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迎合語文課程改革的趨勢,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水平,教師要立足新課標,創(chuàng)新閱讀的形式,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線的閱讀教學模式。以《回憶我的母親》為例,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并圍繞情境導讀、品鑒語言、批注閱讀、反復朗讀、任務引領等方面,探究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此促進閱讀教學的變革,讓學生掌握高效閱讀和深度閱讀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回憶我的母親》
作者簡介:薛軍(1973—),男,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qū)泉湖學區(qū)。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強化學生的閱讀感悟,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師生角色發(fā)生了變化,語文教學目標也有所變化,這些變化都成了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挑戰(zhàn)?;诖?,教師應大膽迎接挑戰(zhàn),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積極地展開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工作,創(chuàng)建以生為本的深度閱讀教學模式。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劃分為四個學段,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其中,七至九年級是第四學段,根據(jù)“閱讀與鑒賞”模塊的要求,教師要提前梳理閱讀教學的要點,如根據(j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學段要求,可以提取出“圈畫重點詞句,推敲語境含義”的教學要點;根據(jù)“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的學段要求,可以提取出“調動情感共鳴,解讀文本內涵”的教學要點??傊?,在分析閱讀教學要點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解讀第四學段“閱讀與鑒賞”的要求[1]。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創(chuàng)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回顧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贊揚了母親吃苦耐勞、聰明能干等美好品質以及對革命事業(yè)的支持,全文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飽含作者的真情實感。從這篇課文的文體以及內容來看,它屬于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標》中“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的教學要求,提取“品鑒文學語言,認知文學形象,深刻理解作品內涵”的教學要點,并將其融入閱讀教學過程中。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以《回憶我的母親》為例
(一)情境導讀,喚醒熱情
《課標》多次提及“情境”這一概念,強調了情境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入選教材的課文反映了作者的經歷以及情感,而非學生的經歷與情感,那么,教師該如何打破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隔閡,讓學生產生閱讀熱情,并與作者的經歷和情感產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的內涵呢?從實踐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利用情境導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并明確課文閱讀的主要目標[2]。
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怎樣的情境呢?《課標》在闡釋語文課程性質時指出:“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边@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用情境。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真實的閱讀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為素材,為學生搭建解決問題的支架,讓他們明確文本閱讀的終極目標以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以《回憶我的母親》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喚醒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文本閱讀活動,了解朱德母親的美好品格及其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特征。據(jù)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與“紅色旅游熱”相關的真實情境,將文本閱讀與國內的旅游熱潮以及紅色教育關聯(lián)起來,如:
朱德的生母鐘太夫人的墓碑位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zhèn)琳瑯村,其墓碑鐫刻了朱德同志的回憶性散文《回憶我的母親》以及一則新聞報道。在大力發(fā)展紅色旅游事業(yè)的社會背景下,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革命英雄的偉大母親,了解鐘太夫人勤勞而又勇敢的一生,當?shù)赜媱濋_發(fā)一系列紅色旅游線路,參觀鐘太夫人的墓碑便是其中一條線路。為了方便游客快速地了解鐘太夫人的一生,當?shù)匚幕吐糜尉钟媱澮浴痘貞浳业哪赣H》一文,設計一張檔案卡,簡要地介紹鐘太夫人的事跡、品格等。
【情境任務】如果你是承擔檔案卡設計工作的人,你會如何設計?請你按照圖1所示的提示語,進行適當調整或創(chuàng)新,制作一張檔案卡,并為朱德母親創(chuàng)作一篇悼詞,紀念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根據(jù)以上情境及任務,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前,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查閱信息,了解朱德母親墓碑的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學生要通讀《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梳理朱德母親的一生,了解其主要事跡,如“整日勞碌”“鼓勵朱德走向革命道路”等,明確其勤勞勇敢、聰明能干等美好品格。當學生完全沉浸在真實情境中時,他們不僅產生了閱讀熱情,也明確了《回憶我的母親》閱讀實踐的主要內容和終極任務[3]。
(二)品鑒語言,初識形象
在真實情境中,學生明確了閱讀實踐的大任務。基于此,教師以大任務為主線,細化閱讀教學的步驟,讓學生在系統(tǒng)化的閱讀實踐中梳理文本內容,認識人物形象,并體會文章的情感基調,為完成大任務積累素材?!痘貞浳业哪赣H》是一篇飽含真情實感的回憶性散文,語言質樸自然,卻凝練了作者對母親的濃濃愛意和深刻懷念,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形象。在這篇課文的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重點引領學生品鑒課文的語言,讓他們細讀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和語句,反復斟酌人物的細節(jié),進而還原動態(tài)化的人物形象。
從整篇文章來看,朱德回顧了母親的一生,一字一句中皆飽含真摯的感情,其所用字詞和語句與母親的形象極度貼合。比如,以“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和“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這兩句話,表明“母親是個好勞動”的事實。其中,“總是”和“整日”兩個詞語十分值得品味。在指導學生品鑒語言時,教師可以聚焦這兩句話,讓學生在對比和賞析的過程中體會句子的深意。通過對比和分析可知,“總是”和“整日”兩個詞語寫出了母親終日勞動的狀態(tài),意在說明母親并不是在某一個時刻勞動,而是時時都在勞動,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與“母親是個好勞動”前后呼應,進一步彰顯了母親的勤勞樸實。此外,與之相似的,還有“還要種田……”等句子中的“還”,其目的是寫出母親活計之多、時間之緊湊。
在品鑒語言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詞語替換、對比閱讀等方法反復斟酌關鍵字詞和重點語句,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感知文本語言的風格,還可以讓他們體會到母親勤勞質樸、吃苦耐勞的形象,進而為后續(xù)寫出情感真摯的悼詞奠定基礎。
(三)批注閱讀,提煉重點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以母親為對象的回憶性散文,文中描寫了朱德母親的多個事例,這些事例映射出母親勤勞、質樸、勇敢等美好品質。從這一角度來看,要想感知母親的形象,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學生就需要理解課文中所寫的重點事例,從具體的事例入手,歸納母親的形象特點。基于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讓他們以簡單的符號、線條和語言文字,鑒賞和分析課文中的事例,提煉出文章中的重點內容。
比如,文章的倒數(shù)第六段寫“我”發(fā)現(xiàn)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并參與中國革命事業(yè)時母親的反應,在指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時,教師應將這一段作為重點批注內容。為了讓學生掌握批注閱讀的方法,教師可以巧妙地搭建批注閱讀支架,如下所示:
“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yè),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里過著勤苦的農婦生活?!?/p>
①“母親”是什么身份?
