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以“那么舊,那樣新”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名師題解】
延續(xù)近三年來常州中考作文題二元思辨的模式,2024年的中考作文題思辨探討的是“舊與新”兩者的關(guān)系。而2022年是《強與堅強不一樣》,2023年是《方寸之間天地大》,分別探討了“強與堅強”“方寸與天地”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富有哲思是常州中考作文題一貫的風格。對于思辨類作文題,我們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審題:
一、詞語標點審讀法。
《那么舊,那樣新》這個作文題由“那么”“那樣”“舊”“新”“,”構(gòu)成。每個語言要素都需要認真審讀?!澳敲础笔且粋€指示代詞,用來指示性質(zhì)、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澳敲磁f”指舊的程度,讀起來帶有驚訝、遺憾語氣?!?,”在這個短語中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澳菢印币彩侵甘敬~,用來指示性質(zhì)、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澳敲础焙汀澳菢印弊置嬉馑枷嗖顭o幾,都是遠指代詞,遠指就和現(xiàn)實生活拉開了一定的距離,有了追憶、懷念的味道。“那樣新”飽含著驚嘆、贊美、稱頌等語氣。
二、二元關(guān)系辨析法。
此次命題的意圖旨在“翻陳出新”?!靶隆彪x不開對“舊”的維護,“舊”歷久而彌新,仍然閃耀著灼灼光芒。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青少年能回望歲月長廊里的舊人、舊事、舊物,贊頌“舊”,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德行教育。在新舊的二元思辨中,挖掘“舊”之于“新”的重要意義,這是飲水思源,具有崇高的德育價值。同時,“新”又蘊含“新潮”“創(chuàng)新”“新式”等意味,“新”是呈現(xiàn)的樣態(tài)和價值取向。我們不能互換逗號前后的短語,因為互換后意義完全不同。那么舊,那么新,是創(chuàng)新的成功,是人類的進步;反之,那么新,那樣舊,是創(chuàng)新的失敗,再次落入窠臼。我們不妨把標題改成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復句,更能理清二元關(guān)系:雖然我的親朋好友是至交舊友,但是我們彼此的情感還是那樣新;雖然這個物件那么舊,但是經(jīng)過精心打磨后依舊那樣新;雖然這是一個久遠的事件,但是給人的啟示仍然那樣新;雖然那是一個很舊的地方,但是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又煥發(fā)出新的價值和意義。
三、風土人情聯(lián)想法。
《那么舊,那樣新》符合新課程標準中“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寫作要求,有力地激活了考生的生活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感悟。常州的民俗如廟會、龍舟競渡、舞獅、錫劇表演等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依然備受現(xiàn)代人的喜愛,這是考生在考場中應(yīng)當想到的“舊”之一,撬起了豐厚的文化土壤。此外,2024年馬面裙、新中式等服裝文化的興起,象征著國“潮”永遠是最“潮”的。河南衛(wèi)視《2024端午奇妙游》節(jié)目中,舞蹈《屈子問天》以全新視角展示了屈原的中國式浪漫,在AI技術(shù)的加持下賦新舊故事。
