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數字技術是指借助一定的設備,將各種信息如圖、文、聲、像等,轉化為電子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制數字后,進行運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公共圖書館作為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的主要場所,在數字時代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一方面,數字技術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使公共圖書館的傳統(tǒng)角色受到了挑戰(zhàn);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數字資源的豐富也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據相關報告統(tǒng)計,截至2022年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數字閱讀用戶達到5.3億。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要適應這一趨勢變化,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數字資源,滿足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文化服務的迫切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力量。
二、數字技術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
(一)數字資源的豐富
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有更加豐富的數字資源。圖書館可以通過訂購電子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等數字資源,或采購數據庫、自建特色資源庫等方式,豐富館藏數字資源。在提供文字閱讀資源之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有豐富的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多樣的閱讀體驗。數字技術的出現還促進了公共圖書館之間以及公共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機構的合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使數字資源更加豐富,節(jié)約資源建設成本,避免重復浪費,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
1.數字化服務
數字技術推動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虛擬化。通過與互聯網相結合,搭建數字化平臺如數字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不僅為讀者提供線上閱讀、觀展等數字資源,還提供了在線查詢、預約、借閱、續(xù)借、還書、線上參考咨詢等閱讀服務,使讀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信息和資源,拓展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范圍。通過數字技術,公共圖書館還能與讀者進行遠程互動,如通過騰訊會議、釘釘、微信等平臺開展線上讀書會、線上公開課、主題講座等活動,讓讀者之間、讀者與圖書館之間進行互動,分享讀書心得、觀看公開課和講座的體會,參與在線討論,發(fā)表自我感想,為讀者提供了社交性的文化服務,促進讀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2.個性化推薦
數字技術的引入使公共圖書館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務。公共圖書館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收集大量讀者行為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讀者的行為特征和需求,并對服務作出相應的調整。通過分析讀者的搜索記錄、借閱歷史、參與活動記錄,可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繪制用戶畫像,設計更精準的推薦算法,預測熱門書籍和熱門主題,及時調整圖書采購方案和閱讀活動策劃,為讀者提供更精確的閱讀推薦服務,從而提供更加符合讀者需求的閱讀資源。例如,上海圖書館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對讀者行為數據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分析讀者閱讀偏好、借閱習慣等信息,精確推薦圖書,合理采編圖書資源,提升了圖書資源利用效率。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評估閱讀活動的效果、讀者借閱趨勢、流量分布和資源利用率等數據,合理規(guī)劃館藏、設施設備,優(yōu)化資源配置,調整活動方案,提升資源利用率,提高運營效率和讀者滿意度。
(三)讀者閱讀方式的變革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讀者傾向于在電子設備上進行閱讀,閱文集團、微信讀書、豆瓣讀書、當當云閱讀等數字閱讀平臺大規(guī)模興起,Kindle、SONY、漢王、iReader、BOOX等電子書閱讀器大熱給傳統(tǒng)紙質書閱讀帶來巨大沖擊。2023年4月第九屆數字閱讀年會上發(fā)布的《2022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平臺上架作品達到5271.86萬部,同比增長52.95%,數字閱讀市場總體營收規(guī)模達463.52億元,同比增長11.50%,大眾閱讀市場營收335.91億元,占比72.47%;有聲閱讀市場營收95.68億元,占比20.64%;專業(yè)閱讀市場營收31.93億元,占比6.89%。
