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國有企業(y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股權投資項目日益增多。為提高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保障國有資產的合理運用和保值增值,論文對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方法進行了設計。論文收集和分析北京市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的審計案例,建立標準化的審計操作程序,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審計效率。實驗結果表明,使用研究方法進行審計工作的標準化程度得到提升,審計周期平均縮短了30%,審計成本相應減少了20%,使用研究方法在多部門合作場景中生成審計建議的采納率最高達到85%以上。這說明研究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工作的質量,并生成更為可行的審計建議,這一研究方法能夠為國有企業(yè)改革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審計;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F239.1;F27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9-0118-04
1 引言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深入發(fā)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有企業(yè)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和發(fā)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1,2]。在國有企業(y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yè)的股權投資項目日益增多,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yè)升級的一股關鍵力量。在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的過程中,面臨著行業(yè)內部的激烈競爭和復雜市場變化的影響,如何提高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的效益極大程度決定了國有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前景[3,4]。所以國有企業(yè)的股權投資項目審計工作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審計工作不僅要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增值,還要促進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然而傳統(tǒng)的人工審計技術大多費時費力,不標準的操作流程也容易導致審計錯誤的發(fā)生[5,6]。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數據處理技術被應用在各行各業(yè),也有一部分能夠輔助審計工作的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審計工作更加高效和精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嘗試創(chuàng)新性地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設計出一種標準的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通過更現(xiàn)代的技術為審計工作提供輔助,以期為國有企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
2 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方法設計
2.1 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案例研究
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基礎,改革開放后一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旌纤兄聘母锸菄蟾母锏闹匾较?,目的是通過引入非國有資本,提高國有企業(yè)的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7,8]。國有企業(yè)通過股權投資可以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以增強企業(yè)的市場活力[9,10]。在進行股權投資時,審計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11]。本文以近年來北京地區(qū)國有企業(yè)的股權投資案作為案例進行分析,探究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的關鍵。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5月13日通過增資擴股及股權轉讓的方式取得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冀東集團的控制權。在收購過程中,冀東集團的股東全部權益需要進行評估,以確定交易價格。其中金隅集團與冀東集團之間的業(yè)績補償協(xié)議是一個重要審計點。如果冀東集團未能達到業(yè)績承諾,金隅集團需要根據協(xié)議履行補償義務。審計過程中還需要對冀東集團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進行評估,以確保收購后的風險可控。收購導致股權結構發(fā)生變更,也需要在審計報告中體現(xiàn),并評估變更對公司治理結構和未來運營的影響。
海淀國資收購金一文化的收購案屬于承債式收購投資,2018年7月,??平鸺瘓F以1元的價格收購金一文化的控股股東碧空龍翔73.32%的股權,間接控制上市公司。海科金集團入主金一文化后,提供了100億元的資金支持。審計需關注這些資金流動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對金一文化財務狀況的影響。金一文化與海科金集團、中國信達簽訂了債權收購協(xié)議,審計需要核實重組債務的金額、寬限期、支付方式及付款安排,以及履約保證金的安排。金一文化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審計需要評估這一調整對公司內部控制和運營效率的影響。通過對兩個著名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的分析,研究構建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工作框架,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研究構建的審計工作框架劃分為審計準備、審計、審計后續(xù)3部分。其中,審計準備部分包括對審計目的和目標的明確、審計基礎數據的收集。審計部分包含了對企業(yè)不同工作范疇和收購項目信息的審計。審計中的風險管理審計包含了對企業(yè)市場、信用和運營風險的審計,合規(guī)性審計包含了對企業(yè)運行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企業(yè)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審計。完成審計后由審計人員出具審計報告,并對項目進行后續(xù)跟蹤。
