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1226年—約1306年),字太素,號蘭谷,本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帶),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被譽為“元曲四大家”,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馬致遠(yuǎn)齊名。白樸出身官宦之家,父親白華,字文舉,號寓齋,金貞祐三年(1215)中進士,最初任應(yīng)奉翰林文字。七年后,被任命為樞密院判官,因善辭辯和謀略而受到皇上的信任。金朝滅亡后,他隨著移刺璦入宋,擔(dān)任均州提督。白樸的叔父白賁是金章宗泰和年間的進士,曾任一方縣令,他的叔父早逝,但留下了傳世的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交情匪淺,兩家的子弟經(jīng)常以詩文相往來,情誼深厚。
白樸自幼聰穎,深受家庭教育影響。然在少年時,遭遇家族變故,父逝,家道中落。盡管如此,白樸不忘初心,繼承家風(fēng),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和學(xué)問。白樸時年7歲,母親遭難,幸得與白家交好的元氏子弟元好問救助,才與姐姐逃過一劫。成長過程中,兩家彼此以詩文相往來,情誼深厚。在艱難歲月里,元好問如明燈指引,書籍如良藥解愁。白樸得到了教授級別的指點,不論是詩詞技藝還是為人處世之道。元好問的愛國之心和自然崇真的文學(xué)思想,深刻影響了白樸的一生。這段經(jīng)歷塑造了白樸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學(xué)問的執(zhí)著追求。瘟疫、劫掠、暴行、鮮血,這一段幼時的經(jīng)歷想必給白樸留下了需要終其一生療愈的傷痕。亡國之恨,喪母之痛,也使得白樸終身沒有入仕。
白樸之詩,清新自然,樸素著稱。其所提倡之“天籟”詩,主張詩行宜如大自然中之天籟,清純自然,不加雕飾。其詩作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表現(xiàn)出對自然之熱愛和對人生之深刻思考。詩風(fēng)簡約清新,語言樸實自然,頗受讀者喜愛?!短旎[集》為白樸之代表作,輯錄其創(chuàng)作之諸多詩作。此集以“天籟”為題材,表現(xiàn)出白樸對自然之贊美及對人生之感悟?!短旎[集》以其清新樸素之風(fēng)格與深刻內(nèi)涵,成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之經(jīng)典之作,對后世詩人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之影響。
寄情山水而又懷古消愁
白樸在幼年時遭受國破家亡的災(zāi)難,立志終生不仕,他歸隱山林、寄情山水。后來,他因妻子去世返鄉(xiāng),有人勸他出仕朝廷,但遭到拒絕。不久,他便回到了金陵,此后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揚州一帶旅居。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边@是一首名為《沉醉東風(fēng)·漁父》的小令,黃蘆岸和白蘋渡口勾勒出一片寧靜的河岸景致,綠柳堤和紅蓼灘頭則展現(xiàn)出一片生機盎然。詩中提到的忘機友和點秋江白鷺沙鷗,似乎在描述著一種閑適、自在的友誼和自然景觀?!鞍翚⑷碎g萬戶侯”則是在表達(dá)對世俗功名利祿的超然態(tài)度,而“不識字煙波釣叟”是在形容一位遁世隱者的漁翁。整幅畫面透露出一種恬靜、淡泊、自由的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情。白樸不與朝廷合作,尋一二知己,逍遙于山水間的樂趣,是元曲題材的主干枝,他在曲中描繪逍遙自在的漁夫生活,表達(dá)了他對歸隱遁世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世俗中功名利祿的否定。這首曲子開始兩句意象清新秀麗,色彩鮮明,寫景如畫;爾后意境漸闊,興象狂豪,感情明快。整首曲子語言凝練而簡潔,清新而又通俗易懂,時時流露出高潔與凜然的風(fēng)骨,兼具婉約豪雋之長。作為白樸散曲中的名篇,這首曲子頗能代表作者的人生思想和藝術(shù)風(fēng)格。此曲歷來為曲家所贊賞:《中原音韻》從音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大加贊賞;明代文學(xué)大家王世貞稱此曲前兩句為“意中爽語”,對其評價也甚高。此曲不愧為元曲中難得的上乘佳作。蘆葦鋪岸,浮萍飄蕩,楊柳碧綠,野草紅艷;雖無生死之交,卻能同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傾心相談,影鋪河面上,花落釣人頭,黃蘆白蘋綠楊紅蓼,四種顏色四種景物,色彩鮮明,相映成趣,意象艷麗,境界闊大,對仗工麗,寫景如畫,我們從中也能感知白樸駕馭文字的功力,更能體味他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的情懷。
