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體幾何解題有綜合法、(向量)基底法和(向量)坐標法三種并存的方法,解題時如何選擇?是選用綜合法,還是選用(向量)基底法或(向量)坐標法解答呢?文章通過一道高考立體幾何試題三種方法解答的評析,體會三種方法的特點和選擇技巧.
關鍵詞:立體幾何;三種解法;特點;選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19-0057-04
以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理科第19題第(3)小題的解法為例[1],和大家探究綜合法、(向量)基底法和(向量)坐標法三種方法的特點和選擇技巧.
1 試題呈現(xiàn)
題目 如圖1,在三棱錐P-ABC中,AB⊥BC,AB=2,BC=22,PB=PC=6,BP,AP,BC的中點分別為D,E,O,AD=5DO,點F在AC上,BF⊥AO.
(1)證明:EF∥平面ADO;
(2)證明:平面ADO⊥平面BEF;
(3)求二面角D-AO-C的正弦值.
2 試題解答
2.1 第(1)問解析
分析 根據題設條件,運用綜合法并結合(向量)基底法,利用向量線性運算和數(shù)量積運算證明四邊形ODEF為平行四邊形,再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推理作答[2].
解析 連接DE,OF,設AF=tAC,則
BF=BA+AF
=BA+tAC
=BA+t(BC-BA)
=(1-t)BA+tBC,
AO=BO-BA=-BA+12BC.
因為BF⊥AO,AB⊥BC,
則BF·AO=[(1-t)BA+tBC]·(-BA+12BC)
=(t-1)BA2+12tBC2
=4(t-1)+4t=0,
解得t=12.
則F為AC的中點.
由D,E,O,F(xiàn)分別為PB,PA,BC,AC的中點,于是DE∥AB,DE=12AB,OF∥AB,OF=12AB.
即DE∥OF,DE=OF.
則四邊形ODEF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F∥DO,EF=DO.
又EF平面ADO,DO平面ADO,
所以EF∥平面ADO[3].
2.2 第(2)問解析
分析 根據(1)的結論,結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推理作答.
解析 由(1)可知EF∥OD,則AO=6,DO=62.
所以AD=5DO=302.
因此OD2+AO2=AD2=152.
則OD⊥AO.
所以EF⊥AO.
又AO⊥BF,BF∩EF=F,BF平面BEF,EF平面BEF,則有AO⊥平面BEF.
又AO平面ADO,
所以平面ADO⊥平面BEF.
2.3 第(3)問解析
分析1 由(2)的結論,作出并證明二面角的平面角,再結合三角形重心及余弦定理求解作答.
解法1 (綜合法)如圖2,過點O作OH∥BF交AC于點H,設AD∩BE=G,由AO⊥BF,得HO⊥AO,且FH=13AH.
又由(2)知,OD⊥AO.
則∠DOH為二面角D-AO-C的平面角.
因為D,E分別為PB,PA的中點,
因此G為△PAB的重心.
即有DG=13AD,GE=13BE.
又FH=13AH,即有DH=32GF,
cos∠ABD=4+3/2-15/22×2×6/2=4+6-PA22×2×6,
解得PA=14.
同理得BE=62.
于是BE2+EF2=BF2=3.
即有BE⊥EF.
則GF2=(13×62)2+(62)2=53.
從而GF=153,DH=32×153=152.
在△DOH中,OH=12BF=32,OD=62,DH=152,
于是cos∠DOH=6/4+3/4-15/42×(6/2)×(3/2)=-22,
sin∠DOH=1-(-22)2=22.
所以二面角D-AO-C的正弦值為22.圖2 解法1示意圖
分析2 取空間的一個基底,利用向量基底法求解.
解法2 (基底法)設BF∩AO=M,則M為△ABC的重心.
取{OA,OB,OD}為空間的一個基底,所以
BF=32BM=32(BO+OM)=32(BO+13OA).
