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laparoacopic common duet exploration,LCDE)一期縫合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64例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2組均行LCDE治療,對照組術中行T管引流術,觀察組術中行一期縫合術。比較2組手術指標、炎癥及應激指標、肝功能指標、生活質(zhì)量及并發(fā)癥。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02.41±12.85)min、(1.89±0.24)d、(6.18±1.24)d,短于對照組的(124.33±13.25)min、(2.67±0.32)d、(7.68±1.29)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56.89±5.74)mL,少于對照組的(74.29±5.86)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術后7 d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皮質(zhì)醇(Cortisol,Cor)、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分別為(2.14±0.42)ng/mL、(7.89±1.13)mg/L、(202.36±20.41)nmol/L、(34.89±4.22)μg/L,低于對照組的(3.08±0.49)ng/mL、(9.25±1.22)mg/L、(236.54±24.87)nmol/L、(45.52±4.89)μ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術后7 d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簡易量表(the world health questionnaire quality of life brief questionnaire,WHO QOL-BREF)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LCDE一期縫合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效果更佳,利于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促進肝功能恢復,且并發(fā)癥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膽總管結石;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T管引流術;炎癥指標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36-0010-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575.7
膽總管結石為常見結石性疾病,包括膽總管原發(fā)的結石及膽囊等排入的結石,可對膽總管造成刺激。一旦發(fā)生梗阻,可誘發(fā)膽絞痛癥狀,易繼發(fā)細菌感染,引起寒戰(zhàn)、高熱、黃疸等多種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LCDE為該病常見治療術式,具備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特點,建立氣腹后在腔鏡輔助下可獲得清晰視野,便于明確膽總管位置等信息、開展取石等操作,利于迅速消除結石帶來的危害,減輕患者痛苦[3-4]。術中膽管處理是手術的重點。T管引流、一期縫合均為常用的2種處理方式。T管引流應用更為廣泛,但T管留置時間長,會持續(xù)對機體產(chǎn)生刺激,易增加并發(fā)癥風險[5]。一期縫合在理論上更符合解剖學上連續(xù)性要求。一次性完成手術可避免后續(xù)帶來的痛苦,更利于降低并發(fā)癥風險[6]。臨床對何種處理方式效果更佳仍存在一定的爭議。鑒于此,本研究分析LCDE一期縫合在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64例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0.59±5.29)歲;結石最大徑1.1~2.0 cm,平均結石最大徑(1.56±0.25)cm;結石類型,單發(fā)16例,多發(fā)16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8~27 kg/m2,平均BMI(22.58±2.14)kg/m2。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0.62±5.34)歲;結石最大徑1.1~2.0 cm,平均結石最大徑(1.54±0.23)cm;結石類型,單發(fā)14例,多發(fā)18例;BMI 18~27 kg/m2,平均BMI(22.61±2.17)kg/m2。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0125)。
納入標準:符合《膽石癥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7]中膽總管結石診斷;經(jīng)CT檢查等明確結石信息;均行手術治療;結石直徑≥1 cm;認知正常;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肝腎不全;伴嚴重感染;凝血缺陷;伴免疫低下;中轉(zhuǎn)開腹手術。
1.2 方法
2組患者術前完善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由同一醫(yī)師團隊開展手術,避免人為操作等因素帶來的誤差。2組均行LCDE,取頭高腳底位,全身麻醉后,軀體左傾30°,采用四孔法腹腔鏡手術,氣腹建立后探查腹腔內(nèi)情況;解剖膽囊三角使其暴露,夾閉膽囊管,隨后切斷膽囊動脈夾閉,暴露膽總管后,于其前壁縱向切口,引出膽汁,放置引流管,抽取質(zhì)量分數(shù)0.9%的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膽總管;放置膽道鏡探查膽總管內(nèi)情況,清除結石并明確無殘留,十二指腸乳頭閉合正常。
對照組術中行T管引流術,于膽總管內(nèi)放置18~22號乳膠T管,間斷縫合膽總管前壁,經(jīng)鎖骨中線Trocar引出T管,并經(jīng)T管注入質(zhì)量分數(shù)0.9%的氯化鈉注射液,觀察膽總管接口處無滲出液體后,縫合切口。
觀察組術中行膽總管一期縫合術,經(jīng)4-0單向倒刺線連續(xù)縫合膽總管切口,剝離膽囊后切除,經(jīng)電凝止血;自劍突下Trocar取出膽囊,反復沖洗腹腔,常規(guī)置管后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2)炎癥及應激指標。分別于術前、術后7 d,采集2組靜脈血3 mL,離心后取血清,測定TNF-α、CRP、Cor及NE水平。(3)肝功能指標。分別于術前、術后7 d,采集2組靜脈血3 mL,離心后取血清,測定AST、ALT及ALP水平。(4)生活質(zhì)量。分別于術前、術后3個月,采用WHO QOL-BREF量表評估生活質(zhì)量,包含4個維度,各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zhì)量越好。(5)并發(fā)癥。統(tǒng)計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膽漏、膽道感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
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炎癥及應激指標
觀察組術后7 d TNF-α、CRP、Cor及NE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肝功能指標
觀察組術后7 d AST、ALT、AL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生活質(zhì)量
