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一系列實踐探索留下的珍貴印記和寶貴財富,同時也是新時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當前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富集地沿線的高中。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課程思政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厚植學生愛國情懷、政治認同、理想信念,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推動文化自信自強。本文將以黃繼光精神為例,從地方紅色文化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必然性出發(fā),探討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可能面臨的困難與創(chuàng)新實踐路徑,以期更好地促進高中階段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地方紅色文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黃繼光精神
地方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人民的珍貴財富,更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同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還能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推動文化自信自強。由此,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課如何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富集地沿線的高中如何進一步發(fā)揮紅色資源的顯著優(yōu)勢,是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斷追問的重要課題。
一、黃繼光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在邏輯與必然需求
紅色文化是地方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地方紅色文化與高中思政課之間有著較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一方面表現(xiàn)在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二者之間存在相互助長、彼此成就的關系。
(一)價值取向與實踐訴求的雙重契合
地方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之間存在必然的契合性,這也是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前提所在。這種契合性一方面表現(xiàn)在地方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上的相互契合;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地方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上彼此貫通。作為德陽中江本土優(yōu)秀紅色文化資源的黃繼光精神無論在價值基礎還是實踐層面都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高度契合性。
黃繼光精神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價值導向上的契合性。首先,二者具有一致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內(nèi)容。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其指導思想也是鮮明的,即馬克思主義。因此,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指導思想上具有一致性。其次,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取向。黃繼光精神作為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的抗美援朝精神典范,蘊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其所倡導的價值觀如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對集體的認同和奉獻等,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加之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注重對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的培養(yǎng)。因此,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文化基因和價值觀上高度契合。
黃繼光精神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實踐上相契合。首先,二者都有教育使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本身就是促使學生形成正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為使命,集政治性和思想性于一體的教學活動。黃繼光精神作為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無論是感人至深的黃繼光堵機槍的英雄事跡,還是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情懷,都具有鮮明的教育屬性。因此,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共同體現(xiàn)著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教育使命,契合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其次,二者共同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姑涝袷堑谝慌{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而黃繼光精神正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典范。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重視學生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理解掌握。因此,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共同契合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教育工作。
(二)相互助長與雙向建構的共生效應
地方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之間相互貫通又相互成就。一方面,地方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另一方面,地方紅色文化作為優(yōu)秀教育教學資源又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內(nèi)容,助力完成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學使命。
在摒除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傳承發(fā)揚了黃繼光精神。近年來,有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帶著特殊的政治目的針對特定的歷史事實基于特別的價值評價,尤其在于以碎片化手法解構歷史、以娛樂化手法歪曲歷史、以抽象化手法混淆歷史。對于革命英烈,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挑出,甚至捏造所謂的細節(jié),力圖找到英雄們的弱點,消解他們背后的光環(huán)。黃繼光的英雄事跡也不例外,如歷史虛無主義對英雄黃繼光是否用身體堵得住機槍子彈的細節(jié)進行質疑和抹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在人生成長階段,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往往成為歷史虛無主義侵蝕的對象。將黃繼光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僅還原了黃繼光在戰(zhàn)役中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從而壯烈捐軀的歷史史實,深入理解毛澤東關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科學論斷,更是夯實學生政治立場、摒除竄史亂今的歷史虛無主義的重要舉措。
發(fā)揚黃繼光精神的過程也是豐富和擴展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重要過程。雖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教材都是統(tǒng)一的,但它絕不是照本宣科的課程,而是重要的綜合性課程,需要深入挖掘優(yōu)質教學資源,豐富教育教學內(nèi)容。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其蘊含的歷史進程與英雄事跡恰好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素材,對于堅決抵制和回應各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挑戰(zhàn)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意識形態(tài)上,為高中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提供豐富而生動的實物教材。
