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京昆、越劇、評彈這樣的傳統(tǒng)非遺藝術,最吸引當代人的是什么,“東方生活美學”必定是原因之一。東方文化中的人從來都不是孤零零存在的,而是屬于天地萬物,與山水、花鳥、樹木、器物同在——美是從生活中來,美要到生活中去。
一池碧水之中,一彎九曲橋畔,豫園的標志性建筑湖心亭翼然而立。兩層建筑全為木結構,不用一根鐵釘,都用竹楔連接,200多年來卻從未重修過,盡現古代建筑工藝之奇妙。早在1855年,古亭已是茶樓,也是上海留存至今最古老的茶樓。
2023年,湖心亭重啟“評彈專場”,名家高博文、陸錦花帶著400多年歷史的評彈藝術走進湖心亭,開啟評彈長篇《珍珠塔》的精華版駐場演出。“踩在這座歷史保護建筑的木樓梯上,嘎吱嘎吱響?!标戝\花還記得當時進入茶樓的奇妙感覺,“曲徑通幽,哇,還有這么漂亮的地方——在古亭里演出,特別有江南水鄉(xiāng)玲瓏剔透的感覺,中國獨有的民俗韻味,還沒開始演已經覺得非常適合評彈藝術了?!?/p>
湖心亭茶樓二樓的演出現場,席開50余座,演出招牌不是電子屏,而是傳統(tǒng)的戲牌;座椅特別選用了古意綿延的桌帷椅披;觀眾和演員的距離被無限拉近,臺上一桌二椅,臺下更仿佛伸手就會被演員拉進評彈故事里的世界……在小巧玲瓏的茶室里聽評彈,很聚氣,很沉浸。
一般的演出舞臺,通常是封閉式的,而湖心亭茶樓的書場,卻是開放的——這種開放既是空間意義上的,也是心理意義上的:雕花鏤空窗欞邊,聽眾凝神細聽;而樂聲與人聲早已穿透茶樓,傳到了閑逛豫園的更多游客耳中?!昂耐げ铇堑穆牨姾推胀▓鲎硬煌!标戝\花說,“他們不但是沖著評彈、沖著演員而來,也是沖著豫園而來——三者有機統(tǒng)一,有豫園這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IP加持,才能共同成就一場終生難忘的演出。”
景在亭中,亭在景中,這一方小小的古亭,卻能讓“評彈”兩個字所代表的非遺文化傳得更遠更長。在湖心亭茶樓,陸錦花選擇與自己的老搭檔高博文團長合演最拿手的長篇評彈《珍珠塔》:“開始之前,先和觀眾聊聊天。這么近的距離,大家就像朋友聚會,有種充滿人間煙火的親切感。有的年輕人他可能沒有接觸過蘇州評彈,一句話也聽不懂,但是因為喜歡豫園,喜歡這里的氛圍,一來就是好幾次,我都認得出他們了。還有的老聽眾,知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過這里,還會預訂好‘女王專座’。朋友們帶著不同的初衷聚到此地,可能是他接觸評彈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這就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評彈藝術的魅力展現出來?!?/p>
如果說評彈是江南水鄉(xiāng)的牽腸掛肚,那么京劇又是老北京人的精氣神。無獨有偶,北京東城區(qū)里也有一個像湖心亭茶樓那樣古老的戲臺:長安大戲院。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等大師都曾在長安大戲院演出。遷入如今的東長安街北側后,長安大戲院古典民族建筑風格與現代建筑藝術完美結合的外觀,和它內里不間斷上演的京劇名戲《龍鳳呈祥》《鳳還巢》《鎖麟囊》《金龜記》……仍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新知舊雨前來。
1913年,梅蘭芳大師首度赴滬演出,藝驚四座,令他得到了“寰球第一青衣”的美譽。戲劇大師齊如山評說:“到上海唱紅了,才是真紅?!倍?,北京東城區(qū)的青年京劇演員們也時常來上海交流演出,共同見證由梅大師傳承而來的京滬文化交流。
離湖心亭不遠處,豫園和豐樓的“海上梨園”里,青年越劇演員李旭丹正在獻演《閨·SHOW》越劇演唱會。《客從遠方來》《紅樓夢·焚稿》《梁祝·十八相送》《迢迢牽牛星》……傳統(tǒng)名曲的嶄新創(chuàng)編引得高朋滿座。
“海上梨園”堪稱城隍廟最佳觀景臺——2015年,豫園股份對“海上梨園”升級改造,立志于打造成為上海文化會客廳。月明星稀之夜,步入梨園外的連廊露臺,古意悠悠的是城隍廟的飛檐燈影,現代氣息的是遠望入眼簾的陸家嘴金融區(qū)高樓大廈。這里被稱為“歷史的轉角”絕非浪得虛名,憑闌臨風處,恍如隔世。
在此情此景中上演越劇藝術擅長的才子佳人戲,不免又令人多入戲幾分。《閨·SHOW》是以時代性來包裝傳統(tǒng)曲,李旭丹起初還有點擔心一個人唱整場會不會乏味——當時她的恩師、越劇名家王文娟老師尚在世,王老師出了個好點子:你在臺上變裝吧!
