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各個民族之間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才能夠?qū)崿F(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學習并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接受并包容不同的文化特質(zhì),在教育教學中結(jié)合多元文化開展工作。在基礎教育工作中,家校溝通共育是社會中的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中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并將家校共育融入日常工作中。文章結(jié)合教研工作的工作環(huán)境和特征,以多元文化為背景,探索小學家校共育策略。
關鍵詞:多元文化;小學;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40-0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4)48-0005-04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承載著知識、技能和道德等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學生發(fā)展和成長的主要場所。雖然學校是專門的教育結(jié)構(gòu),但是家庭對孩子教育也會產(chǎn)生非常深遠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足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之大。在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學校教育應該要和家庭教育相互結(jié)合,二者要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揮作用,推動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在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也出現(xiàn)多元化,如何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完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意義分析
(一)建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小學生處在可塑性非常強的階段,所以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對他們的成長來說影響非常大。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非常小,接觸的社會層面很有限,基本上所見所聞都是來自家庭和學校。而家庭又是孩子成長的主要場所,所以家庭對小學生來說影響非常大,甚至在很多時候可以發(fā)揮出決定性的作用。例如,在多元文化的環(huán)境中,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會造就不同性格的學生。而學校是專門的教育場所,對學生來說學校更加復雜,因為學生在學校每天需要面對不同的同學和老師,猶如一個“小社會”需要學生在這個“小社會”中學會與人相處,獨立或者尋求他人幫助的方式解決問題。從概念上看,學校與家庭有一定的互補關系,可以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互相融合。當學生在家庭中遇到成長問題的時候,學校的教師和同學可以溝通的方式解決;而學生在學校遇到困難時候,可以在家中尋求父母的幫助,得到關心和呵護。所以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任何一方失衡,都會影響對學生的教育。在考慮綜合因素的前提下,制訂家校共育的方案,本著以解決問題、教育引導的原則,讓學生在家庭和學校中都能夠獲得好的引導和指導,建立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就。
(二)促進素質(zhì)教育工作深入推進
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應當以素質(zhì)教育為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素質(zhì)教育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指導工作,聚焦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工作中,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考試成績過于重視,認為考試成績才是檢驗自己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是在家校共育的工作中,學校教育能夠讓家長明白教育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學習成績只是一個方面,還應該要發(fā)展德育、體育、美育等。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可以通過學校教育,發(fā)揮多元文化的優(yōu)勢,讓家長帶領孩子學習不同的文化知識,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更好地開展素質(zhì)教育。
(三)引領示范做好榜樣
即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也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也需要遵循很多底線和要求,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更有原則。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在家長和學生面前樹立好榜樣,在約束自己的前提下,和家長溝通交流,并教育學生;同時引領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做好領頭羊的工作,讓不同文化家庭學習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的家庭教育方法,明確底線、原則和要求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問題分析
學校教育是家校共育的主導者,教師更是家校共育工作的領導者。綜合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所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①教師的教育方式單一。部分教師在開展家校共育工作中,采取的教育方式單一。比如:長期以家訪的方式開展家校共育,家訪的過程也是非常簡單,僅僅以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進行,家長沒有獲得實質(zhì)性的收獲,教師也沒有深入了解學生、家庭和家長,所以導致部分家長對家訪工作出現(xiàn)反感、抵觸等情緒。②遇到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家校共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發(fā)現(xiàn)學生成長和學習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部分教師非常關注發(fā)現(xiàn)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但是在解決問題的工作上做得還不夠。比如,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教師沒有分析實際情況,導致問題沒有合理解決;或者沒有和家長一同共商問題如何解決,也會導致問題無法順利解決。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實踐研究
