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凌逸,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2022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本科生。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UPower計劃第八屆青年榜樣影響力項目校園大使
汪凌逸錄制黨史紀錄片
我今天的演講要從一張斑駁的照片說起。照片里的人,叫徐瑞璋,是中國人民廣播事業(yè)的第一位播音員。當時年僅18歲的她,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只身穿著草鞋奔赴延安。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播音室內只有一盞馬燈、一張小木桌、一個條凳和一支麥克風。為了隔音,就拿著延安生產的灰色毛毯掛在墻上;沒有手表計時,就用秒表做代替。就在這潮濕而又帶有羊膻味的播音室里,傳出了一縷紅色電波,劃破了硝煙彌漫的抗日戰(zhàn)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現(xiàn)在開始播音,請記住,我們的頻率是波長61米,周率4940千周?!?/p>
這是在1940年12月30日,由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的人民廣播電臺發(fā)出的第一聲嘹亮聲響。從那之后,一個清脆的女聲,把中央的政策和抗戰(zhàn)的形勢通過電波傳播出去,有多少向往光明的人們,是在敵人的統(tǒng)治區(qū)一字一句地聆聽。在那時候,播音員的聲音就像一種武器,喚醒了民眾、鼓舞了士氣,更筑牢了革命的一道道防線,守住了國家的一寸寸領土,從而讓世界列強不敢再覬覦中國。
80多年前,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在窯洞里發(fā)出第一聲呼號;80多年后的今天,巍巍長城回蕩著我們一聲聲報國的誓言。在如今的和平年代,聲音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也傳遞著一個時代的力量。而此刻,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投身于軍事新聞宣傳工作40多年的賈永,他作為新聞媒體人,許多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大事件都被他關注和記錄著,包括軍事改革、沙場演習、駐軍香港、世紀大閱兵、神舟飛船發(fā)射等。他曾經說:“我喜歡往前跑,到新聞的源頭去挖掘新聞?!辟Z永用自己的實踐將新聞理想奉獻給了中國的國防事業(yè)。
從徐瑞璋到賈永,還有無數(shù)個國防新聞工作者,他們把心牢牢地放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為國防發(fā)聲。是他們,用聲音把人民軍隊的英勇無畏報道給百姓;是他們,用聲音向我們講述國防現(xiàn)代化的突飛猛進;是他們,用聲音將全民國防的理念在中華大地種下籽、發(fā)出芽,長成護佑中華的參天大樹。
我是一個在江南水鄉(xiāng)長大的女孩,來北京求學已有2年之久。作為一名未來的新聞媒體人,我也想通過自己的方式成為一名國防建設的參與者。我曾錄制了絲綢歷史節(jié)目解說:“大美其美,美美與共。今天我將帶您穿梭一條延續(xù)千年的絲綢之路?!痹谡麍龉?jié)目錄制中,我不僅僅感受到一個個“國家地標”、一座座“合作豐碑”中的輝煌歷史,更聽到了在這背后所發(fā)出的一陣陣源源不斷的聲音。一直以來,絲路千年古城承擔著國防御邊的歷史使命,從敦煌邊塞文化到絲綢之路文化,再到如今的國防紅色文化,國防之聲昂揚有力,中國之聲響徹世界。
來看最后一段錄像,這是我在八達嶺長城腳下,踩著堅固的長城巨石,拍攝《講好中國故事》的紀錄片?!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發(fā)現(xiàn),這項歷史文化遺產是代代長城人的接力與守護。在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長城腳下的鄉(xiāng)親們回信中強調:“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毙交鹣鄠?,聲聲不息。此時此刻,我們站在這一方舞臺,講述一個個打動人心的國防故事。這些故事傳送著我們的聲與情,更像一根根接力棒,不僅為我們的祖國傳承國防精神,也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傳遞生生不息的國防力量!
責任編輯: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