上應適當?shù)男∮谥餍陕暡?,不能產(chǎn)生“喧賓奪主”的現(xiàn)象,男聲適時可以使用“半聲唱法”演唱與女聲音色保持更高度的統(tǒng)一,樂句整體的強弱變化明顯,合唱表現(xiàn)出細膩抒情的特征。c樂句(25~28)小節(jié)“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由女高音和女低音同時演唱主旋律,男高音和男低音用長音“a”為旋律進行補充,通過襯詞的演唱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以及不忿吶喊,因此女生的音色應表現(xiàn)更委婉深情,男生聲部在音色需向女生靠攏,音量可以更加虛無縹緲。
圖2-1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譜例1
28小節(jié)四聲部同時演唱I級和弦進行終止來結束A段,間奏+連接(29~36)間奏部分的鋼琴伴奏以柱式和弦加連續(xù)不斷的琶音進行為 A’段前連接做準備,在連接部分運用襯詞“a”達到“小高潮”,最后以屬和弦結束進行A’樂段。A’樂段為 A樂段的變化發(fā)展,在調(diào)性上作品的第52小節(jié)由 G大調(diào)變?yōu)榻礎大調(diào),情緒再度進一步得到迸發(fā),同時也可以認為是主人公最后的不甘的吶喊,并感嘆“再回首已然成往事”的無奈。內(nèi)在的情感也逐漸變得柔和,音樂的情感狀態(tài)會變得更加細膩,整體的音量以及速度會比之前更加弱和慢。c2樂句(61~64)“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暗藏著對回憶深深的失落感,由男低solo來演唱,最后在哀愁的“啊”的吶喊中結束。
指揮技巧
合唱團里的指揮是一個很獨特的位置。他需要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而且能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作品的感情和意義。指揮家在日常排練中應思考如何使用身體語言動作來準確表達作品的意義,同時可以表達出作品本身的思想情感,因此筆者對合唱作品《再回首》的指揮手勢設計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基本指揮手勢
在合唱中指揮的手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既可以統(tǒng)一音色,能夠更加細致地處理作品,還可以帶動合唱團的情感,因此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在這首作品中應先明確作品的基本圖示,該作品的節(jié)拍為12/8,但由于將12拍完整演繹下來動作過多、過于繁瑣,在情緒上會與作品有一定的出入,為力求指揮手勢的簡潔、明了,這部作品的圖示以合拍為主、分拍為輔,由指揮家合理運用,因此作品基本圖示為4/4拍,圖示如下:
圖2-2 12/8合拍基本指揮手勢
二、指揮手勢細節(jié)設計
在一首作品中,指揮者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表情、每一個聲部進入以及每一次和弦轉(zhuǎn)換都是通過反復的練習來設計的,可以說指揮在合唱作品的呈現(xiàn)過程中擔任著一個塑造者的角色。以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為例,展開分析指揮手勢設計。
作品中三次反復“曾經(jīng)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最真”。前兩個樂句為b樂句和b1樂句,在G大調(diào)上進行,以休止符和跳音加以強調(diào),指揮在手勢上應加強拍點的彈跳性,并在漸強后漸弱處運用不同幅度大小的手勢來表示強弱的對比和情緒的起伏。b2樂句轉(zhuǎn)入bA大調(diào),同時沒有了跳音符號,指揮在此處應打控制性揮拍,同時加深拍點的硬度,柔中帶剛、剛柔并濟地進行指揮。
圖2-3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譜例1
尾聲(65~70)每一次“啊”的保持,指揮的手勢可通過掌心的朝向來進行情緒的遞進,65小節(jié)左手保持時掌心可朝下,抑制合唱團情緒;66小節(jié)左手保持時掌心可朝內(nèi)側,進一步加強情緒;67小節(jié)左手保持時掌心可朝上,用右手拉寬節(jié)奏做“rit”處理,最后四個聲部同時演唱,雙手掌心朝上保持并做漸強,在全曲最高音中結束,最后指揮手勢做強收處理。
圖2-4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譜例2
總的來說,通過分析混聲合唱作品《再回首》,我們發(fā)現(xiàn)指揮者對指揮技巧的合理運用與合唱團能否準確表達出作品的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日常排練中加強指揮與合唱團的默契培養(yǎng),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呈現(xiàn)一個趨近完美的作品。
經(jīng)典的港樂作品在內(nèi)地的流傳經(jīng)久不衰,從粵語版本的創(chuàng)作到國語的廣泛演唱,再到金巍先生的創(chuàng)編,使《再回首》這部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和意義,它既承載了20世紀80、90年代那一批音樂人的浪漫、隨意,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逝去時光的不舍和懷念?;炻暫铣髌贰对倩厥住芬愿迂S富的表演形式和藝術價值,深受廣大合唱愛好者的喜愛。筆者希望通過以上研究,可為更多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同時也能為其他合唱團提供一些可借鑒的經(jīng)驗。
作者簡介:
何媛,女,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合唱指揮;張明亮,男,湖南岳陽人,本科,研究方向:音樂表演。作者單位:湖南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