設二面角D-AO-C的平面角為θ,則由(1)(2)可知
cosθ=cos〈OD,BF﹥
=OD·BFOD|BF|
=OD·BF
(6/2)×3
=23OD·BF
=23OD·32(BO+13OA)
=22OD·(BO+13OA)
=22OD·BO+26OD·OA
=22OD·BO.
在△DOB中,因為DB=DO=62,BO=2,
所以cos∠DOB=2/26/2=13.
所以cos〈OD,BO〉=-13.
所以OD·BO=ODBOcos〈OD,BO〉=
62×2×(-13)=-1.
于是cosθ=22×(-1)=-22.
所以θ=3π4.
所以sinθ=22.
故二面角D-AO-C的正弦值為22.
分析3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運用向量坐標運算求解[3].
解法3 (坐標法)如圖3,以點B為坐標原點,BA,BC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和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B-xyz,則B(0,0,0),A(2,0,0),C(0,22,0),設P(m,2,n),D(m2,22,n2).
由已知和(2)可知PB=6,AD=302.
所以m2+(-2)2+n2=6,(2-m2)2+(22)2+(n2)2=302.
所以m2+2+n2=6,(2-m2)2+12+n24=152,
解得m=-1,n=3.
所以P(-1,2,3),D(-12,22,32),E(12,22,32),F(xiàn)(1,2,0),O(0,2,0).
則OA=(2,-2,0),OD=(-12,-22,32).
設平面ADO的法向量為n1=(λ,μ,ν),則
n1·OA=2λ-2μ=0,n1·OD=-12λ-22μ+32ν=0[4].
令ν=1,解得λ=13,μ=23.
所以n1=(13,23,1).
又設平面ACO的法向量為n2=(0,0,1),設二面角D-AO-C的平面角為θ,則
cosθ=n1·n2n1n2
=(1/3,2/3,1)·(0,0,1)(1/3,2/3,1)0,0,1
=22.
所以sinθ=22.
3 解法評析
解法1運用的是綜合法.綜合法是從已知條件入手,根據有關定義,作出空間輔助線和輔助面,運用幾何推理解答立體幾何問題的方法.綜合法可謂是解答立體幾何問題的“萬能”之法,它適用于每一道立體幾何題,尤其是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空間線、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以及一些容易化歸到平面圖形中的空間角或距離的計算問題,更適合運用綜合法.綜合法的不足是抽象程度高,推理計算過程往往頭緒繁多、錯綜復雜,令人不容易駕馭[5].
解法2運用的是(向量)基底法.基底法通過選用空間的基底,應用向量的概念和運算解決問題.基底法把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思路單一,易于接受.比如,空間共線、共面的判斷,以及一些不方便通過添加輔助線、輔助面來推理又不具備垂直關系,無法用坐標法求解的空間角、空間兩點間距離的計算等問題.基底法的不足:一是對計算要求較高,二是向量關系不易尋找.
解法3運用的是(向量)坐標法.坐標法根據空間幾何體具有或構造“三維”垂直的特點,建立適當?shù)目臻g直角坐標系,表示或計算出有關點與向量的坐標,通過坐標運算,使立體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處理,把定性問題化歸為定量問題來解決.坐標法的優(yōu)點在于既能規(guī)避綜合法復雜的幾何推理,也能避免基底法不易尋找向量之間關系的短板,其優(yōu)勢明顯.坐標法的不足在于局限于具有“三維”垂直的幾何體問題,而且計算量比較大.
4 結束語
對于立體幾何問題,我們首先考慮綜合法,如果較難運作又有較為明顯的垂直關系,再考慮坐標法,實在不行,最后考慮向量法.其實,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幾種方法的聯(lián)用,比如高考題第(1)小題就是應用了基底法和綜合法.總之,解決立體幾何問題把控的原則是:以綜合法為基礎,坐標法為主導,基底法為輔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張健.關于空間向量法破解立體幾何線面角問題的探究:以2022年高考的立體幾何線面角問題為例[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23(03):80-82.
[4] 劉海.例析利用基底法解立體幾何問題[J].中學數(shù)學研究,2023(11):58-59.
[5] 故支云.對一道高考試題的多解探究[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9(09):58-5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