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單元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重要意義。文章從課前預習與課堂授課兩個維度入手,探究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旨在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明確學習目標,在課堂聽課中鍛煉學習能力,以此推動學生學好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
作者簡介:季學森(1976—),男,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局。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部分教師教育思想陳舊,尚未意識到可進行大單元形式的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教學目標偏向應試教育,這使得部分教師更重視學生應試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大單元教學為引領、以構建學習任務群為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這不僅可以有效消除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弊端,還能讓語文課堂煥發(fā)新的教學氣象。文章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為例,具體探究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大單元教學活動。
一、立足課前預習設計學習任務群,明確學習目標
在大單元教學中,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對學生在課堂上實現高效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立足課前預習設計學習任務群,還可以讓學生整體了解大單元知識[1]。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文章與練習構建學習任務群,讓學生高效完成課前預習。
(一)圍繞文章,把握主要內容
把握大單元中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學生有效進行課堂學習、參與課堂討論的重要基礎。對此,教師應重視設計把握主要內容的預習任務。
在這一單元中,學生應學習的文章有《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驛路梨花》《最苦與最樂》《陋室銘》《愛蓮說》。學生需要通過預習,對文章的結構、核心內容形成初步的認知。這樣,學生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比如,在預習《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時,教師讓學生標注段落,劃分文章結構。學生在初步完成閱讀后,將文章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本文的由來與選材,第二部分總述葉圣陶先生的品德,第三部分重點刻畫葉圣陶先生的兩種品行,第四部分是對學習葉圣陶先生品行的思考。這樣,學生便完成第一項預習任務。同理,教師讓學生按照標注段落、劃分結構的順序,掌握《驛路梨花》《最苦與最樂》的結構與主要內容。對于兩篇文言文,學生需要結合短文注釋劃分短文結構,并依據注釋初步翻譯短文[2]。比如,在預習《陋室銘》時,學生應充分了解短文中“則、斯、鴻儒、白丁、亂、勞”等字詞的今意,這樣才能做到準確翻譯。
在完成這項預習任務后,學生能夠整體把握大單元中的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圍繞練習,分析文章內核
在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后,教師需要進一步組織預習活動,讓學生依據教材的課后練習,深入思考文章內容,分析文章內核,把握文章傳達的主要思想。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葉圣陶先生二三事》課后“思考探究”“積累拓展”的思考題?!八伎继骄俊币髮W生“找出文中評價性的語句,對照所記敘的事情,談談你的看法”。針對這一問題,學生在預習時,需要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語句,聯系上下文,針對該評價性語句給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對應的位置做好標注,以便在課堂互動時及時給出自己的答案。在預習《陋室銘》《愛蓮說》這兩篇短文時,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完成“思考探究”“積累拓展”中的思考題。與前面預習的長文章不同,這兩篇短文雖然篇幅較短,但意蘊豐富,學生應從短文中讀出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內核,如“陋室不陋”“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同時,學生還可關聯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兩篇短文蘊含的思想是否可以指導生活。由此,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完成課前預習任務,進而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
通過對課后題目的思考,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傳達的核心思想能形成一定的認知。這一預習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資料搜集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水平。
二、立足課堂授課設計學習任務群,鍛煉學習能力
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重視課堂授課。課堂是學生完成大單元學習的重要場所,學生對大單元內容的分析、思考、應用都需要在課堂授課中完成。教師應依據教學需要,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呈現學生應掌握的課程知識,帶領學生完成對大單元知識的學習[3]。在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圍繞分析語句、拆解文章、鑒賞文章三個方面設計學習任務群,并以此開展大單元教學。
(一)分析語句,感受語言魅力
在探究大單元中的文章時,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從最基礎的語句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不同作者對語言文字的使用,體會語言的魅力。以《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為例,在分析該文章的語句時,學生可以感受文章語句的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這樣的語言魅力在文章中有多處體現。具體而言,在寫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厚”的品質時,作者是從“修改文章”“送客”“回信”三個角度刻畫的。如“有一天到葉先生屋里去,見葉先生伏案執(zhí)筆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可是他卻不放棄客氣,比如有一兩處他認為可以不動的,就一定親自來,謙虛而懇切地問我,同意不同意恢復”兩句,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尊敬及對其做事認真、待人寬厚的品質的贊美。此外,文章中的某些語句是通過副詞來增強感染力的,如“兩處都是孔老夫子認為雖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葉圣陶先生卻偏偏做到了”一句。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偏偏”二字。這兩個字的位置處于轉折詞“卻”之后、動詞“做到”之前,結合前后文語境,學生能夠感受到“偏偏”指的是葉圣陶先生做到常人難以做到的事,如“躬行君子”“學而不厭”等。
