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xù)推行,體育學科也不再局限于專業(yè)技能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引入人文精神的育人內(nèi)容。大學生是祖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重要后備力量,既要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情操。因此,本文通過介紹體育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討論體育訓練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體育訓練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而研究基于人文精神培育的大學體育訓練活動實施策略。
關鍵詞:體育訓練;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
一、引言
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體育是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有力保障,只有始終保持強健的體魄,大學生才能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從某種程度上講,體育還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可以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體育訓練中領悟寶貴的人文精神,進而約束其言行,逐漸成為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體育強,則國強,學校必須重視體育學科建設,特別是高校肩負著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使命,應當引領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這樣,大學生才會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奮力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在本文中,重點研究如何在體育訓練活動中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以便提出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方案,幫助高校體育教師更好地實施人文精神教育,為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未來事業(yè)鋪平道路。
二、體育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
人文精神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一種精神表現(xiàn),既含有自我關懷的內(nèi)容,又強調(diào)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價值和精神意志。從個體發(fā)展的層面上講,每一個時代都有特定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構成了人們獲得健康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以人為本是其核心,要求把人的價值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在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中的主體地位。在所有的學科中,體育學科與眾不同,它本身能夠強化人的身體素養(yǎng),鍛煉人的堅強意志力,養(yǎng)成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良好習慣,進而形成尤為可貴的體育人文精神。不難看出,體育人文精神是人們?yōu)樽鎳磥戆l(fā)展應當堅守的高貴品質,它是人文精神與體育精神相結合的精髓,可以激發(fā)人們勇往直前的動力的無限熱情。從這方面來看,“體育人文精神”即體育學科與人文學科相互促進的結果,兩者相得益彰,共同致力于新時代人才的培養(yǎng),其核心內(nèi)涵主要分為兩大板塊:一是,體育內(nèi)涵;二是,人文內(nèi)涵。具體表現(xiàn)為體育運動、體育訓練或體育比賽中參與人員的種種精神面貌,包括是否公平、以人為本、實事求是、團結奮進、勇于拼搏等諸多要素[1]。一句話,體育人文精神是時代的楷模,是參與者融入集體、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助推力,唯有大力培養(yǎng)并弘揚體育人文精神,才能讓社會的發(fā)展更富有生命力。
三、體育訓練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學生的文化課程固然重要,但是體育學科也不能拋棄,因為體育訓練能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飲食、規(guī)律作息等,確保身體健康,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同時,體育也能讓學生在長期的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為體育訓練是一種肢體活動課程,學生不能隨意而為,而要嚴格遵守各項體育活動的比賽規(guī)則,充分地尊重對手,時刻保持公平競爭的寶貴品質。事實上,這種培養(yǎng)學生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價值觀是體育教學的顯著特色,以獨有的體育人文精神感染和熏陶學生,進而使學生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珍視友誼。進一步講,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全身都處于運動之中,而且要與同伴們進行互動,既促進了身體健康,又學到了如何去更好地發(fā)展自己、幫助他人,共同完成體育訓練任務,整個過程有助于提升學生自己的人文道德修養(yǎng)。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
一般來說,其他文化課程可以幾個人一起討論,也可以一個人單獨學習,而體育課程往往需要集體合作,共同參與訓練。在很多體育訓練活動中,團隊合作必不可少,比如:籃球、足球等都是兩個團隊的競爭運動,學生需要與本組隊員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互溝通,才能共同打敗對方。反之,如果學生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毫不關心本團隊的勝敗,很難與集體成員形成默契感,容易因集體意識薄弱而出錯差錯,使整個團隊敗給對方。作為體育訓練,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為不同性格的學生提供了可以交流和合作的平臺,可以促使他們進行密切合作,而這種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2]。
(三)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忍耐毅力
只要是體育訓練,都會帶有競技性,有的訓練競技程度偏低,有的訓練競技程度偏中,有的訓練競技程度則尤為激烈,這一切都給學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當然,凡事都有利有弊,體育競技壓力確實存在,但它給學生帶來的益處也是無可估量的,比如:參與體育訓練的學生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鍛煉,面對痛苦和挫折時必須保持堅定的信念。在此過程中,體育訓練還需要學生嚴格遵守訓練計劃,吃苦耐勞,克服困難,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體能,養(yǎng)成自律和自我挑戰(zhàn)的精神,有助于形成強大的忍耐力,他們更加堅韌不拔、更具有毅力,這是學生全面發(fā)展所需的寶貴人文精神[3]。
(四)有利于學校體育的健康發(fā)展
體育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中感受生命的活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價值觀。在素質教育下,體育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是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需要,有助于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當然,通過持續(xù)的體育訓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學生可以實現(xiàn)自我境界的提升,反過來也讓學校體育充滿了無限活力。如果學校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將人文精神引入體育訓練,像“中國夢”在體育教學中的滲入可以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為體育教學注入無限活力,最終有利于學校體育的健康發(fā)展。
四、當前高校體育訓練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以體育人理念缺失
從當前來看,許多高校體育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理念,認為體育教學就是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健學生的體質,并沒有滲入人文教育的內(nèi)容。例如:學生體育課程的開設內(nèi)容只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一切體育訓練活動只是奔著訓練任務去開展,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依據(jù)也是體育訓練成績,只有體育訓練水平高的學生才能獲得優(yōu)秀,這說明體育教師忽視了學生體質之間的差異性,對于體質弱的學生來說極不公平。此外,因為人文元素很難在體育訓練考核中見到成效,轉化為教育成果需要很長時間,以至于有些體育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只抓體育項目技能的訓練。毫無疑問,當高校缺失以體育人理念時,無論是大學生,還是教師,都會在思想上忽視人文內(nèi)涵的學習,自然體現(xiàn)不出體育訓練的育人價值。
