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晚七時許,幕啟,遼寧大劇院準時奏響了遼寧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交響音樂會的華美樂章,本場音樂會包括《我愛你,中國》《英雄贊歌》《錦繡家園》《在希望的田野上》四大樂章板塊,搭配《序》,組成了本場音樂會,共計十八首曲目。參演隊伍由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夏小湯、遼寧交響樂團、遼寧歌劇院合唱團、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沈陽廣播電視臺童聲合唱團、數(shù)位遼寧民族樂團演奏員與鋼琴家、歌唱家共同組成。
一、音樂會曲目述評
本場音樂會首先以《序》部分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拉開帷幕,該曲的詞作者韓靜霆在創(chuàng)作本曲時恰逢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愛看鴿子的他以象征和平的鴿子作為寫作靈感,以普通人的寫作視角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祝福。該曲的現(xiàn)場演繹由樂團與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沈陽廣播電視臺童聲合唱團共同擔任,在鋼琴與樂隊的伴奏下,孩子們帶來的音色聽感純真、溫暖但又飽含熱情,男女童聲的聲部交替頌唱了他們對祖國母親生日的祝福。曲目奏畢,兩位極富主持經驗的主持人劉心悅、張明上臺,在每一樂章前介紹曲目的同時,也道出了單一曲目及每一樂章背后的深刻文化與時政內涵。第一樂章《我愛你,中國》部分,囊括《紅旗頌》《保衛(wèi)黃河》《我愛你,中國》三首曲目。《紅旗頌》是作曲家呂其明于1965年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作品,該曲是一首可聽性非常強、以“紅旗”為主要旋律表現(xiàn)手段的作品。曲中既有對先烈們的追想,亦有對祖國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的贊頌,尤其體現(xiàn)在前奏部分中帶有《義勇軍進行曲》的號角聲般的小號動機,將觀眾帶入開國大典升旗儀式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其中的“紅旗”主題舒展大氣;而由雙簧管與大提琴奏出的如歌的第二主題聽感溫暖動人、深情婉轉;展開部中的部分主題雖來自“紅旗”主題,但轉為了激昂的進行曲風格,是一首頌歌性質的優(yōu)秀交響樂作品。同時,這也是一部十分注重弦樂表達的作品,指揮夏小湯在藝術處理時,特別對弦樂聲部進行凸顯,弦樂聲部演奏員弓法十分整齊、音色明亮,做到了曲目的一度還原,結合以紅色舞臺布景與黃色燈光投影,現(xiàn)場氣氛更加高漲。而《保衛(wèi)黃河》作為1969年由《黃河大合唱》改編的鋼琴協(xié)奏曲版本,雖是以西方鋼琴協(xié)奏曲作為創(chuàng)作體裁與表現(xiàn)手法,但因其改編性質,其中包含大量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元素。作品對演奏水準的要求很高,且對于黃河波瀾壯闊的意境描寫也有要求。因此,本場音樂會鋼琴聲部特邀沈陽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青年鋼琴演奏家馮子祥登臺,他曾有多次演出該曲的演奏經驗。因此,在展現(xiàn)其精湛技藝、保證穩(wěn)定發(fā)揮的同時,體現(xiàn)了其自身獨道的演奏詮釋水準,這尤其體現(xiàn)在尾聲部分中對恢宏場面的細膩表達及強弱對比的張力性處理,演出也處處展現(xiàn)了樂隊與鋼琴的精湛配合與精妙銜接?,F(xiàn)場的演奏還加入嗩吶、琵琶等民族樂器擔任部分主旋律聲部演奏,使其民族性更為凸顯,尤其是尾聲部分的嗩吶搭配鋼琴的演奏,聽感非常動人、抒情。第一樂章最后一首的《我愛你,中國》不僅緊扣本部分主題,同時也借歌唱家姚亞端之口道出了對祖國的滿腔熾熱和真摯的愛,她的演唱磅礴大氣,順利助推了下部分音樂會的進行。