晚年他寫有一首歌詠金陵的長調(diào)《沁園春》:“我望山形,虎踞龍盤,壯哉建康。憶黃旗紫蓋,中興東晉;雕欄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蓮,朝朝瓊樹,宮殿吳時花草香。今何日,尚寺留蕭姓,人做梅妝。長江不管興亡,漫流盡英雄淚萬行。問烏衣舊宅,誰家作主?白頭老子,今日還鄉(xiāng)。吊古愁濃,題詩人去,寂寞高樓無鳳凰。斜陽外,正漁舟唱晚,一片鳴榔?!?/p>
金陵懷古是一個很古舊的題材了,無一不是情深歌詠之作;與他們不同的是,白樸在字句上更加通透直白,大概與他長于小令有一定的關(guān)系。這首詞的起篇雄渾,通過對六朝古都舊物的吟詠,感“山川滿目之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時光荏苒,山河依舊,吳宮花草不在,香徑荒蕪凄涼,實堪傷。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與歷史同現(xiàn)實的對比,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夕陽西下,漁舟唱晚,在看似瀟灑中,卻飽含著作者吊古感今、無奈避世的落寞之情。
白樸游蕩在山水之間,并非真正隱居遁世,對現(xiàn)實視而不見。他的足跡所至之處,正是曾經(jīng)繁榮一時,如今卻被戰(zhàn)火摧毀成荒涼之地。這種前后對比激起了他對蒙古統(tǒng)治者的憤怒,他用詩詞來表達(dá)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tǒng)治者的罪惡行徑。
“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纖腰。依舊的兩般兒點綴上陽宮,他管一靈兒瀟灑長安道。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他笑整縷金衣,舞按霓裳樂。到如今,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諏嚓帲灰妰A城貌?!彪S著時間的推移,美景、荒蕪,美好的時光已然消逝,作者對此感到深深的傷感和失落。整首詞充滿了對美好過去的追憶及現(xiàn)實的無奈,展現(xiàn)了白樸對逝去時光的深切眷戀和對歲月流逝的無奈感嘆。白樸深受蒙古統(tǒng)治者的殘暴掠奪所傷,心靈創(chuàng)傷難以愈合,對統(tǒng)治者充滿厭惡。因此,他決定放棄在官場上爭名奪利,轉(zhuǎn)而以詩文為業(yè),用歌聲來釋放內(nèi)心的積郁和不滿。
歸隱田園,借景抒情
與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秋思》相比,這四曲《天凈沙》的名氣稍稍遜色,但讀來卻更有韻味,寫的就是白樸漫游期間對各地風(fēng)景的領(lǐng)略,對四季更替的觀察,也是對情感和人生,從歡快而明凈到寥落孤寂之間的發(fā)展與體味。
白樸的《天凈沙》以其真摯的情感、深遠(yuǎn)的意境、巧妙的用典和優(yōu)美的語言,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寫作風(fēng)格和藝術(shù)魅力。 《天凈沙·春夏秋冬》從時序上,分別寫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它們各有特色,并極具畫面感。《天凈沙·秋》與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秋思》,無論以名詞并列組合形式的寫法還是構(gòu)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秋的繽紛色彩終究是賞心悅目、韻味無窮的。而“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就是他的心中之景、歸隱之地。他用筆精深,作品風(fēng)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
《天凈沙·春夏秋冬》寫于1261年金末元初,于他36歲時。是白樸對四季更替的觀察,共四首,分詠“春、夏、秋、冬”四季,構(gòu)成了其內(nèi)心情感起伏的有機整體。
《天凈沙·春》:“春山暖日和風(fēng),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p>
這首詞描繪了春日暖陽下的美麗畫面。通過春山、暖日、和風(fēng)、楊柳、秋千、小橋、流水等元素,展現(xiàn)了春日美景,讓人們身臨其境。在這樣的日子里,春山溫暖,微風(fēng)拂面,樓閣的欄桿上掛著各色簾子,院子里的楊柳上掛著秋千。一只啼鶯在歌唱,舞燕在空中飛舞,小橋上的流水泛起了紅色的漣漪。將楊柳形容為秋千,將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通過比喻和擬人手法增加了詩意和生動性。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活力。
《天凈沙·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p>