2.2 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
在使用研究設計的工作框架進行審計時,被投資企業(yè)存在大量雜亂的數據,其中重要數據、非重要數據以及部分存疑數據混雜在一起,提取高質量的數據存在極高復雜度[12,13]。研究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中的自組織映射神經網絡設計審計輔助技術,以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在進行審計時,完成企業(yè)數據收集后,使用輔助技術提取關鍵信息。當詞匯在同一文本片段中形成共現(xiàn)詞組時,計算兩個詞匯的詞間共現(xiàn)率,如式(1)所示:
R(kni,knj)=λ×R[(kni,knj)|kni]+β×R(kni,knj|knj) " (1)
式(1)中,R[(kni,knj)|kni]和R(kni,knj|kni)代表兩個詞匯的條件共度,用以衡量共現(xiàn)詞組(kni,knj)在相同窗口出現(xiàn)的比例;第n個文本中的詞匯用K={kni,kn2,…,knm}表示;λ和β代表兩個詞匯的條件共度系數。研究使用共現(xiàn)網絡圖對提取的關鍵信息進行聯(lián)系和展示,在圖中使用節(jié)點表示特征詞匯,將節(jié)點連線作為詞間共現(xiàn)率。節(jié)點的關聯(lián)度計算如式(2)所示:
P(i)=δ∑P(j)+(1-δ) " "(2)
式(2)中,P(i)代表節(jié)點關聯(lián)度;i和j代表節(jié)點;O(j)和I(i)代表節(jié)點j和i指向其他相鄰點的集合;W(i,j)代表i和j連邊的權值;δ代表阻尼系數。共現(xiàn)數據的提取過程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在進行共現(xiàn)數據提取時,首先輸入被投資企業(yè)數據,劃分出文本信息和數字信息后,分別對數據進行清洗,去除沒有價值的數據。然后借助分詞工具切分數據的詞組或數據組并建立集合,最后清除集合中的無關符號和無意義詞。計算出數據的共現(xiàn)率并建立共現(xiàn)圖,得到企業(yè)數據的共現(xiàn)數據。隨后通過自組織映射神經網絡進行無監(jiān)督學習,聚類得到核心的企業(yè)審計數據[14,15]。為提升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并減弱審計過程中人為因素產生的影響,研究方法在審計過程中加入了一個流程:在審計時輸出階段性審計報告,并根據階段性報告和最終報告進行綜合智能分析,排除審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審計方向錯誤。進行智能分析時,使用雙向長短時記憶神經網絡構建報告分析技術。先對報告文本進行向量化,得到短文本的詞義特征并融入文本主題特征和詞匯重要程度特征。再獲取文本的語義特征,避免分析過程中出現(xiàn)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問題。輸入字符特征向量,并不斷判斷是否還需要輸入新信息,計算出不同模塊的輸出值和誤差值后模型進行自我調整,輸出結果計算如式(3)所示:
y(t)=softmax(wht+b) " " " (3)
式(3)中,y(t)代表報告分析結果;w和b均代表模型的訓練參數;ht代表第t個樣本的預測值。研究建立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流程
由圖3可知,使用研究設計的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進行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時,在完成審計準備后,使用基于自組織映射神經網絡的審計輔助技術提取出高質量數據。然后對審計團隊進行分組,對整個審計項目的不同部分進行審計。在審計過程中要求審計人員在每完成一個審計階段后輸出一份文字版審計報告,并保存在不可更改的數據存儲介質中。第一次完成所有部分的審計工作后,對審計報告進行智能分析,提取出不同階段報告之間的關系,并判斷是否存在潛在問題。結合其他審計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后判斷是否存在審計疑點,若存在審計疑點則進行復審,直到消除審計疑點后得到完整的審計結果。通過研究設計的審計技術對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進行多方位審計,在保證效率的同時確保了股權投資項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3 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運行效果分析
為了對研究設計的股權投資項目審計技術的可行性和運行性能進行分析,本文構建了一個以國企股權投資為背景的模擬應用項目。模擬應用項目的企業(yè)成立時間為2000年1月1日,注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企業(yè)類型屬于國有獨資企業(yè),經營范圍包含能源開發(fā)、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企業(yè)地址位于中國北京市朝陽區(qū)。投資項目立項時企業(yè)總資產20億元人民幣,總負債8億元人民幣,營業(yè)收入15億元人民幣,凈利潤2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40%。投資方為一大型國有企業(yè),投資金額共3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式為股權轉讓,投資目的為擴大生產規(guī)模、提高市場競爭力。投資協(xié)議中投資方有權對企業(yè)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投資方在投資期限內不得轉讓股權,投資方在投資期限結束后有權優(yōu)先購買其他股東的股權。已知風險有能源價格波動可能影響企業(yè)收益、國家能源政策調整可能影響企業(yè)經營、新能源技術發(fā)展可能對傳統(tǒng)能源企業(yè)構成威脅。建立一個10人組成的審計團隊,將研究方法簡稱為“現(xiàn)代信息法”,對基于研究方法的審計工作進程進行分析,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根據不同的方法,審計工作的進度變化具有一定的差別。圖4a顯示,分析性復核法整體呈前期慢后期快的趨勢,在完成度達到50%時,總審計耗時達到207小時;在完成度達到100%時,總審計耗時達到326小時。由圖4b可知,詢證監(jiān)盤法在整個周期中的工作完成度增加速度波動較大,在初期速度較快,中前期速度較慢,而后又在快慢之間波動。由圖4c可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法在進行審計時呈現(xiàn)前期慢、中期快、末期慢的趨勢。在完成度達到50%時,審計耗時達到131小時;在完成度達到100%時,總審計耗時達到239小時。經過分析,判斷分析性復核法和詢證監(jiān)盤法的審計總耗時處在315~330小時,現(xiàn)代信息法的審計總耗時處在220~240小時,審計周期縮短了約30%。這說明研究方法在審計時的審計周期更短。隨后對研究方法在審計中的工作成本進行分析,如圖5所示。