(一)搭建線上線下多元化家校共育渠道
家校共育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與每一個家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多元化背景下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教師不能以傳統(tǒng)的思想和觀念對待這項工作,不能認為只是簡單地和家長通一次電話、簡單地讓家長來學校辦公室進行一次面談,而是要搭建多元化的家校共育渠道,再結(jié)合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育溝通方式。首先,網(wǎng)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讓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其中網(wǎng)絡交流溝通成為主流,所以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開辟網(wǎng)絡化的家校共育渠道。例如,教師可以建立與家校共育工作相關的微信群、QQ群,邀請班上每一位孩子的家長進群。教師及時將孩子在學校一天的學習、成長和表現(xiàn)情況上傳到群里,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微信群和QQ群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信息傳輸多樣化,可以傳輸文字、視頻和音頻,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其次,有必要開展線下家訪工作。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是家校共育工作的成員,都應該要為家校共育工作出一份力。所以學??梢越M織全校教師開展家訪工作。每一次家訪工作的主題應該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例如,在期中考試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開展家訪工作。如某教師任教的學科是語文,在考試后開展家訪工作中,自然是重點圍繞語文學科來和家長溝通。他主要闡述語文這門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價值和重要性,其次分析學生本次語文考試的薄弱點和問題所在,再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并結(jié)合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綜合分析學生學習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家長的配合下共同改進。這樣既重點關注了本次家訪的主題“期中考試”,同時也聚焦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提出了問題改進的方法,從而有效發(fā)揮了本次家訪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是在夏天,那么我們的家訪工作重點是“防溺水”,向家長宣傳防溺水教育資料,分析可能發(fā)生溺水的地方,和家長共同簽訂防溺水教育承諾書,共同維護孩子的健康。無論是線上網(wǎng)絡還是線下家訪,都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渠道,教師應該要重視起來,發(fā)揮線上工作和線下工作結(jié)合的價值。
(二)結(jié)合多元文化豐富家校共育活動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開展家校共育工作,要體現(xiàn)家校共育的育人意義和方向,不能單純依靠說教的方式開展工作。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教育效果會比一般的教育方式要好得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師可以結(jié)合當?shù)氐牟煌奈幕厣?,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動。首先,可以分析班級不同學生的家鄉(xiāng)有哪些文化特色,了解后一一做好統(tǒng)計;其次,教師選出一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文化特色和習俗,并且將其作為家校共育活動的活動主題,讓不同的學生參與不同的活動;最后,教師可以聯(lián)系各個學生的家長,與家長溝通后,讓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完成活動,體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特色。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陪同自己的孩子展示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有的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講述,有的通過歌唱表演的形式進行傳達,有的通過放映幻燈片的形式進行生動的展示。展示的方式多樣化,文化的內(nèi)容也多樣化,搭建了一個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交流的平臺,也促進了地區(qū)多彩文化的傳承。在活動中,家長和自己孩子的關系更加密切,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度也提高了。家長體驗到活動給自己帶來的收獲,感受到家校共育對孩子的成長、對自己的教育能力的提升有實際意義。
(三)建立家長學校提升家長素養(yǎng)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中,家長的影響非常大,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甚至要超過教師。所以家長的綜合素養(yǎng)以及對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往往能夠影響整個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例如,甘肅地區(qū)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各個民族要以包容的心態(tài)互相理解、互相鼓勵,同時還要突破偏遠地區(qū)這個障礙,要想方設法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料,提高家長的整體素養(yǎng)。在實際工作中,學??梢越⒁凰约议L為主體、以家長綜合教育素養(yǎng)提高為目標的“家長學?!?。在這所學校家長是“學生”,學校會派專門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負責家長學校的各項教學任務。其中主要的教學任務有:①如何了解學生在校表現(xiàn)情況,這是每一位家長都關心的內(nèi)容。只有通過正確的方式去了解,才能夠獲得最真實的信息。