二、黃繼光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情難點與現(xiàn)實挑戰(zhàn)
如何將作為地方紅色文化的黃繼光精神轉化為優(yōu)質紅色教育資源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二者的結合在實踐中雖然有一些經(jīng)驗和成績,但仍存在著現(xiàn)實問題和教情難點,有必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才能在實際運用中不斷改進。
(一)空間固化:思政課堂缺乏新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中對于地方紅色文化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思政課中融入紅色基因已成為思政課教師的普遍共識。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在黃繼光精神融入過程時,僅局限于思政課堂,這無疑在空間上阻礙了地方紅色教育資源紅利的發(fā)揮。加之,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按照自己教學經(jīng)驗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僅限于黃繼光英雄故事的講解,卻不能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內(nèi)核,或是開發(fā)力度不夠、利用頻率不高等等。這些現(xiàn)象都使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學缺乏深度,從而更加限制了地方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發(fā)揮出來的作用。
(二)主體缺失:缺少家庭社會參與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將學校課堂視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而忽視家庭和社會在教育過程的重要作用,缺乏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xié)同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別強調(diào)“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不僅在于學校課堂,還在于家庭和社會之中。黃繼光精神作為德陽本土的紅色文化,在家庭和社會中是否營造出紅色文化氛圍?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傳遞了黃繼光精神內(nèi)涵?這都是值得質疑和追問的。
(三)缺乏長效:維持可持續(xù)性困難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持續(xù)性和長期性,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而當前高中對于黃繼光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融入具有碎片性、隨機性和盲目性,非常缺乏保障機制支持,以至于二者的結合發(fā)展缺乏長效性與可持續(xù)性,育人效果不顯著。要取得教育教學實效,就必須保證長期踐行黃繼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構建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
三、黃繼光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與長效機制
通過對黃繼光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與教情分析,應在實踐路徑上做到以下幾點:
(一)拓展陣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空間
首先,講好黃繼光紅色故事,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想教育課堂為黃繼光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場域。黃繼光精神作為地方紅色文化,對于本土高中生具有獨特的地域親和優(yōu)勢,應抓牢思政課堂這個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其次,挖掘黃繼光精神內(nèi)核,研發(fā)地方紅色文化的校本教材。紅色文化的教育內(nèi)容是否豐富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高中可以依托當?shù)乇就良t色文化資源的黃繼光精神,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對黃繼光精神進行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研究,從而因地制宜編撰關于黃繼光精神的地方紅色文化校本教材。最后,巧用VR虛擬仿真技術賦能,跨越時空壁壘。VR虛擬仿真是一種新興的科技,也是新型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利用3D建模技術深度還原黃繼光以身殉國的歷史場景,還能結合虛擬仿真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教學虛擬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扮演黃繼光或其戰(zhàn)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
(二)多元共育:家、校、社三方形成協(xié)同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教育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協(xié)同共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樣需要家、校、社多方協(xié)作,形成立德樹人的協(xié)同合力。首先,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的核心,而家風則是家庭教育的靈魂。在家庭中應將黃繼光精神融入家風家教,傳承其愛國主義和革命精神,做到“少年若天成,習慣之為?!?。其次,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將黃繼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學生理解黃繼光精神內(nèi)涵,在春風化雨中達到堅定政治立場、培養(yǎng)政治認同。最后,社會參與是推動黃繼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企業(yè)可以支持贊助黃繼光精神的科普宣傳活動,社區(qū)可以組織高中生參觀黃繼光紀念館、參與祭奠英雄黃繼光等活動,在“日用而不自知”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高中生的文化需求和價值取向??傊?,憑借黃繼光精神在本土得天獨厚的親和力,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多維主體的協(xié)同發(fā)力下,在全員、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傳遞黃繼光精神內(nèi)核與紅色基因。
(三)生態(tài)建構:建立起全方位一體化長效機制
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系列的長效保障機制才能可持續(xù)地鋪開。建立紅色教育基地是推動黃繼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長效發(fā)展的基本性保障。學??梢耘c當?shù)氐牟┪镳^、紀念館、革命遺址等機構合作,建立紅色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學習、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英雄黃繼光的奮斗歷程,深入理解黃繼光精神的內(nèi)涵和價值。其次,學校可以依托黃繼光精神,鼓勵學生成立紅色文化社團,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紅色文化活動,豐富校園紅色文化。最后,黃繼光精神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應與小學、初中甚至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貫通,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無論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我們“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路徑應當是暢通無阻的。這就勢必要求黃繼光精神貫穿于大、中、小各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更是一個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有效。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diào)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王滬寧出席[J].黨建,2019(04):4-5.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 人民日報,2022-10-26(001)
[3]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01).
[4]徐振偉.紅色資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06):26-2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專項)(項目編號:SZQ2023001)】
(作者簡介:肖鈞文,中共浙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陳東,四川省中江中學校高級教師,教導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