生活是作文最好的成長土壤,考場作文應(yīng)該應(yīng)和時代跳動的脈搏,執(zhí)筆而歌,為時代而歌。
【高分例文一】
那么舊,那樣新
文|江蘇省啟東市折桂中學" 祁予澤
一把折扇,涼爽了夏天,那么舊,那樣新。爺爺是一位制扇的高人,他常說:“這制扇的手藝是老手藝?!?/p>
每當走進爺爺?shù)睦衔?,就看見折扇堆得滿架滿箱。爺爺喜歡賞玩折扇,“呼”一聲,折扇打開了;“啪”一下,折扇就又合上了。
我對這些折扇并不感到稀奇??蔂敔攨s總想教我做折扇,并說:“折扇雖小,學問卻大。你不學,我們世代流傳的手藝可就要失傳了。”我終于答應(yīng)下來。
幾天后,桌上就多了一沓宣紙。爺爺端坐桌前,捧著搪瓷杯,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我。
前幾步?jīng)]什么難度,加上我從小耳濡目染,很快就到了“掛礬”——給宣紙上礬水這一步。我自認為完成得不錯,可爺爺總會指出一些細小的錯誤:“掛礬看似簡單,實則要下功夫練習?!蔽乙矟u漸明白了,那么舊的工藝,對我而言卻那樣新。“扇有支架,謂之骨……”爺爺邊說邊教。陽光從窗外照到工作臺上,清風吹來,吹走了扇骨上的竹屑,讓人瞧見這精細的紋路。
我最喜歡的還是在扇面上繪畫,桌上擺著好幾瓶五顏六色的顏料,我的創(chuàng)新時刻到了。我提筆,蘸上顏料,在爺爺?shù)闹笇?,很快畫出了栩栩如生的小鳥幾只。而爺爺沉思了片刻,先畫了一段樹枝,又點染幾筆,一朵朵梅花便躍然紙上。另一面,他則題上了一首詩。制扇雖是舊工藝,可是在我和爺爺?shù)钠嫠济钕胂掠质悄菢映錆M新意。
將扇面插入扇骨,一把折扇便完成了?!昂簟钡卮蜷_,一面是鵲登梅枝,一面是爺爺題的詩:“宣紙竹韻筆疊香,君子之風雅趣長。一扇潔風藏竹韻,不知世間有炎涼?!?/p>
墨香伴隨清風徐徐吹來,我感到胸襟開闊。那么舊,那么新,我愿在這樣的清風中傳承精美的制扇藝術(shù)。
【高分例文二】
那么舊,那樣新
文|江蘇省啟東市折桂中學" 徐銥涵
鑼鼓聲聲帶來五月的風華,一股淡淡艾草香溢入我的鼻腔。端一杯好茶,輕抿一口,甚為甘甜。苒苒清香繚繞在屋內(nèi),端午于我,那么舊,又那樣新。
端午粽飄香,汨羅江惆悵。屈原抱死一縱,只為喚醒人們的救國之心。他骨氣錚錚,忠心報國的寶貴品質(zhì),永遠以傳統(tǒng)民俗的方式駐于中華兒女的心頭。汨羅江的水聲,那么舊,又那樣新,小姨開起一間香囊店,只為了汨羅江畔的水聲。
年少時,小姨常常牽起我的手,推開那扇檀紅色木門,去往店里。門口是挺直腰桿的朱萸,向我們致禮。猶記得娃娃們身穿虎襖,佩著絲質(zhì)香囊被大人們逼著喝雄黃酒四處逃的場景,甚是可愛。小姨看出我的羨慕,掩嘴一笑,走到木箱前,木箱上早已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她蹲下身,拿出一只紅白相間的較為陳舊的香囊,然后用指尖輕輕撫摸,捧在手心里。
“僅僅是一個香囊,竟惹得小姨當作寶貝一樣珍藏!”我皺起眉頭,心中的不解直沖腦門。俯下身,湊近它輕輕一聞,那股清香,仿佛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忽遠忽近地縈繞在身旁?!八俏业耐庾婺敢惠呡厒飨碌?,是位‘老婦人’了呢!”小姨將那只香囊用紅繩扎緊系在我手腕上:“這是祖先的瑰寶,也是中華人民的骨氣,帶起來漂亮又避邪?!彪m是那么舊的物件,但我仍如獲至寶。
暖陽映射進小店的一角,小姨不知何時已然坐于藤椅上。她手指上纏著膠布,那是針尖無意中刺入的痕跡。那根銀針在她手中似乎成了馬良的神筆,在絲絲縷縷的交叉間繡出華美的盛宴。因為“心心在一藝”,小姨的香囊總是能貼合年輕人的喜好,推陳出新,讓人愛不釋手。
走到街上,處處是粽子的甜糯香氣,其中還夾雜著菖蒲的清芬。我饞得口水直冒。那顆顆蜜棗如紅寶石般鑲嵌在白糯米中間,還有時下人們喜歡的鮮肉粽、蛋黃粽、鮑魚粽等。市集的吆喝聲依舊熱鬧,而我沉浸在粽香里停下腳步。一切那么舊,又那么新,薪火相傳的端午民俗文化,讓我刻骨銘心。
窗外鼓聲隆隆,人潮洶涌,龍舟競發(fā)。我同小姨在窗欞下制作香囊。這樣的習俗那么舊,又那么新,讓人們收獲了新的快樂和期許。