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具有特殊的國防教育價值。要在文獻分析與實地調(diào)研的基礎上,建設海南紅色文化資源教學資料庫,為將其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奠定基礎。要遵循高校軍事理論課教材的內(nèi)在邏輯,找準海南紅色文化與高校軍事理論課程的契合點,對照教材章節(jié)結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將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過程,在高校軍事理論課中傳承紅色基因。
【關鍵詞】海南紅色文化|國防教育價值|軍事理論課教學|融入路徑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化基因。黨和國家向來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1]”高校軍事理論課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青年學生國防素質(zhì)的德育通識必修課程,把紅色文化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過程,增強青年學生的國防意識,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海南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泛、富有特色,具有特殊的國防(軍事)教育價值。將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對于提高軍事理論課的魅力與實效,更好地讓紅色精神激發(fā)青年學生的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紅色文化資源的立德樹人價值及相關研究
在我國,紅色文化特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反映黨政軍民崇高精神風貌的先進文化,具有重要的立德樹人價值。近年來,紅色文化育人受到學術界高度重視,涌現(xiàn)出較多的相關研究成果。
首先,相關學者深入探究了紅色文化資源的德育價值。黃蓉生認為,紅色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根本特性、中華民族鮮明特性和大眾文化本體特性;劉潤為認為,具有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品德修養(yǎng)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彭舸珺認為,紅色文化的革命性、傳承性與當代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密切相關,先進性、教育性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謀而合,其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與當代大學生的時代使命如出一轍。這些論述揭示了紅色文化的本質(zhì)、特性與育人功能,有助于人們認識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系。
其次,相關學者對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路徑與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探索。在融入原則上,張?zhí)┏?、肖發(fā)生提出,要堅持統(tǒng)籌兼顧,堅持因地制宜,堅持具象化、滲透性,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感悟相結合。在融入路徑上,李康平提出,要建設紅色文化實踐育人基地;肖小華提出,要構建具有隱性教育功能的紅色校園文化;汪立夏提出,要推動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在融入機制上,韓延明提出要健全紅色文化育人的領導體制、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這些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紅色文化育人相結合,具有重要啟示。
再次,相關學者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國防教育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進行了研究。藺相飛認為,紅色文化“在當代大學生國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獨特的價值”“傳承紅色文化,培育大學生‘愛我中華,強我國防’的意識,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有效的途徑”;肖本新認為,“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存在一定的困境和短板,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習參與性滯后,教學方式和途徑較為單一,無法有效引起學生對國防教育的重視和興趣等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深入探索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這些成果對探索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教學提供了重要參考。
需要指出的是,海南紅色文化雖然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地處邊疆、海島,其特殊的育人價值與功能被關注較少,具體到“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的研究就更少見。相關學者主要對海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生成、精神內(nèi)涵及其普遍意義上的育人功能與路徑進行了研究?!吨袊伯a(chǎn)黨的光輝照耀在海南島上》與20世紀80年代陸續(xù)出版的《瓊崖縱隊史》等20多種文獻,為研究瓊崖革命史奠定了基礎。21世紀以來,《瓊崖革命論》等著作,對瓊崖革命史進行了專題性或綜合性研究;《瓊崖革命精神文化的內(nèi)涵探析》《試論瓊崖革命精神的特性》等成果分別對瓊崖革命精神的內(nèi)涵、特點、時代價值等進行了研究?!逗D侠枳寮t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論文分析了海南紅色文化的價值觀教育功能?!逗D霞t色旅游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等論文提出了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這些成果對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
