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闡述的是王個簃在南通與李苦李、陳師曾、諸宗元等畫家的交往軼事。通過李苦李、諸宗元等人的引薦,得吳昌碩的賞識,拜吳昌碩為師,并擔任缶老長孫的家庭教師,得缶老之親傳,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而這些成就的背后都離不開王個簃一路上遇到的良師益友,這些交友經歷對王個簃的藝術生涯影響深遠。
王個簃,名能賢,字啟之,出生于江蘇海門,是一位知名的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和詩人。他是藝壇巨擘吳昌碩的嫡傳弟子,與陳師曾、潘天壽素有吳門畫派三高徒之稱。他遵循當年老師吳昌碩的教導“老學師何補,英年悟最宜”的原則,自吳昌碩1927年逝世以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擴大吳畫派藝術影響方面,王個簃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不但全面繼承了其師的藝術精華,而且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因而被譽為“當代缶廬”。
王個簃簡介
王個簃,祖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原名能賢,后改名賢,字啟之,號個簃,以號行,齋名有“霜荼閣”“還硯樓”“千歲芝堂”等,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書畫家、篆刻家和藝術教育家。早年,王個簃在南通求學,對詩文、金石和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6歲時已表現出對藝術的熱愛。在27歲時,經諸宗元和李苦李的推薦,他前往上海成為吳昌碩的弟子,學習書畫篆刻。曾任上海新華藝術大學、東吳大學、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上海畫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美術家協(xié)會和書法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史館館員等職。為全國政協(xié)三、四、五屆委員。他三訪日本,1985年訪問新加坡,講學并舉行畫展,促進對外文化交流。著有《個簃印存》《王個簃畫集》《個簃畫集》《個簃題畫詩選》《王個簃書法集》《王個簃印集》《王個簃隨想錄》《霜茶閣詩抄》《霜荼閣詩集》等。南通市文峰塔下建有“個簃藝術館”。
王個簃出生于海門,他的父親王少階先生很喜歡收藏名人字畫,因此對少年的他影響深遠,也間接促使王個簃愛上了詩書畫印,走上了學藝術的道路,王個簃本人十分刻苦好學。之后,他到了南通中學任教國學老師,但他對藝術的熱愛絲毫未減。
王個簃在南通與畫家的交往軼事
王個簃在南通省立第七中學畢業(yè)后,沒錢再讀大學,就效仿了當年他父親走的路,擔任了教書先生。而結識李苦李先生也正是王個簃在南通城北小學任教的時候。
李苦李先生本名李禎,別號苦李,字曉芙,是南通的一位名流,一位負有盛譽的金石書畫家,是吳昌碩先生的一位得意門生。他名義上是南通翰墨林的經理(翰墨林是一個買賣書畫的商店),其實并不經常在店里管事。王個簃初次見苦李先生的字畫是在裝裱店里面,人家把他裝裱的字畫掛在店堂里。王個簃又經常去裝裱店,故對苦李先生的金石作品風格十分熟悉。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個簃去翰墨林看畫,想起苦李先生是翰墨林的經理,于是便開始向坐在柜臺的一個伙計打聽起了苦李先生。沒想到坐在眼前的就是苦李先生,王個簃也是很吃驚,當場愣住,不知該講些什么。