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是當今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強調了對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和自信,也意味著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的決心。湛江作為中國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發(fā)源地,擁有豐富多樣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這些元素既是湛江的驕傲,也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本研究以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了在文化自信視域下的翻譯研究,將焦點放在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角度上。希望以本文為基礎,能夠促進文化自信感的提升,并且也使得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工作得到不斷優(yōu)化,滿足中日文化交流的多樣化要求。
【關鍵詞】文化自信;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翻譯研究;日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H36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18-006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8.018
【基金項目】湛江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以日譯研究為中心(項目編號:ZJ21YB47)。
文化自信作為一種文化觀念,逐漸在國際文化交流和傳播領域引起廣泛關注。在全球化的時代,文化自信成為國家和地區(qū)維護自身文化特色和傳統(tǒng)的一種重要方式。湛江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文化自信是中國在新時代崛起的背景下,強調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和自信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推動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更積極、更自信的表現(xiàn),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其中湛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備受關注。湛江位于中國南部,擁有豐富多樣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豐年祭、漁歌、邂逅龍舟等,這些元素代表著湛江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中日文化交流一直具有重要意義,兩國之間的文化互動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翻譯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其質量和策略對于傳播文化信息至關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化自信視域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以中日文化交流為重要背景,分析翻譯在跨文化傳播中的角色和挑戰(zhàn)。通過深入研究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實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自信理念如何影響翻譯策略,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思考,同時也為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一、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翻譯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已超越國界,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幫助推動了湛江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國際舞臺上的展示和傳播。通過研究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化自信理念如何指導跨文化傳播的策略,如何通過翻譯實踐實現(xiàn)文化自信,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第二,湛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了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是湛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現(xiàn)代化的推進,這些文化元素面臨著喪失和消失的威脅。通過進行翻譯研究,我們可以記錄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確保它們得以傳承和發(fā)展。翻譯作為一種文化表達形式,有助于將湛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遞給新一代,實現(xiàn)文化傳承的目標。第三,文化多樣性是國際社會的重要價值觀之一。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有助于豐富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內涵,使國際社會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通過將湛江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翻譯成不同語言,我們能夠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樣化的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多樣性的繁榮和發(fā)展。第四,通過深入研究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日本的翻譯實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文化之間的共通性和差異,促進雙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與互動。這有助于增進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促進文化交流的互惠互利,為兩國關系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