第二樂章《英雄贊歌》包括五首樂曲,分別為《十送紅軍》《紅色經典聯(lián)奏》(《地道戰(zhàn)》《游擊隊之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紅梅贊》《我的祖國》《我為祖國獻石油》。這其中的《十送紅軍》是值得提及的,音樂會所演繹的版本由青年作曲家李昊朗編配,該交響樂版本特別為本場音樂會而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嗩吶、竹笛兩種民族樂器,由樂隊作為和聲支撐。新版本以民歌原有的旋律特征為基礎,融入了新的藝術創(chuàng)編手法,聽感上既不乏民歌小調的悠揚旋律與民族性的凸顯,也以交響樂的形式表現(xiàn)使音響效果更為立體和壯闊。而《紅色經典聯(lián)奏》以器樂化的形式串聯(lián)了三首原為革命歌曲的聲樂作品,三首歌曲的器樂版樂隊發(fā)揮穩(wěn)定,尤其體現(xiàn)在《地道戰(zhàn)》中小軍鼓等打擊樂器與弦樂的無縫銜接;《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中短暫的樂隊引子部分后由遼寧民族樂團趙娜演奏的琵琶獨奏聲部與整個木管樂器組形成的精巧配合及第二次獨奏后為樂曲演奏尾聲?!都t梅贊》與《我的祖國》發(fā)揮依然穩(wěn)定,前者作為革命歷史題材八大經典民族歌劇劇目《江姐》的主題歌之一,以聲樂器樂化的形式演繹,其中的弦樂聲部音色干凈、優(yōu)美,而在后者的管樂聲部中指揮夏小湯特別對其進行了音色與力度上的凸顯。本樂章伴隨著《我為祖國獻石油》而結束,該曲通過張大偉的演唱恰當?shù)孛枥L了美如畫的錦繡河山,唱出了石油工人的豪邁氣概和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身為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教師的他音域寬廣、音色穩(wěn)定,又使現(xiàn)場的氛圍得到提升。
進入第三樂章《錦繡家園》,該部分包括《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愛你塞北的雪》《軍港之夜》《豐收》《我和我的祖國》五首作品。有關《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演唱者,原上海歌劇院院長、中國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魏松,為了本次演出特地回到沈陽。如其所說,“為家鄉(xiāng)父老演出,心情很激動,希望通過這首歌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和生逢盛世的幸福。”這充分展現(xiàn)了遼寧籍聲樂歌唱家的藝術擔當與責任感。筆者也是第一次聽到男高音版本,通過魏松的演繹,能夠感受到其對音樂處理的細致把控,他的音色識別度高,該版本在聽感上更為立體和雄渾,而作為戲劇男高音的他,在藝術呈現(xiàn)方面也加強了對作品戲劇性的表達。由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歌唱演員孫媛帶來的《我愛你塞北的雪》與前幾首作品有所不同,該曲本身就是抒情性很強的作品,歌詞通過對雪的描繪,寓意了塞北人民無私奉獻將一切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的核心主題,而她的聲音娓娓道來、純真樸實,搭配現(xiàn)場巨幅屏幕呈現(xiàn)的雪中故宮景象,令人動容。而《軍港之夜》與《豐收》現(xiàn)場則是完全器樂化的表現(xiàn),前者原為歌頌海軍生活的紅色抒情歌曲,交響樂版本更為注重對木管組的表現(xiàn),以此還原旋律線條;而后者的樂隊演繹聽感十分歡快,指揮夏小湯尤其注意了木管組主旋律聲部與弦樂織體的無縫銜接,結合現(xiàn)場屏幕中央展出的海參、河蟹、油田、紅海灘水稻公園等超高清全景圖則更具真實性。本部分最后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國》收尾,這是全場唯一一首四重唱作品,該曲對觀眾再熟悉不過。其中既有抒情的旋律,又不乏斗志激昂的情感氣質,結合真摯的歌詞,將“我”和“祖國”比作孩子和母親、浪花和大海,道出了人民對偉大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真誠依戀與恒久不變的深情。該曲由殷寧、崔麗娜、張元軍、邢志勇四位遼寧歌劇院男、女高音演唱,四位歌唱家衣著絢麗禮服,以四重唱搭配樂隊的演唱模式表演,聲部十分完整,他們的音色各有特色,氣勢恢宏,很有感染力。
演出進行至此,已來到尾聲部分,第四樂章《在希望的田野上》包括四首曲目《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新的天地》《領航》?!段覀冏咴诖舐飞稀纷鳛橐皇捉Y構簡單的二段體分節(jié)歌,節(jié)奏鏗鏘有力,旋律易于傳唱、催人奮進。該曲從標題就能看到其內容主旨,表明全體人民應斗志昂揚、不怕困難地一直“走在大路上”,將社會主義建設好的堅定信念。如今,作為沈陽音樂學院校歌,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審美價值。現(xiàn)場的三重唱與交響樂版還將遼寧歌劇院合唱團加入進來,使得氣勢更為宏大。同時,在開頭加入了一個短小的引子動機作為歌曲的正式開篇,這使引子與曲目本身的連接過渡更為順暢。同時,樂隊在進行排練音樂作業(yè)及合樂階段,指揮對合唱團的演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動與調配,使主唱的三位歌唱家唱第一、三段的旋律、合唱團唱第二段,這樣的編配聽感音色多樣、平衡且協(xié)調。