(四)館藏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數字技術的運用為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數字技術的快速更新迭代使館藏資源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和更新,為讀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通過數字技術,圖書館可以將紙質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其轉化為數字資源,使讀者可以在電子設備上訪問和使用。與傳統(tǒng)紙質資源相比,數字資源的保存、傳播和更新成本較低,能夠更好地響應讀者需求和進行持續(xù)更新。并且,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用戶反饋等方式對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優(yōu)化數字資源結構、提升數字資源質量。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公共圖書館可以更好地實現館藏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滿足不斷變化的讀者需求。
三、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面臨的問題
盡管數字技術為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數字資源的豐富也對公共圖書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公共圖書館和社會機構不斷發(fā)展本館的數字資源,雖然極大豐富了數字資源總量,但不開放的資源和不聯通的平臺也形成了一個個“數字資源孤島”,造成資源流通閉塞和資源浪費。
其次,我國網民規(guī)模和數字閱讀用戶以極快的速度增長,但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卻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對數字資源推廣服務的不重視,沒有有效利用各種媒體對數字資源服務進行有效推廣普及,導致用戶群體對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缺乏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催生了社交化閱讀,人們更加習慣于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與體會,追蹤他人的閱讀動態(tài),以獲取更多的閱讀推薦和交流機會。然而,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圖書館與讀者、讀者與讀者即時互動的平臺以及策劃閱讀推廣活動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再次,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普及,一些讀者現已能夠借助各類電子設備隨時隨地訪問海量的文獻資源。但由于數字資源信息龐雜、平臺眾多,大部分讀者在數字資源檢索、歸類、利用等方面還存在問題,不能有效而充分地使用數字資源,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積極開展相關培訓,幫助讀者提高數字信息素養(yǎng)。
最后,數字技術的出現使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數字化閱讀不僅拓寬了讀者的閱讀渠道,還增強了閱讀體驗的靈活性和個性化,使讀者對圖書館空間實體的依賴性減弱,從而促使圖書館必須重新審視其空間服務模式,以適應這一時代變革,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
四、公共圖書館在數字時代的運營創(chuàng)新策略
(一)建立開放共享的數字資源平臺
公共圖書館應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建立開放共享的數字資源平臺,促使公共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服務機構之間、圖書館與社會機構之間實現數字資源共享共建。公共圖書館與出版社、學術機構等合作,可以降低數字資源建設的成本,獲得更多、更優(yōu)質的數字資源,學術機構也能獲取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為學術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二)利用形式多樣的傳播媒體
一方面,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了拓展用戶群體的機會。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擁抱社交媒體平臺,廣泛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博以及抖音等社交媒體工具,發(fā)布圖書推薦、線上讀書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吸引大量年輕讀者的關注與參與;通過創(chuàng)建讀者交流群等方式實現圖書館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長期、有效地互動與溝通。通過對社交媒體平臺的精心運營,公共圖書館不僅能夠提升自身在數字時代的影響力,提高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也能顯著提升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進一步加強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聯系。
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多種形式的傳播媒體擴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例如,通過流媒體宣傳報道、舉辦線上閱讀推廣活動、搭建數字信息平臺等方式,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推廣活動,借助報紙、廣播、電視、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種傳播媒體宣傳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可以擴大圖書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讀者積極參與活動。
(三)培養(yǎng)讀者信息素養(yǎng)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和數字時代的到來,多樣化的閱讀需求要求讀者具有更高的信息素養(yǎng)。為此,公共圖書館要積極構建信息素養(yǎng)培訓體系,幫助讀者提高信息素養(yǎng)水平,熟練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提升館藏資源利用效率。培訓內容可包括電子書下載、數字資源檢索等。例如,上海市浦東圖書館推出的“數字閱讀:開啟閱讀新體驗”活動,為讀者提供了數字閱讀培訓,有助于提升讀者的信息素養(yǎng)。
