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事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軍事方面的知識技能,了解世界軍事形勢,使其形成良好的軍事素養(yǎng)。紅色文化資源是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情懷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有效載體,使得大學生在厚植家國情懷的同時,成長為合格的軍事后備人才。基于此,本文針對紅色文化在大學生軍事課教學中的融入進行深入探索,首先分析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軍事課教學的必要價值,然后提出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軍事課教學的具體路徑,以期為高校軍事課教學改革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軍事課|融入路徑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隨著日益變化的國際形勢,有效應對有各種復雜的國際關系,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應做到居安思危。軍事課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養(yǎng)成憂患危機意識以及提升國防素養(yǎng)的重要抓手。如何在軍事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愛黨愛國愛家的深切情懷,成為了廣大軍事課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在長期的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發(fā)展歷程中形成的先進文化,將其融入到軍事課教學中能夠為大學生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提升軍事素養(yǎng)以及培養(yǎng)合格后備兵員提供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軍事課教學的意義
軍事課教學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學生軍事素養(yǎng)而設置的必修課程,通過軍事課能夠讓大學生形成強烈的國家安全意識,厚植愛國情懷,強化其自身國防觀念,為我國國防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后備人才。由于紅色文化的特殊性,將其融入到軍事課教學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以全面提升大學生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成長為符合我國國防事業(yè)要求的后備役兵員[1]??傮w而言,紅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軍事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后備兵員。人才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有利于我國國防與軍隊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而在科技發(fā)展中更加重視人才的作用。高校學生是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強大的主力軍,高校在大學生軍事課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融入紅色文化,能夠讓學生對我國的國防、軍事等方面內容有一個深入了解,從而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切感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歷程、強軍文化以及戰(zhàn)斗精神。
其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高等學校要始終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軍事課教學主要是讓大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提升。如果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2]。在當下國際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復雜的背景下,面對我國民族復興與社會發(fā)展,高校除了應加強對大學生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之外,更要注重身心素質的培育。軍事課教學既能達到這一目的,也能夠助力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軍事課教學的路徑
(一)重視紅色文化案例教學,講好紅色故事
在大學生軍事課教學過程中,紅色故事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也是紅色文化融入的關鍵。面對當前國防教育情況,如果想要加深大學生對軍事課的興趣和了解,可以為大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整合和設計。同時也需要教師對課程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靈活穿插紅色故事,以便能夠從多方面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學理性和事理性相統(tǒng)一,根據(jù)教學章節(jié)內容融入紅色故事,輔助教學工作的展開,讓課堂教學具有良好實效性[3]。新時代下,教師應當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為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任務,在講述紅色故事時可以采取圖片或是視頻的方式,如此則能夠將紅色故事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大學生眼前。例如,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呈現(xiàn)紅色題材電影或紀錄片,將紅色故事串聯(lián)起來“講”給大學生聽。通過視頻或是圖片的方式“講”紅色故事,能夠在大學生內心深處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加深大學生的理解。在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還應利用課前時間鼓勵大學生分享紅色故事,并借助情景劇等方式讓大學生演繹紅色故事,加深大學生對紅色文化魅力的體驗。
(二)深挖紅色精神文化,適時開展專題教育
紅色文化資源在我國分布廣泛,在大多數(shù)地方都有紅色文化資源,如果想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可以采用主題教育的方式開展,如邀請軍事方面的專家展開紅色文化專題講座,與大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有利于大學生國防意識和家國情懷的樹立[4]。各高??梢酝ㄟ^邀請軍隊中具有較高職階的軍人走進學校,為學生講述首節(jié)軍事課,通過自己親身的經歷或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讓大學生能夠了解到,若是沒有強大的祖國,那么也就不能點燃自己的夢想。學校還可以邀請軍史、國防等領域的研究人員為大學生展開軍事課教學工作,對軍事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使得大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紅色文化精神,對黨和國家國防與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領域等方面論述有一個深入的理解。當大學生聽完相應的講座以后,要求大學生將自身的想法、體會寫出來,以便對軍事方面的知識進行探索,讓學生銘記歷史,努力奮斗,認真學習,為我國的發(fā)展以及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融入紅色歌曲,激發(fā)大學生的國防熱情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軍事課教學為了能夠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應從新時代標準出發(fā),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與目標進行確定,并能夠利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武裝。尤其是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在全球經濟高速發(fā)展背景下,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接受特點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也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尤其是新媒體的出現(xiàn),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的環(huán)境中,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念容易受到其他非主流價值文化的沖擊[5]。為了能夠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軍事課教學也同樣具有主渠道作用。幫助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而紅色文化的融入則顯得尤為重要。紅色歌曲作為紅色文化的載體,經歷了長期的沉淀與發(fā)展,流傳至今都是經典音樂作品,蘊含了深厚的革命文化和精神,若是將其融入到軍事課教學中則能夠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例如,在軍事課第一次課前就播放《好男兒就是要當兵》《請您檢閱》,對于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也具有先入為主的效應。在講授《武裝力量》這一章節(jié)中,適時穿插播放《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人民海軍向前進》《空軍進行曲》以及《火箭軍之歌》等紅色歌曲,該音樂作品是紅色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頌了革命精神,學生通過紅色歌曲能夠體會到革命先輩自身視死如歸的氣勢,而學習與演唱該歌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內心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堅定自己投身國防的熱情和信心。
(四)用好紅色地域文化,組織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讓大學生走進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能夠將自身掌握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軍事課中,教師應組織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如此則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每逢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可以加強與軍事學校以及地域內的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對接合作,讓大學生可以積極走進軍事院校中接受國防教育,并將社會實踐活動落實到實處[6]。當進行社會實踐時,教師應對大學生給予更多鼓勵,積極走進當?shù)氐募t色革命紀念館或是革命遺址,也可以讓大學生到紅色革命物品陳列館進行參觀,以便激發(fā)出大學生內心愛國情懷。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參加社會中舉辦的軍事方面的演講、競賽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此類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因此,在融入紅色文化時應當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讓紅色文化能夠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傳承與發(fā)展紅色精神。
三、結語
綜上所述,軍事課教學擔負著國防教育的重任,為了能夠提高國防教育效果,做好軍事課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有意識地引入紅色文化,充分發(fā)揮出紅色文化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入紅色文化則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以達到時時合理靈活利用紅色文化進行軍事課教學。本研究主要是從講述紅色故事、開展專題教育、融入紅色歌曲、組織社會實踐四個方面進行論述,促使紅色文化能夠有效融入到軍事課教學中,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自信,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國家的發(fā)展與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佘燕文.紅歌元素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研究[J].才智, 2021,000(030):88-90.
[2]張志勇.遼寧紅色資源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研究[J].中國軍轉民,2022(23):51-55.
[3]江浩.將百色紅色資源運用到軍事理論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區(qū)域治理,2020(09):23-26.
[4]陳麗.文化自信融入《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 39(7):2.
[5]梅皓天.紅色文化融入職業(yè)本科院校軍事理論課程的嘗試[J].新課程研究,2022(27):3.
[6]孫建軍.講紅色故事,筑精神長城:找準軍事理論課教學的“時代接口”[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1):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教育教學立項課題“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融入《軍事理論》課程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XYJ2023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唐永鵬,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國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