由圖5a可知,在開展審計工作時,不同方法的運行成本增長趨勢存在一定差別,且與審計工作進程有一定關聯(lián)。分析性復核方法呈現(xiàn)出早期成本增長快、中期成本增長慢、后期成本增長快的整體趨勢。詢證監(jiān)盤法呈現(xiàn)出較為均衡的成本增長趨勢,全程運行成本的增加速度基本沒有出現(xiàn)明顯變化?,F(xiàn)代信息法呈現(xiàn)出早期成本增長快,中早期、中期成本增長慢,中后期、后期成本增長快的趨勢。在完成審計項目時,分析性復核法的審計開銷為28.8萬元,詢證監(jiān)盤法的審計開銷為30.7萬元,現(xiàn)代信息法的審計開銷為24.4萬元,相比其他方法現(xiàn)代信息法減少了約20%的成本。圖5b顯示,分析性復核法在運行時的開銷大頭為人力方面的開銷,詢證監(jiān)盤法在運行時的開銷大頭為人力和其他方面的開銷。現(xiàn)代信息法因需要使用大量的信息處理工具,在運行時的軟硬件設施開銷相對其他方面更高。這說明研究方法能夠有效減少審計時的成本開銷。下文對不同方法生成審計結果對應的審計建議采納情況進行分析,如圖6所示。
由圖6可知,不同方法生成審計結果的對應審計建議數量和建議采納率均有所區(qū)別。圖6a顯示,在生成建議時,不同方法都能有效得到審計結果并在多部門合作場景中生成合適的審計建議。由圖6b可知,分析性復核法生成建議的采納率處于20%~70%;詢證監(jiān)盤法生成建議的采納率處于40%~70%;現(xiàn)代信息法生成建議的采納率處于65%~95%,其中在財務、市場方面的建議采納率都達到85%以上。這說明研究方法能夠更有效地指出股權投資審計問題,為投資項目提供更準確的審計分析結果參考。
3 結論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實現(xiàn)不同資本之間的相互共贏,在改革的過程中涉及大量股權投資項目。研究設計了一種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審計技術以提高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質量。研究選取北京金隅集團和海淀國資的兩樁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案進行了分析,探索了不同類型投資項目審計過程中的關鍵點,設計了審計工作框架,并引入自組織映射神經網絡和雙向長短時記憶神經網絡對審計工作進行輔助,減少審計工作的人工任務量。實驗結果表明,研究方法在模擬應用中,在完全完成審計任務時,總審計耗時為239小時;研究方法呈現(xiàn)出早期成本增長快,中早期、中期成本增長慢,中后期、后期成本增長快的工作成本增加趨勢;研究方法生成建議的采納率處于65%~95%。由此說明研究方法能夠有效減少審計工作的任務量,為國有企業(yè)股權投資項目提供有效的審計數據。但研究未考慮審計工作中惡意虛假數據產生的惡劣影響,可能遭受虛假數據的干擾,后續(xù)將針對虛假數據進行專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王詩桪,高廷帆,楊利宏.創(chuàng)新激勵還是創(chuàng)新封殺?——基于大科技平臺股權投資市場的微觀證據[J].管理世界,2023,39(9):176-197.
【2】藍紫文,李增泉.關系型合約視角下雙重股權結構選擇動因解析
——來自中概股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22,48(3):139-153.
【3】顧海峰,張晶.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是否會影響企業(yè)投資效率?——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7(3):41-53.
【4】梁簫.政府審計能提升國有企業(yè)經營效率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4,39(1):1-12.
【5】周嘉南,宋菲,羅順根.原則導向會計準則與公司分類轉移盈余管理[J].管理科學,2022,35(6):113-128.
【6】Michael Kend,Lan Anh Nguyen.Key audit risks and audit procedures during the initial yea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 analysis of audit reports 2019-2020[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2022,37(7):798-818.
【7】劉新爭,高闖.機構投資者抱團能抑制控股股東私利行為嗎——基于社會網絡視角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21,24(4):141-154.
【8】張十根,陳昕彤.機構投資者持股與實體企業(yè)影子銀行化[J].財會月刊,2023,44(5):31-39.
【9】吳芃,張晶,顧燚煬,等.媒體負面報道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影響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7(5):33-42.
【10】Anastassia Fedyk,James Hodson,Natalya V. Khimich,et al.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mproving the audit proces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22,27(3):938-985.
【11】池國華,蔣志遠.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視角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效率評價[J].財會月刊,2024,45(1):19-26.
【12】Clive S. Lennox,Jaime J. Schmidt,Anne M. Thompson.Why are expanded audit reports not informative to investors?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23,28(2):497-532.
【13】魯宜龍.新常態(tài)下對國企內部審計工作的探討[J].經濟學,2023,6(1):35-37.
【14】竇煒,張書敏.政府審計能提升國有企業(yè)并購重組業(yè)績承諾可靠性嗎?——基于審計署央企審計結果公告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7(5):11-22.
【15】賀星星,胡金松.內部控制、國家審計與國企避稅[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4,39(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