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把我當成日照人,我根本不是日照人,要我說出日照的美來,的確不那么容易。
“日出初光先照”。來到日照,就為了看海、看日出。我生在山東,到過煙臺,看過煙臺的海,完全沒有找到孫偉剛“煙臺的?!钡母杏X,亦沒有冰心老先生對海的那種心境。畢竟我不是煙臺的后生,絕不可能看透海的心。我也不是日照的后生,抑或不會對海愛得那么深沉,對海表達得那么深邃。
幾個村友商定,這次隨團到日照來一定得欣賞一下日照的海,觀賞一下日照海上日出,補缺一下我們多年對海的神往。
天剛蒙蒙亮,我們幾個就已在海邊等候多時了。一個人看日出沒有韻味,略顯單調(diào)。幾個人就不同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以從不同的心境去欣賞,可以放大我們的視野,可以擴寬我們的胸懷。
日照的海和別處的海沒有什么差別,一樣的廣闊、一樣的厚重、一樣的凝練、一樣的深邃。天是蔚藍色的,海也是天的藍,并沒有顯示出特別之處。向遠處看,海天一色,不知是天映藍了海,還是海染藍了天。也許海還沒睡醒的緣故,遠遠望去,日照的海似乎很平靜,就像內(nèi)陸池塘里的波紋——起伏不大,但比它廣大、豁達,有一種心胸開闊的感覺,頓覺自己偉大了許多。我想,生活在海邊的人是不是都有海一樣的胸襟?遠處的一聲笛聲打破了海的寧靜,也打破了我們的思緒?!按虻?,一定是打魚的?!币晃淮逵汛蠛傲似饋?。這讓我想起了昔日的趕海人:一名漁者,一葉小舟,一張漁網(wǎng),搖著櫓子,唱著號子,滿載而歸,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景象啊!
我不是靠海吃飯的人,自然體會不到漁民的辛苦,想出的都是美好的畫面。至于大海的兒女們到底怎樣應(yīng)對風雨,應(yīng)對海浪的挑戰(zhàn)和搏擊海風智慧,也許只有生活在海邊的人知道。男人們撐船捕魚,他們趁著夜色出海,好撒下第一張網(wǎng),撒下一天的希望。女人們在家織網(wǎng),一針針,一線線,織住魚兒,也織住男人的心,讓他們安全歸家。這么一大早,我們不是采風,自然沒有機會和漁民攀談。但我知道,現(xiàn)在漁民的生活好多了。船大了,不再是手搖櫓槳,不再頂風冒雨,不再受凍挨餓,不再風吹日曬,他們?nèi)龀龅氖浅柕娜f道霞光,收獲的是夕陽的落日美景。
想象著一葉小舟飄搖在海面之上,泛紅的海水映紅漁船,也映紅漁民的身影。太陽像羞澀的嫁娘一樣紅著臉兒走出家門,一步一回頭,總不舍得跳出海面,迎接風浪。大海是不會吝嗇教育兒女的,一定要把他們推出大海,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大海終于把太陽努力舉起,露出海面。剛才粉嘟嘟的紅臉兒周邊已經(jīng)鑲上了金邊,比剛才更美了,也更亮了。太陽鋪了一條紅黃的水路一直通向靠岸小船,紅黃的水毯隨波跳躍。母親總歸會撒手的,大海也一樣。太陽已經(jīng)升得老高,紅黃的水毯已經(jīng)被誰揭走,只剩下藍色了,海是這樣,天也是這樣。
日出沒賞夠,我們必須得回去,因為我們是有時間約定的。下一個處所應(yīng)該是農(nóng)家小院和海濱浴場。
農(nóng)家樂對我這樣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娃來說不稀罕。無非是一些仿古建筑、仿古木屋、仿古草人,真的假的花生、玉米、棉花、高粱……這些我們都播種過,沒什么看處;地上有序無序地擺列著地排車、獨輪車、紡車、播種耬、木杈、镢頭……這些,我們祖祖輩輩也都離不開,都能叫出名字來,也沒有多少好奇心去欣賞。農(nóng)家樂對我們這幫農(nóng)村人來說簡直就是“褻瀆”,不大一會兒,有人嚷嚷著要離開。導游也很隨和,就應(yīng)了我們,叫上司機,驅(qū)車到海濱浴場。