(四)構建功能豐富的閱讀空間
1.可移動空間
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公共圖書館要進行空間創(chuàng)新,提供更加靈活的閱讀空間。公共圖書館可以采用可移動的書架和家具,使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布置空間,創(chuàng)造出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在這個空間內,還可以引入互動屏幕等設備,提供更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公共圖書館還要構建交流互動的空間,以滿足讀者的社交需求。例如,設立讀者交流區(qū)域,提供專門的討論區(qū)??梢蚤_設閱讀俱樂部、舉辦讀書分享會等活動,鼓勵讀者之間互動交流。例如,遼寧省圖書館內的文溯書房,不僅陳列圖書,還設有書畫、茶藝等展示和交流區(qū)域,以及開展中小型文化沙龍講座的研討區(qū)域等。各區(qū)域之間采用移動隔斷,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構建新的空間,為讀者提供閱讀、學習、研討、社交、展示、休閑于一體的一站式閱讀空間服務,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空間的使用效率。
2.創(chuàng)意展示空間
公共圖書館要構建展示創(chuàng)意的空間,以吸引年輕讀者的興趣。公共圖書館可以設置展示區(qū)域,展示圖書館館藏的特色書籍、文化藝術品等,提升讀者的參與度。隨著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的更新,許多圖書館都設有文創(chuàng)產品區(qū)域、特色展廳等。例如巴彥淖爾市圖書館“天祿遺珍”古籍展廳和文創(chuàng)體驗廳,在展示古籍和手工技藝之余,讀者還能體驗到古法造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古書裝幀、圖章制刻、碑拓等項目。云南省圖書館的自然博物分館、旅游分館、普洱茶文化圖書館、云南典籍博物館等主題圖書館和創(chuàng)意廳,在提供傳統(tǒng)閱讀服務時,也開展主題公開課、主題影視觀看交流、技藝體驗和展示等活動。
3.數字化空間
公共圖書館豐富的數字資源需要相應的展示空間,這就需要圖書館構建專門的空間來提供數字化服務。公共圖書館可以設置電子閱讀區(qū)域、數字資源共享區(qū)域,方便讀者在線閱讀和獲取各類數字資源。近年來,人臉識別、物聯網、遠程監(jiān)控、自主借還等新技術應用于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為公共圖書館節(jié)省了運營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如江西省圖書館打造的紅色圖書館,引入了球幕影院、VR體驗、虛擬拍照等設施設備,在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的同時,還能應用虛擬現實、投影拼接等技術建立沉浸式體驗空間,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將傳統(tǒng)的圖書館空間與數字空間有機結合,在實體空間內設置數字化學習區(qū)、VR閱讀區(qū)等,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和閱讀體驗。通過虛擬館、數字展覽等方式,將圖書館的服務送到廣大人民群眾身邊。公共圖書館可以借鑒數字媒體運營的先進經驗,建立圖書館官方網站、推出移動應用程序、開展在線書展等,提供對讀者友好的數字化閱讀和借閱體驗。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時代給公共圖書館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數字時代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擁抱變革,建立開放共享的數字資源平臺,利用多樣化的傳播媒體渠道提升自身影響力,培養(yǎng)讀者的數字信息素養(yǎng),并構建功能豐富的閱讀空間。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運營,公共圖書館不僅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繼續(xù)發(fā)揮其在信息傳播、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在數字時代煥發(fā)新的活力,為提升全民素養(yǎng)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林昱.淺談數字媒體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思路[J].科技風,2018(11):63-64.
[2]瑚小雪.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D].廣西大學,2017.
[3]喬玉芳.淺談公共圖書館管理創(chuàng)新服務工作[J].人文天下,2018(10):71-73.
[4]郭艷玲.數字時代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研究[J].參花(上),2023(07):101-103.
[5]武競.數字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及應用分析[J].參花(上),2022(02):104-106.
[6]陳雪.數字時代 圖書館如何推動全民閱讀[N].光明日報,2024-05-29(007).
[7]宿朝銳.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流通閱覽工作提升策略的探析[J].參花(下),2023(02):119-121.
[8]郭江濤.數字時代下圖書館發(fā)展新趨勢和發(fā)展對策分析[N].山西科技報,2022-08-25(A06).
[9]杜希林,孫鵬.我國公共圖書館數字素養(yǎng)教育研究——基于數字時代全民數字素養(yǎng)教育的視角[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07):19-26+53.
[10]張祎函.數字時代河北省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23.
(作者簡介:張麗,女,本科,昭通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