以往,李旭丹也有在越劇舞臺上“搶裝”的經歷,但“搶裝”按照慣例也總有三四分鐘的墊場戲幫忙——這回她可是要在臺上直接變裝,而且從林黛玉變到甄嬛,再從甄嬛變到春香,不僅人物服裝發(fā)飾殊為不同,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更是天差地別。李旭丹“外變內也變”,她請來越劇團的服裝老師上臺飾演“侍女”角色,方便當場“搶裝”——舞臺成了戲中角色的“閨房”,也暗中呼應了《閨·SHOW》的演出主題。效果一出,觀眾特別喜歡。
“海上梨園”和湖心亭茶樓相似,也帶有茶座設計。觀眾圍坐于一方八仙桌旁,自斟自飲,品啜香茗,舉頭欣賞近在咫尺的非遺藝術,低頭品味東方傳統(tǒng)美學帶來的心靈回甘。
演員也非常樂于與觀眾建立更多的互動交流。“海上梨園”版越劇《西廂記》結尾處,張生與崔鶯鶯喜結連理,紅娘蹦蹦跳跳上臺賀喜,手捧的一籃子喜糖不僅發(fā)給好事將成的一對新人,還發(fā)到臺下觀眾手中,大家沾沾喜氣。李旭丹的《閨·SHOW》也特意呼應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有“七夕場”,有“跨年場”,她還自己用毛筆抄寫了《心經》,作為幸運觀眾的禮物送出。
在這樣彼此親近的演出空間,演員的一顰一笑,每一滴眼淚,甚至每一次眼睫毛的細微震顫,都會被觀眾看到?!澳贻p觀眾特別注重表演細節(jié),他們會發(fā)現我每一個細微、即興的表演,還會捕捉下來,單獨剪輯了發(fā)到社交平臺,幾乎是‘貼臉’看戲?!?/p>
這種近距離的交流,會給演員帶來一定壓力。李旭丹有一次演出時,眼淚流到嘴邊,滴濕了耳麥設備,臺上突然失聲了!她嚇得趕緊收回情緒,眼淚也不敢再流?!靶聲r代碰到新問題了?!焙髞碓儆龅竭@樣的哭戲,她甚至練就了“只有一只眼睛流淚”的“絕技”。怎么可能練就這種技法?李旭丹笑說:“只要你試過在臺上突然無聲那一刻的崩潰感?!?/p>
但觀眾“貼臉”看戲,給演員帶來最大的還是動力?!都t樓夢·葬花》選段中,黛玉有一句“我道是誰,原來是這個狠心短命的……”原本是講完就走,但李旭丹讀過原著后,覺得這里黛玉自己也舍不得這樣說寶玉,在演出時,話到此處就加上了一個捂嘴的動作。一個微小的改動,卻很快就被觀眾發(fā)現了,還給她的微博留言,說很喜歡這個處理,把寶黛的感情很好地傳遞出來了?!澳贻p觀眾各方面修養(yǎng)很高,他們喜歡讀傳統(tǒng)名著,會‘拿著放大鏡’看戲,我的頭飾、唱腔若有點變化,觀眾立馬就能感受得到,這給了我很大的滿足感——我們傳統(tǒng)藝術不是在自嗨,是真的有知音,而且越來越多?!?/p>
中國人會以“溫潤如玉”來形容君子,以“金蘭之交”比喻友情,以“金玉良緣”比擬愛情。一些東方代表性的傳統(tǒng)器物上,更是集中凝結了東方生活美學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好比評彈《珍珠塔》中的靈魂器物“珍珠塔”,珍貴的傳家之寶,珠光四射,隨著食盒的輕啟,被主人公陳翠娥贈予方卿,助其渡過人生難關,共同見證人情比珠寶的華光更耀眼。
又比如越劇舞臺上的團扇,李旭丹習慣在自己演出時“包辦”道具:團扇都由她親自作畫,工筆花鳥,蝶舞蘭間,喜上眉梢,在在都是東方美學意境的經典畫面。在演出越劇《追魚》時,她頭戴一枚點翠鳳簪,那是恩師王文娟老師親贈的寶貝,有別于現代工業(yè)流水線產物,鳳凰的造型靈動飄逸。演出過后,她驚訝地發(fā)現,居然有觀眾不僅發(fā)現了這枚鳳簪之美,還在嘗試復刻——從畫稿、雕刻鐵片開始,以燒藍替代點翠工藝,做出來的成品居然也頗有幾分相似!