二、海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國防教育價值及其典型形態(tài)
海南紅色文化資源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國防(軍事)教育的寶貴財富,這一點雖然在學術界未得到充分關注,但在黨和政府層面卻受到高度重視。早在2015年7月,在海南省人民政府發(fā)布的通知中,“瓊崖紅軍云龍改編舊址”等16個單位就被命名為海南省國防教育基地。至2021年6月,海南省已有中國工農(nóng)紅軍瓊崖縱隊改編舊址、瓊海市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萬寧市六連嶺烈士陵園、張云逸紀念館、臨高角海南解放公園、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7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些海南紅色文化資源構成了海南省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紅色文化資源庫”,現(xiàn)擇要介紹如下。
(一)臨高角海南解放公園
海南解放公園是解放軍“木船打軍艦”故事發(fā)生地。公園以熱血豐碑雕像為軸心,與百年燈塔、40軍和43軍烈士紀念碑相對應,表達對解放海南的革命先烈的紀念之意和緬懷之情。其中的解放海南島渡海戰(zhàn)役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文物,翔實的文史資料,生動詮釋了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zhàn)的重大歷史意義。
(二)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位于海南省瓊海市,為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而建造,早在2001年就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園由和平廣場、紀念廣場、紅色娘子軍紀念館、椰林寨等五個部分組成。和平廣場正中舞臺背景是女子軍竹笠、軍號、和平鴿、砸斷的鎖鏈的巨型雕塑。
(三)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
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位于海南省定安縣。在1928年和1932年瓊崖兩次革命低潮時,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兩度成功保存了瓊崖革命的“火種”,被譽為“瓊崖革命的搖籃”。2001年6月,中宣部將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園同年被列入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四)五指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
五指山革命根據(jù)地紀念園項目于2005年先行建成“瓊崖縱隊指揮部舊址”,是全國立項建設的100個“紅色旅游景區(qū)”之一,也是100個景區(qū)中被列為全國30個“經(jīng)典紅色旅游線路”之一。走進紀念園,就走進了瓊崖革命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其中,歷史陳列館分為七個部分:前廳;第一展廳:白沙起義,曙光初現(xiàn);第二展廳:挺進毛貴,紅霞漫天;第三展廳:三大攻勢,旭日東升;第四展廳:解放海南,紅日高照;第五展廳:薪火相傳,日新月異;尾廳。
(五)白沙起義紀念園
白沙起義紀念園用地面積有60畝,1990年被省政府批準列入省級革命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2005年向民政部申請列入國家級革命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其中,白沙起義紀念館的布展,充實了白沙起義紀念碑園的實質(zhì)內(nèi)容,使參觀的各界人士、青少年學生和群眾更加直觀地了解白沙起義英烈們的艱苦卓絕、不惜流血犧牲的革命歷程和不朽功勛,激發(fā)愛黨愛國熱情。
除了上述紅色教育基地之外,海南還有瓊崖一大會址、馮白駒故居、李碩勛烈士紀念亭、西沙海戰(zhàn)烈士陵園、三亞西島女子民兵連紀念館、三亞市崖州區(qū)梅山革命史館、周士第將軍紀念館、椰子寨戰(zhàn)斗遺址、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一大批紅色紀念空間,可以成為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和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
三、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路徑
在紅色文化育人視域下,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價值與高校軍事理論課育人目標內(nèi)在契合,對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要在文獻分析與實地調(diào)研基礎上,建設海南紅色文化資源教學資料庫,為軍事理論課教學奠定基礎。要遵循高校軍事理論課教材的內(nèi)在邏輯,對照教材章節(jié)結構,創(chuàng)新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打通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路徑。
(一)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導論”的路徑
在“導論”部分,要在教學目標中闡述為什么要把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在“導論”教學內(nèi)容中,一是要介紹中國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與外延、海南紅色文化的特點與資源分布;二是要介紹海南紅色文化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必要性;三是要介紹海南紅色文化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的預期效果。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海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分布情況,必要時進行實地考察。
(二)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第一章“中國國防”的路徑