②“事業(yè)”指的是何種事業(yè)?
③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婦,母親為何會理解我們黨的困難呢?
④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上,教師以倒數(shù)第六段的關鍵句為主要素材,為學生搭建了批注閱讀的支架。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展開獨立思考和深度閱讀活動,并得出:“母親”是一個普通農婦,每天操持家務和農務;“事業(yè)”指的是中華民族的革命事業(yè),奔向民族獨立的偉大事業(yè)。而母親之所以會理解我們黨的困難,是因為她相信兒子的判斷,時刻關注兒子的動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朱德的母親是一個支持革命事業(yè)、具有強烈革命意識且疼愛兒子的人。
(四)反復朗讀,深化體驗
朗讀是閱讀實踐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疏通文本內容和深化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4]。通常情況下,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圍繞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體會作者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這樣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標。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設置朗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開辟自主感悟的空間,讓他們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課文的情感內涵。以《回憶我的母親》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在不同類型的朗讀活動中豐富閱讀體驗,不斷提升文本感知力與理解力。
首先,獨立朗讀,自主感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獨立朗讀,為他們提供五分鐘的朗讀時間,讓他們梳理文章的脈絡,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在獨立朗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朗讀的重點放在“寫了哪些事”“目的是什么”等方面,進而在朗讀的過程中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
其次,小組探讀,加深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開展小組探讀,每一名學生負責朗讀一段,在讀完一段后,其他同學針對這一段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并共同探索問題的答案。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為深刻,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最后,角色演讀,深化體驗。朱德筆下的母親,是一位任勞任怨、勤勞樸實、堅強勇敢的勞動婦女。在回憶母親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和修飾性詞語,因此,為了了解母親的形象特點,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角色演讀的方法,代入母親的角色,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母親的勞動場景,獲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五)任務引領,驅動實踐
《課標》提出了“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的課程要求,強調了學習任務在語文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了情境化的大任務。為了進一步驅動學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引領的策略,為學生布置項目化、探究性的學習任務,發(fā)揮任務的助學作用。
以《回憶我的母親》一文的教學為例,立足前文所述的“紅色旅游熱”的真實情境,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學習任務:
①結合《回憶我的母親》一文的內容,為朱德的母親撰寫一篇悼詞,紀念她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歌頌她勤勞樸實、堅強勇敢的品質,贊揚她為中華民族培養(yǎng)出了一名杰出的革命者。
②閱讀《長征》《紅星照耀中國》等革命題材的文章,重點分析與朱德相關的內容,從朱德的作戰(zhàn)策略、革命意識以及良好品質等多個方面,說一說母親對朱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通過以上兩個任務,學生可以結合閱讀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以及儲備的知識,展開讀寫結合活動,將自己的閱讀感悟與情感體驗遷移到寫作中,體會母親對朱德革命事業(yè)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從而深刻地理解母親的偉大之處。至此,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明顯提升。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分析了《課標》的要求,提煉了閱讀教學的要點,并以此為基礎,通過情境導讀、品鑒語言、批注閱讀、反復朗讀以及任務引領等手段,指導學生體悟文本內容,初識文中的母親形象,深化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理解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明確了回憶性散文的文體特征。教師應根據(jù)課文的文體特征,繼續(xù)探索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策略,真正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侯雅琦.回憶性散文教學研究:以《回憶我的母親》為例[J].中學語文,2023(26):24-25.
屈曉春.一曲母親的頌歌:《回憶我的母親》中的“母親之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4):72-74.
璩艷霞.文本細讀:撬動語文教學的支點:以肖培東《回憶我的母親》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6):13-15.
羅汝娥.以“學的活動”為導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名著導讀策略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3(4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