觀察組術后3個月WHO QOL-BREF量表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并發(fā)癥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膽總管結石病因復雜。臨床認為年齡與膽總管結石存在一定關系。年齡增長會引起機體激素分泌水平、新陳代謝異常變化,膽汁成分及膽道功能隨之變化,增加結石形成風險[8-9]。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也可引起膽汁淤積或排泄受阻,使得膽汁內(nèi)成分大量析出,啟動結石形成機制,導致膽總管結石形成。膽囊管等其他部位結石排入并停留于膽總管內(nèi),也可稱為膽總管結石[10-11]。膽總管在膽汁的運輸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其內(nèi)產(chǎn)生結石,不僅會刺激膽管壁產(chǎn)生不適感,還會影響膽汁的正常排泄,甚至損害肝功能,故盡早治療尤為重要。
LCDE在膽總管結石治療中應用廣泛。相比于開腹手術,LCDE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具有良好的手術視野,便于術中精細化操作,減輕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降低機體應激反應,更適合老年群體。既往在LCDR術中膽管處理上多采用T管引流術,將T管留置于體內(nèi)持續(xù)引流,便于膽汁順利排出,減低膽道壓力,預防膽汁外漏及感染發(fā)生。T管屬于異物,在體內(nèi)長時間留置會產(chǎn)生一定的刺激,不利于炎癥及應激指標恢復,且易出現(xiàn)脫落情況,增加并發(fā)癥風險,降低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12-13]。本研究中,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指標水平更優(yōu),觀察組術后7 d炎癥及應激水平低,觀察組術后7 d肝功能指標水平更優(yōu),觀察組術后3個月生活質(zhì)量評分更高,觀察組并發(fā)癥更少(Plt;0.05),提示LCDE一期縫合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效果更佳,可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加快肝功能恢復,且并發(fā)癥少。分析原因,一期縫合是指LCDE術中清除結石后直接進行縫合,該方式可提高手術效率,避免長時間手術操作對腹腔內(nèi)臟器的影響,利于縮短手術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且可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應激反應[14-15]。一期縫合可保障膽道的完整性,減少膽汁丟失,避免后續(xù)出現(xiàn)電解質(zhì)紊亂等情況。直接縫合無需長時間置管,減輕異物帶來的刺激,加快炎癥及應激指標恢復,避免T管脫落帶來的膽漏或感染等并發(fā)癥。相比于T管引流,直接縫合可避免膽汁、膽鹽等大量丟失,有助于受損的肝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LCDE一期縫合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效果更佳,可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及應激反應,加快肝功能恢復,且并發(fā)癥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吳東東,王尚毓.腹腔鏡膽管一期縫合在膽總管直徑正常的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22,27(12):908-912.
[2] 劉天旋,鄭楚發(fā),黃耀奎,等.LCBDE術后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的效果比較[J].肝膽胰外科雜志,2021,33(7):392-395.
[3] 周騰,江振輝,陳振遠.腹腔鏡膽總管切開一期縫合在膽總管結石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20,28(6):560-562.
[4] 來松林,李養(yǎng)軍,郭小平.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在腹腔鏡下經(jīng)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貴州醫(yī)藥,2020,44(3):399-400.
[5] 張小強,李倉,朱驕一,等.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在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J].肝膽胰外科雜志,2023,35(4):239-241.
[6] 曹培,唐祖雄,孫鼎,等.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臨床療效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23,31(2):94-97.
[7]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膽石癥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2):132-138.
[8] 王新偉,孫坤舉,孟曉敏,等.連續(xù)與間斷縫合在腹腔鏡膽總管切開一期縫合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腹腔鏡外科雜志,2023,28(11):832-835,850.
[9] 陳殿玉,唐俊偉,徐全宏.兩種縫合方式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中的效果比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22,27(7):535-538.
[10] 王榿.鼻膽管引流聯(lián)合膽總管一期縫合在膽總管結石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3):400-401.
[11] 謝江,柳曉丹,饒小龍,等.不同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療效的比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1,30(9):1121-1126.
[12] 翟敏,秦安成,錢易,等.124例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的臨床差異比較[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22,45(7):609-612.
[13] 張正東,侯亞峰,劉付寶.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術比較研究[J].肝膽外科雜志,2023,31(4):292-295.
[14] 朱振中,王興宇,張劍林.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膽道縫合與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療效的對比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21,29(6):419-421.
[15] 魏耕富,馬智,權力,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聯(lián)合膽總管一期縫合術治療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J].臨床誤診誤治,2020,33(6):52-56.
(編輯:肖宇琦)
作者簡介:曹 健(1977—),男,江西九江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普外科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