該曲以聲樂歌唱家車英領銜,形成了兩名男中音(車英、傅偉林)加一名男高音(孫楊)的編配模式,他們的演唱各有特色,但又彼此統(tǒng)一;低音部分渾厚,但又不失宏大。該曲動用了本場全部打擊樂樂器,五個具有磅礴音響效果的打擊樂在尾聲進行收尾,而在尾聲部分的演唱高音也非常高,搭配屏幕上的祖國優(yōu)美自然景觀,現(xiàn)場氣氛又一次高漲。而《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是一首歌頌祖國繁榮富強之歌,通過贊美家鄉(xiāng)那片充滿希望的田野,頌唱了人民當下的新生活與所處的新時代,每一次的演繹亦是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展望。該曲本身節(jié)奏速度偏快,正唱出了人民生活生機勃勃的朝氣與活力,對抒情旋律的加速聽感上既歡快又優(yōu)美、既抒情又熱情。本曲的歌唱家韋錚是遼寧歌劇院一位優(yōu)秀的青年女高音,她的演繹極具特色,聽感上清脆、利落,既道出了祖國的振興,也唱出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許。而從樂隊視角看,本曲樂隊速度整體偏快,以合唱團男女聲部與獨唱交替的方式唱響旋律,音色多樣,而在尾聲部分指揮還特別在“為它幸福、為它增光”唱詞上進行了漸慢與強調的藝術處理?!缎碌奶斓亍纷鳛?017年發(fā)布的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流行歌曲,由孫楠演唱,是紀錄片《輝煌中國》的配樂。歌詞質樸大氣,旋律在主歌部分抒情,副歌部分慷慨激昂、催人奮進,作曲舒楠在樂曲中加入大量附點音型及同音拉長、長短音符交替進行,使旋律聽感不沉悶。本次演出以合唱團合唱的方式呈現(xiàn),是“獨唱曲合唱化”的具象化體現(xiàn),該版本與上文提及曲目《軍港之夜》、下一曲《領航》都是由遼寧歌劇院藝術創(chuàng)作部董金剛編配,其中在《新的天地》引子段落中,于合唱團的低音聲部加入多次不同音位的“啊”,而后以輪唱的呈現(xiàn)方式進行,使情緒逐漸高漲,這樣的藝術創(chuàng)編聽感既動情又立體,也使史詩性特征得以進一步凸顯?!额I航》是由集體作詞、亢竹青作曲、董金剛編配,具有高超配器技能的亢竹青當時即使配器工作周期僅三天,但所呈現(xiàn)的藝術效果卻非常好,將本曲作為本場音樂會最后一部分的最后一首歌十分合適。該曲從聽感上既有對偉大中國共產黨的不竭深情與溫度的贊頌,也彰顯了偉大中國不忘初心挺立在新時代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搭配現(xiàn)場屏幕中的航空母艦等圖片更契合了樂曲“領航”之意味。歌詞中“偉大”“征程上”及以“為了……”、“昂首……”等各種帶有排比句式性質的歌詞,昭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走過的輝煌歷程;謳歌了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信念。原版副歌部分配器運用大鼓及軍鼓等多種大型、響度大的打擊樂器,高潮部分采用雙合唱團與雙銅管組搭配效果。此曲原為四重唱版本,本次演繹董金剛進行了二度編配,形成了二重唱版本,由沈陽音樂學院院長、男高音歌唱家田彥及沈陽音樂學院教師、抒情女高音胡珅演唱,兩位都是相當有經驗的歌唱家,完美還原了原曲的史詩感及精神內涵。他們的高音明亮、扎實,以充滿號召力的語句、飽滿的演唱熱情點出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領航中國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這一鮮明主旨。他們對主歌與副歌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副歌至尾聲部分做了持續(xù)性的漸強,前后段落形成了顯著對比,加強了其戲劇性及張力性的表達。
除上述提及的十八首作品外,樂團還在指揮夏小湯的帶領下于音樂會開幕與結束前后兩個時間節(jié)點與場內觀眾共同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及《歌唱祖國》,音樂會在樂團及合唱團的伴奏下觀眾手搖紅旗共唱《歌唱祖國》的熱烈氣氛中順利結束。
二、題材與體裁的相得益彰