(二)學生缺乏體育熱情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為信息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了解社會上的各類信息,尤其是就業(yè)難的社會呼聲持續(xù)發(fā)酵,為在校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大學生容易陷入焦慮狀態(tài),擔心自己學習的專業(yè)找不到工作,甚至會在空閑時間尋找新的出路,無暇顧及體育鍛煉。如此一來,面對日常的體育訓練,大學生也心不在焉,心里總想著自己的就業(yè)或其他事業(yè),壓力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們的體育熱情。作為體育教師,即使看到學生的體育訓練不夠認真,或者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跑神,也沒有特別關注,只是任其這樣訓練,缺乏與學生的良好溝通,未能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問題,導致大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熱情度持續(xù)降低。
(三)體育訓練方式單一
對于不同的體育項目而言,所需技能不同,動作強度也不一樣,這就決定了體育訓練必須注重科學的訓練方法??v觀當下的高校體育訓練,體育教師仍然采用單一式的訓練方式,沒有創(chuàng)新出更為吸引學生參與的體育訓練方式,更沒有展現(xiàn)出體育訓練蘊含的人文思想,直接阻礙了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由于體育訓練方式單一,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大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體育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既不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體育訓練水平,又不能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高校體育教學只能在原有的體育訓練模式下徘徊,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教學進度遲緩,只有不斷地體育訓練,卻見不到訓練成果,大學生壓根不可能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人文知識。
五、基于人文精神培育的大學體育訓練活動實施策略
(一)營造體育人文精神氛圍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對素質教育實施的迫切要求,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人文精神培育是達到以體育人理念的關鍵。在人文精神培育理念下,優(yōu)化大學體育訓練活動,高校要盡力為大學生營造濃厚的體育人文精神氛圍,確保大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精神和心靈上的熏陶。例如:學校應當制定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基礎體育設施,增加校園體育器材,確保所有學生都有機會進行體育訓練,為大學生的體育學習營造良好的鍛煉環(huán)境。同時,體育教師要特意為大學生提供有益的體育訓練活動,鼓勵大學生自行組織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體育活動開展之前,可以在校園內(nèi)的各個角落張貼宣傳標語,在宣傳欄向學生展示體育明星的照片和事跡,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4]。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而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優(yōu)越的體育人文精神氛圍。
(二)優(yōu)化大學體育訓練內(nèi)容
將人文精神引入大學體育訓練活動,需要注重體育訓練內(nèi)容的優(yōu)化,就是要在體育訓練中滲入人文精神內(nèi)涵的內(nèi)容。如此一來,體育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在打破傳統(tǒng)教學訓練內(nèi)容的設計,而要轉向體育訓練內(nèi)容的多樣化,特別是要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不斷地充實體育訓練內(nèi)容,確保體育訓練過程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5]。
一方面,體育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體質,適當?shù)卣{(diào)整體育訓練難度,增強體育訓練效果,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體育人文精神。
另一方面,體育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大學生的體育損傷問題,不斷地向大學生講解一些損傷處理和保健衛(wèi)生的知識,幫助學生應對體育訓練難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拼搏和超越自我精神。
(三)創(chuàng)新大學體育訓練手段
體育不像文藝課程,整個課堂都是肢體運動,既累又無趣,大學生幾乎沒有任何心情思考體育的人文價值,更不用說滲入體育人文精神的效果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體育教師必須從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大學生實際需求,合理地創(chuàng)新大學體育訓練手段,盡量選擇人文關懷的方式進行體育訓練。例如:在動作難度較大的體育項目訓練中,難免會有學生因體質較差而產(chǎn)生吃力的感覺,這時體育教師不能訓斥,而要給予學生理解與尊重,耐心地鼓勵并指導學生完成訓練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感受到強烈的人文關懷,愿意接近教師和同學,容易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最終可以達到體育人文精神教育。
(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訓練
在體育強國戰(zhàn)略目標下,高校要進一步推動體育訓練教學工作,不僅要強化大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作為體育教師,應當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訓練,在可以為大學生設定明確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環(huán)境中,幫助他們?yōu)樽约旱哪繕硕鴬^斗。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比如:體育游戲、拔河比賽、跳繩運動等,都能激起大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最后,在完成體育訓練內(nèi)容之后,體育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訓練活動的方式,組織大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分享個人在本次體育訓練中獲得的經(jīng)驗,然后向大學生傳授人文精神的相關內(nèi)容,從而引導大學生逐漸形成團結奮斗、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6]。
六、結語
總之,高校要注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而身體素質是基礎,只有強健的體魄做支撐,大學生才有精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為此,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將體育訓練與人文精神內(nèi)容進行結合,不斷地優(yōu)化體育教學方法,全面落實人文精神教育觀。立足于當前,展望于未來,素質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推動力,體育素質是任何時期都不能忽的內(nèi)容,高校要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體育硬件、軟件設施,借助多媒體技術充分展示體育文化,為大學生在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中感受深厚的人文精神。毫無疑問,豐富多彩的體育訓練活動包含了種種體育人文精神的內(nèi)容,體育教師需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積極地將體育人文精神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訓練活動的全過程,保證大學生能夠從體育訓練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形成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姜懿軒.體育人文精神在體育訓練中的價值與意義[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7):191-194.
[2]吳應廣.學校體育人文精神空間的構建與延伸[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4):1-4.
[3]趙東明.競技體育訓練項目教學中人文因素的作用研究[J].運動精品,2021,40(04):12-14+16.
[4]張建.體育人文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5):148-150.
[5]朱金棒.人文精神視域下青少年體育教學與訓練方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12):28-29.
[6]王永成.面向中國夢的大學生體育人文精神培養(yǎng)[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