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橘色的魚》中,被人珍藏的十幅圖畫之一 ——《橘色的魚》中,“橘色的魚”優(yōu)哉游哉、特立獨行、活力四射,滿是思考地活在自然環(huán)境里,象征著獨立、自由、純真等內在的精神,予人力量、打敗空虛,抵抗社會的洪流;但在商業(yè)化、工業(yè)化的侵襲下,它被印刷、復制成成千上萬個時髦的符號,淪為具有實用價值、功利價值的商品。
小說的主角亦如此,她本應該如“橘色的魚”那樣,詩意地棲居在大地,種植大麗花,開辦農場,享受寧靜、自由與美好的時光,卻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中,將青春投入“內卷”的世俗準則里——增強自身競爭力,換取更多利益、資源、權力與財富,讓自己如商品般,在市場上流通。
由此,作家對現(xiàn)代人的生活狀態(tài)、價值取向,心生懷疑——“也許我們過分推崇商業(yè)精神,過分崇拜青春年華”“陷進了我們的時代精神”。是的,我們要在時代精神中逆流而上。
誠然,當下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fā)、欣欣向榮、青春勃發(fā)的競速時代,時代精神是爭分奪秒、創(chuàng)造輝煌、迅速成功,人們想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與認同,登上金字塔。
人類的精神深處是渴望自由、創(chuàng)造、走新路的。我們要在不可抗的引力和巨大的時代慣性中,重新變得活力滿滿,找回澎湃的感受力,釋放出自己獨特的一面,活出生命的唯一性。
一方面,腳步慢下來,且把生活當作藝術,在黃金年華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與詩意,為之涂上斑斕的顏色。避免自己總是陷入功利的泥淖,鉆入利益的棋局,忙忙碌碌、疲憊不堪。韓炳哲在《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一書中說:“在一個匆忙的時代,無所事事,十分罕見,一切都變得短期、短促、短視?!倍罢嬲男腋5靡嬗跊]有目的和實用價值的東西以及刻意的繁復……得益于不作用也不服務于任何事物的美好法則與姿態(tài)?!?/p>
另一方面,新時代青年要看到,時代越來越多元化,有大量的空白領域亟待展開,有無數(shù)的新通道等待我們挖掘,有無數(shù)可能性等我們去創(chuàng)造。我們不必局限于某個固定的位置,而是可以多嘗試,多創(chuàng)造,多移動位置。梁永安說過:“現(xiàn)在的年輕人首要考慮如何開出自己的花來,哪怕是一朵小蓓蕾?!?/p>
縱有無數(shù)誘惑擺在眼前,吾輩也當摒棄浮躁之心,且讓赤子之心在一方凈土中萌芽生根、拔節(ji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