②小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與化解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家校共育的主題,也是家長學校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列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長商量良好的化解方法,能夠避免心理健康問題給孩子成長和學習帶來的不良影響。③如何與班主任、任課教師溝通交流。班主任、任課教師都是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對整個班級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把握著班級的發(fā)展方向,很多家長期望能夠多和教師溝通,但是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溝通,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溝通。在家長學校,家長日常遇到問題時應該主動和班主任、教師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重點要了解哪些問題、不同的問題應該要采取哪種溝通方式。例如,當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重大違紀問題的時候,家長必須親自來到學校,向班主任、任課教師了解,并且商量妥善的問題解決辦法。如果出現(xiàn)作業(yè)忘記帶或者上課偶爾講話等小問題時候,家長和班主任、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電話或者微信進行溝通。④家長如何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小學生處在一個不成熟、懵懂的年齡段,有很多期盼,也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所以家長學校要告訴家長,應該要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從平等的視角,在生活中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參與孩子的生活、學習,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鼓勵孩子陽光面對生活和學習。這樣的孩子會更加正能量,遇到心理障礙和問題會更少,學習和生活就會更加積極??偠灾?,家長學校是針對家長開放的一所以提高家長綜合教育素養(yǎng)為目標的學校,教師要認真完成家長學校的各項工作,傳輸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促進家校共育工作有效開展。
(四)設計親子作業(yè)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所任教的學科設計親子作業(yè),讓家長和學生一同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完成。通過完成親子作業(yè)的方式,提高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知識掌握效率。例如,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以“角色扮演”為主題的親子作業(yè)。一年級的孩子在語文課堂上會認識很多新的名詞,教師可以讓家長通過動作的方式將某個詞語的含義演繹出來,學生根據(jù)家長的演繹,將該字書寫出來提高生字詞記憶能力。高年級的小學生會接觸很多記敘文,教師可以圍繞“情景劇”的主題展開親子作業(yè)設計工作。例如,在學習完《軍神》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家長扮演劉伯承將軍、沃克醫(yī)生、沃克醫(yī)生助手等角色,結(jié)合課文故事情節(jié),向家長、學生強調(diào)一定要注意動作細節(jié)和表情控制,將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再現(xiàn)出來。在背誦古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背誦同一首古詩,比一比到底是家長背誦得更快還是孩子背誦得更快?開啟趣味化的學習競爭活動,讓家庭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親子作業(yè)設計是家校共育工作開展的任務之一。該項工作并不是為了增加家長的工作量,而是為家長創(chuàng)建一個正確的適合的溝通教育渠道,讓家長有機會和自己的孩子共同創(chuàng)造,讓孩子從家長這里獲取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最后,親子作業(yè)的成果可以向全班展示,教師對親子作業(yè)進行鼓勵性評價,推動家校共育工作更好地開展。
(五)創(chuàng)建家校共育意見交換平臺
在家校共育的工作中,很多家長實質(zhì)上很想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也有部分家長內(nèi)心深處有一些比較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因為性格等原因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平臺搭建一個家校共育意見交換平臺。例如,教師可以圍繞“班級家校共育”創(chuàng)建一個微博,每一位家長注冊一個微博賬號,名稱可以是自己的名字也可以是自己的網(wǎng)名。教師鼓勵家長在微博上講述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針對所開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方案。當然其他的家長看到這些問題和方案后,都可以通過評論的形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由于是以網(wǎng)絡的形式交換意見,家長可以匿名發(fā)帖,因此愿意主動講述家校共育的困惑、問題和意見。教師通過微博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案,推動家校共育工作更加順利有效地進行。
四、結(jié)論
文章探討了在教學實踐工作中,將家校共育工作作為教師的重點工作,總結(jié)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為了避免:“5+2=0”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從家校共育渠道、多元文化下的家校共育活動開展、家長學校建立、親子作業(yè)設計以及意見交換平臺建立五個維度,深入調(diào)研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思路。
參考文獻:
[1]盧曉春.家校融合共育式小學語文作業(yè)管理模式分析[J].讀寫算,2024(18):14-16.
[2]羅秀玲.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家校共育策略[J].教育藝術,2024(6):30-31.
[3]解洪濤,林婷婷.家校共育視野下小學勞動教育的探究與實施[J].天津教育,2024(13):24-25.
[4]張理剛.“雙減”背景下小學家校共育實踐路徑探索[J].中小學班主任,2024(7):50-52.
[5]張彩霞,劉靜.家校共育下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4(11):126-128.
作者簡介:張吉旭(1979~),男,漢族,甘肅蘭州人,河口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