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一,翻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首要挑戰(zhàn)是語言差異與表達問題。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法、詞匯和文化內涵差異可能導致翻譯不準確或失真。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某些概念和習慣用語可能在其他語言中難以找到等效的表達,因此,翻譯者需要克服這些困難,以確保傳達原始文化的精髓。第二,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緊密融合了當地的歷史、宗教、民俗和地域文化。在翻譯過程中,理解和傳達這些文化背景對于準確翻譯至關重要。翻譯者需要深入了解湛江的文化背景,包括傳統(tǒng)儀式、習俗和宗教信仰,以確保翻譯能夠恰如其分地傳達文化內涵。第三,文化自信視域下的翻譯需要特別關注文化差異和敏感性。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包含一些與中國文化獨特相關的元素,這些元素在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可能會被誤解或引發(fā)不適。因此,翻譯者需要謹慎處理這些文化元素,以避免文化沖突或誤解,并維護湛江文化的尊嚴。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
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面臨的機遇
首先,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為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機遇。在當前數字化的發(fā)展背景之下,互聯(lián)網和社交媒體等平臺成為跨文化傳播的有力工具。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通過在線視頻、社交媒體、虛擬博物館等方式,通過更為直觀、互動的方式呈現(xiàn)給國際受眾。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提高湛江文化的曝光度,同時也能夠促進國際受眾的積極參與和互動,由此能夠實現(xiàn)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更廣泛傳播。此外,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同樣可以為跨文化翻譯提供更多工具和資源,舉例說明,機器翻譯、在線詞典等,能夠有效地提高翻譯的效率和準確性,由此給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國際文化交流的增加為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當前國際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加,由此也使得公眾對于不同文化和傳統(tǒng)的興趣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舉例說明,文化節(jié)、藝術展覽、國際合作項目等,由此也能夠為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和推廣提供平臺。在此背景下,通過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湛江可以與其他地區(qū)的文化相互影響,由此能夠促進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融合。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賞,為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更加包容的環(huán)境。
四、文化自信視域下
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
(一)語言轉化與文化適應
第一,重視詞匯的選擇。在翻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應當精選詞匯以確保準確傳達文化特色。例如,將“水上廟會”翻譯為日語時,可使用“水上祭り”來強調活潑的氛圍,同時保留原文化的感覺。第二,保持文化特色。在翻譯過程中,需保持原文化特色的同時適應目標語言文化。例如,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蛇舞”可以翻譯為“蛇の舞”,以在日本文化中保持獨特性。第三,考慮語法和結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應符合目標語言的語法和結構規(guī)則。例如,將“牛仔舞”翻譯為“カウボーイダンス”以保持句子的完整性。第四,注重文化背景。在進行日譯研究時,需要了解目標文化的背景和歷史,以便更好地適應翻譯。例如,湛江的“鼓樓”可以翻譯為“鼓の塔”,這與日本的歷史和文化相符??傊?,在文化自信的視角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翻譯研究需要注重詞匯選擇、文化特色、語法結構和文化背景等策略,以確保有效地傳遞其獨特文化內涵。通過精心研究和翻譯,可以促進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推廣,增進中日文化交流與理解。
(二)文化解釋與注釋
第一,準確表達文化內涵。在進行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譯研究時,關鍵策略之一是確保準確表達原文化的內涵和意義。例如,當翻譯湛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燈會”時,應注意將其譯為“燈祭り”以突出燈光與宗教儀式的特點,而非僅僅翻譯為“燈節(jié)”。第二,尊重目標文化的習慣和傳統(tǒng)。在翻譯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目標文化的習慣和傳統(tǒng),以確保翻譯結果更容易為目標受眾理解和接受。例如,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木偶戲”在日本可以翻譯為“人形劇”,這是因為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人形木偶戲更為常見,而且“人形劇”更容易引發(fā)觀眾的共鳴。第三,適應目標受眾的口味和文化背景。翻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需要根據目標受眾的口味和文化背景來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例如,將湛江的“舞龍”翻譯為“龍踴り”,保留了原文化特色,還符合日本觀眾的期待。第四,注重文化解釋與注釋。在翻譯過程中,可以提供文化解釋和注釋,從而更好理解當地文化。例如,在翻譯湛江特色的美食“牛肉火鍋”時,可以在文中附加注釋,解釋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文化背景,以增加讀者對其的了解。
(三)文化互通與比較
在文化自信的視域下,文化互通與比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一概念強調不僅要保護和傳承本國或地區(qū)的文化,還要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維護和發(fā)展。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譯研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文化自信的框架下進行文化互通與比較。首先,翻譯策略的選擇在文化互通與比較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在翻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日譯研究者需要考慮如何將湛江的文化元素傳達給日本受眾,同時又要尊重和保持湛江文化的原汁原味。這可能需要選擇合適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以確保翻譯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夠被理解和接受