此時,苦李先生就反問道:“你喜歡畫畫嗎?”王個簃連忙說:“是的!”“刻不刻印?”他又問?!翱痰?!”苦李先生又說:“帶了沒有?給我看看?!庇谑?,個簃連忙拿出自己帶的幾方印稿給苦李先生過目??嗬钕壬屑毧戳艘粫海c了點頭示意王個簃去里面談,于是就帶個簃移步去了他的畫室。在畫室里,個簃回答了許多李苦李提出的問題,比如什么時候開始學畫、有無師承、刻印臨摹誰等等??嗬钕壬鷮ν鮽€簃的回答甚是滿意。此后,王個簃便經常去這間畫室,在苦李先生的指教下,用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書畫、金石、詩詞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并在這間畫室里,結識了不少的良師益友。
王個簃認識了苦李先生后,還結識了苦李先生的學生陳曙亭,他就在翰墨林工作,喜歡作畫、刻印。每去苦李先生處,必定要經過他的工作室。時間長了,兩人就成了朋友,見了面總要說幾句知心話兒。王個簃到了上海,和他仍舊保持著當年的友誼。有一次,王個簃去蘇州觀光,慕當時的佛教大師印光法師的大名,但印光法師正在蘇州一座大寺院里坐關,輕易不肯見客,恰巧曙亭在蘇州,他陪同王個簃一起見到了印光法師,法師和他們談了很多佛家道理。事后個簃曾有詩答之。也是曙亭介紹,個簃結識了愛刻印章的馬伯閑,他家中收藏有不少陳師曾的印章和畫幅。
“時常出入苦李先生畫室的,還有一個叫陳峙西的人。陳峙西常把苦李先生的畫拿去臨摹??嗬钕壬嬖V王個簃說:‘我的畫還沒落好款,就被峙西拿去臨摹了。’王個簃手里曾經保存有一幅李苦李、陳峙西、陳師曾三人合作的花卉,上面題字及落款是吳昌碩先生的手筆?!保ā锻鮽€簃隨想錄》)
王個簃在南通時的知己和畫友還有劉子美。劉子美畢業(yè)于國立藝術??茖W校,回鄉(xiāng)后在南通縣金沙鎮(zhèn)縣中任教,擔任過南通市美協(xié)主席。他終生致力于美術教育和藝術實踐,桃李盈門墻,他培養(yǎng)出以趙無極、趙丹、袁運甫等為代表的畫家。王個簃聽說他的繪畫技術精湛,在一個寒冷的早晨,由學生毛雪村陪同,特地前往金沙拜訪劉子美。初次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暢談整日。在一年秋天,王個簃在南通又見到了他,昔日青年,而今都已霜發(fā)滿頭了。八十大壽那年,劉子美表示,自己還要為繁榮祖國繪畫事業(yè)竭盡綿薄之力??梢妱⒆用老壬鷮τ诮逃c藝術事業(yè)的熱愛之深。
王個簃在翰墨林還結識了多位南通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吳昌碩的摯友諸宗元和得意門生陳師曾。陳師曾,名衡恪,號槐堂,又號朽道人或朽者,是江西省義寧縣(今修水縣)人。豐坤武在《海派風神:南通文化特色之三(上)》中寫道:“1911年至1913年,他受南通張謇的邀請,來到通州師范學校(今南通師范學校)教授博物課程。在南通期間,他寓居通明道觀,時常參與翰墨林的繪畫和藝術討論,結識了吳昌碩的弟子李苦李。陳師曾對吳昌碩的書畫篆刻藝術早已仰慕已久,通過李苦李的引薦,得以與吳昌碩相識并多次到上海求教,從而畫藝大有進步,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畫風。”
蔣頻在《王個簃軼事》中寫道:“王個簃能與陳師曾相識,是因為陳師曾的岳父家在南通,他此行的目的是向岳母祝壽。得知陳師曾將訪問翰墨林,王個簃便攜帶了自己近百枚印稿和篆刻心得手稿準備拜會他。陳師曾如約而至,李苦李將王個簃介紹給他。陳師曾仔細觀看了王個簃的印稿后頗為贊賞,并親自為其文稿題簽。”陳師曾在南通的時候,王個簃與他的交往變得頻繁。然而,陳師曾不久便返回北方。這段時間雖短,但陳師曾給王個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產生了拜陳師曾為師的想法。王個簃一邊勤學書畫篆刻,一邊期待著陳師曾的再次來訪。三年后,陳師曾因繼母去世而前往南京奔喪。從南京,他寫信給李苦李,表達了再次訪問南通的意向,王個簃滿懷恭敬地等待著。不幸的是,他最終等到的卻是陳師曾因勞累過度而病逝的噩耗。未能如愿成為陳師曾的弟子,王個簃轉而希望拜李苦李為師。然而,李苦李拒絕了,他認為王個簃在書畫篆刻方面的才能已經遠遠超越了自己,應當尋找更為杰出的名家大師學藝。