云散去,雨停了,波浪漸漸平靜下來。高樓聳立在冷冽的水面上,瓜果甜美,綠樹垂下陰影,畫檐下?lián)u曳著紗帳和藤簟。一位美麗的女子手持輕盈的羅扇,輕輕拂動,仿佛是一幅動人的畫卷,整個畫面充滿了寧靜和優(yōu)美的意境。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江南景色,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繪,展現(xiàn)出淡雅、清新的情感。在藝術(shù)手法上,詞中運用了對比,如“云收雨過”與“波添”、樓高與水冷、瓜甜與綠樹陰垂等,通過對比突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生動。此外,詞中還運用了對景物的擬人化描寫,如“綠樹陰垂畫檐”,使景物更具生動感和情感色彩。整體而言,這首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繪,展現(xiàn)了一種恬靜、清新的情感,以及對江南風(fēng)光的熱愛和贊美。
《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p>
白樸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這首詞描繪了孤村的景象,夕陽西下,殘霞映照著孤村,輕煙裊裊升起,老樹蒼勁,寒鴉在樹上飛舞。安靜的村落中,一只飛鴻的影子劃過天際,給人一種恬靜、寧靜的感覺。詩中還描繪了青山、綠水、白草、紅葉和黃花,這些元素構(gòu)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這首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自然風(fēng)光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dá)。詩中的孤村、落日、殘霞、老樹、寒鴉等元素,給人一種深沉、靜謐的感覺,同時又透露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詞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鄉(xiāng)村畫面,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思考。
《天凈沙·冬》:“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p>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的山水田園景象。通過“一聲畫角譙門”和“半庭新月黃昏”展現(xiàn)出寧靜與孤寂,增強了詞中意境的張力,以一聲畫角引出了譙門的風(fēng)光。詞中運用了意象描繪的手法,通過“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等詞語,生動描繪了冬日山水間的景象,使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詞中的場景。黃昏時分的新月和雪中的山水相映成趣,展現(xiàn)了一幅寧靜美麗的畫面。而詞中的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則表現(xiàn)了一種清幽的田園生活,給人以寧靜、深遠(yuǎn)的感受。整首詞以簡潔、清新的筆觸勾勒出了山水田園的美好景象,詞中還運用了音韻的手法,通過諧音和對仗等手法,使整首詞在語言上更具韻律感,增強了詞的音樂美感,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生活的淡泊。
白樸,出生于亂世之中,他的詩詞與戲曲中蘊含著深沉的情感,表達(dá)著對逝去歲月的深切懷念和對亂世沉淪的無盡悲憫。他的童年曾目睹昔日的繁華,然而當(dāng)他再次踏上故土?xí)r,卻只見凋零和冷寂。這位經(jīng)歷滄桑的文人,唯有借助經(jīng)典戲曲,將心中的悲憤傳頌千古。他的詞作既有對世態(tài)人情的感慨,也有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同時也融入了對社會現(xiàn)實和歷史命運的關(guān)注和反思。既有婉約的柔情,也有豪放的豪情,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他的作品中流淌著對人生命運無常的感慨,對逝去歲月的深切懷念,以及對亂世沉淪的無盡悲憫??偟膩碚f,白樸的詞作以其優(yōu)美的音韻、精妙的表達(dá)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成為中國古典詞作中的瑰寶,對后世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作者簡介:
康欣,2002年生,女,江蘇徐州人,徐州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臨床醫(yī)學(xué)院2020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