如上,是對本場音樂會所涉曲目的相關述評。本場音樂會曲目數(shù)量多且豐富、體裁優(yōu)質、題材多元。其歌曲題材涵蓋了各歷史時期創(chuàng)作的有關對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歷程、社會變遷、軍民生活、黨和英雄的贊歌等多層面敘事的代表性歌曲,而其體裁包含了以交響樂為核心,獨唱、重唱、合唱、民族樂器加樂隊(民樂交響化)、鋼琴加樂隊(鋼琴協(xié)奏曲)為展開的多種呈現(xiàn)方式,這些作品有的是原創(chuàng)時便為交響樂版本,有的是更適宜用交響樂形式(“聲樂器樂化”)表達的作品,但不變的卻是其本質皆為紅色經典音樂文獻當中的大部頭作品。因此,本場音樂會證明了題材與體裁某種程度是相得益彰的,其題材以豐富且恰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體裁)呈現(xiàn),而體裁被適宜的、多樣化的題材故事填充。二者對應為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互為統(tǒng)一。
縱觀本場音樂會曲目,大部分作品都帶有遼寧印記,收羅了李劫夫、谷建芬、呂其明、秦詠誠、王莘、朱踐耳、劉熾、鄭秋楓等數(shù)位遼寧籍或曾在遼寧生活、工作過的老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據(jù)筆者統(tǒng)計,本場音樂會曲目中有15首是2019年入選中宣部評選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歌曲100首”中的提及曲目,這足見其選曲之精妙與對選用經典作品的意識。同時,以上作品以合理方式被編入四大“樂章”中,加之《序》部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及尾部的《歌唱祖國》,龐大的曲目組織模式好似一個長大的套曲結構。四個樂章板塊主題各異,《序》與第一樂章《我愛你,中國》是對祖國的愛意表達及對祖國七十五周年生日的祝福;第二樂章《英雄贊歌》是對祖國英雄人物的謳歌及對質樸勞動人民的頌贊;第三樂章《錦繡家園》是對祖國美好家園的生活素描與情境回望;第四樂章《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對我們仍走在大路上的不變初心的點題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盼望,表達出黨和人民風雨同舟、奏響美好未來的時代強音。另外,面對觀眾席的舞臺后方有一巨幅屏幕作為動畫投影,該屏幕緊扣音樂會國慶主題,也與每首樂曲適配。其上既有祖國壯美的山河畫卷、波瀾壯闊的黃河奔流,也將大美遼河、巍峨千山等遼寧地標躍然屏上;既有符合歌曲情境的相關自然景觀,也有對祖國七十五周年來繁榮景象的事件性記錄,這些內容展現(xiàn)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生動圖景,激發(fā)起觀眾對家國情懷的強烈共情,凝聚起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引領下,4200萬遼寧人民愛國愛黨、敢闖敢干的昂揚斗志,譜就了遼寧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前行的盛大樂章。
三、指揮與一線聲樂歌唱家、樂隊演奏員的精密合作
本場音樂會特邀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夏小湯作為指揮,他的指揮法清晰、嚴謹,在凸顯自身指揮風格的同時又充滿激情。本次音樂會的他在對樂隊的音樂處理及速度控制方面展現(xiàn)出極其精準的把控,既帶動了每位演奏員的演奏熱情,也在演出前為期半個月的時間內與每位歌唱家進行了細致的音樂作業(yè),展現(xiàn)出其對頌歌主題音樂會極其澎湃的指揮狀態(tài)。而有關音樂會的演出方——遼寧歌劇院,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遼寧歌劇院此次組建了七十七人的中大型、雙管編制交響樂隊、八十二人的合唱團。正因此次樂團人數(shù)較多,因此相比以往更凸顯弦樂的作用,由四十五人組建的弦樂聲部在樂隊首席李秋的帶領下對每首樂曲的旋律線條處理十分明晰,做到了與其他聲部及龐大合唱團更好的平衡。而縱觀音樂會的青年歌唱家們,其中的傅偉林、姚亞端、韋錚、張元軍等在以車英等老一輩遼寧歌劇院歌唱家們的帶領下現(xiàn)已成為遼寧省聲樂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他們皆有參與諸如《蒼原》《鄧世昌》等多部歌劇劇目的演出經驗并從中擔任要職。他們的演唱可謂駕輕就熟,這不難發(fā)現(xiàn)歌劇院對人才挖掘的意識,體現(xiàn)了遼寧省及遼寧歌劇院的藝術擔當與責任感。
結語
本場精彩的音樂會不僅是遼寧省對祖國母親的音樂獻禮,亦是一節(jié)深刻的優(yōu)秀音樂黨課。一首首紅色經典歌曲頌唱,是愛黨愛國的忠誠之歌,亦是人民至上的奉獻之歌、實干擔當?shù)膴^斗之歌,體現(xiàn)了遼寧省為講好中國故事中的遼寧故事所作出的努力,也為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力量。
楊嘉錫《音樂生活》雜志實習編輯
(責任編輯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