聽導游說,這次我們?nèi)サ氖侨照盏谌K?,是日照正?guī)浴場中收費較少的。沙灘質(zhì)量非常好,海水也清澈,適合新手游泳戲水的浴場。
日照的海濱浴場大致有三個,一個是萬平口——第二海濱浴場,所有海水浴場中面積最大、衛(wèi)生條件最好、配套最好的景區(qū),海水清澈,但是沙質(zhì)不如另外的兩個。森林公園的第四海水浴場應(yīng)該是日照沙質(zhì)最好的。雖然沙細,人倒不多(因為有收費)。在森林公園里面,西邊是郁郁蔥蔥的原始大森林,東邊是非常優(yōu)質(zhì)的海水和沙灘?!霸趺礇]說第一個呢?”同游的人問。“對,怎么沒有第一海水浴場呢?”導游給我們一一解答:第一海水浴場現(xiàn)在是日照港碼頭煤炭堆場,所以第一海水浴場已經(jīng)不存在了。我們終于明白了這里的浴場為什么只有最好,沒有第一了。
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來到第三海濱浴場——山海天浴場。這里沙質(zhì)確實好,更主要的是費用少,旅行社可以省去很多錢,我們也可以省去很多錢。再說,這里也適合我們這些旱鴨子游玩。要不然,大風大浪來了,我們沒辦法應(yīng)對,但愿媽祖保佑每一個與海有緣的人。
一到海濱,一車人就像餓急了的嬰兒,涌向大海的懷抱。年齡大一點的赤著腳踩在松軟的沙上,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似乎又找到了童年踩泥巴的感覺。雙腳交換著,大腳趾和二腳趾一上一下,讓泥沙從兩個腳趾縫之間溢出,似小蟲在兩個腳趾間蠕動。年輕點的走到淺水灣,讓海水沒過腳踝,再深點沒過小腿肚,前后左右移動著,感受海浪的親昵。幾個青年人早就下水了,在齊腰深的水域游泳,有一種到中流擊水的感覺。遠處的小浪一浪推著一浪,雖然到岸灘已沒有了力量,但我們內(nèi)陸人還是有點膽怯,趕快喚歸在水中游泳的年輕人。膽小的還沒等喊叫,就朝著岸邊游了過來;膽大的站立在水中,雙臂展開,好像要和海浪來個擁抱。也有帶了孩子的,孩子最好玩,光著腳,一邊踩泥沙,一邊彎腰撿貝殼。貝殼是有的,但不是很多,見過海的人一邊講著怎樣挖貝殼,一邊講述吃海鮮的味道、方法,似乎一桌豐盛的海鮮就在眼前。
到了海邊,必然要嘗一嘗海鮮。吃海鮮,我們這些“陸生動物”是不怎么在行的,甚至不知道怎么吃。大膽的,害著羞地去詢問一下服務(wù)員;靦腆的,斜著眼偷看別人吃,小心翼翼地偷偷學著吃。就連常見的螃蟹,我們也不知道怎么去征服他。在這里,我們真就成了井底之蛙,不知所措。有人說,“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確實是這樣,吃也不例外,學海無涯??!雖然沒吃好,但我們還是很高興,收獲滿滿。知道了貝類要剝了殼吃,螃蟹要用到勺和剪刀,知道了海蝦有好多種,海腸也是可以吃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知識,收獲了希望,我們將會更加地熱愛生活。
看海,不但要玩沙、玩水、捉貝殼、吃海鮮,也決不能少了看燈塔。
燈塔,古時候就有,是特意為出海的人建造的,幫助航海者找到港口,找到回家的路。燈塔,不但是護航明燈,還起到了軍事防御的功能,它是一個主權(quán)國家的地理坐標,它向世界宣示國家主權(quán)不可侵犯?,F(xiàn)在,它不但為船只引航指路,也成了一道景觀,裝扮著日照。
日照燈塔,日照的地標性建筑。燈塔高36.2米,燈光高度39.9米,燈質(zhì)閃白8秒,射程18海里,為日照近海及進出日照港的船舶提供導航服務(wù)。燈塔,如從大地破土而生的“定海神針”,日夜守護日照的海。從礁石廣場西看燈塔就像是一條盤旋的巨龍俯臥于此,高聳的燈塔猶如龍頭探海。廣場上五彩燈陣、銀杏樹陣與燈塔交相輝映。登塔俯瞰,一望無際的大海“盡收眼底”。
日照的海涌動著我的心,在我心中發(fā)芽,生根。
日照的海,寬廣、厚實、神秘。我愛海,我要成為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