在李苦李先生那兒,王個簃還認識了諸宗元(貞壯)先生。他是紹興的大文豪,學識淵博精深,是昌碩先生的摯友??嗬钕壬鷱牟T先生學畫也是宗元先生介紹的。王個簃認識諸宗元先生時,手頭已積有平時所刻應酬或自用的印稿四大本,約數百方。宗元先生看了非常滿意,并說,我給你帶去請昌碩先生看看,王個簃很是開心。機會終于等到了。諸宗元趁著去上海的機會,特地把王個簃幾年來摹刻創(chuàng)作的四厚本印稿帶到上海請吳昌碩過目。缶老,雖然未見到王個簃本人,并且也不認識他,但卻對他的評價頗高,贊不絕口,并且還一方方地認真審看,并且在旁邊批注了中肯的評價。評語中頗多贊揚之語,如“絕妙”“古穆”“得漢人意”“見作者之苦心”等。當然,缶老也有批評的字眼,如評語中“欠古”“少味”“某字宜收小”等。王個簃得知此事,十分感謝李苦李與諸宗元的引薦以及缶老對自己畫稿印譜的認真點評,讓他倍感榮幸與感激。名震海內外的大師竟然如此提攜后輩,令王個簃感動不已。
王個簃得到了吳老的點評之后,渴望見上吳老一面,在李苦李的幫助之下,吳昌碩八十大壽之際,他帶著王個簃赴宴。上海國畫界為昌碩先生祝壽,昌碩先生的許多中外朋友和學生也都從各地趕來參加。朋友們送了許多祝壽的書畫詩文給昌碩先生。壽堂設在山西路海寧路華商別墅,掛滿了詩文書畫,其中有王個簃送的一張畫、一首詩,是在南通裝裱好了帶到上海來的。拜壽的那天下午,昌碩先生被人扶著,到對面的房子里來看書畫,接受祝賀??嗬钕壬淹鮽€簃引薦給了昌碩先生。昌碩先生對王個簃的那四本印稿是有印象的,因為當時人太多,王個簃和昌碩先生只是寒暄了幾句。此后,王個簃進一步產生了想要拜吳昌碩為師的想法。這一愿望得到了清末狀元張謇的支持與鼓勵?!皬堝喇敃r對他說:‘我聽到你刻的印得到了吳昌碩的贊許,真不簡單。我希望你能夠和吳昌碩學下去,你應該走這條路,這條路是對的?!犃藦堝赖囊幌?,增強了王個簃的信心與決心。這席話無疑給了他‘背后一鞭’,決定了王個簃的命運。王個簃臨終所作《春風化雨憶嗇公》一文中懷著感激之情寫道:‘今天,能使我畢其一身,遨游藝海,這與當年嗇公對我的教導和鼓勵是分不開的?!保ā稌嬎囆g》編輯部,《王個簃生平與藝術述略》)
從上海拜壽回來以后,王個簃再也安心不下來,被昌碩先生高超的藝術造詣所折服,再加上張謇的激勵,堅定了王個簃去上海拜師的心。當時王個簃在南通省立第七中學教書時月薪四五十元,這種工資在當時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了。除了自己的開銷外,還要接濟家庭,當時王個簃已經結婚并且有了一個孩子。但王個簃毅然遞給校方一份辭職書,說是在上海找到一個薪金豐厚的工作,又寫信告訴了家里,說自己到了上海會按月給他們打錢。撒了這個“彌天大謊”后,王個簃借了一筆錢,就去了上海。過了很多年以后,王個簃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當時是作出了一個決定他一生事業(yè)去向的行動。王個簃自述:“不能說我當時不莽撞,在拋棄安穩(wěn)的職位和豐厚的薪金時顯得過于草率和缺乏考慮,也許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到上海來,但是,我不能等待,一旦心里產生了強烈的愿望,只要有可能,我就會不顧一切地把它表達出來,或者努力地去實現它。如果現在不這么一走了事,心里的那個愿望就會壓得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所以,我認為當時無論想出什么辦法,不管它是如何地經過謹慎的考慮,或者保險系數如何可靠,都等于零。為了排除各方的挽留和勸請,為了我的‘任性’,只有一走了事!”