這些年來,隨著文化自信、文化崛起帶來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度和喜愛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年輕人群體中“非遺熱”“國潮熱”和“節(jié)慶風”蔚然興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越來越具象化,越來越與日常生活與時下潮流相融合。
“前些年,有粉絲穿著漢服來看我演出,還會顯得有點另類?,F在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還會覺得很自豪?!崩钚竦ふf,“尤其那些海外粉絲,思鄉(xiāng)之情在異國他鄉(xiāng)愈加濃烈,還會自己做同款戲服以解思鄉(xiāng)之情。”在抖音搜索“李旭丹”,一下子會跳出來很多“同款”,比如“李旭丹《追魚》同款戲服”“李旭丹《甄嬛》同款戲服”“李旭丹《紅樓夢》同款戲服”……大家已不滿足于在臺下觀賞,還要親身cosplay,自己也成為錦屏中人。
“如果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是加減乘除,那么后輩藝人就應該在數學的基礎之上,繼續(xù)創(chuàng)造科學的突破,而不是永遠展示這些加減乘除?!痹陉戝\花看來,非遺藝術想要真正獲得新時代的發(fā)展,每一位從藝者都要發(fā)揮出自己的所長,萬不可只吃老本。
她自己就做過很多次“吃螃蟹的人”——陸錦花曾做過中國第一張爵士評彈專輯《腔調》,她還曾把評彈和音樂劇相結合,找來老外樂隊演出,前些年被媒體大范圍報道的評彈版《泰坦尼克號》:《杰克And露絲》,也是陸錦花的創(chuàng)造。
好萊塢史詩級災難愛情片《泰坦尼克號》也可以被改編成江南水鄉(xiāng)余音裊裊的評彈,這讓人對評彈題材的寬泛程度刮目相看。評彈講究“說、噱、彈、唱、演”,而陸錦花改編《杰克And露絲》,抽取了杰克和羅絲在甲板上的愛情前因:沒落貴族羅絲不愿意嫁給毫無感情基礎的貴族,想要跳海自盡,被窮小子杰克救了下來。在編排過程中,還將電影翻譯版本的“羅絲”改為“露絲”以適合吳語演出?!拔蚁胍v清楚這里頭的人心人情,評彈的特長就是不但講故事,還能跳出故事去剖析人心人情,這樣一來,說、噱、彈、唱、演都在里面了?!?/p>
在短視頻流行的時代,陸錦花也熱烈擁抱網絡直播。在她看來,這是很多傳統(tǒng)非遺藝人能夠不受演出空間限制、盡情展示自己的舞臺。2020年時,陸錦花將《聲聲慢》改編為蘇州評彈版,發(fā)布到網絡后,傳唱度極高,引起競相模仿,很多人因為這個作品愛上了評彈,對吳儂軟語的江南充滿了向往,蘇州文旅也因此大火一把。
“網絡就像一個全新的星球,現在的非遺藝人不能只有一張身份證,在新的星球上也要有自己的名字。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更多人出現在新的星球上,就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劇場的人慢慢也會變多——一部作品帶火一個劇種,乃至帶火一座城市的文旅,這都是今時今日很常見的事?!标戝\花說,“何為國風,何來國潮?整個非遺文化圈是相互影響、共同起作用的。如果說非遺藝術是珍稀保護動物,那我們的職責就是讓珍稀動物被更多人看見,去到更廣闊的天地?!?/p>
對此,李旭丹亦有同感。這些年來,她一直在嘗試突破越劇原有的經典,最為出圈的作品莫過于越劇《甄嬛》,演足100多場,完全市場化,在首映14年后,最近再度重演全本,依舊一票難求。連《甄嬛傳》原著作者流瀲紫都說,“甄嬛嫁了個好人家”。
越劇《甄嬛》從舞美、服飾、燈光到唱腔,都打破了傳統(tǒng)模式。年輕觀眾也許更多關注舞美服飾,而資深越劇迷更能體會唱腔中的含金量?!啊墩鐙謧鳌沸≌f里有很多人物,性格差異大,氣質區(qū)別也很明顯,因此正好適合越劇的不同流派?!崩钚竦そ忉屨f,“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匯聚了特別多的流派,所以我們駕馭群戲也更有把握?!?/p>
流瀲紫看完演出后,一連寫了兩篇文章贊嘆?!拔枧_設計古樸、厚重、華麗,黑中帶金,沉厚古雅中暗示了人物的命運,同時以二層樓臺的設計,讓布景千變萬化,隨故事中人與情節(jié)相互輝映。最讓我欣喜的是人物造型取漢唐風骨的華麗大氣,衣飾取色各是人物性格的代表。我從未見過這樣美的燈光舞美設計,這樣美且新穎的繡衣華彩,隨著人物的性格變化,衣飾也隨之變化,我是恨不得將甄嬛與華貴妃的行頭一套套穿上試一遍才滿足?!彼龑懙?,“更何況這越劇《甄嬛》除卻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一開口就是驚艷全場,是越劇種種流派在越劇《甄嬛》中的一場盛宴:旦角的王派、傅派、袁派、金派、呂派,小生的徐派、范派、陸派……”她還親自穿上戲服,與李旭丹合影一輯劇照,過了一把筆下人物的癮。
非遺藝術的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不是口頭說說,也不是嘴上練練,是實打實地守正創(chuàng)新,讓東方生活美學與時代接軌,讓非遺藝術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