第一章“中國國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國防的內(nèi)涵和我國國防歷史的發(fā)展歷程,樹立正確的國防觀”。[2]在該章教學中,一是要在第一節(jié)“國防概述”的“中國現(xiàn)代國防內(nèi)容”部分,融入20世紀50年代“渡海戰(zhàn)役”、60至80年代“西沙保衛(wèi)戰(zhàn)”、南海“3·14”海戰(zhàn)等重大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國防的基本類型和國防的歷史發(fā)展,掌握國防的含義和現(xiàn)代國防觀的基本內(nèi)容;深刻認識解放海南島對守住中國南海主權的重大意義,了解西沙保衛(wèi)戰(zhàn)、南海“3·14”海戰(zhàn)在中國國防史上的地位。二是要在第三節(jié)“國防建設”的“軍民融合”部分,融入渡海戰(zhàn)役中的“木船打軍艦”“勇闖深海的老船長、守護南海的捕魚人、海南漁民的典型代表——王書茂”,引導學生了解人民戰(zhàn)爭、軍民融合對戰(zhàn)爭取勝的重大意義。三是要在第四節(jié)“武裝力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兵種體制”部分,融入“紅色娘子軍”和“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西島女民兵”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武裝力量的構成”中的“特殊力量”。
(三)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第二章“國家安全”的路徑
第二章“國家安全”的教學目標是:結合當前南海國家安全形勢和海南省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實際,引導學生認清南海周邊國際形勢新變化、戰(zhàn)略格局新特點、安全環(huán)境新挑戰(zhàn),增強維護南海國家安全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該章教學內(nèi)容中,一是要在第一節(jié)“國家安全概述”中,融入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及其關于海南、南海的相關重要論述,向學生介紹與海南相關的國家安全問題;二是要在第二節(jié)“國家安全形勢”中,融入南海主權爭端的由來、南海撞機事件、我國解決南海爭端的“雙軌思路”等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新形勢下的中國國家安全形勢,掌握在南海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的策略。
(四)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第三章“軍事思想”的路徑
第三章“軍事思想”的教學目標是:結合毛澤東相關軍事思想及其在海南的實踐,引導學生“熟悉我國軍事思想”。該章教學重點是在第四節(jié)“當代中國軍事思想”部分,融入“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密碼、“山不藏人人藏人”“紅色娘子軍的源·魂·流”“渡海作戰(zhàn),解放海南島”“西島女子民兵連”等內(nèi)容,引領學生深刻認識毛澤東的“人民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
(五)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第四章“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路徑
第四章“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南海周邊事態(tài)的發(fā)展演變,結合新時代中國國防建設的新成績,引導學生“樹立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的信心”。該章教學重點是:在第二節(jié)“新軍事革命”部分,從“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和王偉烈士事跡談起,引領學生深刻認識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新時代強軍思想,掌握新時代軍事革命的基本內(nèi)涵和主要內(nèi)容。
(六)海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軍事理論課第五章“信息化裝備”的路徑
第五章“信息化裝備”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南海艦隊軍事裝備的演進,引領學生“了解信息化裝備的內(nèi)涵、分類、發(fā)展”,努力成為國防科研人才。該章的教學重點是:在第二節(jié)“信息化作戰(zhàn)平臺”部分,從入駐三亞航母基地的我國第一艘國產(chǎn)航空母艦“山東艦”談起,引領學生掌握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定義及分類,掌握陸上、海上(水下)、空中和太空信息化作戰(zhàn)平臺的主要裝備性能。在該部分教學中,可邀請三亞駐軍退役艦長作為思政課特聘教授進入課堂授課,或請其帶領學生利用開放日到駐地艦艇開展現(xiàn)場教學。
四、結語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資源是賦能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優(yōu)質(zhì)資源。各地高校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不僅要善于運用普遍意義的紅色文化資源,更要善于運用區(qū)域紅色文化資源,增強軍事理論課教學的魅力與實效。要深入剖析各類紅色文化資源與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契合點,建立紅色文化教學資源庫,完善教學大綱,豐富教學課件,實現(xiàn)與各地紅色育人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的共建共享。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中國軍轉民,2021(10):11-15.
[2]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Z1):55-60.
【基金項目: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思政專項)(項目編號:HNSZ2021-27)、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HNSK(QN)24-95)、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項目(項目編號:sdxy-2024-01)】
(作者簡介:王凱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國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