“兩年中,王個簃出入昌碩先生的門下,經常上門訪問學習與請教。認識了昌碩先生的一個學生,叫劉玉庵。劉玉庵是江西人,昌碩先生很喜歡他。他的為人十分豪爽,敢作敢為,家就住在昌碩先生的附近。和劉玉庵認識后,他十分同情王個簃的處境,常常到斯盛中學來找王個簃玩,王個簃也因此常常去回拜他,于是,他們成了摯友?!保ā锻鮽€簃隨想錄》)
由于劉玉庵的幫助,王個簃有機緣進了昌碩先生家,這是王個簃不敢忘懷的。不久,劉玉庵覺得身體疲軟,心里也不痛快,想去蘇州家里休息一段時間。于是王個簃向昌碩先生請了假,陪伴劉玉庵去了蘇州,然后坐船返滬。誰知劉玉庵回家后不久,發(fā)病暴卒;聞此噩耗,王個簃衣衫淚濕,神傷志衰了十多天。
昌碩先生的孫子吳志源(長鄴)時年六歲,昌碩先生想給志源找個啟蒙老師。劉玉庵知道此事后,馬上在昌碩先生的面前極力推薦王個簃,昌碩先生同意了。當王個簃知道這個消息后,興奮極了,因為這不僅僅是找到了一個工作,而且可以日夜陪伴在昌碩先生身邊,聽他的教誨了。吳志源是昌碩先生的小兒子吳東邁所生。王個簃教志源讀書的聘書是吳東邁發(fā)出的。
1981年10月2日,王個簃受南通市委和南通市人民政府的盛情邀請,去南通市探親訪問。同去的有他的學生曹用平、曹簡樓及長子王公助四人。這次回鄉(xiāng),王個簃帶去了部分作品,在南通市文化宮舉辦的畫展開幕式上,捐贈了十件畫幅給故鄉(xiāng)人民留作紀念,其中有王一亭《苦李造象》一件,李苦李《秋窗課子圖》一件。朱劍市長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王個簃頒發(fā)了獎狀。
王個簃交友對他藝術生涯的影響
王個簃的一生遇到的貴人很多,首先在南通遇見的李苦李先生改變了他的命運。在翰墨林,通過李苦李先生結識了很多畫家,這也是王個簃有機會拜吳昌碩為師的關鍵所在。之后到了上海,通過缶老弟子劉玉庵的推薦,使得王個簃有機會進入吳昌碩的家門,成為缶老長孫的家庭教師,這也使得王個簃可以每天陪伴在吳昌碩的身邊。王個簃得此機緣,能夠隨時親近老師,向老師請益;缶老也對他另眼相看,悉心指點,衣缽盡傳。也正是有了這些貴人的幫助,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得王個簃的國畫得吳派精髓,并在此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王個簃的一生交友甚廣,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老師吳昌碩,對他的影響甚大。他從一個中學教師變成一代名家,李苦李起著很大的作用,王個簃在翰墨林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也正是通過李苦李、陳師曾等人,王個簃才有幸拜吳昌碩為師,從而開啟了不一樣的藝術生涯。這些交友經歷對王個簃的藝術發(fā)展可謂影響深遠。
(作者單位:南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