《陋室銘》全文雖然只有81個字,但每句話都是高度凝練后的表達,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分析這篇短文時,一方面,學生應從簡單的語句中感受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另一方面,學生應從語句中體會到對仗的工整,進一步感受短文的語言魅力。比如,短文前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便是典型的對仗結構,即“山”與“水”、“高”與“深”、“仙”與“龍”、“名”與“靈”相對,前一句與后一句形成了工整的對仗。
通過分析,教師能夠帶領學生了解不同作者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以及如何借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志向。在分析語句時,學生既要認真感受不同文章的語言魅力,又要思考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這樣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有效提高語言能力。
(二)拆解文章,解決練習問題
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教師應重視練習,這些練習的問題是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抓手[4]。
在組織學生拆解文章《驛路梨花》時,教師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文章中的人物分別與小茅屋有過什么故事?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梨花’這一意象在文中多次出現,但所指意義并不相同,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梨花’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思考文章用‘驛路梨花’為題有怎樣的深意?”在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時,為了讓學生給出的答案具有一定的條理性,教師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如表1所示)梳理文章。
通過整理文章內容,學生能夠了解主要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故事;同時,在梳理文章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出“誰是小茅屋的主人”的答案。
在組織學生學習短文《愛蓮說》時,教師提出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作者認為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質?作者是如何借助蓮花闡釋這些品質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是怎樣的?”在解答第一個問題時,為了將蓮花的品質與短文語句一一對應,教師繼續(xù)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問題的答案(如表2所示)。
由此,教師帶領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對文章的深入把握。
(三)鑒賞文章,掌握寫作手法
教師需要立足大單元中的閱讀文章,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手法,讓學生以閱讀文本為基礎,認識不同作者對不同寫作手法的運用,并體會不同寫作手法產生的寫作效果,這對學生提高文章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有重要意義[5]。
在分析《驛路梨花》時,教師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文章中記敘事件的順序及具體的寫法。在記敘順序方面,作者運用了順敘、倒敘、插敘三種方式;在寫法方面,作者使用了制造誤會與懸念的寫法。在解讀記敘順序時,教師可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绊様ⅰ敝赴凑帐录l(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進行敘述。在文章中,作者按照“暮色”“夕陽西下”“一彎新月”“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的時間順序來記錄事件?!暗箶ⅰ笔歉鶕磉_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先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后再按事件先后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在文章中,作者按照“上個月”“幾年前”“十多年前”的順序來倒敘曾經發(fā)生的事情。插敘是對中心內容的補充、解釋或襯托。文章主要的插敘內容有“幾十年前,解放軍路過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妹妹接著照料小茅屋”。此外,文章還設置了三處懸念和兩處誤會,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文章的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在兩篇文言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托物言志、擬人、反襯等寫作手法,并依據短文內容讓學生具體掌握與深入理解這些寫作手法。
由此,教師能夠借助對大單元中主要文章的鑒賞,完成寫作手法的教學,讓學生扎實掌握不同的寫作手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重視大單元教學,并設計學習任務群,切實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認知,充分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艷.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3(36):99-101.
[2]石鑫佳.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求知導刊,2023(29):98-100.
[3]孫婕妤.學習任務群視域下開展大單元教學的研究[J].語文教學之友,2023,42(10):16-18.
[4]陸琴.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J].初中生世界,2023(36):56-58.
[5]葛云秀.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學習任務群理念支持的單篇教學[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