其次,文化互通與比較還涉及文化的解讀和解釋。日譯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景和意義,以便更好地傳達給日本受眾。這可能需要對湛江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比較,以便找到與日本文化相似或相近的元素,幫助日本受眾更好地理解湛江文化。以下是一個關于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語翻譯案例。原文(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湛江是中國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包括傳統(tǒng)漁民的技藝、精美的海洋工藝品,以及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狈g(日語):“湛江は、中國南部の歴史ある港町であり、豊かな非物質文化遺産を保有しています。これらの遺産には伝統(tǒng)的な漁師の技術、美しい海洋工蕓品、多彩な伝統(tǒng)的な祭りが含まれています。”在這個翻譯案例中,翻譯者選擇了與日本文化相似的表達方式,如“伝統(tǒng)的な漁師の技術”(傳統(tǒng)漁民的技藝)和“美しい海洋工蕓品”(精美的海洋工藝品),以便更好地傳達湛江文化的特點。
然而,文化自信視域下的翻譯研究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一方面,如何在翻譯中保持文化自信,不喪失本土文化的獨特性,是一個重要問題。另一方面,文化互通與比較可能會引發(fā)文化的誤解或曲解,因此需要謹慎處理??傊幕孕乓曈蛳碌恼拷俏镔|文化遺產的日譯研究為文化互通與比較提供了一個重要范例。通過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深入研究湛江文化,翻譯者可以在傳達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維護文化自信。然而,這一過程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戰(zhàn),以確保文化的準確傳達和理解。文化自信視域下的翻譯研究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維護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四)文化尊重與保護
第一,尊重原文化的命名和傳統(tǒng)。在進行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譯研究時,應尊重原文化的命名和傳統(tǒng),盡量保留原詞匯和術語。例如,湛江的“花燈節(jié)”可以直譯為“花燈祭り”,以保留原文化的名稱和特色。第二,避免對原文化的歪曲或污名化。在翻譯過程中,應避免對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不當的改動或歪曲,以免造成文化誤解或污名化。第三,保護原文化的獨特性和特色。在進行翻譯時,需要注重保護原文化的獨特性和特色,以確保翻譯結果能夠傳達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文化價值。例如,湛江的“民間音樂”可以翻譯為“伝統(tǒng)的な民族音楽”,強調其在湛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第四,強調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意義。在翻譯中可以加入文化背景解釋,強調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意義,以增加讀者對其的尊重和關注。例如,在翻譯湛江的“非遺傳承人”時,可以附帶解釋,介紹他們在文化傳承和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結語
在翻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文化尊重與保護、文化互通與比較、文化解釋與注釋,以及語言轉化與文化適應等策略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策略有助于確保湛江文化的獨特性和內涵得以準確傳達,同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承、理解和尊重。通過文化尊重與保護策略,翻譯者成為湛江文化的守護者,確保翻譯不侵犯文化的完整性和尊嚴。他們積極尊重源文化的價值觀,避免對文化進行不當的改動,以確保文化的核心價值在目標文化中得到尊重和保護。文化互通與比較策略有助于建立文化聯(lián)系,讓目標文化的讀者更容易理解湛江文化。翻譯者通過尋找共通之處、深入了解目標文化、引入目標文化元素,幫助讀者建立文化聯(lián)系,增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文化解釋與注釋策略通過提供有關湛江文化背景和傳統(tǒng)的解釋和注釋,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和背景。這一策略使翻譯文本更富有信息量,有助于提供必要的上下文信息,以更好地理解湛江文化。最后,語言轉化與文化適應策略要求翻譯者在傳達湛江文化的獨特性和內涵時,能夠靈活運用目標語言,以確保傳達的信息準確、生動。這一策略有助于確保翻譯文本在目標文化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綜上所述,這些策略相互交織,共同構建了一個有力的框架,用于翻譯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了文化的傳承、理解和尊重。通過遵循這些策略,我們可以更好地傳達湛江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使其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將不僅豐富我們的視野,也有助于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友誼和合作,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世界。
參考文獻:
[1]李叢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英譯問題及對策探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0(05):52-61.
[2]孔德強.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產品設計的二度開發(fā)創(chuàng)作[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05):41-47.
[3]劉小柳.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的旅游開發(fā)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3):5-6.
[4]王先昌,孔德強.新媒體視域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新傳播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1,7(08):21-23.
[5]梁斯敏,李叢立.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與譯者語言服務意識的培養(yǎng)——以雷州石狗文化的對外傳播為例[J].海外英語(下),2021(10):54-55.
作者簡介:
周瑞(1982-),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碩士研究生,湛江科技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日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